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8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17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 搜索结果 » 广州大学网址
  • 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

    1广州大学座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华南经济文化中心和改革开放前沿广州市,位于国内一流大学园区--广州大学城的西南端。学校濒临珠江,三面环水,绿草如茵,环境优美,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广州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原广州大学(私立)创办于1927年,复办于1983年,原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广州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于1958年开始招收普通本科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近年来,广州大学以合并组建和搬迁大学城为契机,弘扬优良传统,锐意开拓创新,秉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较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5500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3074人。学校现有77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设有26个学院。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有近20个可设置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有150多个可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点;另有教育硕士、工程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共27个领域(方向)。2010年8月,广州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开展硕士推免生工作高校。 5 学校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学校坚持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004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7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突出,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屡创佳绩,获得全国和省级学科竞赛奖励600多项。在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我校共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6项,成绩辉煌。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体育竞赛获奖500多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8%以上。2006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绩评定为优秀。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5个,省市特色专业2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市精品课程49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重点一级学科10个,涵盖二级学科51个,省重点二级学科3个。市级重点学科1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1个,省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1个,具有国家建筑设计和古建筑设计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研究院1个,学校被批准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和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5 近年来,学校科研实力大幅提升,获得各类科研项目7000余项,其中承担“973”项目、“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450余项,省部级课题1200余项,合计获得外来研究经费10.3亿元。同时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4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泛函微分方程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团队入选2012年度教育部“创新发展团队计划”。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394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481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1055人,具有博、硕士学位者1485人,教学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为42岁。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市优秀专家32人,珠江学者2人,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28人,省、市“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50人,博、硕士生导师700多人,优秀留学归国人员100多人。2010年,周福霖院士获得首届“南粤创新奖”。 5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各类基础设施完善。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127亩,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校本部大学城新校园建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实验楼、演艺中心、体育馆、图书馆、网络中心和学生公寓。图书馆拥有藏书274.2万册,数字资源量达30230GB。校园网络系统完善,拥有49000个网络信息点,全面覆盖了教学区、办公区和生活区,数字校园建设初具规模。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82亿元。 学校大力推进“服务荣校”战略,专门设立服务经济社会工作处,致力于为政府提供高层次服务,承担了许多地方决策咨询,科技开发与服务、教育培训、信息服务、文化普及、城市建设、文物修复等方面的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充分发挥周福霖院士的团队优势,积极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抗震技术研发成果在汶川得到推广应用,受到汪洋、黄华华等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近年来,学校共承担服务社会项目4500多项,到校经费达6.5亿元,项目涵盖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内21个地级以上市。在第十六届亚运会筹备及举办期间,学校师生发扬主人翁精神和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服务广州、服务亚运的有关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并受到广州市委市政府表彰。

    http://www.gzhu.edu.cn - 2014-08-20
共 1 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