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成立于1997年11月,原属苏州大学公办二级学院,2005年改制为由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学院位于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古镇,距苏州吴江区2公里、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20公里。毗邻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城和吴江高新技术开发区。校园环境优美,体现了“小桥、流水、书院”的建筑风格,学院景色优美,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设施一流,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场所。 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主持的《2013中国独立学院评价》,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在全国297所独立学院中,位列中国独立学院百强榜综合实力第66位,毕业生质量位列第41位,教师绩效位列第57位,成为苏州地区独立学院唯一上榜高校。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秉承和发扬苏州大学百年办学传统,坚持以“能力为本创特色”,坚持“加强理论,注重应用,强化实践,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倡导“双证制”毕业。办学以来,学院先后被评为“苏州大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先进集体等,并成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苏州市毕业生就业市场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分市场、昆山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定点机构、昆山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委员会人才工作站。 学院现有机电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服装艺术、旅游、经贸、外语、财会等8个系科,设有27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在校生7100多人,担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苏州大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者约占70%。 近年来,学院注重依托本省,特别是苏南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培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十多年来,学生在全国各级专业和技能大赛中荣获大小奖项已达300多项,其中有江苏省高等工科院校数控实习教学比赛等省级奖200多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全国奖20多项。 学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已与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的高校开展交流,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出国学习和交流,攻读双学位。 学院注重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就业、创业、升学等多元化就业格局,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2012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74%。逐步形成了办学目标明确、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人文关怀浓郁、就业形势喜人、教学成果显著、办学设施一流、区域环境突出、国际合作广泛等办学特色。展望未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将力争办成独具特色的应用型独立学院,让百年学府在千年古镇创造出新的辉煌。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学生学业期满,成绩合格,颁发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获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http://tec.suda.edu.cn - 2014-11-13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南京邮电大学1999年创办的全日制民办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教授任学院理事长、法人代表,南京邮电大学原党委书记闵春发教授任学院院长。在办学的十余年里,学院始终立足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依托南京邮电大学雄厚的教学资源、显著的学科优势和严谨的教学管理,保持与通信信息行业密切稳定的合作关系,成功地培养了一批批信息产业建设的合格人才,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成为造就IT英才的摇篮、投身信息产业的阶梯。 2012年,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方案,南京邮电大学与扬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在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共建新校区。新校区坐落于扬州市古运河畔大学城——扬子津科教园区,占地近700亩,校园教学区、实验区、运动区、办公区等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建筑古雅、景色宜人;教学、实验及生活设施先进齐全,是广大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殿堂。 学院拥有专、兼职教师516人,其中高级职称16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总数的75.6%,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9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9人;现有在校生8300余人;现设有23个以通信信息类专业为主干,理、工、文、管等相综合的优势专业及专业方向。在2010年、2011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组织的全省独立学院专业建设抽检中,我院被抽检的专业均以名列前茅的优势通过抽检。 雄厚的师资力量、浓厚的育人氛围、健全的管理体系和丰富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优质平台。近年来,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我院学生先后获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三等奖;首届江苏省信息安全大赛一、三等奖;“H3C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决赛团体一等奖;全国大学生TI杯模拟电子系统设计竞赛一、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和江苏赛区一等奖;中央电视台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江苏赛区总决赛大学成人组特等奖;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十届、十一届高等数学竞赛民办本科组一等奖25名、二等奖28名、三等奖19名;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全国二等奖和江苏省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江苏省总决赛三等奖;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二、三等奖等奖项。 学院现已与江苏电信、移动、联通、联创科技、江苏电视台、中天科技、亿通科技、邮通建设监理、上海贝电、中通服南京网盈、扬州网盈、交通银行扬州分行、扬杰电子等近40家企业共建了实训基地,并得到了上述企业资助的奖、助学金。专业上的优势、不断深化的校企合作以及学生本身具备的较强的实践能力,使得我院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各通信信息企业,2012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达94.33%。近几年我院学生考研录取率在同类院校中也一直名列前茅,2012届毕业生共考取研究生172人,占8.15%;2013届毕业生,截止6月份被国内外院校录取研究生280人,录取率达12.11%,创我院历年新高。 学院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合作和交流。