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经、管、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学科为主体的多科性海洋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学位授权体系的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35年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她是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端,几经迁徙之后升格发展成农业部直属的湛江水产学院。1997年1月10日,由具有62年办学历史的湛江水产学院和39年办学历史的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实质性合并组建湛江海洋大学。2001年12月,全国重点中专湛江气象学校并入。2005年6月15日,经教育部批准,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 作为我国南海之滨唯一的一所海洋大学,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得到国家、省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1997年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在为学校校牌揭幕时高兴地说:我们国家很需要这样一所大学。四位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李长春、张德江和汪洋同志均对海大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寄予厚望。四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欧广源、李容根、刘昆和邓海光同志先后担任学校董事会主席。在79年办学历程中,学校肩负兴海使命,立足广东,面向南海,辐射全国,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的高级专门人才,涌现出大批国家海洋、水产等行业的领军人物和科技精英,成为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南海研究开发的重要力量。 学校坐落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美丽的海滨城市——湛江市,现有的湖光校区(校本部)、霞山校区、海滨校区分别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风景区旁、霞山区解放东路40号、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滨大道43号。校园总面积4911亩,其中湖光校区占地4200亩,依山面海,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学校设有水产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农学院、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航海学院、信息学院、软件学院、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体育与休闲学院、中歌艺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以及1个独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学校学科专业设置齐全。学校现有“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海洋科学”等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67个本科专业,39个高职高专专业。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被列为“攀峰重点学科”,海洋科学、水产2个一级学科被列为“优势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3个二级学科被列为“特色重点学科”;8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其中5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广东省名牌专业、1个广东省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门广东省精品课程、3门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8万余人,独立学院1.6万余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1万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教职工1835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050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640人、博士学位者258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226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双聘院士”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人;先后有105人次入选近四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现有6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3人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现有8名教授受聘为教育部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校教学科研平台优良。现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湛江)、广东省珍珠养殖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国家海洋局共建)、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等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工程训练中心、航海技能训练中心等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等7个厅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拥有1个首批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对象——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国家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实验室——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海洋实验室、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等69个校级教学科研实验室。有全国高校中水生生物标本最多的水生生物博物馆以及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建的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2个“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以及海洋广场、文化广场、运动场和标准游泳池等基本教学生活设施完善。校舍总建筑面积达62.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58万册,教学科研设备值3.4亿元,固定资产值约15.9亿元。建有规模可观、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的校园网。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和“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相结合,以质量提高为主;外延拓展与内涵充实相结合,以内涵充实为主;综合发展与强化特色相结合,以强化特色为主”的办学思路,通过优化学科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近五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居广东省高校前列;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有568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励,1842人次获得省部级奖励。2013年,学生代表队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09级学子高大龙优秀事迹材料入选《2012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广东高校仅有2名)。2012年,软件工程专业2010级学子甘俊鸿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软件应用与开发类)全国总决赛特等奖。2013年6月17日《南方日报》A06版报道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经验。 学校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近五年,学校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科研项目共17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4项、省部级项目331项;科研经费总额达3.16亿元;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78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省部级二、三等奖20项。“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关键技术”项目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项目获200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附壳造型珍珠和优质海水珍珠养殖及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获2009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马氏珠母贝夜荧光珍珠培育技术”项目获2013年度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墨西哥湾扇贝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马氏珠母贝标准化养殖与示范推广”项目分别获2006、2008年度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对虾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鱼类病害防治、珍珠贝的养殖及育珠、水产品加工及贮藏、杂交水稻育种、区域海洋学等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的广泛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南方海洋水产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3年,学校作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协助湛江市政府成功申请湛江特色水海产业国家农业科技园。