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8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17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 搜索结果 » 理工学院
  • 陕西理工学院

    陕西理工学院

    陕西理工学院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市,汉中北倚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其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湿润,宜学宜居,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和“西北小江南”的美誉。 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是川北、陇南、鄂豫西等毗邻地区内唯一一所具有硕士授予权的高校。先后经历了汉中大学、汉中师范学院与北京大学汉中分校、陕西工学院等发展阶段。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原汉中师范学院与原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36.1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8.49万平方米。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实训中心。设有65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机械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拥有13个省级研究中心和服务平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975亿元。学校馆藏图书220.99万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1628名,其中专任教师1222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49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421人,其中教授132人。现有院士2人(双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双聘),陕西省“百人计划”人才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青年科技新星等40余人。全校共有各类在校学生2.57万人。 建校以来,陕西理工学院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和从严治教,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凝练办学指导思想,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形成了“扎根秦巴,艰苦创业,服务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定为优秀。现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6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名牌专业、11门省级精品课程、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校50余年来,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近10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行业、部门或地区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管理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坚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蓬勃发展,建成了覆盖八个学科门类的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建设中,学校不断凝炼学科方向、整合学科队伍、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交叉融合,逐渐形成了以汉水文化研究为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群、以秦巴山区自然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为特色的理学学科群、以工业应用技术研究为特色的工学学科群及其研究方向,建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和工程技术中心。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528篇,其中被SCI等四大索引收录446篇,出版著作和教材310部,授权各类专利582项;获省部级及其以上科技成果奖29项;年均科研经费3807.92万元;获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理工学院学报》为全国优秀期刊。 近年来,学校以“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为抓手,大力引进“百人计划”、“三秦学者”等高水平人才,积极聘请院士、教育部 “长江学者”等知名专家、教授为学校双聘教授,同时启动“千万工程”,大力引进和培养博士,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水平。 学校重视国际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并保持合作与交流关系,常年聘请外籍专家及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任教、讲学,促进了学校的学术交流与对外融合。 当前,学校正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深入实施学科建设工程、教学质量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校园建设工程、党建工程与和谐校园建设工程,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全面开展创建以工程教育和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实现学校建设和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http://www.snut.edu.cn - 2014-11-21
  • 齐鲁理工学院