从2007年开始,每年遴选部分本科四年级学生赴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攻读商务信息管理、应用计算机、移动通信工程、电子设计工程等本科专业双学士学位;从2009年起,可选拔推荐毕业生赴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学院还与美国中密歇根大学采取“3+1+1”本硕连读合作模式,学生完成学业后获通达学院学士学位和中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对外交流合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院为学生设立了20多种奖、助项目,用以奖励在专业知识学习和在科技创新、专项技能、社会工作等方面做出成绩的各类优秀学生,奖励面达60%以上;通过助学贷款、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和特殊补助等途径,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生毕业时达到《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的毕业学分,德、体合格者,可获得由教育部核发的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学士学位证书。合格毕业生可选择报考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学院秉承南京邮电大学“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实施“以人为本、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校企合作”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和谐校园建设为保障”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并践行依托通信行业、面向信息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打造通达学院品牌,努力在较短时间内建设成国内一流的通信信息类独立学院。
http://tdxy.njupt.edu.cn - 2014-11-13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人民政府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普通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地处无锡新区的中心位置。无锡新区的综合实力在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名列前茅,无锡新区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园、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园、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创意文化产业园、生命科技园、临空总部经济园、机电动力装备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园)等众多的科技园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45所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在锡机构,200多家研发机构,2000多家科技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0多家),为学院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 建院以来,学院坚持“立足新区、面向无锡、服务长三角”的办学定位,依托无锡高新区雄厚的产业、人才、技术背景,大胆实践“政府主导、学院主体、企业主动”的办学体制,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使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由“零起点”办学,到“双万人”(万人学历教育、万人技能培训)办学规模,再到“两高”(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三级跳”,跻身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高职院校行列。 学院现有建筑总面积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亿元。学院通过校企共建等形式,建设各类实验实训室87个,引进了尚德太阳能光伏组件、阿斯利康自动化制药等3条企业援建生产线,构建“教学工场”;图书馆总面积12000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45万册,电子图书791GP,阅览座位1000个;建立了覆盖全院的计算机网络,目前全院已有10000多个网络信息接入点。 在无锡经济转型发展、优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学院及时跟踪区域产业与人才结构变化,坚持“三新” (新产业、新学科、新技术)导向,逐步探索出一条由工科类专业为主向高新技术类和现代服务类专业并重的转型发展之路。学院现有物联网技术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国际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中德机电学院、文化创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外语 与公共教育学院等教学院。着力打造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软件外包类、创意产业类、管理外包类、光伏技术类、机电技术类、物联网技术类等“六大重点专业群”,专业(方向)数量由原来的68个调整压缩到50个,确保把专业建在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前沿。同时,积极开发专科后、本科后人才培养空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高端培训,用高端人才引领高端产业发展,促进人才就业和优质就业。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围绕争创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战略目标,按照“调高定位、调精专业、调优师资、调强特色”的总体要求,深化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实现办学资源“大扩容”,构建合作育人“大平台”,促进科技开发“大联合”,推动人才队伍“大交流”,形成校企文化“大融通”。
http://www.wxstc.cn - 2014-11-13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的苏南军区转业干部文化速成学校,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为第一任校长。1956年学校暂名“江苏省中学师资训练班”(无锡师范专科学校筹备处),正式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招生。1957年成立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北迁徐州,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是当时苏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高校。60年代初,全国高校布局调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指示:“徐州地区地域辽阔,要有大学”,学校因此得以保留。从此,学校扎根苏北,艰苦创业,逐步发展。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所属的徐州工业学校并入。2011年11月,教育部复函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 在学校发展史上,有著名汉语言学家廖序东教授,著名诗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吴奔星教授,戏剧家、中国古代文学史家王进珊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吴汝煜教授,教育家刘百川教授,心理学家张焕庭教授,历史学家臧云浦教授,地理学家罗其湘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建校以来,全校师生秉承“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发扬“厚重笃实,艰苦创业”的校园精神,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发展。 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占地2047亩,校舍面积8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11.7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5亿元;图书馆藏书264万册。学校设有3个试点学部、22个专业学院以及教师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和独立学院科文学院。现有80个本科专业,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十一个学科门类。有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艺术硕士和翻译硕士等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5167人(含独立学院8396人);硕士研究生3027人,博士研究生2人。