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14人气指数
- 0PageRank
- 0AlexaRank
- 0入站次数
- 9出站次数
- 2014-12-25收录日期
- 2025-02-21更新日期
- 网站地址:正宁信息网[中国·正宁] http://www.zninfo.gov.cn
- 服务器IP:[ 125.74.125.23 ]
- 网站描述:正宁地处陕甘交界,东依子午岭,西临泾河水,南通三秦大地,北往塞上江南,辖4镇6乡,24万人,1319平方公里,耕地43万亩。
正宁是一帧历史的厚土。这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生息的摇篮,也是周先祖公刘教民稼穑之地,西汉始置阳周县,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直道横贯县境,仰韶文化丰富多彩,唐台、宋承天观碑、明石牌坊、清铁旗杆充满传奇,香包、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被誉为“活的文物”。
正宁是一方革命的故土。这里是陕甘宁革命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脍炙人口的革命民歌《绣金匾》的诞生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播火,留下了宝贵的革命遗迹和精神财富,正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宁是一块开发的沃土。这里东依子午岭绿色屏障“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达到50.9%;区域经济特征明显,苹果扩大到20万亩,烤烟稳定在3万亩,蔬菜发展到8万亩,“陇蜜”苹果、“宫河”大葱、“唐台”晒烟享誉陇原,先后荣获全国旱作农业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优质苹果基地重点县、绿化模范县等多项殊荣。
正宁是一片投资的热土。这里是庆阳建设“东翼”亿吨级大煤田的重点区,已探明煤炭储量25亿多吨,宁正煤田核桃峪800万吨矿井正在建设,2×66万千瓦电厂、煤田供水工程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罗川煤田正待开发,石油、天然气储量也比较丰富,潜力巨大,商机无限,前景广阔。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和积累,正宁进入了转型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竭诚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到正宁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共铸辉煌!早在旧石器中期,正宁境内已有先民刀耕火种,繁衍生息。为华夏民族发祥地之一。据统计,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遍布各乡镇,多达33处,有的文化层厚达3米。上古时期,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率有熊氏族部落在此活动,并留下千古驰名“黄帝冢”。夏禹时,天下分为九州,正宁属雍州西戎之地。夏代孔甲年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立邦国于北豳(治在今庆城县城),正宁属之。夏桀(履癸)年间,周部族先祖公刘建立豳国,正宁属之。《诗经》里的《七月》、《公刘》等篇,即是反映先民耕作、迁徙、生活的绝唱。商初,正宁仍归豳国所属。商末,周部族南迁岐山周塬,豳地被犬戎所占。戎人建立义渠戎国,正宁属之。自西周末年起,义渠戎国与强秦抗衡500余年。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秦灭义渠戎国,县域属秦北地郡和上郡所辖。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蒙恬修筑直道,三十七年(210)直道粗成,在县境长达70千米。汉代,县域建立独乐、阳周二县,是正宁建置的起始。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率大军十八万众,沿直道经县域,出朔方,威振匈奴,还祭黄帝冢于桥山。新莽始建国元年(9),王莽改阳周为上陵畤。东汉,县域设独乐、阳周、西川三县。三国两晋时期,部族攻伐,诸侯兼并,县域归属屡经更迭。南北朝末期,县域所设独乐、阳周、安定三县属宁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因罗水出于川”,遂更阳周为罗川,属宁州。唐初,罗川属关内道宁州。天宝元年(742),唐玄宗梦群仙现于“罗底”,派使臣在罗川县挖得玉真人像27尊、心星1座,取“真人安宁”之意,改罗川为真宁。随后,唐肃宗李亨在此避“安史之乱”。宋代,真宁历属永兴军路宁州、陕西路宁州、环庆路宁州、庆阳军节度宁州、兴宁军节度。金天德二年(1150),真宁属庆原路宁州。元属陕西行省巩昌路总帅府宁州。明洪武九年(1376),属陕西布政使司庆阳府宁州;万历二十九年(1601),属陕西布政使司庆阳府。清康熙八年(1669),属甘肃布政使司(行省)庆阳府;雍正元年(1723),为避世宗“胤禛”之讳,又改为正宁。正宁之名始见史册。民国2年(1913),属甘肃省陇东道;16年(1927),属泾源区行政视察员公署;25年(1936),属甘肃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谢子长、刘志丹、邓小平、习仲勋、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播下革命火种,留下珍贵足迹。38年(1949)7月27日,正宁县解放,属甘肃行政公署庆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8年12月并入宁县,1962年1月恢复正宁县建置。2013年,在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挑战压力十分巨大的“两个特殊形势”下,全县上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各项事业和谐共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增、稳中趋快、稳中求优、稳中见效”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4.54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3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13.65亿元,增长11.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352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2162.2美元),同比增长14.