在学校技术力量的支持下,目前仅湛江地区的海水珍珠产量就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对虾的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量等七个方面均为全国第一,为湛江打造“南方海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3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与全国多个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部队单位进行广泛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合作。 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开发海洋,科教领航。目前,学校正全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国家将重点研究开发南海、广东全面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坚持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和学校“三大行动计划”(“质量30条”行动计划、“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南海战略”行动计划),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鲜明、优势学科水平较高、与我国海洋事业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国内外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http://www.gdou.edu.cn - 2014-08-21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
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湖南省直属、依托衡阳师范学院兴办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校园面积近500亩,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00万元,图书资料48万余册,并共享举办学校优质办学资源。校园环境优美,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院纳入国家任务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现有16个教学系(部),教育部备案招生本科专业35个,1个省级特色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理学科为重点,师范与非师范并重的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00余人,专兼职教师27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53%,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60%。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新世纪121人才、省优秀社科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省青年骨干教师共计90余人,海内外兼职教授50余人,1个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以“求真、求善、求美、求新”为办学理念,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已初步形成了“实践育人”和“校园文化育人”两大办学特色。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国家级奖项91项,省级奖项152项,学生就业率、考研率、英语过级率和计算机过级率均居同类院校前列,办学质量深受社会好评。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等六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已连续六年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近年来,学院对外合作办学空间不断拓展,办学视野日益扩大,学院声誉大幅提升。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教师赴国外高校接受培训、学生暑期赴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赴韩参加“2+2”交流学习、优秀毕业生免试赴国外参加研究生项目学习以及海外众多大学的国际交流计划等一系列合作办学项目已积极有序开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目前,全院师生正凝心聚力,满怀信心,努力把学院建成为同类院校中省内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现代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nyxy.hynu.cn - 2014-08-2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确认,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与湖南旺湘科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学院举办高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历经5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涵盖理、工、农、文、经、法、教、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拥有2个国家优势特色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1个湖南省重点学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2个湖南省设计(研究)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基础课示范性实验室,4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设有69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万余人。教职工2245人,其中,教授215人,副教授653人。 学院位于长沙市,总占地面积2750余亩(含实习、实训、科研、产业基地),校舍面积27万余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等教学、文娱、服务场所和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同声传译室、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体操房、跆拳道室、乒乓球室等现代化教学文体设施,并共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部分教学资源。现有在校学生11200余人,教职员工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30人,高级职称197人,中级职称271人。校园环境幽雅,教学设施先进,师资队伍精良,办学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发展前景。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以特色显实力,以内涵求发展,走依托母体、专家治校、名师兴校和对外联合共建、对内深化改革的办学之路,始终以培养优秀人才为根本,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师资水平为重点,以强化教学管理为手段,培养综合素质优良、个性发展完善的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和复合型应用管理人才。 学院目前开设有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法学、旅游管理、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日语、英语等19个本科专业。所设专业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社会需求量大,就业竞争力强。所设专业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社会需求量大,就业竞争力强。园林专业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在长江以南地区具有显著优势。旅游管理和园林专业是国家管理的重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园林、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省特色专业。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本,树立精品意识,充分依托市场,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特色专业与精品课程,重点专业实现用人单位与学院人才培养对接;强化教学环节管理,构建“学评教”与“教评学”双向互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优化教师队伍,打造优秀教学团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能力优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材施教,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强化实践创新能力,构建特长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进行特长型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和采用人事代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学生在学习期限内达到毕业学分要求,颁发国家承认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学院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就业指导战略,与全国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毕业生供求关系和长期的校企合作体制,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0%。 