    齐鲁理工学院

    齐鲁理工学院(原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学院具有国家统招普通本科、专科等办学层次。 齐鲁理工学院设有济南、曲阜两个校区。济南校区位于济南东部大学城,曲阜校区位于孔子故里曲阜市。校园占地1200余亩,校舍建筑风格独特,学习环境优雅,具有浓厚的学术和科技文化氛围。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生占在校生总数98%。学院下设9院2部,即: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护理学院、计算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基础部和思政部。开设29个本科专业和23个专科专业。 学院全面履行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职能,不断更新办学理念,科学确定发展定位,精心凝炼学科方向,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实行严格的教学管理和体现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学院毕业生考研率在同类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考研率保持在24%以上。其中进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科院等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大学的学生比例均在35%以上。 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一项;“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山东省一等奖一项;“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三等奖一项;“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省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第十五届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三等奖一项。 先进的教学设施 良好的育人条件 学院教学设施先进,校内建有10个工程训练中心及实验教学中心,即:机电工程训练中心、土木工程训练中心、电气信息工程训练中心、化工与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汽车工程训练中心、护理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中心、艺术设计训练中心、语言训练中心。拥有品牌计算机3600余台。 学院实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建有快捷方便的校园网,实现了借阅图书、上机、就餐、购物等日常学习生活的“一卡通”服务。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92.2万册,电子图书60万册,报纸期刊1200余种,同时拥有一批外文原版图书。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院注重人文精神教育,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构建了完整有序的学生自治体系,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为主要学生自治组织。学生会下设17个部委、72个社团。各部门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紧紧围绕思想建设、科技创新、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素质拓展五大主题展开内容丰富、品位高雅、特色鲜明的学生活动。 畅通的就业渠道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形成了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与跟踪服务保障体系,为每个学生建有《职业生涯规划书》,积极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先后与国内外500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在校外建有182处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就业主要在山东、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浙江及沿海发达省份。 学院大力实施“订单教育”,形成了学生就业稳定性好、就业适应好、就业归宿感好、就业竞争力强、就业待遇好的“订单教育”特色,设有“华为班”、“阿里巴巴班”、“海信班”、“上汽实业班”、“万科班”、“国华班”、“舜和班”、“军护班”等特色订单班,有效保障了学生的充分就业,形成了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获益的可喜局面。 完善的资助体系 学院构筑了完善的困难学生救助体系。设有齐鲁理工学院学生奖学金和贫困生助学金等多项奖、助学金,另外还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生)、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生)、励志奖学金(5000元\\生)、国家助学金(3000元\\生)。在校内设立多种勤工助学岗位,学生积极参加助管、环卫、家教等勤工助学活动,对贫困生进行全方位服务。具体奖助学金内容可参见由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http://www.qlit.edu.cn - 2014-09-07
  •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是2004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学院的举办者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东莞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是省市共建的大学,是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全国61所,广东3所),2010年8月获批成为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对城市学院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负责,委托管理干部担任学院领导,遴选优秀专业教师负责教学工作,指导学科专业建设,打造专业品牌。举办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教学资源,为城市学院高起点运作、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学院投资方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资本为纽带、实业为基础的现代化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社会口碑。 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学院办学主体于2012年迁入新校区。新校区建设依托和保留原有的自然风貌和环境条件,巧妙构思,精巧设计,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规划在校学生为2万人,校园规划占地1200亩,总规划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已完成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总投资超10亿元。教学楼、学生宿舍、体育馆、游泳馆、学术报告厅、田径场、行政楼、饭堂一应俱全,布局新颖,建筑风格独特,设施完善,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学生公寓配有空调、书桌、电脑台、衣柜等设施,晚上热水供应,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条件越来越优越。 学校建立了以管、工为重点,管、工、经、文、法、艺、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12个教学系部,25个本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1.6万人。根据教学需要围绕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学院建立了99个专业实验室,149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20多个研究中心,与20个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关系。拥有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00多门院级精品课程。对符合学士学位条件的毕业生,颁发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已经建立了一支人员相对稳定、专业学缘结构比较合理、满足教学需要的自有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教师总数的3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68%,符合岗位资格的主讲教师比例为93%。学院还聘请了全国知名院校的教授、专家学者和政府高官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担任英语教学工作。 学院办学严谨,管理严格,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学生在获取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获得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与综合素质的拓展,以及有关的从业资格证书。司法考试过关率、硕士研究生考试录取率逐年提高。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毕业生就业率年年高达98%,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学院在设立各种常规奖学金的同时,还设立了鸿发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等奖项,最高的可一次性获得奖学金2万元。