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4%,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7亿元,同比增长19.47%。其中,农业总产值13.15亿元,增长20.77%;林业总产值0.2亿元,增长14.42%;畜牧业总产值0.86亿元,增长11.19%;渔业总产值0.01亿元,增长37.74%;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75亿元,增长9.25%。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55.5万亩,同比增长2.59%,粮食种植面积27.36万亩,下降2.88%。其中,小麦8.64万亩,下降18.52%;油料作物种植面积9.82万亩,增长3.91%;蔬菜种植面积7.42万亩,下降7.47%;烤烟种植面积4万亩,增长15.27%;中药村种植面积5.04万亩,增长60.52%。全年粮食总产量9万吨,下降0.11%。其中,夏粮2万吨,下降22.27%,平均单产231公斤,下降4.56%;秋粮7万吨,增长8.71%,平均单产374公斤,增长2.01%;油料产量1.55万吨,增长3.28%。水果总产量8.66万吨,增长18.72%;蔬菜产量13万吨,增长0.11%;中药村产量4.61万吨,增长62.19%;水产品产量133吨,增长32%。全年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为2.49万头、0.7万头、0.91万只和6.7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4.18%、2.94%、3.41%和-1.11%。肉类总产量3078.6吨,增长3.93%;禽蛋产量710.4吨,增长0.04%;奶类总产量410吨,增长3.02%。全县累计流转土地4.8万亩,新增1.9万亩。新建日光温室50座,拱架大棚1400座,中小拱棚1200亩,发展菜农500户。全年完成荒山荒坡造林面积1.8万亩,封山育林面积0.8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3549.7万元,同比增长52.6%,增加值12032万元,同比增长2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824.4万元,增长12%;增加值4300万元,增长27.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041.2万元,增长9.3%;利润总额1507万元,下降2.4%;销售总产值为19551.7万元,增长10.86%;产销率98.62%;应交增值税为526.4万元,增长10.3%。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为23725.3万元,增长6.3%;增加值7732.1万元,增长6.3%。全县万元GDP能耗为0.576吨标准煤,下降4%;万元GDP电耗为764.93千瓦时,下降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0.764吨标煤,下降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84立方米以内,下降8.7%。
全县资质以内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8064.7万元,同比增长20.9%。实现增加值5378万元,同比增长10.3%。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1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97亿元,同比增长27.6%。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完成62.4亿元,增长23.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1亿元,增长48.4%。全年新开工项目1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个;竣工项目63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290万元,同比增长53.6%。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390万元,增长23%。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37万平方米,增长17.6%;竣工面积2.88万平方米,增长11%;销售面积1.16万平方米,增长17%;销售额2900万元,增长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21万平方米,下降2.6%。全年各类保障房完成投资1.59亿元,在建保障性住房1212套,其中经济实用房444套;廉租房678套;公共租赁房90套。保障房施工面积达10.85万平方米。建成交工使用保障性住房174套,其中经济实用房72套;廉租房102套。保障房竣工面积1.18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4亿元,同比增长15.9%。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4889.2万元,增长1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510.8万元,增长16.2%。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0783.8万元,增长28.2%;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4393.3万元,增长13.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430万元,增长3.4%;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792.9万元,增长14.9%。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1051.5万元,增长27.1%;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105348.5万元,增长15.8%。