学院重视文化素质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富有特色的社团活动,通过各种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研讨会、座谈会、辩论会、讲座、学术沙龙等校园活动,寓教于乐,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的教育机构和知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成功地吸取了国外大学先进的办学经验,开辟了国际交流的多种渠道。与湖南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合作,致力于打造湖南省规模最大的国际化教育基地,在外籍教师引进、自费出国留学服务、出国人才培养、双语教学研究、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推荐学生赴海外深造及就业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明显的成效。2008年至2012年,学院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湖南省中美暑期英语教师培训班,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近年来,学院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社会影响逐渐扩大。2004年1月获教育部首批确认,2005年1月在教育部首次对全国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中获得充分肯定。2006年、2007、2008年湖南省教育厅对全省独立学院年检中,学院连续三年受到高度评价。2008年,获选“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和“中国教育教学示范院校”,并入选2008年度教育总评榜“中国品牌独立学院综合实力十强”。2009年,获评“中国综合实力十强品牌独立学院”。2010年,在全国独立学院表彰大会上,学院获评“全国先进独立学院”。2011-2012年,连续两年获得了湖南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12年,学院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院已成为湖南省办学规范、声誉良好的示范性独立学院,学生以较高的综合素质、突出的实践能力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斐然,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日报》、《家庭导报》等媒体曾对学院进行系列报道,《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网、中国网、新华网、红网等数十家大型媒体对学院给予热切关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秉承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优良校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力争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市场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新型大学。
http://www.zswxy.cn - 2014-08-21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41年,其前身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总厂艺徒训练学校。2006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是“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汽车工程系、公共课部、职业技能培训部6个教学系部,建有“湘电电机学院”、“湘电风能学院”、“湘电海诺电梯学院”3个湘电二级学院。现有在校生5000余人,占地422亩,开设高职专业21个,形成了以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类专业为特色,机电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格局,培养了全国劳动模范董日中、牟密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被誉为“新能源与先进装备制业造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学院视察,对学院“企业办学、校企融合”、“对接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办专业”的办学特色给予充分肯定。 【四项办学优势】 优势一:企业办学,校企一家。学校由湘电集团主办,与企业融为一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企业办校优势。湘电集团作为我国电工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基地,是全国500强企业,在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行业有着领先地位和强劲发展势头,为学院依托企业办学、服务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优势二:行业督办,指导得力。学校督办指导部门省机械行管办以及全国机械教育发展中心长期关心并直接指导学校的教学改革,鼓励学校成为“企业办校,特色发展”的典型,建立了行业指导例会制度,并积极调动行业内“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在全行业形成支持学院发展的良好氛围。 优势三:地处核心,产业集群。学院位于湖南“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核心区域——湘潭市,九华示范区、高新区、天易示范区三大工业园区聚集了100多家新能源装备和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三大产业集群,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优势四:对接产业,需求旺盛。学院确定了“依托湘电,立足长株潭,面向湖南,辐射全国,对接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服务面向定位,围绕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办专业,就业市场走俏,被连续评为“湖南省高职高专招生就业先进单位”。 【八大办学特色】 特色一:“湘电二级学院”和“全国新能源职教集团”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学院依托三大重点专业(群),与湘电集团下属分公司共建“湘电电机学院”、“湘电风能学院”、“湘电海诺电梯学院”, 形成企业办学基础的校企共同体。组建了由全国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牵头,湘电集团等6家大型新能源企业、湖南电气职院等6家高职和6家中职为核心的全国新能源装备职教集团,探索“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中高职协调”全国职教组织新模式,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类型协同育人的格局。 特色二:对接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定位,促进专业对接产业。学院对接湘电集团和湖南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湘电集团主业办专业,建有以“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与安装”省级特色专业为引领,以“电机与电器”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为龙头,20个专业为支撑的8个服务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优势专业群。学院与湘电集团等企业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方案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订单培养、合作育人。校企共同凝练了“两车间、三领域、三证书、五段式”的总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引入企业真实的项目或任务,合作开发26门专业核心课程,百门优质空间资源课程。 特色三:校企共建“教学车间+企业车间”为特征的实训基地群,实施“三层递进、五段交替”实践教学。初步建成“教学车间”和企业“生产车间”配套的风电、电机、汽车、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五大实训中心,形成了以3个中央财政支持和1个省财政支持基地为龙头, 以“董日中大师工作室”、“方鸷翔大师工作室”为引领,54个实习实训室为主体,22个“产学研实践基地”挂牌企业为依托的实习实训基地群。构建了基本技能、综合技能、替岗能力有机结合的“三层递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五段交替”教学来实现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特色四:实施“校企双专业带头人”、“企业教学团队”工程,将师资队伍建到企业、建在车间。重点专业除由校内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外,还从湘电风能研究所、湖南海诺电梯有限公司、湘电集团电机事业部选聘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行业企业专家担任5个重点专业的企业带头人,参与并指导专业建设工作。并以专业为单位,在湘电集团按分厂组建了管理团队、技术团队和车间团队等三个企业教学团队,各专业初步形成了“名师担纲,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特色五:共建校企一体化数字校园,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学院坚持以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重点,全面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融通湘电集团与学校网络,建设了校企信息一体化基础平台;加强“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实现了师生员工“个个有空间,人人有展示”;实施“百门优质课程上空间”计划,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了5个“湘电3G实景课堂”,搭建湘电集团企业生产实景与学院课堂教学互动信息平台,实现了现场师傅与学生互动交流。 