    http://csxy.dgut.edu.cn - 2014-08-25
  • 东莞理工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东莞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所在地东莞市,是中国近代历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第十二位、全国地级市第一位,是\"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篮球城市\"之一,并于2011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良好成绩,2010年6月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0年8月获批成为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获批为\"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杨振宁奖学金。\"来东莞理工求学,留东莞发展创业\"已成为众多考生的心愿。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松山湖校区坐落在科技与山水共一色的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占地1500亩,是一座花园式、现代化的校园。办学设施完善,教学实验设备充足,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莞城校区面积360多亩,交通便利,湖光山色,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建有10个教学实验中心,其中\"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藏书119.5万多册,期刊5000多种,数字资源20000GB;建成有千兆带宽主干、百兆带宽到桌面的校园网,建立了24710个信息点;体育场地面积约14万多平方米,是国家田径队挂牌基地,2006年成功协办了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 学校建立了以工学、管理学为重点,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15个院(系、部)、33个本科专业。其中本科层次省内在第二批A线招生,同时面向其他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14129人,成人教育学生7770人。创办了按新机制运作的本科独立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目前在校生15408多人。 学校师资队伍精干,人才荟萃。现有教职工1065人,其中正高职称97人,副高职称243人,博士20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7人,东莞市科技领军人才或后备人才6人。专任教师中,75%以上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或者是出国留学、进修人员,42%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建中为双聘院士,聘请了丘成桐、蔡睿贤等国内外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东莞先进制造业名城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了181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22个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聘请了230多名实习顾问。学校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建设,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历年来,应届毕业生总就业率均在98%以上。 学校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工作,确立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等6个一级学科为重点建设学科,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为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学科专业。化学工程、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二级学科获批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先后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散裂中子源项目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合作。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资金投入,第一轮建设期已累计完成投入近7200万元。 学校不断加强科研工作,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积极参与\"科技东莞\"工程,积极与其他科研院所、企业或国外机构联合,建立了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精密制造技术中心、东莞分布式能源研究中心等一批重点科研平台;积极参与中科院与市政府共建的\"国家散裂中子源\"项目。现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2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科研平台建设2个、教学实验平台建设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9个。2002年以来,学校还承担了国家 \"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粤港澳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等近900多项,立项经费1.6亿元,科研经费总计达2.8亿元。学校教师还获得了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金奖、国家发明专利奖、省科技进步奖和东莞市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及一批发明专利。 学校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开展覆盖整个学年的思想引领、学术科技、就业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体育竞技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7次获得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表彰;在\"挑战杯\"全国和省级竞赛中屡获佳绩;近年来,学校在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CUBA广东赛区篮球赛、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等各类体育竞赛中争金夺银;学生艺术团坚持\"送文艺下乡\",经常深入市内有关社区、企业园区等进行文艺演出,深受好评。 学校积极扩大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中科院、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瑞典麦兰德隆大学联合开展生态工业园项目;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学校积极与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联合举办东莞研究生培养基地,遴选我校教师作为研究生导师,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坚持依托东莞,植根地方,努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学校将坚持走创新之路、特色之路、质量办学之路、科学管理之路,践行\"学而知不足\"的校训,向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奋进!

