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随顺世缘不攀缘

明一法师  2012/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减烦恼》,讲了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有感恩的心态,要有奉献的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是和周围所有人、和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开的。我们这一个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和整个宇宙的存在分不开的。如果能够做到这样,我们随顺起世缘来自然就容易多了。

我们日常中的烦恼很大一部份来自于攀缘,其原因不外是我、法二执。通俗地说,就是固执己见,什么都希望做得最好,甚至于去做与自己能力相违背的事情,不知道把自己放低一些,不知道我们都是在这个世界上互相依存的。当然,如果你能知道用无为的方式去做,而且能够做得最好,又不会有烦恼那是太强了。

但是,往往不是那么回事,往往是事倍功半,往往是烦恼重重,从一个极端陷入另外一个极端。在我们不知道做“无事”的时候,我们就从最底下做起。在不会使用“无为”的时候,我们就要知道把自己放低一些,要知道我们都是在这个世界上互相依存的,那么烦恼就会减少很多。

世间错误的攀缘,我们就不说了,学了佛的人一看就能看出来,而且还会觉得他们真是可笑。可是不要忘记了,我们也是从这些可笑中走过来的,不要五十步笑百步。我们虽然知道了一切都是“空”,但是我们有几个人透得过去?我们有几个人真正放下了?“财、色、名、食、睡”我们放下了多少?

学人自己就是一个烦恼很多的人,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样样具全,自己都觉得自己好笑。发觉了以后放下一些,但是还有很多是自己发觉不了的,这就更加可怕了。特别是来自于攀缘的烦恼,更加可怕。因为我们冷静的时候容易发现,一旦起了攀缘心,自然就冷静不下来,烦恼就因之而起。

比如我们起了一个想学通三藏的攀缘心,自己明明没有这个条件去做,但是还在强力施为。结果家庭、工作、生活搞得一塌糊涂,三藏更学不通。结果自然烦恼不已,或者虎头蛇尾;或者怨天尤人;或者……更有甚者退失信心,有的人连初发心也退失,这是多么的可怕。

如此等等很多的“善法”攀缘,这些的攀缘,认真追究也不过是贪求世间的五欲。只不过往往是自认为不是为自己贪,或者说“我执”少些,可是还是在贪成果“法执”啊。更加可怕的是还理所当然,认为是在为大众谋利益;是在为众生贪;是在行菩萨道;是在……为自己的贪找出种种的理由,结果自然陷入得越来越深。

应该知道为大众谋利益;为众生贪;为行菩萨道贪;……要知道行无为法。努力去贪,但是结果却不要计较。否则因为起了这个攀缘心后,往往结果会不如意,然后自己就开始生烦恼。更有甚者从一个极端掉入另一个极端,失去了菩提心,甚至失去初发心。

所以,在我们不会应用无为法的时候,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减少攀缘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最简单的开始,努力耕耘不问收获。当你熟练掌握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无为法后,我们才可以去做更高要求的事情。这样才不会因为自己的攀缘心去烦恼,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境界。

在我们的智慧无法看清全面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以行无为法或者说按照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方式去做,我们就能够最少地受到法执的影响。就不会因为我们的不理解而对结果的不满意而产生烦恼。只要我们加倍努力地去做的时候,我们必然会与道相应,必然功不唐捐。

记得庞蕴居士有个偈子:“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岳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行无为法的言说。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样的说教去做并且不攀缘,我们的生活就不会有什么障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达真堪布:每分每秒都是解脱的机会

任何事情都能解决,办法总是有的,因为我们有佛法。...

万般烦恼的根源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

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该如何化解

问: 师父您好,请问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如何化...

聪明反被聪明误

因为自私,我们的智慧其实很少,多数时候,只是耍小聪...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点燃心灵之灯

一位出身贫寒的农家小姑娘,常常暗自羡慕那些生活富裕...

觉察自己的烦恼心

我们常常会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其实这正是我...

昏沉者,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

随烦恼二十:言昏沉者,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

别把染缘认为是随缘

今天和大家讲一讲,随缘与染缘。随缘是菩萨,染缘是凡...

简朴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自己多年来一直关注和参与环保的活动,参加过捡垃圾、...

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

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它远离喧嚣的岸,收敛着剔透的...

用智慧来支配身语意

人的生命,不仅有长度,还有厚度、深度,过好每一天。...

学佛后怎么拒绝去K歌狂欢

问: 学佛后怎么拒绝去K歌狂欢? 索达吉堪布答: 这个...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须知有自力...

夫妻间该如何相处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绝对不是男子的寄生虫;男子...

圣严法师《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佛教有一句古训: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若...

心中妄念纷飞,要用什么方法对治

问:心中妄念纷飞,应当用什么方法对治? 答:佛在《...

念佛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

问: 念佛的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呢? 常敏法师答...

「随缘」与「攀缘」本质上的不同

问: 随缘与攀缘如何解释? 大安法师答: 这两个概念有...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问: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

临终助念必须谨记三大要点

临终关怀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世间法,陪伴临终人度过生...

轻毁出家人会成熟极重恶报

佛曾经说:任何众生如果对身披袈裟的比丘产生恶心,因...

最殊胜、最有效果的供养

一直以来有善士发短信、邮件和打电话表示愿意供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