特色六:助力湘电集团建成“学习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学院为湘电集团职工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服务。为实现湘电集团建设“学习型企业”的目标,学校给湘电集团中层以上领导、企业教学团队的教师和培训学员发放世界大学城“空间号”,帮助他们建立个人空间,享受世界大学城资源;按照企业领导和专家的学习要求,成立互动学习小组;安排骨干教师,汇聚学习资源,进行全程辅导,用信息化手段,满足湘电职工“时时、处处”学习和终身学习要求。为湘电集团的产业升级服务,与湘电集团成立了“电机研究所”、“风电技术研究所”和“电梯技术研究所”,为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方面提供服务,目前,校企共同开发产品23项,获得专利19项。 特色七: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与服务平台,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TRIZ创新理论教学研究中心,组建了由湘电集团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和学校骨干教师结合的创新教育团队,设立了系部“科技创新工作室”,并以立项方式每年支持30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近两年,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竞赛获奖34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4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3个。 特色八:湘电“力道”文化进课堂,打造湘电特色文化校园。学院以“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为目标,按照“对接管理强管理,对接品牌强品牌,对接文化强文化”的文化建设思路,通过湘电“力道”文化进职教新干线、进人才培养方案、进课堂,在教学中融入湘电集团的企业文化元素,实现校园文化和湘电文化互渗互融,营造“校企融合”的湘电特色校园文化。 学院代码:4738 学院地址:湖南省湘潭市下摄司潭下路2号 邮政编码:411101 联系电话:0731—58595339、58595006 传真:0731—58595339 网址:http://www.hnjd.net.cn/ 电子邮箱:hndqzy@sina.com
http://www.hnjd.net.cn - 2014-08-21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建的公办高等职业学院,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学院以“至诚至公、精业乐业”为核心价值观,以“走个性化、多样性、开放式之路,育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理念。2003年,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等院校。2005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2007年,成为首批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9年,学院获得“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推动机构”和湖南省首批“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09年,学院牵头组建了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2010年,获得第二届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3年,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批准学院正式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 学院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分为雨花校区和暮云校区,占地面积548亩。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体育馆等教学、生活设施配套齐全。2011年又获批新征土地652亩,正在建设新校园。 学院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在校生12000多人。设有软件、艺术设计、轻工与药学、陶瓷、机电工程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与技术、经贸商务、音乐8个系(院),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艺术设计传媒和制造为重点建设的专业大类,有31个招生专业,确立了“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突出轻工行业特色,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打造个性化办学品牌,将我院建成国内一流的高等职业学院”的办学定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670名,其中专任教师415名,专任教师中教授20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177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1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8名。有软件技术、室内设计技术、数控技术、装潢艺术设计、高分子材料加工5个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1个国家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4门国家精品课程(《三维空间艺术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皮鞋工艺》和《软件建模技术》),4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三维空间艺术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皮鞋工艺》和《软件建模技术》),6门省级精品课程(《Java程序设计》、《皮鞋工艺》、《室内设计》、《网络安全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成衣产品设计》),2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软件技术、室内设计),1个省级特色专业(装潢艺术设计),6个省级精品专业(皮革制品设计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软件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室内设计);3个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艺术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省级重点基地。 学院建有数控、机加工、电子技术、液气压传动、电控、计算机、艺术设计、陶瓷、革制品、高分子材料、玩具、制药、多功能经贸模拟等152个专业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 学院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长城信息、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轻工产业园、百丽鞋业、龙光电子科技集团、台达电子有限公司、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上海晟峰集团、大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三辰卡通集团、湖南创博龙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耀群鞋业、宁乡塑胶工业园、醴陵陶瓷工业园等200余家知名企业合作办学,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大规模实行订单教育,为学生实践训练与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德国科莱恩、耀群鞋业、浩昌玩具、汤氏集团、国储电脑城等多家企业在学院设立了专项奖学金。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立项课题150余项,横向应用课题100余项,获得专利4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九五”、“十五”全国职教科研十大精品成果奖1项,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处于前列。近5年来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800余篇,其中被SCI、CSCD、EI、ISTP收录50篇;出版专著60余部,教材320部。2011年,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2006—2011年先后有56名毕业生赴印度、爱尔兰、法国等与我院合作的高校留学深造。先后有近百名教师赴美国、德国、印度、新加坡、泰国等国外院校进修、培训。 学院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主动服务社会。2004年,学院被湖南省扶贫办确定为省级贫困地区农民工培训基地,2006年,学院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委联合表彰,荣获“全国青年农民转移就业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学院被中华职业教育社确定为全国温暖工程农民转移培训基地,并被评为“全国实施温暖工程先进单位”。学院利用韩国斗山公司向中华职业教育社捐赠的2000万元建设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温暖工程(斗山)培训中心。近年来学院共计培训企业员工和社会各类人员5.6万多人次,其中免费培训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5100多人, 为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学院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对接产业,工学结合,努力探索特色办学之路,成效显著。高考第一志愿填报人数、录取分数线居全省同类学院前列,录取新生的平均报到率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多次被评为湖南省招生与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对学院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