    http://www.dgut.edu.cn - 2014-08-21
  • 武昌理工学院

    武昌理工学院

    武昌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前身是享有盛誉的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经近20年发展,已成为一所以工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知名高校。学校位于“武汉•中国光谷”,占地1413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学校依山傍水,座落在美丽的梅南山麓,我国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三面环抱 ,欧式风格校园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校园风景如画,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一起被公认为全国十大美丽校园之一。 学校设有生命科学学院(含护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商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音乐与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学院共11个学院,开设了63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15000余人。 二、办学条件 ◆学校教学基础设施优良。每个学院拥有一座教学实验大楼;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等都超过教育部“部颁标准”;校园信息化建设位居同类高校领先水平。 ◆学校师资力量居于同类高校前列,教师、实验师、素质导师、素质拓展师、素质测评师、管理人员队伍体系完备,整体素质高。学校现有全职教职员工1000余人,专任教师730人,其中教授104人、副教授170人,博士生导师43人,硕士生导师8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8人。 ◆学校建有国内高校中一流的图书馆,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环境优雅、设施先进,纸质藏书140余万册,电子图书76万册,中外报刊1400余种。 ◆学校建有各类专业实验室137个,可以开设2810个实验项目,功能涵盖全校各学科门类;建有稳定的校内外挂牌实习实训基地168个,可以满足全校各专业学生实训和实习需要。 ◆学校各类设施齐全,安全保障体系完备。学术交流中心、国家标准体育运动场馆、俱乐部、健身中心、大学生服务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3D影院、标准化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金融服务网点、医院、超市等一应俱全。 ◆学校党、团、工会以及学生组织健全。学生社团一百余个,是莘莘学子培养才干、提升素质的理想场所。 三、学校特色 ◆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根本目的,以成功素质教育为特色,致力于培养“专业素质扎实、非专业素质过硬、个性特长突出、创新与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实现学业成功与就业成功,并为今后的创业成功与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 ◆学校在全国高校中首创“成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非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承担“创新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项目,是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独立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任务的高校。 ◆学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国际交流合作成效显著。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的近2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为学生出国留学深造、国外带薪实习、海外游学和就业开通了直通车。 四、教育质量 学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稳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荣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是全国同类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学。 ◆学校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唯一拥有“湖北省改革试点学院”,全省仅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16所高校获批;学校拥有的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在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拥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工程),2个省级重点本科专业(土木工程、艺术设计),2个省级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软件工程、生物工程),2个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工程、电子商务),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4门省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网络构建与集成、分子生物学、基础护理学);学校获批“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在同类高校中率先进入“2011工程”;学校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拥有“素质教育研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居于领先水平。学校教师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主编并公开出版教材、承担并完成省级及以上教研和科研课题方面,在湖北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出版文学著作、获国家专利总数在全省同类高校中遥遥领先。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算量大赛、沙盘大赛、“挑战杯”等竞赛活动中,获奖数量和等级均领先于同类高校,有的项目连续多年包揽一等奖或第一名;学生连续几年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一等奖,是湖北省同类高校中唯一三次获一等奖的高校。 ◆学校教师在全省高校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有的被授予“湖北青年教学能手”荣誉称号,是全省同类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学校牵头主办或承办全国和全省同类高 校学科专业建设、学术研讨及教材编写会议 30余次。在省级及以上的相关学会、协会中,我校是主要负责人单位。 ◆学生的个性充分彰显,“全国三好学生”、“校园作家”、“校园发明家”、“校园书法家”、“创新之星”、“创业之星”、“自强之星”等不断涌现。 ◆学校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把培养社会需要的“抢手人才”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近年来,特长生和学生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学生获国家级、省市级各类奖项千余项,获国家专利173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2%; 2013年毕业生签约率位居省属高校第四名,同类高校第一名。考研(研究生)、考公(公务员)录取率达16%以上,257人考取各级公务员,3296名学生考取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学生自主创业蔚然成风,资产过百万的60余人,卢伟坚的知名上市公司“亚细亚”2009年品牌价值即达到20.43亿元;近30%的学生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涌现了张城等一大批年薪在20万以上的就业“高薪族”。成功校友大量涌现。 五、社会声誉 学校真心办教育、创新办教育、规范办教育,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教育界同行的高度评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成功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凤凰网等数百家媒体高密度进行深度报道。“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被认定为“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荣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是全国同类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学。在百度等大型门户网站中输入“成功素质教育”条目,网页达数千万条。 ◆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承担“创新民办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任务,是全国唯一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任务的民办高校。 ◆近年来,先后有200多所国内外高校的领导、专家到学校调研、考察和交流。许多领导和专家对学校环境、学校特色、学校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九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丁石孙勉励我校:“坚持成功素质教育,培养更多成功人才”。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率23人博士团来校调研成功素质教育,形成了达3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并寄语“祝贺成功素质教育实验成功。推进成功素质教育,引领学生成才。”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教授:“成功素质教育是具有突破意义的理论创新和具有样本意义的实践创新。” ●时任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成功素质教育具有理论创新性、研究系统性、实践操作性。该成果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学校声誉好评蒸蒸日上。由中国四大权威大学排行榜之一的网大发布的《2011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我校首度参评,位居本科榜总排行第六位,成为湖北省唯一一所进入本科排行榜前20强民办高校。“2012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排行榜”武昌理工学院位居第144位,全国仅两所民办高校上榜。在各大媒体及教育机构的年度评比中屡获大奖,学校稳居全国同类高校排名前列。多次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中国十大品牌民办大学”、“21世纪亚洲最具发展潜力的教育机构”等。学校入选新华社 “十大最具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第二名;在第四届新浪中国教育盛典上,我校被评选为“中国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第二名;学校还获评网易“中国十大民办高校”第二名、腾讯网 “十大最具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第三名。此外,学校还多次获评“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湖北诚信建设荣誉单位”、“湖北省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面向全国计划招生,按生源所在地的分数线和批次线择优录取。学生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颁发武昌理工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武昌理工学院学士学位。学生可以同时修读校内双学位,优秀学生可以本硕连读。学校拥有招收“专升本”资格,专科学生经学校考试合格可以升入本科学习。