学校是全国首批200所“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相继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国的3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接收24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了孔子学院,与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项目,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开展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建校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17万余名毕业生,一大批取得突出成就的江苏师范大学校友活跃在海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种,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承担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3项(其中特等奖2项),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4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0个,省级重点专业类1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教材14部,省级重点教材6部,省级优秀精品课程47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获得“中地共建”实验室项目15项,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学校被教育部、国家语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全国唯一一家“经典诵读教育”学科(领域)培训机构,获评“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师范生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省级培养基地和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省级培训基地,并且是江苏省五个区域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之一。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现有的1416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5人)、副教授42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89人。目前我校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江苏特聘教授3人;双聘院士量级人才6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量级人才33人;专任教师中有7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3人入选“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3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4人为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9人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87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16人入选省“青蓝工程”;有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3个、科技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创新团队计划”引进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 学校注重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内涵建设水平稳步提升。获得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4项,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1项,有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9个;化学学科进入世界ESI前1%。获批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江苏基地、民政部首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成立中央编译局发展理论研究基地,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共建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与省侨办合作共建华侨华人研究基地。有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个、培育建设点1个;获得省国防科工委武器装备科研与生产二级保密资质认证。近五年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238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得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奖励近60项。共发表论文6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等收录论文2329篇,并在Nature子刊、PNAS、JACS、BRAIN、《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了系列高水平论文;出版著作144部,出版教材79部,获得专利125项。《语言科学》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CSSCI来源期刊,并获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专栏获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第二批名栏;《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连续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学校积极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彰显。近年来,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了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先后与苏北十校共建教学科研联合体,与徐州、盐城、连云港、宿迁和宁夏中卫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校市战略合作关系,与徐工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建立校地共建载体平台、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基地60余家。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获批省级技术转移中心,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学校主动发挥作为苏北地区唯一的江苏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服务功能,不断为推进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积极努力。 近年来,我校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多项大奖,以及国际、国内多项重要体育赛事的单项冠军。校女子足球队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主力队员曾入选国家队参加第五届女足世界杯和北京奥运会,以我校女足为班底组建的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队在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亚军,2012年我校女足代表江苏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项目冠军。由我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无雨的日子》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最高奖——理想杯。学校四次被江苏省表彰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并被授予“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十一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联合表彰。 学校已连续十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四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学校”,五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2011年,学校被授予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十二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有品位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http://www.jsnu.edu.cn - 2014-11-13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变革、大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她是苏州大学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大胆探索和实践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新路径的产物。 