唐山大地震分集剧情介绍第四集
76年秋天 唐山已经开始震后重建,部分工厂恢复生产。失去家园的人们住在搭建的临时住所内,生活又继续了下去。
某解放军临时孤儿院里,传来孩子们朗朗读书声,只有小登趁大家不注意溜了出来。其实,小登一直都知道,她的妈妈和弟弟都没死,只是因为妈妈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弟弟,她下定决心不再和她们有任何联系。但是,她一直都惦记着地震前就出了远门的爸爸,不知他的生死,总是不甘心。这一天,小登终于找机会跑了出来,往万师傅工作的货运站跑去。
一路上都是废墟和待建的工地,小登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货运站的原址,那里也残破不堪,只是因为大部分是停车场,受损面积较小,已经恢复运营。一些工人进进出出,小登躲开了他们的视线往里走去,却看见货运站墙上贴着的讣告里,白纸黑字写着万师傅的名字。这几个字是她一开始识字就会写的。小登看到了父亲的名字,半天反应不过来。有工人看见她站着,依稀觉得有点眼熟,但叫她,小登拔腿就跑了。
小登跑开时与前来货运站的李元妮交错而过。李元妮刚带小达从天津养伤回来,今天,她特意过来领了万师傅的遗物和抚恤金,并且被告知组织上会给她安排新的工作,让她不要着急。
李元妮离开货运站,走回自己已成废墟的家,她在废墟里捡了些能用的东西,将路边采的野花放在废墟上摆着的万师傅的遗像上。遗像旁边还有一家四口最后一次合影,和一张字条,那是李元妮留给小登的。因为没找到遗体,李元妮总是不信小登真的死了,还在抱着一线希望寻找,希望小登只是被砸的失去记忆,总有一天能想起回自己的家。
李元妮走后,小登悄然从残墙断壁间现身。走到照片前,仔细的看了看留给自己的字条,又把字条放回原处,只拿起了全家人的合影。她转身要离开,忽然发现被翻出来的东西里露出了那个万师傅在游乐场赢回的小布偶,走过去捡起揣在兜里,又消失在来时的路上。
李元妮回到和小达在临时搭建的住所生活。上面的领导安排她去附近工厂还在营业的食堂当开票员。小达在临时搭建的学校上课。很多丧失家园的人住在这里,借助简陋的工具生活着。小林是他们的邻居, 李元妮回来的时候,发现小林正在照顾小达,地震中失去亲人朋友,使他们彼此相互依靠,像是亲人。
小登回到孤儿院的时候,被学校的老师董桂兰看见了。她问小登去干什么了,小登还是沉默。董桂兰也不逼问她,将小登叫到一边,帮小登梳着散乱的头发。此时有生还的亲人来孤儿院认领失去父母的孩子,别的孩子都充满希望的往前涌,可是小登连视线都不往那边看。董桂兰问小登的父母家人呢,小登说:都死了。小登的平静反而让董桂兰更加的心疼。
休息时,董桂兰和孤儿院的负责人聊起了小登,负责人告诉她,小登来到孤儿院后,几次被问到她是不是还有亲人,她从未回答,不知道她究竟是震后失忆,或者是孤儿,同情之余,也没有追问过,于是她就像其他失去亲人的小孩一样,留在了孤儿院里。
董桂兰的丈夫王德清来给她送饭,看到董桂兰跟孩子们很亲近心里十分别扭。董桂兰要他多留一会,王德清却匆匆离开。晚上,当董桂兰从孤儿院回到家里,王德清独自饮酒,显得很伤心。原来,董桂兰本来是高中老师,震后主动要求来孤儿院教课。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女儿,正是和小登一般的年纪。王德清不希望董桂兰来这里教书,不希望她天天看着这些孩子受到更大的刺激,可是董桂兰坚持要来,她觉得如果换一个处境,女儿还活着,他们死了,有好心人来照顾他们是多好的一件事情。王德清劝妻子还是回高中去教书重要。他们都还年轻,还能再生一个。而此时董桂兰已经有了收养小登的心。
李元妮自从回唐山,就一直在苦苦寻找小登,她一直在打听孤儿收养的地方。每天一有时间就去各个孤儿站。在孤儿院众多和小登年龄相似的孩子里找着,生怕漏掉了女儿,可是每每失望而归。已经伤愈的小达感觉自己被母亲忽视了,自从震后,小达一直很沉默,用残疾的手照顾自己。但是上课时已经不能聚精会神,用左手写字写不好,会对自己发脾气。这些李元妮都没注意到。李元妮寻女未果,回到住所只能无奈的借酒消愁,喝多了就抱着小达长吁短叹,时不时的哭泣,小达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母亲。
小登所在的孤儿站对孤儿进行统计。有亲人的孩子分为一组,确定是孤儿的分为一组,小登说自己是孤儿,全家都死光了,还给自己编了个名字,叫小梅。董桂兰问领导这些孤儿将来怎么办,领导说将安排陆续收养孤儿。董桂兰提出了收养小登的要求,她告诉领导自己这么做一是因为小登和女儿很像,二是因为小登很特别。她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她不表现出特别的悲痛和对亲人的思念,一直都很沉默。其实,这段时间,董桂兰一直很关心小登,但内心觉得这孩子像是一个谜,有几次,小登的右手总是莫名其妙的疼痛震颤,被董桂兰发现,她越发悉心照顾,把一腔热情都放在小登身上了。
这天,李元妮终于也找到小登所在的孤儿站,领导带她到有亲人的孩子中找,把年龄相仿的孩子一一带到她面前,可是李元妮只是摇头。而此时,办公室里,领导告诉小登,董老师要收养她,问小登愿不愿意。小登开始沉默着,突然,她发现了窗外李元妮的身影,小登紧张的躲开了,然后毫不犹豫的一把拉住董桂兰说:你带我走吧,现在就带我走!