    http://www.wut.edu.cn - 2014-08-16
  •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座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沿岸开放城市岳阳市南湖风景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 学校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美国人创办的湖滨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历经变迁。经教育部批准,1999年3月,由当时的岳阳大学、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岳阳教育学院合并为岳阳师范学院。2003年2月更名为湖南理工学院。2006年12月,学校高标准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12月31日,学校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成为湖南省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7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确定为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中国语言文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4年2月,“教育”和“艺术”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通过专家评审,正式开展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2149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5.62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5.0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2亿元,各类图书藏书203.26万册(含70万种数字图书)。学校设有18个院(部),5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639人(含独立学院),来华留学生28人。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87人(不含离退休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790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2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651人,博导、硕导145人。教师中有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9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121人才工程”人选20人、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72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有6人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8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地方理工院校艺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地方院校机械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项成果2009年双双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师主持国家级、省级教科规划课题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6项。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建设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教研室4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4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1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践教学建设项目4个;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8人。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研水平快速提升。2008年以来,教师新承担科研项目1328项,其中国家自科和社科基金项目50项、国防科研项目2项、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58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共463项,其中省自科基金项目40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5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出版学术专著94部,发表学术论文6097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928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CSSCI等转载和收录320篇。《云梦学刊》被遴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其特色栏目“当代学术史研究”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第三批名单;《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学校学术交流频繁,多次主办或承办国际性、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省厅级科研平台17个。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高校建立友好校际关系,1985年开始招收培养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现有外教19人,在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等7个学院担任了近20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先后有10余名外教荣获省政府和省教育厅颁发的外籍专家“潇湘友谊奖”、“芙蓉奖”等奖励,其中俄罗斯籍外教弗拉基米尔·加宁荣获国家“友谊奖”,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钢琴专业外教迈克·阿尔卡杰夫被湖南省教育厅聘为“海外名师”。学校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外事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国家外国专家局评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爱心育人”,形成了和谐办学的良好局面。《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学校“爱心育人”办学特色;中央电视台就学校关爱贫困生工作,对党委书记彭时代教授进行了长达1小时的专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中国教育报》以《贫寒学子在岳阳楼下的幸福生活》为题,在“视点”栏目整版专栏报道了学校爱心育人的感人事迹。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基层党建示范点、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多次在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毕业生陈欣是中华骨髓库网上配型成功并自愿捐献干细胞第一人,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和“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学校先后17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获“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等众多荣誉。 学校坚持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其中,在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6项一等奖,名列全国高校并列第二,从2011年起学生连续两届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一等奖等。2008年以来,学生在全国和全省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赛事中获奖583项。学生考研踊跃,2008年以来,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2364人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年平均录取率达13.31%。 学校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每三年一次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中,学校连续三次被评为“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2012年连续两届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2013年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建设高校。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积淀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几代办学者传承湖湘文化精髓与先进文化思想,践行“至善穷理”校训和“三个为本”办学理念,坚持实施“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治校方略,逐步形成了“严谨、和谐、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http://www.hnist.cn - 2014-08-15
  • 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经、管、医、文、教、艺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青铜文化发祥地的黄石市。 湖北理工学院自1975年建校,至今已有38年的办学历史。其历史沿革为:1978年成立湖北省高等院校黄石高工班;1981年成立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黄石分院;1991年武汉工学院黄石分院和黄石职业大学合并组建为黄石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黄石高等专科学校与黄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黄石理工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理工学院下设17个教学院(部),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余人,函授生6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2189亩,校舍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760万元,馆藏图书106万册,电子图书数据库18个,共享电子图书70万册,实验室50个。校园布局逐步优化,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学校师资总数956人,正高职称79人(其中教授有71人),副高职称317人,博士110人,硕士431人。教师中有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为楚天学者,6人为东楚学者,5人获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5人,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 5人,34人为兼职博士、硕士生导师,外聘知名学者10人。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和支撑,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多学科协调发展、交叉渗透、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44个本科专业,49个专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理论和药学4个学科为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为省级重点特色学科;环境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4个专业是省级本科专业综合试点改革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3个专业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门省级精品课程,4个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7个研究所,与企业共建18个研发中心(基地、实验室)。201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湖北理工学院长期以来坚持在服务地方中寻求新的支持,在贡献地方中寻求新的发展,把“服务地方、贡献地方”作为学校生存、发展的立足点,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不但在校企合作形式上得到了拓展,而且合作规模也不断扩大,多项项目不仅辐射到了黄石所有的县、市、区,而且延伸到了省内外其他地区。 湖北理工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人才质量为生命线,坚持“三个面向”,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思路,38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好评。近几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省级以上大赛中多次获得大奖,多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获得过“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多种荣誉;研究生考取率超过10%,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校是湖北省精神文明单位,湖北省基层党建先进高校,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城市园林式单位,湖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生资助先进集体、消防先进单位,多次获得先进党委中心组、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湖北理工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声誉美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遵循“开放办学,依规治校,育人为本,特色发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方针,不断强化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体师生员工秉承“明德、格物、经世、致用”的校训,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开放创新”的理工精神,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大学而奋斗。

