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圣严法师《为什么要生气》

圣严法师  2010/10/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法认为,「贪、瞋、痴」是我们人类的三种根本烦恼,称为「三毒」。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免起瞋心,只不过有一些人是瞋恨在心里,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可是有一些人往往会把心中的瞋恨从身、口的行为中发作出来,无论是表现在言语或身体上,都是既伤己又伤人。所以,我们通常会把瞋譬喻为火,又称为瞋火,是因为它像火一样会使我们失去清凉的智慧。

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平心静气,就不会有瞋恨心了。可惜的是,要一直保持心灵的平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瞋恨的起因,一般认为是外在环境无法获得满足,或者不能让人顺心如意,而使人的内心产生冲突而生起瞋恨心。

但有时其实是自己内在的关系,例如他人并没有妨碍我们的工作,只是自己看别人不顺眼,莫名其妙地就生起气来。所以外在环境的原因,有时是个人自以为是,但并不一定是完全客观,也不一定外在真的有什么人事物让人瞋恨,即使自己已经气得半死了,他人也未必会知道。

另外,瞋恨不一定是对外的,有时是自己内在的烦恼,譬如有的人会恨自己的能力不足、福报不够,或恨自己不够聪明、努力不够等。虽然自己恨自己不会伤害别人,但是心中有恨意总是不好的,尤其当自己恨自己到了极点时,就会开始处罚自己,而对自己最大的处罚就是自杀。因为讨厌自己这么差劲,于是觉得实在是生不如死,不如死了算了。

由此可知,瞋恨会带给人非常大的祸患,一定要适时化解瞋心。化解的方式有两种:首先是观念的化解,其次是方法的修行。

首先,要从观念上来化解,仔细分析瞋恨发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思考:瞋恨对我们究竟有什么影响?经过一番理性的分析之后,在观念上就会知道无论是恨人或是恨己,都无济于事,倒不如从改变自己、改善处境做起,这要比用恨或瞋的情绪面对问题要好得多了。

如果不管怎样分析、解释,都化解不开瞋恨心时,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拜佛、念佛、读经或打坐,这些方法都能够化解瞋恨的情绪,帮助人透过修行消业。但是如果我们面对问题没有惭愧心和忏悔心的话,业还是不容易消解的。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修行方法,都是要我们学习慈悲,不仅对待众生要慈悲,对自己也是一样。对己慈悲,就是要用智慧来处理自己的事,凡事不要感情用事,那么容易动气、动情绪。而对人慈悲,就是不管他人有理或没理,都应该原谅他,就像我们也希望别人能谅解我们一样,要将心比心。如果我们能以身作则,或是设身处地谅解他人,瞋恨心就会慢慢地减少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见羲法师:忍辱入道 超越自我

人生在世为什么要修忍辱呢?首先就要明白我这个字的意...

送画观音

某年,杭州城疫症流行,碰巧荒年,市民贫病交迫,十分...

为何越念佛,烦恼脾气越大

问: 弟子有一些疑惑,为何弟子越是拼命念佛,烦恼越...

如理如法的放生心态

这个世界每年被宰杀的猪有将近五十亿头,鸡鸭鱼虾更多...

钓鱼,残忍的雅致

佛子们,尽量劝别人不要钓鱼。曾几何时,钓鱼,一直被...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宽容的人,不会轻易伤害别...

悲心利他报佛恩

一日,琉璃王出兵讨伐舍卫国,将释迦族人埋在与腋齐高...

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一个国王和他的朝臣们在一次冬季的狩猎中迷了路,走到...

圣严法师《永不疲倦》

不寐夜长,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大智度论...

如何面对中年失业

最近几年来,失业率逐年上升,很多人都说与经济不景气...

圣严法师:欲望得失

诸欲求时苦,得之多怖畏,失时怀热恼,一切无乐时。─...

圣严法师《佛教对宇宙生命的来源及看法》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

星云大师《幻想的毛病》

人,要有理想;有理想,才有目标,才能定宗旨,才能按...

宝盖覆舍利,功德不思议

有一段时间,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住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

本来的面目

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州有一条法令规定:星期日上教堂,不...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遇到一个真正欢喜快乐...

星云大师《不杀生与护生》

佛教提倡不杀生,不杀生是一种慈悲,不杀生而护生,进...

厚道者路宽

《佛光菜根谭》说:得理而能饶人,是谓厚道,厚道则路...

「淫」是男女间彼此欢喜,怎么会有冤呢

冤业有三:如云人死为羊,羊死为人,死死生生,递相吞...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问: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常敏...

寺院由谁管理才是最如法的

寺院原本就是十方布施所成,三宝所依,本来就是出家师...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