http://www.hnkjxy.net.cn - 2014-08-21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树达学院是由湖南师范大学举办,2001年8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1月获国家教育部审核确认的一所实行新的办学体制和机制,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和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 学院紧紧依托湖南师范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优良的校风和办学传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优秀的校园文化,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管理为重心”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开办的专业均为湖南师范大学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涵盖文、理、工、艺、医等48个专业和专业方向。学院的招生纳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属国家计划招生。
http://sdw.hunnu.edu.cn - 2014-08-20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于1995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坐落在中国南方名城广州,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总面积3348亩,拥有大学城校园及东风路、龙洞等多个校区。大学城校园突出工科特色,多个学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创设多个协同创新科研平台。东风路校区突出艺术创意和社工服务氛围的营造,建设设计创意园和成果展示馆。龙洞校区突出管理学与理学氛围的营造,打造环境优美、恬静怡人的花园式校园。 目前,学校共设有19个学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7个学科教授评审权,3个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7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5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有工程硕士(17个领域)、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3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75个本科专业,自2014年起,所有本科专业均在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一批本科录取批次招生。机械、信息、材料、化工四个学科为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以来,工程学科位居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 学校提出“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集聚海内外创新人才,多模式构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人才”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百人计划、培英育才计划、团队平台重大成果培育计划、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等重大战略,近年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0多人,副高级职称700多人。2011年以来,学校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教授4人、“青年千人计划”教授4人、“杰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芬兰国家文化成就奖获得者1人等,同时还聘有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法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珠江学者教授3人等。学校有广东省引进创新团队3个,领军人才4人。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证。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7000余人,本科生43000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并招有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港澳台生和外国留学生,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坚持把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不懈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科研整体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到校科研经费超过3亿元。学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含共建1个)7个,省级工程中心9个,牵头或参与组建省部院产学研创新联盟30个,另有省级国际合作平台2个,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1个,省经信委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科研、教学平台18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此外,学校还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建立了“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多个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目前学校正努力在精密装备、IC设计、工业设计、制药、软物质等领域构建高水平研发平台,促进产学研和协同创新取得实质性成果。 学校致力于培养有国际视野、有坚实基础、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现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广东省名牌专业,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含双语),29门省级精品课程(含双语),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办学条件良好,现有计算机15000多台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5.48亿元。校舍建筑面积142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拥有藏书349.93万册、电子图书9700GB,并采用共享方式,多渠道、大幅度拓展了信息资源使用范围。学校从学生成才观的理念转变抓起,探索性实施了“重基础、强能力、多样性、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改革,着力探索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基于产学研全程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新思路,同时将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生培养)纳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之中。 学校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多年来,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联合培养、师资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合作科研等广泛的学术合作。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学校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摘得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交叉创新奖,以总分330分排所有参赛高校第5位,捧得全国挑战杯“优胜杯”(全国仅24个),并获得2015年全国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承办权;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暨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总决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在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广工大FSAE车队获得营销报告第一名、成本报告第五名、高速避障第四名、耐久赛第二名和总成绩第四名的佳绩;1名学生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学校篮球队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大超联赛总冠军,2011年荣获第八届亚洲大学篮球锦标赛冠军等;学生舞蹈节目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记使命,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脚踏实地,奋力前行,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与质量,为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http://www.gdut.edu.cn - 2014-08-20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成立于2001年,位于千年古城——长沙,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首批批准,并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由湖南商学院创办的本科独立学院。建校之初,学院位于美丽的湘江河畔、长沙西汉时诸侯的历史古城——北津城内,文化底蕴悠久深厚,故取名北津学院。2006年,学院搬迁至新校区——东马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50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学院新校区开阔大气,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交通便利。