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交通大學
校創建於民前十六年,清光緒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九六年。初名南洋公學,今稱交通大學一名,則始於民國十年(一九二一)。 緣民國九年(一九二○)十二月,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譽虎),以交通部所屬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平鐵路管理學校及北平郵電學校等四校散居各地,「組織無統系」、「學科不聯絡」,管理困難,無法因應人才培育之實際需要,乃奏准於民國十年,統一學制,總其名曰「交通大學」,而分稱各校為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滬校)、唐山學校(唐校)、北京學校(平校,由北平鐵路管理學校與北平郵電學校合併而成),以宏造就。其後諸校雖屢有分合,惟「交通大學」之名,則終為通稱也。 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神州易幟,國府遷臺,國立交通大學校務無形中斷。迨民國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始經旅美校友之倡議而奉准於新竹復校,成立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是為竹校。追本溯源,竹校蓋亦前述交大血脈之嫡裔也。國之不可無史也,猶家之不可忘祖,唯校亦然,述國立交通大學校史。 以下為交通大學沿革: 滬校沿革—上海交通大學,唐校沿革—唐山交通大學,平校沿革—北平交通大學,船校沿革—吳淞商船學校,在台復校—國立交通大學。
http://www.nctu.edu.tw - 2012-03-26國立臺北大學
本校創立於民國三十八年,前身為省立行政專科學校、行政專修班、省立法商學院、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民國八十九年改制為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擁有臺北(民生校區、建國校區)及三峽兩校區。本校素以法學、商學、公部門領域之教學研究,以及培育國家一流公務人才、社會中堅骨幹著稱。近年來加強人文、藝術、電機、資訊等領域之發展,成績顯著,有目共睹,故民國九十八年起兩度獲得「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本校不但是台灣最早成立的大專校院之一,更是國內第一個創設進修部(夜間部)的大學;民國一百年(2011)年二月與臺北科技大學、臺北醫學大學籌組成立「臺北聯合大學系統」,獲教育部核定,成為我國第二個聯合大學系統。 本校歷史,源遠流長,本緬懷前賢,策勵來茲之意,謹就本校各階段發展歷史,臚陳於后。
http://www.ntpu.edu.tw - 2012-03-26东海大学
东海大学,英文名称 Tunghai University,简称东大、东海、THU,是台湾一所由基督教创办的综合大学。 东海大学创办于1953年,1955年开始正式招生。由美国基督教大学联合董事会拨款建立,是台湾地区最早设立的一所私立教会大学。现设文、理、工、商、法、农、管理7学院,连同夜间部共33个学系,9个研究所。有实习农牧场(隶属农学院)、东亚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社会科学院)、应用科技研究服务中心(理学院)、都市暨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社会科学院)、工业自动化中心(工学院)、建筑研究中心(工学院)、牛乳实验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实验工厂(农学院)。 该校标榜“教育必须与社会结合”,早在60年代就提出“敞开大门为社会服务”的口号,经常与台湾中部地区企业界联合,举办各种技术及管理人员进修班、讲习会、研究会等。有关学系被认为是台湾私立高等院校中办学成绩最好的一所学校。
http://www.thu.edu.tw - 2012-03-26臺灣科技大學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為台灣第一技術職業教育高等學府,以培養高級工程技術及管理人才為目標,同時建立完整之技術職業教育體系。 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成立於民國六十三年八月一日,為我國第一所技術職業教育高等學府。建校之目的,在因應我國經濟與工業迅速發展之需求,以培養高級工程技術及管理人才為目標,同時建立完整之技術職業教育體系。本校校地約44.5公頃,校本部位於臺北市基隆路四段四十三號,現有大學部學生5,400位,研究生4,300位,專任教師400位。 本校自民國八十六年改名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目前設有工程、電資、管理、設計、人文社會及精誠榮譽等六個學院,分別有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營建工程、化學工程、電子工程、電機工程、資訊工程、工業管理、企業管理、資訊管理、建築、工商業設計及應用外語等系及自動化及控制研究所、光電工程研究所、管理研究所、財務金融研究所、科技管理研究所、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工程技術研究所、醫學工程研究所及專利研究所等獨立研究所,此外尚有人文社會學科負責人文、社會、法律、音樂、環保類等課程之教學,以及師資培育中心專以培養學生未來擔任中等學校工、商、管理、設計等科之合格教師,合計共有二十二個獨立系所、師資培育中心及人文社會學科等教學單位,招收博士班、碩士班及大學部學生。 