    http://www.hbpu.edu.cn - 2014-08-14
  • 荆楚理工学院

    荆楚理工学院

    荆楚理工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位于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荆门市中心城区。校园依山傍水,树木葱茏,碧草如茵,景色秀丽,环境优雅,洁美的“山水园林大学”逐步建成。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 2200 余亩,校舍建筑面积 58 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1 亿余元。图书馆馆藏丰富,有纸质图书 150 万余册,电子图书 40 万余种,电子期刊 8000 余种,电子资源数据库 6 个。学校 2011 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 2013 年被列为国家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单位”。 办学定位 学校立足荆门,融入湖北,辐射全国,坚持“立足基层,研究基层,服务基层”,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人才培养 学校以生为本,深入开展“全员育人”工作,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坚持“立足基层,志在高远”,培养“立足基层用得上、用得好,志在高远闯得出、发展好”的社会化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均在 91% 以上,居省属同类高校前列;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多项。涌现出“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刘芳艳、“扎根黔南山区支教、入选伦敦奥运火炬手”余恒菊、“湖北省就业创业先进个人”李新云等一批优秀毕业生典型。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 18000 人,有各类成人教育在籍学生 14000 余人。 师资队伍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大力推进队伍提高工程,师资力量不断增强。现有专任教师 1000 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 300 余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有 500 余人。享受国务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11 人。 学科建设 学校以基层社会经济领域性需求和应用型学科建设为龙头,重点集群建设面向基层社会经济领域与行业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学校学科涵盖理、工、医、文、教、经、管、艺等 8 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普通本科专业 31 个、专科专业 18 个。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列为湖北省“十二五”特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被列为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印刷工程 4 个专业获批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 个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 ( 支柱 ) 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现建有各级各类实训中心 100 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30 余个,省级实训基地 2 个,其中“中印南方印刷实习实训基地”入选国家级实训基地。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融入社会,追求卓越”,通过多元化方式与途径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构建产教融合、合作办学大环境,把服务“中国农谷”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不断探索应用技术大学“大协同创新”的特色发展路径。学校建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靶向抗肿瘤药物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湖北省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省校企共建牛磺酸技术研发中心、中国农谷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省级研究平台和基地。近年来获省市科技成果等奖项 41 项,其中学校参与研发的“谷之初”饮料备受市场欢迎,“牛磺酸结晶工艺研究及产业化改造”项目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校园文化 学校以弘扬“崇学尚德,求实创新”校训精神为核心,积极开展“四维育人文化”建设,认真抓好“一院一品”文化创建活动,精心打造“社会大讲堂”、“社团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校级、院级品牌文化活动,使之成为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 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澳大利亚西澳理工学院、美国荷晶大学、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芬兰瓦萨应用科技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开设有中澳电子商务、中澳会计,中美护理等专业。留学生教育也在快速发展。 发展目标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党的十八大精神,聚精会神,开拓创新,推进内涵建设,谋求特色发展,走转型发展之路,努力把荆楚理工学院建设成为“荆门有地位、湖北有影响、全国有名气”的社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高等院校。