学院在1998年12月经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时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并于2005年获准改办为独立学院。2012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学院在省内独立学院中率先由民办非企业登记为事业法人单位。 学院位于古城苏州,坐拥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夜半潮生看串月”的石湖景区,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尊师重教风气浓郁。学院图书馆是“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的代表作,其巧妙融合“山”“水”概念并深涵造园思想,蜚声海内外。学院注重对学生进行“文者文章、正者道德”的精神引领,使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成为全院上下的一致追求。 学院将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前进的指导思想,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前提,将多元化人才培养作为坚定不移的中心工作,充分依托苏州大学的优质资源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学院在校生约9500人,现设有42个本科专业(含方向),涵盖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艺术等多个学科;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建设标准高,使用效果好;顺应数字化潮流,借力信息化建设,智能化校园建设取得阶段成果,校园管理创新成效显著。 学院努力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学生党建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高;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全面创造条件,人才培养方案个性化,教育教学精品化;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学术科研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通过行为量化考核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大力推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努力拓宽创新创业视野,创业就业工作同步提升。 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办学之路,既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又着力打造学生的国际化竞争力。学院以国际交流学院为依托,与境内外十几所高校通过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硕士研究生项目以及交换生项目等形式和平台,为学生出国留学铺设“绿色通道”。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学院在教育主管部门视野里具有着示范意义,在兄弟院校办学过程中具有着借鉴价值,在学生家长面临选择时具有着优先地位。在“十二五”期间,学院上下齐心协力求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正朝着国内一流独立学院的目标而奋发努力。
http://www.sdwz.cn - 2014-11-13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
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报教育部备案的民办全日制高校,是中国第一所创意大学,旨在全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富有创新、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意人才。 学院地处文化名城无锡市,位于青山、龙山之间,掩映于苍翠满目、生机盎然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内,教学设施齐全,生活交通便捷,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最佳处。 学院贯彻“产学研一体,国内外合作”的方针,面向产业需求,致力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导向和全方位参与,突出“国际化、职业化”和“实用性、技能性”的教学特色,充分发挥无锡市创意产业的先发优势,建立太湖创意科教园区,引进创意企业,开展以实训实习为主的产学研合作,实施“教”、“学”、“做”三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的教育与国际最新创意教育同步,学院与动漫设计全球领先的加拿大圣力嘉学院等合作办学;与日本著名的软件公司欧比西公司等联合成立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和软件人才培训中心;与众多企业合作兴办各类创意实体。 太湖创意学院毗邻全国十佳民办高校——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教师、图书、设备等优质资源共享,并为创意学院学生进入本科深造,建立了“专转本”的“直通车”。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职教师队伍,各系主任均由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大等资深教授、专家组成。学院以全新、独特的理念,灵活、高效的机制,教育、研发、产业三者互动,创建创意实体,孕育创意成果,培养创意人才。通过学习、实践、研发紧密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富有创新、创意的应用型人才。
http://www.thcyzy.org - 2014-10-22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23年,是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也是江苏省唯一的农业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学院坐落于南京市东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句容市城区,占地面积3563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设有8个系59个专业(方向),在校生13000多人,已成为以涉农专业为特色的多学科、综合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鲁昕副部长要求学院“要做全国农业职业院校的领头羊”。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69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50人,教授、研究员2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2.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省十大科技标兵1人,江苏省“333”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和培养对象5人、六大高峰人才培养对象5人。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2011年被教育厅评为江苏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 实验实训 学院拥有第一、第二实训基地核心区面积5635亩,同时还是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亲临视察后指示要把两大实训基地建成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科研基地、实践基地,农业职业院校的师资培训基地。 学院建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比赛基地,承担全国农业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新城疫抗体测定、植物组织培养、艺术插花、小动物手术、农业机械维修、种子质量检测、手工制茶、农产品检测等所有比赛项目。 学院有117个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9332余万元。图书馆藏书245万册,纸质中外文报刊杂志596种。 教学科研 学院拥有江苏现代园艺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茶业研究所、江苏省草业研究所、现代种业发展研究院、江苏食用菌研究所、院士工作站等科研机构,茶业科技创新团队入选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同时院内还建有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库、草坪草种质资源库、江苏省茶业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国家级太湖猪(小梅山)基因库、马铃薯产业化基地等15个科研平台。“十一五”以来,承担973、863、948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2项,获得各类科技奖7项,其中神农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持有国家发明专利26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35个。 