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8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17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 搜索结果 » 211工程
  •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央部属高校,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兼有部分理工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在文、法、哲等多领域国内领先,近来还在理工科发展方面努力取得重大进步。人大的前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于延安的陕北公学,后历经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华北大学等时期,最终于1950年定校址于北京,定名“中国人民大学”,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该学府为中国培养了大量领袖人才和社会精英。现时,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

    http://www.ruc.edu.cn - 2014-12-31
  •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6个学院,56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29年设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1932年设工学院;1933年开始招考留美公费生;1937年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在清华园复员开学; 设农学院;1952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0年招收工农兵学员;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1984年设立研究生院;成立经济管理学院;1985年复建理学院;建立继续教育学院;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1993年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994年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1996年成立机械工程学院;1999年复建法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0年成立土木水利学院;成立公共管理学院;2001年成立医学院;2002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03年401医院和402医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附属医院(华信医院和玉泉医院);2004年成立航天航空学院;200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0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2011年成立环境学院; 建校100周年.

    http://www.tsinghua.edu.cn - 2014-11-13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现任校党委书记朱善璐教授、校长周其凤院士。

    http://www.pku.edu.cn - 2014-09-30
  •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福建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确立了走区域特色创业型强校之路的办学理念,正朝着建设具有较强学科相对优势,体现教学研究型办学特色和开放式办学格局的我国东南强校的奋斗目标大步迈进,努力为国家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http://www.fzu.edu.cn - 2014-05-29
  •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于1952年由北洋大学等5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3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工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3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鞍钢等国家特大型企业以及北大方正等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

    http://www.ustb.edu.cn - 2014-05-2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Beihang University成立于1952年,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战略高技术研究的历史使命。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高校和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共建学校。

    http://www.buaa.edu.cn - 2014-05-29
  •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作为安徽现代高等教育开端,学校1928年创建于当时省会安庆市。抗战期间,学校被迫西迁,并一度流散,1946年复校,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迁至芜湖,几经调整,学校于1956年迁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复招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学校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尤其是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建设行列之后,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7年11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目前,学校正全力推进“211工程”三期建设。

    http://www.ahu.edu.cn - 2014-05-29
  • 北京科技大学延庆分校

    北京科技大学延庆分校

    北京科技大学延庆分校是根据市政府京政发[1984]97号文件由北京科技大学与延庆县政府于1984年联合创办,是北京市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自创办以来,北京科技大学延庆分校走出了一条依托北京科技大学教育资源优势,面向社会需求,结合学校特点,服务区域经济的特色办学之路。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积极探索和改革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一直以来,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均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学校位于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脚下——延庆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绿色北京示范区),背靠金隅八达岭温泉度假村和远洋国际酒店,东邻国际会展中心,绿树掩映下的校园占地5.2公顷,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绿地面积5000平方米。学校远离闹市,校内环境优美,绿树成行,花团锦簇,是“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与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文法学院、应用科学学院和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合作办学,现有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文秘、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造价5个专业,在校生1400人。近几年学校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工程,精心打造生态化、现代化的绿色和谐校园。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办公环境显著改善,校内专业实训教室、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多媒体设备、监控设备等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得到全面优化。 北京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高校,延庆分校是北京科技大学这所综合性大学的组成部分。学校教学均由北京科技大学本部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并承担全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目前已稳定了一支治学严谨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秉承科大“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担任着教学及管理任务。专业课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45%,其他教师也都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学历。 北京科技大学延庆分校是一所注重学生政治素质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贯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有特长为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巩固规模、依托本校、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办学目标,以“严谨、笃信、勤学、求新”为校训,坚持“政治素质过硬、知识视野开阔、动手能力较强、身心健康、学有特长” 的1+N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管理理念,坚持“教育是先导,管理是关键,服务是前提”的学生工作原则,构建“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多形式、多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全和完善的人格并学有特长。

    http://www.ustbyq.com - 2012-03-07
  •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一所理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 1940年,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命名的“自然科学院”在延安杜甫川诞生。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1942年秋,毛泽东亲自为延安自然科学院题写了校名。1949年,迁入北京,成为新中国一所新型重工业大学;1951年,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52年,学校成为“为国家培养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航空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冶金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钢铁学院、采矿系及专修科被抽调参与组建中南矿冶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http://www.bit.edu.cn - 2012-03-01
  •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投入建设,进入“211工程”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建校57年来,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11万名,是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

    http://www.cnu.edu.cn - 2012-02-16
共 20 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