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涵盖经、管、文、法、理、工6大学科的多科性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按照全新的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运行。学院依托湖南商学院优质教学资源办学,现设立了经济系、财政金融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信息系、公共管理系、法学系、外语系、旅游管理系、中文系、艺术系、计算机与电子工程系13个专门教学系部,开设26个本科专业,其中财务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面向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在校学生达8600余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共有在职教师568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达60%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78.31%,同时常年聘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前来讲。 学院秉承和发扬湖南商学院“厚德、博学、精明、自强”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国家、省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其中,李湘、冯波同学2007年获国家挑战杯一等奖;熊瑛同学在2007年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特等奖;会计系杨少华同学获2008年湖南省首届大学生“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全省高校仅12位,独立学院中唯一获奖选手);2009年,张宇等同学作品获上海“世博会”专项竞赛三等奖;2010年,蒋能慧同学获第四届“挑战杯”湖南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2011年,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金融1023班王奔、林诗婷、余瑶同学的作品《西安世博园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获得一等奖。同时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等各种荣誉,还有一大批学生考上国内知名大学研究生或出国留学,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同类高校前列。 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独立学院学生毕业颁发全日制普通本科文凭,即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文凭。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的录取和毕业分别进入国家教育部在校学籍电子注册和普通本科学历电子注册系统。毕业后享受国家普通本科毕业生政策和待遇。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型大学。按照建设发展规划,学院中长期目标是要建设发展成为一所办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运行机制优势充分发挥、现代大学生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商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独立学院。 学院地址:长沙市雷锋大道(11公里)处星城镇东马社区 邮政编码:410219 联系电话: 湖南商学院招生办0731- 88686693 0731-88686694 北津学院招生办 0731- 88765888 0731-88765666(传真)
http://www.bjxy.net.cn - 2014-08-20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建院于2002年,是由湖南农业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校园环境幽雅,设施先进,教育教学质量过硬,获得“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院校”、“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湖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湖南省优秀分党校”、“湖南省党建工作创新奖”、“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现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协作会副会长单位。 学院紧邻母体高校——湖南农业大学,占地面积528亩,并充分共享母体学校60余年的办学积淀和学术氛围。学院现有在籍学生8000余人,设有经济管理、理工、人文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等四个学部,依托母体学校的优势学科,改革创新,紧贴市场需求开设了本科专业38个,16个教学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能手、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等一批高素质人才,并聘请了35位知名企业家和行业专家兼任学院特聘教授。 学院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来我院学生获得全国数学竞赛国家级一等奖等突破性的成绩,在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际模特大赛、全国农林院校大学生茶艺大赛、中南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获国家级、省级奖励167项,主持30余项“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学院学生就业率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考研上线人数逐年递增,2013年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369人,其中115人被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外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录取。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学院逐步走上了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学院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凝练特色、形成品牌,促进学院科学规范优质高效的发展,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独立学院!
http://www.hnaues.com - 2014-08-20湘潭大学兴湘学院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是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湘潭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设有48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8753人。学院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独立学院排名中名列全国第35位,居湖南省首位。 学院依托湘潭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共享湘潭大学一流的师资队伍、图书资料、教学设施和学科优势。学院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发展应用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25人,62%具有高级职称,8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长期聘请外籍教师担任英语教学。定期举办学术讲座,聘请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 学院秉承湘潭大学“博学笃行、盛德日新”的校训,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强化能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复合性”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高品味做人、高层次成才、高水平就业”;强化应用型课程教学,强化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教学,全面培养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享有良好声誉。先后有王敬敬等学生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学生代表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团体奖励60余项,荣获个人单项奖励1200余项;连续三年蝉联“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湖南赛区本科二组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在2011年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潘俊安同学的科技发明A类作品荣获湖南省特等奖,国家二等奖,并被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科技厅、共青团湖南省委授予“十佳挑战学子”。2013年成珍缘同学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李旭嘉、王紫颐荣获一等奖。近五年来,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考取率保持在20%以上,稳居全国同类学院前列,先后有1800余名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涌现出以福建本科电器集团总经理林友金为代表的一批创业典型。 竭诚期待与国内外各界交流与合作! 热忱欢迎有志学子来学院学习深造! 咨询电话:(0731)58293847 58293501 58293832 58293680 58293681 58293275
http://xxxy.xtu.edu.cn - 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