建成了3门国家级、7门省级精品课程,获省部级教改成果11项,其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模式创新》获得2011年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人才质量 学院“政校行企联动”的办学理念、“产学研创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学生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的奖项达122项,其中职业技能比赛类获奖67项、创业大赛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类获奖17项、文化体育类获奖38项。 在教育部、农业部主办的两届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参加了7个比赛项目,其中6项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占全国农业高职院校第一名总数的3/4。 在以本科院校为主的全国林业院校大学生绿色创业大赛上我院6件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是获奖最多的学校。 就业创业 现代农业是以高效、绿色、工厂化生产为特征的产业,毕业生因其就业岗位群是生产管理、技术指导类而跻身企业白领阶层。现代农业呼唤千千万万的农场主、牧场主,毕业生自主创业空间广阔。 据北京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调查:我院2010、2011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8.71%,比全国高职院校平均就业率高6个百分点;自主创业率为3.6%,比全国高职院校平均自主创业率高2个百分点;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88%,比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满意度高20个百分点。 学院自2008年以来,连续四年获得“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授予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于2011年验收,获得高职院校唯一优秀等次。 升学渠道 学院积极开展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鼓励学生提升学历,建立了完善的“专转本”、“专接本”、“海外本科直通车”和“专本分段培养”的升学体系。并创新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机制,2013年,与太仓市政府合作定向招生,开设了“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定向培养班,被教育部、省主管部门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2014年,又与省监狱管理局合作办学。 “专转本”即大三毕业学生参加教育厅“转本”考试,进入相应本科院校学习,由相应的本科院校发放本科文凭。2011年501人报名参加专转本考试,273人录取,录取率为55%。 “专接本”即大三开始接读本科,在校继续学习一年成绩合格即可取得相应院校的本科毕业证书,教育厅按本科学历开具就业报到证。专接本当年毕业率高达70%。这种“接本”形式因时间短、通过率高、费用低、学历含金量高深受学生欢迎。我院2010级学生“接本”报名1105人,占本届学生总数的32%。 “海外本科直通车”即学生在我院学习三年,完成本专业所学课程并通过英语强化训练后达到规定要求,通过教育厅直接推荐到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相关大学学习1.5年至2年,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海外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 “专本分段培养班”即“3+2”模式,学生前三年在我院学习,后两年到联合办学的本科院校学习,毕业时授予联办学校的本科学位。2012年,学院率先与南京林业大学联办林业技术专业专本分段培养班,现已拓展到扬州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三所本科院校。 校园环境 学院是江苏省园林式学校,校园文化浓郁独特。两大实训基地又名“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拥有农耕文化馆、都市农业馆、现代农业馆、百草园、百花园、百竹园、茶艺馆、垂钓中心等,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学院建有能承担国内顶级赛事的现代化体育馆,还有高尔夫球场、素质拓展基地和各类运动场馆。一年级新生入住的茶博园校区,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环境优雅,学生公寓网络覆盖、配备空调、生活设施齐全。 办学影响 学院2007年跻身于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行列,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教育部、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固定比赛基地,201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50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之一的领军学校。2013年,学院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国家首个涉农专业――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验收。另有4门课程参与了国家畜牧兽医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时任教育部长周济、农业部长孙政才,近三任省委书记、省长都先后到学院视察指导工作。 2008年以来学院分别携手中国林学会、中国草业学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举办了“城乡林业统筹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草业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三个高层论坛;2013年以90周年校庆活动为契机,承办了草业、种业、茶叶等高层研讨会,既扩大了我院办学影响也推动了我院科研水平的提升。 近三年中,省内外有300多所兄弟院校先后来我院考察交流;《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200多篇次对学院进行了专题报道。
http://www.jsafc.edu.cn - 2014-10-10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苏政复〔2005〕25号),由台资投资兴建的一所全日制民办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坐落于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达、外企密集的全国百强县之首——江苏省昆山市,东临上海,南临京沪高铁和沪宁城铁,西近阳澄湖,北临苏州绕城高速,校园优美,环境清新,交通便捷。学院现有教职工294人,全日制在校生近7000人。 学院规划占地面积695亩,现建成校区425亩,校舍建筑面积12余万平方米。学院校舍、实训基地、教学设施、运动场所等均按教育部相关指标要求和现代化人才培养理念建置。目前,建有各类实训室33个,实训车间2座,实训场地总面积计3万平方米。 学院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多专业多学科全面发展。设有信息技术系、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商务管理系、建筑与艺术系等5个系,设置有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财务管理、艺术设计等28个专业。另有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职业资格培训等继续教育方式。 学院致力于打造成为海峡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平台,运用特有的台湾人脉优势,积极开展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多次主办或协办“苏台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与台湾13所高职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聘任台湾专家教授来校任教,吸取台湾教育教学先进理念;常年接待台湾教育、文化、经贸界人士来校参观访问;每年暑期组织学生赴台游学等,充分彰显台资办学优势。 学院秉承“诚正、弘毅、奋进、创新”的校训,坚持“以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宽宏正直的德行,勤奋坚毅的品质和求实创新的精神。学院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深化“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方式的同时,引进台湾成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开设了“入学连通就业,专业链接产业”的“工学结合专班”,深受学生、家长及企业的欢迎,在社会上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学院现已与300多家台资、外资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就业渠道畅通。学院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就业质量高,企业反响好,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赞誉。 学院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根据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坚定不移地走以创新为指导的职业学院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之路,秉持严谨的治学理念,求实的科学态度,为打造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http://www.dyc.edu.cn - 2014-09-30江苏省省级机关管理干部学院