全县旅游紧扣打造文化旅游名县“这条主线”,着力打造正宁“红、绿、古、黄”四大旅游名片(即红色革命教育游、陇上林海绿色生态游、罗川古城历史文化游、黄土风情与黄帝文化游),促使全县旅游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270万元,接待游客7.4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165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新增旅游行业就业人员33人,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00人。主要旅游景区有黄帝文化旅游景区、调令关森林公园、罗川古城、南邑关中特委和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遗址。
六、对外经济
2013年,全县组织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4个,签约资金350862万元,到位资金165712万元,同比增长46.56%。全县实现出口创汇2975万美元,同比增长39.3%;完成出口供货值3563万元,同比增长14.5%。
七、交通运输和通讯
全年货运总量完成540.07万吨,货运周转量10688.61万吨公里;客运量完成87.03万人,旅客周转量10472.09万人公里。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067.3公里,其中:二级公路21.7公里;三级公路49.4公里;四级公路665.5公里;等级外公路330.7公里。
全年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个,其中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8569.09万元,完成投资7305.42万元;招商引资项目1个,总投资2.15亿元,完成投资7500万元。西周公路西坡至秦家店及长口子至周家段四级公路改建工程,全长31.84千米,总投资3630.54万元,2012年5月16日开工建设;客运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按照国家二级客运站标准设计,占地77.75亩,总投资2.15亿元,2012年6月开工建设,至2013年底完成车辆维修检测中心楼建设和完成综合服务楼一层主体工程;秦凤川至秦家梁林场四级公路改建工程,全长6.912千米,总投资799.4226万元;农村公路建制村通畅工程,工程计划11条56.9千米,已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3806万元;华能电厂周边路,全长7.8千米,2013年10月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垃圾处理厂水泥路,全长0.69千米,年底已完成路基整修、砂砾垫层铺筑和排水工程。
全年完成通讯业务总量14244.48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94.48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800万元;移动业务总量11000万元;联通业务总量650万元。全县电话用户数27.9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5.63万户,其中,移动用户21.25万户,电信移动用户2.98万户,联通移动用户1.4万户。互联网用户数达10365户,其中,电信用户8391户;移动用户1254户;联通用户720户。电话普及率115部/百人。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3年,全年全部财政收入20932万元,下降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347万元,增长21.9%,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年税收收入10496万元,增长16%。其中,国税系统税收收入981万元,下降24%,其中增值税921万元,下降14%;地税系统税收收入9515万元,增长22%,其中营业税4584万元,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0769万元,增长1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140万元,增长27%;交通运输支出5182万元,增长147%;节能环保支出2298万元,下降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862万元,增长11%;医疗卫生支出12919万元,增长1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687万元,增长125%;农林水事务支出14712万元,下降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21亿元,同比增长19.53%,比年初增加72217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58亿元,增长21.94%,比年初增加65829万元,占各项存款的82.75%;单位存款余额6.76亿元,增长15.42%,比年初增加 9028万元。按银行分,工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96亿元,增长9.63%;农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7.24亿元,增长19.98%;农村信用联社各项存款余额16.46亿元,增长24.22%;邮政储蓄银行各项存款余额4.75亿元,增长20.3%;建设煤田支行各项存款余额1.12亿元,增长65.8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17亿元,同比增长18.92%,比年初增加24135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04亿元,增长105.67%,比年初增加15639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2.13亿元,增长7.53%,比年初增加8496万元。按银行分,工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21亿元,增长0.47%;农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2.03亿元,增长38.08%;农村信用联社各项贷款余额9.93亿元,增长22.73%;邮政储蓄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22亿元,增长61.24%;建设煤田支行各项贷款余额0.21亿元,增长5.19%;瑞丰公司各项贷款余额0.13亿元,增长1.07%。
全县保费收入5119.4万元,下降0.6%。其中,人寿保险业务保费收入3204万元,下降8.6%;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393.4万元,增长21.4%;太平洋保险业务保费收入522万元,增长4.4%。支付各类赔款及满期给付总额982.4万元。其中,寿险赔付支出320万元;财产险赔付支出575.4万元;太平洋险赔付支出87万元。
