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第3集剧情介绍
母子不和曹叡动杀机 易容女装得生母画像
郭照听说曹叡杀了许多画师,便前来询问,曹叡却一直背对郭照不肯转身,手里一只毛笔被他硬生生折断。在辟邪的提醒下,曹叡悄悄将断笔收在衣袖内,郭照指责他滥杀无辜,是暴君之行,这样根本对不起为他而死的甄宓。郭照蹲下身将被曹叡扔在地上的画像一张张捡起。
曹叡在辟邪的怂恿和挑拨下,一直认为母亲的死是因为郭照得宠,因此多年来虽在郭照身边长大,却对郭照恨之入骨。看着郭照蹲在地上一心收拾画纸,曹叡将衣袖中的断笔拿出,欲从郭照背后下手杀了她。曹叡才刚刚登上王位,根基未稳定,如果此时杀了太后,势必会遭到非议,辟邪见状慌忙夺下曹叡手中的断笔。郭照虽背对曹叡,但也感觉得到杀气,听得到身后的动静,眼泪不自主的流了下来,她毫无声息的拭干眼泪,转身将画纸高高举起,告诉曹叡说甄宓的画像,就算不像也不容玷污,看着郭照坚定的眼神,曹叡口不对心的说着遵命,恭恭敬敬的将画像收起,心中怨言、怒火只能暂时压下。
曹叡年幼丧母,多年来思念母亲,现在只是想看看母亲的画像,却没有一个画师能够画出甄宓之姿容,只因为众画师无一人亲眼见过甄宓。辟邪认为曹叡是甄宓之子,这世间也只有他才有甄宓的神韵,辟邪拿出甄宓当年的一些衣物饰品给曹叡,曹叡将自己打扮的和甄宓一样,让画师来画,终于有画师画出了神似甄宓的画像,曹叡看着画像久久不能移开目光,他期待多年,终于见到了母亲的画像,众画师以及宫人也都感动的抹眼泪。
这日是曹丕出丧,灵柩已经安放上马车,就等着曹叡亲自送葬,然曹叡却借口中暑不能前去送葬,郭照本打算劝曹叡前去送葬,却被挡在门外连曹叡面都见不着,辟邪拿出司马懿说过国事为重的话来回禀郭照,并说皇帝的身体健康就是国事,不能因为送葬而影响皇帝的身体。大臣们眼见这父死而子不送葬的情形,却无力劝阻。
在辅政大臣的带领下,文武百官都前去送葬,而曹叡却和辟邪躲在放着冰块的宫里乘凉,当年甄宓死的时候,曹叡本以为曹丕会将他也杀了,可没想到曹丕最后却将天子之位传给了他。辟邪花言巧语说着因为认为只有曹叡才能一统天下,压制强臣,选择他继承皇位是曹丕无奈之选,曹叡在辟邪的阿谀奉承之下也认为自己是天之子,人世间没有人能左右他的决定。曹叡剥着冰镇的葡萄想着父亲生前最爱吃葡萄,但是却从未吃过他亲手剥的葡萄,他心里还是惦念着父亲的,只是还因为母亲的死而记恨,因此才不愿意去送葬,心烦之下喝着几口闷酒,谁料却血气上涌晕倒了。
郭照得知曹叡饮酒昏倒,将罪责都怪到辟邪头上,平日里辟邪就总是挑拨曹叡与她的母子关系,曹叡之所以记恨郭照,就是因为辟邪的挑拨。辟邪仗着曹叡的宠爱,反说郭照曾经那么受宠,就当为曹丕担当些。辟邪看到曹叡醒了,而郭照却毫无察觉,辟邪忽然话锋一转,说起曹叡命苦,郭照不能为了皇家体统而去逼一个没娘的孩子。曹叡的情绪果然被辟邪拿捏的很准,他一醒来就听到辟邪的这些话,又想起自己惨死的母亲,对郭照的怨恨再次涌上心头,忽的在郭照身后阴阳怪气的叫了一声娘,他说自己最后悔没有为父亲亲手剥葡萄,想让郭照替自己去为先帝剥葡萄,说着便拿着剑要杀她,郭照没想到曹叡情绪变化那么快,显然有些吓到了,在宫人的庇护下匆忙离开皇帝的寝宫。
郭照回想当初她养了曹叡这事儿,曹丕本来是不同意的,如果是其他孩子,肯定会像对待亲娘一样对郭照,然而曹叡不能。但郭照为了保护曹叡执意要养他,没想到母子二人却一直不和,曹叡不仅不思报恩,还一心想要杀了她。
东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攻打皖南,而东吴鄱阳太守周舫因被孙权猜测,欲以鄱阳郡投降大魏,但是担心被陆逊围剿,因此请求大魏派兵前去接应。司马懿提醒曹叡不可大意,东吴向来善使诈降计谋,曹休信誓旦旦的说自己已经查证过,周舫已经被孙权逼得剪发辞官,他提出昔日曹操降孟达之事,认为周舫也许就是第二个孟达。