江苏省省级机关管理干部学院创建于1983年12月,其前身是江苏省省级机关干部业余大学。1990年8月18日,省政府批准省级机关干部业余大学为省人事厅直属事业单位,大专体制。1994年6月16日,省政府批准江苏省省级机关干部业余大学更名为江苏省省级机关管理干部学院。2000年,按照省委提出的扩大办学规模,实行资源优化组合的意见,江苏省省级机关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省委党校。 学院建立后,经过从1984-1994年10年的艰苦努力,先后为省级机关培养了大、中专等各类层次学员10000多人,改变了省级机关干部文化水平偏低、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许许多多毕业生走上了省级机关和省属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更多地毕业生已经成为省、市级单位各行各业的管理骨干。 1994年随着高等教育结构形势的变化,我院在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管理体系的同时,积极推进岗位培训教育事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能培训、职称外语和职称计算机培训。从1994年至今的10年中,先后面向机关举办了人事干部、新会计制度、军队转业干部、干部电脑、干部英语、职称英语等培训班一百多个,总计培训9997人次,承办政府系统公务员过渡培训,参训人数3189人。1997年起,学院先后成为江苏省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职称外语、职称计算机、经济师及商务师等人事考试的省直考区,成为江苏省人事干部培训中心、江苏省委党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站和计算机智能化考试站。2002年,学院被省教育厅评为先进单位。 1999年,学院适时抓住高校扩招机遇,积极申办普通类高职高专教育,使学院由以成人高等教育为主向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从这年起,我院开始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开办普通大专班。目前全院开设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现代文秘、计算机信息管理、营销与策划、法律、财务会计、经济管理、广告装潢与设计、物流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广告经营与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艺术设计和行政管理等普高类和成高类专业20余个,在校生已接近4000人(普高和成高)。普高类大专学生每年专升本录取率占报考数的60%以上,普通大专班毕业生就业率从2006年开始连续五年达到100%。 2000年底,学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并入省委党校,行政隶属关系由省人事厅转为省委党校,进一步整合了资源,优化了结构,使师资、教学环境、财力等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学院教学师资数量和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师资与省委党校共享,由原来三十多名专职教师扩充至近二百余名专、兼职教师队伍,教学师资的优势更加显现在管理类、经济类、人文类等学科上,学院的讲台上云集着一大批教授和学者,其中,省“333”工程人才培养对象的专家11人,省委决策咨询专家库成员11人,更多地硕士生导师和教授在我院讲坛上授课,使我院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学院经过20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大专学历教育和各类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特色,充分体现了学院始终坚持的“服务机关,面向社会”的办学宗旨,体现了学院为江苏“两个率先”培养更多的合格管理人才的办学目标。 2013年,我院成立了对外培训中心,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地开展对外培训工作,一直以“发挥自身优势、吸收有益做法、拓宽办学渠道、创新办学形式”为核心,以“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培训课程、保证办班质量、服务学员和授课老师”为宗旨,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全年共开设33期培训班,共培训了2937名干部学员。同时正在拓展对外培训的办学途径,主动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和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开展战略性合作共同开办专题培训班,体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相信经过努力工作,一定能取得相应的成绩积累更丰富的经验。
http://www.jsggy.net - 2014-09-17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前身为南通医学院杏林学院,始建于1999年2月,是江苏省首批按新机制、新模式设置的本科层次国有民办二级学院, 2004年5月在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和南通师范学院三家组建合并南通大学后,学院更名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于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转办为独立学院。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是学院坐落于有“中国近代第一城”之美誉的、中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江苏省南通市,以南通大学钟秀校区作为办学校园,占地面积500多亩。校园环境幽雅,人文氛围浓郁,教学、生活设施完善,是青年学子理想的求学成才之所。 杏林学院依托南通大学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共享母体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现有在校学生8000余人,设有56个专业(方向)。杏林学院创办十年来,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办学机制: 先进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明显的技能优势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采取“因材施教,科学管理”的教学管理策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最大可能地为每一个杏林学子成才创造条件。 科学的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按照南通大学全日制本科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要求,制定适合我院学生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重点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实行对学生的分类指导和分层培养方式。学生学业期满成绩合格,将颁发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将按规定授予学士学位。 高效的管理机制。学院形成了学院、年级(专业)、班级三级学生管理机制,拥有一支精干的专职学生工作干部队伍,择优聘请责任心强、育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以人为本、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形成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网络。 完善的助学体系。建立了由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困补助等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助学保障体系。学院设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实现家校共育。学院帮助学生配备人文、学业、创业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建立各种各样的学习合作小组、科技创新小组、兴趣爱好小组、创业工作室等,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助生成才体系。 丰富的校园文化。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多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个人才华的平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科技实践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自主创业能力。
http://xlxy.ntu.edu.cn - 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