九、教育和科技
2013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0所,其中独立高中1所,完中2所,职专1所,初中10所,九年制学校3所,小学87所,教学点18个,幼儿园38所(其中公立10所,私立28所),在校学生27120名(其中高中5007名,职中1270名,初中7620名,小学13223名),在园幼儿7555名。全系统共有职工2933人,其中专任教师2756人。全县高考二本进线率为21.6%。
学前教育一年入园率为93%、两年入园率为78%、三年入园率为75%。2012年新改扩建的12所幼儿园已全部竣工, 2013年新建幼儿园5所,购置幼儿桌椅327套、桌面玩具248箱、大型室外玩具6套。为21所农村中小学配备了音体美卫生器材,为25所农村中小学配备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器材,装备中学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3个。为农村中小学购置“智能语音教具系统”170多台,为12所中小学校配备“班班通”设备120套,93%的农村中小学接入了宽带网络。全县初等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入学率99.8%,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4.51%。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9.8%。
2013年,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小学99.8%、初中99.3%、高中83.3%。全县校舍总面积达到281157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分别为高中18.6平方米,初中26.3平方米,小学47.3平方米。签约引进师范类本科紧缺专业教师3名,新招录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124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组织1716名县城职工进行了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县城职工普通话合格率达到94%,正宁县顺利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评估验收。
全年共论证储备科技项目9个;上报科技部项目2个,立项1个(《正宁县无公害紫苏标准化种植及产业化开发》),争取资金150万元;上报省科技厅项目1个,立项1个(《正宁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资金10万元;上报市科技局项目9个,立项5个,资金65万元。全县完成专利申报件60件,占任务55件的109%。研制开发出压差膨化苹果脆片干燥机、苹果清洗机、彩钢板、果粒橙、维动能量、原味优酸乳、核桃露等工业新产品7个。筹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庆阳市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子午岭中医药研究开发中心)。扶持建办蔬菜、林果、烤烟、畜牧养殖等科技示范园(点)28个,培育科技示范户510户,辐射带动农民群众6.3万人次。举办各类大型科技下乡培训活动5次,技术培训班32期,宣传群众2.5万人(次),培训群众5600多人(次),骨干培训2300人。
十、文广、卫生和体育
全年开展各种文化活动120多场次,开展大型文化活动23场次。全年共组织送戏下乡260场次,送文化下乡158场次,支持乡镇开展文体活动80场次,惠及群众20多万人次。图书馆新购置图书45.8万元4500余册,周开馆时间达到56小时以上,征集地方文献200多册,年接待读者2.7万人次,书籍流通4.5万册次,完成了6000多册图书的计算机信息录入工作,占开架图书的70%,顺利通过第五次全市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验收;博物馆周开馆达到24小时以上,展出历史文物和红色文物共计430件,接待群众2万多人次,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制作流动文物宣传展览版面35面,在市县进行展览。全面开展了网吧、电子游戏、歌舞娱乐场所(KTV)、新闻出版、图书报刊等文化市场的专项整治检查16次,出动执法人员1300多人次,责令整改6家,停业整顿4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经营的图书、报刊及音像制品300余册(盒)。
全年共培训各类文化产业从业人员8500多人,申报省级艺术大师2人。研发设计吉祥蛇、新虎头枕头等民俗文化产品2种,进一步提高了民俗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效益。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6572人,实现增加值6510万元,同比增长44.4%。其中,当年新增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9个,文化产业企业法人达到42个。
全年在县电视台播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274期,稿件2587篇,播出广播社教节目274期,稿件2587篇。安全播出广播节目1898小时、电视节目2823小时,两台稿件采用分别为126件、138件占全年任务的201%、203%。有12篇新闻在省电视台播出。在《正宁新闻》中开办了《深入学习贯彻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记者走基层》、《记者视线》、《服务面对面》、《普法之窗》、《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林业之窗》、《政法风采》等专栏,使广电新闻宣传做到了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引导有力。完成了7000套“村村通”工程及3万套天线发放安装任务,使庆阳台、正宁台的节目覆盖上升到60.7%;完成电影放映任务1380场次,宣传群众40万多人。
