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十大菩萨名号隐含的义理

2013/05/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十大菩萨名号隐含的义理

大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表智,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他洞察纷繁世理,善于引导教化,不仅指引着芸芸众生,而且还被喻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放钵经》)。文殊菩萨在过去世曾身为七佛之师,连释迦牟尼佛也曾得到过他的教诲,其智慧的深广锐利,可知矣。在诸大菩萨中,文殊更被冠以"大智"的尊号,他作为辅佐释迦牟尼弘扬佛法的上首,被敬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

大慧,虚空藏菩萨:依《虚空藏菩萨神咒经》所载,世尊对虚空藏菩萨极为赞叹,世尊云:“是菩萨,具诸三昧犹如大海,住菩萨戒如须弥山,忍辱之心犹如金刚,精进勇猛犹如疾风,智如虚空,慧如恒沙,诸菩萨中如大胜幢,向般涅盘之大导师,其身即是诸佛法器,…… 一切众生无上福田,三世诸佛第一辅臣,能护法城,已具庄严十八不共诸佛密藏,满足成就佛之智慧,一切人天所应供养,唯除如来,余无胜者。”

大慈,弥勒菩萨: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

大悲,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

大勇,金刚手菩萨:因手执金刚杵,常侍卫于佛,故称之为金刚手菩萨,具有除恶降魔的广大神力。

大定,不动尊菩萨:意为不动尊或无动尊,教界称为“不动明王”,亦谓之不动使者。“不动”,乃指慈悲心坚固,无可撼动,“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驾驭一切现象者。不动明王是奉大日如来教令,示现忿怒形降伏一切恶魔之大威势明王。他的身相是对那些顽固不化、执迷不误、受魔障遮蔽的众生而变化的,以喝醒众生和吓退魔障。

大愿,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曾发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虽没有成佛,却已达到了佛的境界。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

大行,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且遍身十方,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他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故普贤行愿品言:‘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又言:‘十方如来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四十说普贤菩萨十种广大之行愿,即: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经中一一述此十大愿,明其功德无量,临命终时,得此愿王引导,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然此十大愿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故亦称普贤之愿海。以此菩萨之广大行愿,一般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大威,大势至菩萨:根据《观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以独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间众生,使众生能解脱血光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量,威势自在,因此,大势至菩萨被认为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保护众生,免受邪魔所害。

大爱,无尽意菩萨:又译作无尽慧菩萨、无量意菩萨。关于无尽意的名称,《大方等大集经》说:一切诸法之因缘果报名为无尽意。一切诸法不可尽,意即发菩提心不可尽乃至方便亦无尽。

《观音义疏》卷上则说:凡八十无尽,八十无尽悉能含受一切佛法,由此得名无尽意也。这位大菩萨,运用其智慧,观察世界时,发现有无尽世界。在无尽世界中,有无尽众生活动。真是到一处有一处世界,到一世界有一世界众生。且诸众生,为烦恼的驱使,飘堕在业海,沉沦在轮回,受众苦的逼迫,永无解脱之期!

无尽意菩萨不忍见无穷尽的众生,长期受诸苦恼,就从内心深处,发起无尽悲愿,愿度无尽世界中的无尽众生,令无尽众生成佛,而后自己方成佛,所以称为无尽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星云大师《做人密行二十五事》

1、 忍一句,耐一时,退一步,饶一着,是为做人的密行...

合掌的功德和意义

曲躬合掌低头弯腰,虔诚问讯,表示内心的恭敬。合掌有...

「摩诃萨」的七个意思

摩诃萨有七个意思,这是大菩萨的意思。这七个意思以前...

每个人进入佛门都各有因缘

原文: 人之入道,各有因缘。近来甘肃一弟子,名郑哲侯...

多闻佛法的重要

第一种,是我们要多闻佛法,闻思修三种智慧,闻法是非...

上香拜佛皆是道

今天我们道场白华庵,要给大家讲一下拜佛这个事儿。之...

学佛是为了什么

人为什么要学佛呀?因为人有老病死这三种法,不可爱、...

初学佛的误区

由于无始以来烦恼业障的染污,人们大多具有各种各样的...

十大处世秘诀

1、保持开放的心态。讨论但不要争论,即使不赞同,也不...

教别人学佛,为何还入地狱

以下经文引自《佛说猘狗经》:原文与白话 ?佛言。有...

当知杀生须还命债

平时人死了埋在坟墓里,吃荤的人把大鱼大肉吃到肚子里...

佛讲般若的十个原因

初教兴者,依《大智度论》云:如须弥山王,非无因缘、...

佛教法器简介

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共遵的讯号,丛林中一切行事皆依...

改变心念,这样命运才能改变

很多人经常在问一个问题,如何能富贵,回答一定是布施...

如何面对职场的不公平竞争

问:心中总是怨恨上司的不公平,如何去消除这种心理?...

有情生命的四个阶段

生命是无尽的延续。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这段人生旅程,...

当别人遭受痛苦时不要幸灾乐祸

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说: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

做任何事情都要善用其心

诸位菩萨慈悲,诸位道友慈悲。凡是发心的到了这个法会...

佛门的教学艺术(图)

如果我们懂得佛门的表法意义,你在寺院里面走一圈,整...

想去慢心就要做「常败将军」

什么是我慢心呢?我以前跟大家讲过,大家听大悲寺的行...

觉悟不能代替

临济禅师将圆寂时,曾开示弟子道:我入灭后,你们不可...

地藏菩萨的净土在哪里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