本校大學部設有二年制、四年制及在職人員進修班等三種學制;凡二專、三專及五專等專科學校以上之畢業生,皆可以報考本校大學部二年制,而高職、高中畢業生,可以報考本校大學部四年制。電子工程、機械工程、營建工程及應用外語系等,則設有在職人員進修班學制,其招生對象為在職人員,利用夜間及暑假期間上課。凡在本校大學部修畢應修學分且成績及格者皆授予學士學位。 本校自民國六十八年起開始招收碩士班研究生,凡國內、外大學或獨立學院相關學系畢業,具有學士學位,或符合同等學力所規定資格者,都可以報考本校碩士班。此外,針對長期在社會就業且具碩士班報考資格人士,本校部分系所也設有碩士在職專班,提供回流教育管道。凡修畢各所規定學分,完成碩士論文並經考試及格者授予碩士學位。 本校自七十一年起開始招收博士班研究生,招生對象為國內、外大學或獨立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或符合同等學力所規定資格者皆可以報考。自九十年起部分系所也開始招收博士在職專班研究生。凡修畢各所規定學分,完成博士論文並經考試及格者授予博士學位。 本校至今各系所畢業校友近六萬人,工作地點遍佈全國各地。畢業校友中,除部分出國繼續深造外,大多數都能立即投身於國家建設行列中,貢獻所長。由於實作經驗豐富,理論基礎完備,工作態度認真,畢業校友皆深受服務單位的肯定。 本校歷任校長姓名與任期如下: 陳履安博士 (首任院長) 民國63年8月─67年1月 毛高文博士 (院長) 民國67年2月─70年7月 石延平博士 (院長) 民國70年8月─79年7月 劉清田博士 (院長) 民國79年8月─86年7月 劉清田博士 (改名大學後首任校長) 民國86年8月─89年7月 陳希舜博士 (代理校長) 民國89年8月─89年12月 陳舜田博士 (校長) 民國89年12月─94年1月 陳希舜博士 (校長) 民國94年2月迄今
http://www.ntust.edu.tw - 2012-03-26國立成功大學
成功大学位于台湾地区台南市的一所岛内顶尖研究型大学,是台湾东区高等教育界的后起之秀,全名“国立”成功大学。 国立成功大学是台湾地区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台湾四所老牌“国立”大学(台成清交)之一,在全球和亚洲高校综合排名上仅次于台湾大学,位列全台第二。学校文理工医各学科全面发展,以超群的工学实力闻名海外,拥有世界前二十位的工学院,工学实力全台第一。学校坐落在台湾南部城市台南市,风景优雅秀丽。现任校长是水利工程专家黄煌辉教授。1947年,时任台湾省立工学院院长的王石安请台湾省主席魏道明为校命名,当时考虑的名称有“延平”、“成功”等与郑成功有关者。期间因环境因素,历经十年仍无定论,最后以“成功”为名以纪念延平郡王郑成功开台之功。 在校名英文翻译的部份,原本曾经考虑以“National KoxingaUniversity”作为英文校名,当时政府考虑以北京发音故未用。
http://www.ncku.edu.tw - 2012-03-26國立中央大學
中央大學民國四年創建於南京,大陸時期為東南的學術重鎮,素有「北北大、南中大」之稱。民國51年在台復校,歷經四十餘年之發展,為國內少數歷史悠久、校景優美、校風淳樸、校譽優良之頂尖研究型大學。 地處中壢雙連坡的中大,佔地廣達62公頃,扼守著台灣桃園國際機場航空城,距離首善之都台北僅40分鐘車程,鄰近高鐵桃園站,交通便捷。目前學生總人數約一萬餘人,大學生與研究生比例約1:1,為一所中型研究型大學。 目前設有文、理、工、管理、資訊電機、地球科學、客家等7所學院,21個學系(含理學院不分系學士班) 和 51個研究所,學生人數萬餘人。同時設有7所校屬研究中心及1所聯合研究中心,並設有總教學中心,督導通識教育中心、師資培育中心、藝文中心、語言中心和體育室,是科學、人文薈萃的綜合大學。 中央大學近年來學術表現亮麗,獲選教育部5年500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並且連續四年執行成果均「優」,為台灣高教界進步幅度最大、速度最快的大學之一。 卓越教學上,推動核心通識課程,強調「博雅專精」之教育,兼顧核心通識和專業能力,並建置學生完整的學習檔案e-portfolio;另重視學生創意、語文、溝通和合作等軟實力(soft skill)之培養。 國際的評比上,中大亦持續進步,96年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全球五百大(501)之列,同年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評比398名。99年上海交大之排名進步至443名。另98年「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進入前五百大(483)。再者,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發布2010年亞洲大學前200名最佳大學排行榜,本校為第58名。 放眼未來,中央大學將秉持著「誠樸」優良的校風,在既有的基礎上,繼續向下紮根、向上結果,締造更多「中大第一」,並為培育具國際視野、全球關懷的人才而努力,以開創新世紀大學之典範。
http://www.ncu.edu.tw - 2012-03-26国立中正大学
国立中正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创建于江西抗战后方泰和县杏岭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40年在江西泰和杏岭成立国立中正大学,校名取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1949年9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学校仍为国立综合性大学,直属中南教育部领导。台湾中正大学于1989年7月1日正式成立。 为纪念蒋中正(字介石)并兼顾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之平衡,于1986年台湾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在云林及嘉义地区成立“国立”中正大学。1987年2月成立筹备委员会,由当时“副总统”李登辉担任召集人,择定嘉义县民雄乡为校地,周围并保留特定区规画为大学城用地,聘请林清江任筹备处主任,进行各项筹建工作。