2013年,全县农村参合率达到98.89%,将陕西省中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等11家专科医院纳入定点医疗报销单位,极大方便服务了群众;举办了“三农”金融辅导和“一卡通”推进会议,共发卡45134张,发卡率91.98%,安装读卡器120个,转账电话85部。开展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实施儿童白血病、妇女宫颈癌、肺癌等27种重大疾病保障政策,惠及患者506人次,医药总费用850.36万元,新农合补偿费用567.9万元。开展审核报销稽查,查处违规违纪事件4起,涉案金额9.962万元。全年全县门诊补偿152022人次、432.32万元,住院补偿13439人次、4227.02万元,资金使用率85.8%。全县累计销售零差价药品2679.1万元,让利群众415.6万元,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57.1%。县级两所医院门诊达到16.9万人次,住院10315人次,业务收入3651.2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53.9%、2.2%和32.9%。全县共开展无偿献血728人次1114个单位,献血量达22.28万毫升,已连续四年提前超量完成目标任务。
2013年,全民健身工作围绕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中心,以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为载体,有力助推并掀起新一轮全民健身热潮。元旦举办了迎新年职工“千人环城越野赛”,76个单位3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举办的“欢乐城乡,魅力正宁”系列活动,共设健身操、广场舞、乡镇群众才艺展演、业余歌手5个大项的比赛,共30个代表队,1500多人参加了比赛和开幕式文艺演出,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人数之多都是空前的;积极组织60人的代表队参加了在庆阳市西峰区举办的“庆阳市全民健身操”活动,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参加了“庆阳市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取得了女子篮球第三名、全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举办“全县农民运动会”,共设置篮球、拔河、50米负重跑、60米板鞋竞速4个大项,共10个代表队,13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和开幕式文艺演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76370户,户籍总人口24.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3万人,非农业人口2.97万人;男性人口12.75万人,女性人口11.52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5%和47.5%。出生人口4936人,死亡人口1563人。据2013年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推算全县总人口为23.68万人,常住人口为18.15万人,出生率为13.59‰,死亡率为6.58‰,自然增长率为7.0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30.2元,同比增长10.8%;人均消费支出12750.8元,同比增长5%。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60.2元,同比增长13.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73.2元,同比增长18.8%。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7%和32.9%。
2013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899人,创业能力培训560人,职业技能培训12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9%。新增担保基金35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625万元。农民技能培训7500人,输转劳务5.234万人,劳务收入7.189亿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3.8%,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882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了5元;城镇居民基础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了260元。开通了乡镇农保所、县农保办、医改办、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网络接入,实现了社保信息系统网络全覆盖,完成2.1万人的社保卡信息采集。共受理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案件31起,结案30起,1起正在办理,结案率96.7%,涉及农民工226人,追讨农民工工资167.8万元。征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651.72万元。
2013年,全县各类保险累计参保17.4万人。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完成参保5176人(含退休1467人),失业保险完成参保5697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完成参保11027人,工伤保险完成参保6038人,生育保险完成参保7496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完成参保9104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完成参保12.93万人,参保率96%,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434人,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407人,“五七工、家属工”参保14人。完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2196万元,失业保险基金征缴357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征缴1818.2万元, 工伤保险基金征缴182万元,生育保险基金征缴46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征缴1081.8万元,被征地保险征缴630万元。发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3006万元;支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814万元(含职工大病医疗保险104万元);支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75万元;支付生育保险15万元;发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225万元,被征地保险支出177.2万元。累计向674户城镇低保家庭1901人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6.28万元。