    http://www.jcut.edu.cn - 2014-08-12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国标代码:13440)是由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申办并于2001年报经省教育厅和省计划委员会批准(赣教计字2001]197号)、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教发函[2003]543号),融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于一体并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物联网工程、汉语言文学、法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财务管理、英语、翻译、日语、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22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200人。专任教师23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31.9%,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54.47%。 学院地处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占地面积37.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学院现拥有电工电子、物理、建筑材料、土力学、计算机组成原理、ERP沙盘、非线编、旅游管理、餐饮酒吧、物流仿真、微格、摄影、三笔字、模拟法庭等各专业实验实训室。学院大力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建设,目前拥有南昌凯莱大饭店、百瑞实业有限公司、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60多个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 学院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依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雄厚的教育资源办学。学院自创建伊始,就从中国高等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独立学院发展的现实境遇出发,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探索与实践,一直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江西省尤其是南昌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十多年来,学院共培养5400余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长期保持在80%以上,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毕业生遍及省内外各行各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党政机关、教育领域、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优秀管理者。

    http://www.jxstnupi.cn - 2014-08-05
  •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概况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位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南昌市,地处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黄家湖畔,是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全国首批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下设土木建筑分院、机电工程分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分院、经济管理分院、人文法学分院五个分院和基础学科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实训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开设有33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2000余人。   优良的办学条件、秀美的校园坏境。学院占地面积2000余亩,总建筑面积38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施总值达6200余万元,拥有各类图书100余万册、电子图书306 G。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95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教师总量的35.83%。建有现代建筑风格的综合大楼、教学大楼、实验实训大楼、图书馆、专家楼、室内体育馆、学生公寓等。配备有大型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中心和物理、机械设计、汽车、检测技术、力学、建筑材料、电工、电子、数字逻辑、通信、单片机、网络工程等实验室。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就业实习基地168个,学院投巨资兴建了靖安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示范实习实训基地。校园内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建有塑胶田径运动场、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约6万平方米。学院依湖而建,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学科优势。学院以“育人为本、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恪守“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依托华东交通大学的学科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以工为主,交通运输技术为优势,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科学的学院管理、丰富的校园文化。学院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实施“生源质量、教学质量、就业质量、管理质量”四项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教育为目标,着力在“应用型”、“复合型”上下功夫。构建了以“大学生科技节”、“社团文化艺术节”为龙头的校园文化格局,现有各类学生组织、学生社团30余个,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近几年,学院学子在全国各级各类学科知识竞赛中取得优良成绩,获得国家及省市级以上奖励910项。学院荣获“中国最受欢迎的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全国综合实力20强独立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高等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集体”、“全省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共青团工作创新”、“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情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大学生志愿者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以及“昌北高校综治(维稳)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良好的教学质量、喜人的就业形势。学院以“自强、厚德、求实、创新”为校训,充分发挥灵活的办学机制,采用先进的教育模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极具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当中考取研究生354人,考取公务员236人。学院长期以来与各铁路局、铁路工程局以及江西省浙江总商会4万余家企业(其中投资亿元以上企业1000余家,上规模企业1万余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位于江西省同类高校前列。   学院坚持改革创新走科学发展之路,做特色文章,创品牌效应。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是“十二五”规划办学规模为15000人,总投资达16亿元。学院将建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充满活力的,在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型普通高等学府,为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不懈努力!

    http://www.ecjtuit.com.cn - 2014-08-05
共 21 条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