院子里,小登跟随着董桂兰向外走,远远的看着李元妮越走越近,心里越来越慌,躲也不知往哪躲好,而李元妮并不知道女儿其实就在不远处,她听到另一个教室还有孩子的声音,让领导带自己看一眼,领导告诉她,那些都是没有亲人在世的孤儿了。说话间,李元妮下意识的回头看去,一下看到了小登的背影,李元妮有些恍惚不敢确定,伸手指指那个方向,领导会错了意,告诉李元妮:那是董老师和她的女儿。
大门口,小登走出大门,慢慢转头看了李元妮最后一眼,她牵着董桂兰的手,走向另外一个方向。
地震棚,失望而归的李元妮又喝醉了,拉着小达诉说,突然,一旁的小达终于忍耐不住的爆发了,打翻了李元妮的酒杯,告诉她,姐姐已经死了,不要再找了。
万家废墟,小达独自的站着,此时,那张全家照片不见了,父亲的照片也不见了。小达趁着没人,悄悄的哭泣着,喊着:姐姐!姐姐!
董桂兰和王德清带着小灯办领养手续,要登记户籍的时候,董桂兰非常民主平等地和小登商量起名字的事。董桂兰起的都是温文雅致的名字。小登呆呆地听着,不说好也不说不好。过了半晌,才说:小,小灯,好吗?董桂兰问是哪个deng,登山的登吗?小登愣了一愣,又连连摇头,说不啊,不是,是电灯的灯。董桂兰说好,你就是我们家的明灯了。户籍本上被工工整整的填上了王小灯这个名字。
1979年春天 唐山地震两年了,生活基本进入了正轨。李元妮家原来的废墟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大杂院。他们还住在这里。
唐山地震后,死伤者很多,当地政府特别建造了一个地震公墓,所有那些找不到尸体不明下落的人被石碑上的密密麻麻的名字所代替。公墓,李元妮带着小达来拜祭死去的万师傅和小灯。李元妮在墓前用布擦干净丈夫和女儿的名字,将万师傅生前最爱喝的酒倒在墓碑前,小达则把一束野花放下。远远的树丛后,是小灯孤单的身影,她注视着母亲和弟弟拜祭着自己,显出淡漠的神情。
小街道上,放学的小达遭遇到几个16,7岁的坏孩子,他们挡住小达的去路,问他要零用钱,并且对小达又推又打,小达的鼻子出血了,那些孩子才散。小达无所谓的抹干净血,拉平衣服,若无其事的向家走去。
与此同时,在唐山另一个区,放学的小学生们说说笑笑的排路队回家。小灯独自一人离开队伍,走到附件的照相馆,拿零用钱拍了一张照片,表情淡漠,让人不知她在想什么。
这天,正是小登小达的生日。李元妮在家等小达回来就急忙拉他去照相馆,在人家下班之前死说活说的拍了一张俩人的照片。小达问妈妈干嘛这么紧张,李元妮说这是你爸定下的规矩,不能忘了。回到家中,李元妮倒上酒摆上碗筷,是四个人,又把一个崭新的铅笔盒放在小登的饭碗前,自顾唠叨着小登最后的一个要求就是想要一个新的铅笔盒,说着,眼泪就下来了,小达看着母亲哭泣,默然的大口吃饭,李元妮擦掉眼泪,看着丈夫和孩子的照片,又说不知道小灯十岁会长成什么样子,自己还认不认得,原来,她内心里一直认为小灯还在世上。小达看着妈妈所做的一切,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杂院外的路灯下,是小灯幼小的身影,她看着院子里的灯光和传来的收音机的声音,半响才转身离开。
因为小灯的晚回,董桂兰很着急,小灯也不解释自己去了哪,这个董桂兰已经习惯了。她知道这一天是小灯的生日,还准备了好吃的,没料到小灯回来晚了说自己吃饱了。小灯在董家已经生活了两年,可是一直没改口,还管董桂兰叫董老师,但是管王德清叫爸爸。董桂兰心里不是滋味,可很体谅小灯,没逼着她改口。小灯在这两年学习提高很快,董桂兰因此很高兴。她很有耐心的夸奖小灯,问小灯想要什么礼物,可小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回到自己住的小间,偷偷的从藏起的盒子里翻出了了那张从废墟中捡出来的全家合影。
晚归的王德清带着一身酒气,董桂兰问他为什么不早回来给小灯过生日。王德清眼圈就红了,他问董桂兰还记不记得自己的孩子,也是春天出生的。董桂兰无语,王德清求她再生一个孩子,他们自己的孩子,董桂兰犹豫不决。
小灯放学,在校门口看见来接她的王德清,欣喜万分,不管董桂兰对她多好,她心里都更亲近王德清,可能是受到自己母亲的伤害,更加信任父亲的角色。其实王德清从心里是拒绝小灯的,只是他知道这个孩子也是很可怜,所以一直表面上做的比较客气,另外还有董桂兰哀求的眼光他也无法拒绝。这次来接小灯,也是因为董桂兰要给高三学生补习走不开,又担心小灯偷跑,才让王德清来接。小灯叫着王德清爸爸,并把自己的成绩单拿给王德清看,王德清勉强的笑了笑。小灯主动的牵他的手,他借故摸烟把小灯的手甩开。过马路时,根本没有看着小灯,以至于把小灯留在了车流湍急的马路中央。看见小灯幼小的身影那么无助,颤抖的声音呼喊他,王德清这才回去接小灯,有些愧疚的摸摸她的头,小灯再次信任的把手放在了他的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