http://www.ccu.edu.tw - 2012-03-26國立中山大學
民國十三年國父孫中山先生,為培育人才,以應積極建設現代化國家之需要,將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公立法科大學、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等三校合併,改組成國立廣東大學,並頒授「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之訓詞,作為惕勵師生日新又新、自強不息之校訓。民國十四年, 國父不幸病逝。為感懷其一生對國家之奉獻及永久紀念中山先生之豐功偉績,特於民國十五年將國立廣東大學正式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並在廣州石牌建立新校址。 政府遷台後,為因應社會對高等教育之需求,於民國六十八年核定設置國立中山大學籌備處於高雄西子灣,翌年七月正式建校成立,並以 國父誕辰十一月十二日為校慶。中山大學在台建校後,經首任校長李煥之篳路籃縷,以啟山林,後經趙金祁校長、林基源校長、劉維琪校長、張宗仁校長及現任楊弘敦校長之經營擘劃,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發展至今計有文、理、工、管理、海洋科學、社會科學等六個學院,共計二十個學系,三十七個碩士班、十四個碩士專班、二十七個博士班,及一個通識教育中心,學生人數約有九千五百人,現有專任師資四百五十餘位,蔚然成為南台灣學術重鎮。學校位於高雄市西子灣,東毗壽山,西臨台灣海峽,南通高雄港,北跨柴山,依山面海,碧波萬頃,水天相接,青年學子終年接受海洋精神的啟發與洗禮,孕育出追求真理正義的校風,也塑造出民主自由的學風。
http://www.nsysu.edu.tw - 2012-03-26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前身為日治時期之「臺北帝國大學」(創立於日本昭和3年、西元1928年、民國17年)。當時首任校長為幣原坦總長,至民國34年(1945年)我政府對日抗戰勝利,同年11月15日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改制後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由羅宗洛博士任首任校長。 臺北帝大時期最初設置文政、理農兩學部,59位學生入學。1936年增設醫學部,1943年增設工學部,同年理農學部分為理、農兩學部。至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前,臺北帝大發展為文政、理、農、醫、工等五個學部以及預科(1941年設立),學生約1,600名。臺北帝大另有附屬農林專門部(1928年設置,於1943年獨立為臺中高等農林學校)、附屬醫學專門部(1936年設立)、熱帶醫學研究所(1939年)、南方人文研究所(1943年)、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1943年)。臺北帝大採用講座制度,每一講座由一位教授主持,其下有副教授、助手、講師和僱員等,係經費預算獨立、多數設有圖書室之研究單位。 民國34年臺灣光復後,依照我國學制,分設系、科,各「學部」改稱「學院」,並將文政學部劃分為文學院及法學院,再加上理、醫、工、農共為6個學院、設立22門學系;至36學年度學生約為1,855人。往後,院系隨師資、硬體設備與社會需求而逐漸增加。民國49年試辦夜間部,56年開辦新制夜間部,76年成立管理學院,82年則成立公共衛生學院,86年成立電機學院(89年更名為電機資訊學院),夜間部轉型為進修學士班(96年最後一屆招生),88年法學院更名為社會科學院,所屬法律學系改制為法律學院,夜間部與推廣教育中心併編為進修推廣部,91年農學院易名為生物資源暨農學院,92年增設生命科學院,97年設立牙醫、獸醫兩專業學院。臺大目前已有11個學院,以及兩個專業學院,共約54學系、103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是臺灣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學生總人數現今已達33,000多人,其中大學部近18,000人,研究生15,000餘人,比例接近一比一,已經成功轉型為研究型大學。臺大培養出眾多學術界頂尖學者,包含臺灣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博士,以及多位的正副元首、企業領導人,是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學校。 臺大幅員遼闊,校地分布臺北、宜蘭、新竹、雲林,以及中部高山地區,校地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總面積的百分之一,提供師生豐富的生物與生態多樣性研究環境。 地址: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02)3366-3366(總機)
http://www.ntu.edu.tw - 201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