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第4集剧情介绍
魏吴开战曹休落陷阱 司马懿以逸待劳破吴军
曹叡认为周舫既然来降,那理应接纳,他让曹休为主将,司马懿为副将,率十五万大军兵分两路前去接应,司马懿自谦说自己只会纸上谈兵,不适合出战,然而曹叡却态度坚决要求他必须出战,司马懿只能领命。
曹叡虽年少轻狂,却也思虑颇多,懂得驭臣之道,他初登帝位却事事都要由辅政大臣把持,因此便总想找些由头将辅政大臣除去。此次接应周舫,倘若成功便是司马懿与曹休两个人的功劳,若失败了,也是两个人的错,朝廷的着两股势力始终是均衡的,不会有太大偏颇,曹叡的帝位坐的也稳当些。
曹休与司马懿分别带兵,曹休以小人之心猜测司马懿会暗中偷袭于他,曹真给他出主意让他将司马懿之子司马师留在他军中,这样司马懿行事也会投鼠忌器。
这日司马师正在为怀孕的妻子夏侯徽描画肖像,夏侯徽的大哥夏侯玄前来看望,夏侯玄是曹休的外甥,此次会与曹休一起出征。他认为司马师如果跟随司马懿出征,难免落下承袭父辈恩泽的口实,于是让他随曹休出征,以证明自己的实力。司马师一心想着凭借自己的本事在军中有所作为,也没往深处想便答应了夏侯玄的建议。司马懿得知此事之后,便知是曹休为了制衡他,而故意让夏侯玄前来游说司马师的。
司马懿出使东吴的时候曾见过陆逊,他清楚陆逊乃是洞察人心、管下驭人的高手,周舫想从他手底下拿一个郡送给大魏,这难度难于登天。因此他断定周舫必是诈降,但现在既然已经领了皇命带军前去接应,那也只能见机行事,他向曹叡推荐身经百战的老将军贾逵作为曹休的督军,以此制衡自大的曹休。周舫约定的接应地点在鄱阳石亭,这个地方背靠湖泊,傍依长江,易攻难守,如果曹休大军进入石亭,那东吴只需要两面合围,曹休必败。司马懿委托贾逵,无论用什么办法,一定要将曹休阻挡在石亭之外,否则是有进无退。商议军事之后,司马懿请求贾逵照应曹休军中的司马师,如遇危机关头,希望贾逵能救司马师一命。
吴军大营内,陆逊与众将商议作战策略,周舫果然是诈降,他将魏军的一举一动都报告给了陆逊,陆逊只待魏军进入石亭,便可瓮中捉鳖。
曹休大军前往石亭,贾逵阻拦进入,曹休在犹豫之时,周舫骑快马前来亲自迎接,见眼前的周舫披头散发狼狈至极,曹休有些得意忘形,扬言杀进城中为周舫报仇。曹休认为陆逊兵马不多,魏军有十五万人马,根本无须如此小心,不顾贾逵劝阻,全力进军并传令让司马懿尽快汇合。
司马懿带军行至距离鄱阳不远处的夹石,此地地势险峻,司马懿不管曹休全力进军的军令,命自己带领的五万士兵在夹石布阵,此地是从石亭逃走的必经之路,曹休进石亭之时,司马懿便知曹休必败,因此他必须留在夹石做好防线,为魏军留好后路,不至于全军覆没。
周舫带领曹休以及十万大军进入石亭,江边停靠不少船只,周舫称船上安排的都是犒赏酒肉,自己先上船安排一下。等曹休发觉是江边的船只全部都是战船时,陆逊已经在船上排兵布阵好了。陆逊发出进攻的军令后,石亭周围的山上埋伏的吴军全部出现,吴军由高处投下巨石、巨木、弓箭等,曹军顿时溃不成军。
曹休让传令官催促司马懿前来救援,否则就杀了司马师。司马懿清楚此刻无论进入石亭多少兵马,也都会落入陆逊之手,他绑了传令官,坚守在夹石,他相信天黑之前曹休一定会率领残余部众逃至夹石,吴军也会追杀到此,他率领的五万兵马只需在此以逸待劳,定可击败吴军。
贾逵让曹休带军先行撤退,自己留下断后。曹休兵败逃至夹石,陆逊追击至此,发现周围布满了司马懿的士兵,立刻下令收兵。司马师在石亭之战中身受重伤,逃回来的士兵中并无司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