2013年,全县城市低保共保障 1784户4882人,按月按标准全年累计发放保障金1278万元;农村低保共保障10878户32723人,按季按标准全年累计发放保障金3969.28万元;五保供养对象1652人,按季按标准全年累计发放供养金442.72万元,准确率均达98%。全年共救助城乡困难群众患者2228人,发放大病救助金1025.8万元。城市低保保障线由2012年的213元提高到2013的245元,月人均补助金额由2012年的145元提高到2013的157元;农村低保保障线由2012年的1488元提高到2013的1907元,月人均补助金额由2012年的75元增加到2013的101元;五保供养标准从2012年的2400(分散)-2600元(集中),提高到2013年的2600元(分散)-2800(集中)元。
2013年,先后遭受了低温冷冻、干旱、暴雨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损失。共下拨救灾资金525万元,妥善解决了2.1万名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下拨灾后重建资金155万元,帮助216户受灾群众恢复重建。两节期间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贴,城市低保对象每人300元标准,为4321名发放129.63万元;农村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每人200元标准,为33811名发放676.22万元。建立了县级统筹、支持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人入住养老19个机构,为2015名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 40.5万元。全县已录入孤儿信息资料的达288人,其中,集中供养的79人,社会散居的209人,全年发放生活费195.19万元。
全年各类刑事案件698起,破获330起,八类主要案件立17起破5起,八类案件占刑事案件的2.4%。其中,查处“四黑四害”刑事案件80起,其中“黄赌毒”案件7起;食品犯罪案件48起。共查处各类治安案件1365起,打击处理违法人员1380人。共抓获各类逃犯134名,其中外省市逃犯10名;本省外市州逃犯7名。全县共发荒山荒坡、民房、麦草垛等各类小型火灾事故83起,造成经济损失30余万元,无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无人员伤亡。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力实施集中供热、南沟生态治理、“三馆一场”、电影院改造、体育场改造、新宁路开通、北区道路及排水、东区开发等新开工程,持续推进给水改扩建、污水处理厂、正宁宾馆、客运服务中心、人才大厦、东街出口改造、城北新区道路、县医院整体搬迁、鼎盛花园等续建工程,着力打造一批景观街区和地标建筑。采取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金参与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办法,开发建设鼎盛花园、永安小区2处,续建阳光小区、康博家园、周家小康家园等房地产开发工程3处,完成投资2.38亿元。全年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户2295户。县城及各乡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4%;机关单位绿化率达到38%以上。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8%。
制定了《正宁县2013年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正宁县2013年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计划》和《正宁县畜禽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将乡村畜禽养殖场纳入规范管理范围,发放排污许可证8户。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厂区综合楼、加药加氯间、污泥储池等主体工程,铺设管网23千米,完成投资3500万元。完成10个生态乡镇、16个生态村创建申报工作,其中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西坡乡、五顷塬回族乡、湫头乡)、国家级生态村4个(西坡村、宋畔村、中巷村、王郎坡村)、省级生态乡镇7个(山河镇、宫河镇、永正乡、榆林子镇、永和镇、三嘉乡、周家乡)、省级生态村6个(伍畔村、新庄子村、罗川村、南邑村、孟河村、后坡村)。完成2013年“绿色系列”创建(绿色单位15个、绿色学校5个、绿色社区2个、绿色医院2个、绿色饭店2个、绿色家庭1个)申报工作。累计查处建筑施工、商业网点、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噪声污染12起,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5起,处理环境信访案件13件。
全年共提取地表水、地下水水样53批(次),送检结果表明我县饮用水符合Ⅲ类质量标准,出境断面水达标;全年开展县城空气质量检测2次,检测结果,良,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气达95%;县城噪声平均值小于55[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小于70[dB(A)]。
十三、安全生产
2013年,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8起,死亡8人,受伤43人,直接经济损失7.79万元,与2012年相比,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分别上升12%、86.96%,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1.11%、31%。全年共开展专项执法检查29次,查处各类安全问题866条,处罚生产经营单位73户,罚款10.92万元,发出监察意见书12份,约谈行业主管部门、企业11个(次),解决突出问题21条。
- 网站分享:记住中国校园网网址:http://www.cnxiaoyuan.com/,是您对本站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