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触物起照 断截惑根

2014/05/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触物起照 断截惑根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曾经教导比丘:‘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时,一旦心生染着、眷念,代表心已经被外境系缚,产生了贪爱;有了贪爱,就会有执取;有了执取,便会有未来的业报;有了业报,就要到六道受生;一旦受生,有老、病、死,以及各种忧、悲、恼、苦便接踵而至。如是生死流转,一切众苦都由此而生。

譬如有人种一棵树,刚开始时,树苗纤细且柔弱,种树人细心呵护,用泥土或肥料培育树根,并适应时节的变化加以灌溉,小树苗在众多因缘具足下,必会茁壮长大。比丘们!当六根对六尘时,如果心生染着、眷念,只会滋养贪爱;有了贪爱,就想要执取;有了执取,便会有未来的业报;有了业报,就要到六道受生;既投生六道,便有老、病、死,以及各种忧、悲、恼、苦。大众当知,一切众苦都由此而生。

当六根对外境六尘时,若能触物起照,观一切万物变异无常、缘起缘灭,远离贪欲、情欲,心向寂灭,发舍离之心,对一切万物不生眷恋与顾念,心不为贪欲所系缚,就能息灭贪爱;贪爱一息灭,执取也会息灭;执取一灭,就不会再有来生;没有了来生,就不再经历老、病、死,以及各种忧、悲、恼、苦。如是,则一切众苦便能消灭。

譬如有人种一棵树,刚开始幼苗既细小又柔弱,种树人既不用泥土或肥料培其根部,也不灌溉,小树苗就很难成长。如果更进一步将其根、枝一段一段地斩截,风吹曝晒后,接着以火焚烧如粪土,再任灰烬随风飘扬、或投于流水漂散四方。不仅断此树之树根,更进一步还焚烧,令其永远磨灭。 比丘们!你们认为这棵树还可能再生吗?’

‘不能,世尊!’比丘们回答。

佛陀进一步开示:‘同理可知,当六根接触外在六尘之时,若能随顺当前因缘起无常观,并令心安住于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对于一切万物不生眷恋及顾念,心不受贪欲所缚着,如此贪爱就能息灭;贪爱息灭,则执取也会息灭;执取一灭,就不会再有来生;没有了来生,就不用再经历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则一切众苦便能消灭。’

比丘们闻佛所说,心生欢喜,依法奉行。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第十二(二八三)》

省思:

众生因一念不觉起惑,因而造业、受报。欲免受业报苦果,必须究其根源,从起心动念处修。古德云:‘披毛从此出,作佛亦由它。’日常生活中六根对六尘时,当触物起照,这念心时时刻刻觉察、觉照,保持清楚明白,见境不生贪爱,作主的心始终存在,日久功深,烦恼渐渐稀薄,乃至于根除。苦的根源除灭,自然不再受苦,便能离苦得乐,得大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身有生死,法性不灭

3月12日,日本发生了举世震惊的9.0级大地震,地震、海...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

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

放下过去的包袱,开始全新生活

佛陀曾经在《杂阿含经》中告诉我们,人受到伤害可以比...

如何看待「及时行乐」的观念

问: 正因为每个人都必定会死,所以要及时行乐,不是...

凡夫应常系心观二十事

佛陀要我们这样的凡夫常当系心观身,观二十事,它们是...

失去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失去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得到...

生命的则真理

我们的生命有三则真理传统称之为三法印:无常,苦,无...

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说一说,关于什么样...

天道祸淫--艳星的悲惨结局

中国古人说,写淫荡书籍,传播淫荡色情文化,报应很重...

猎人改业

罗阅只国有一座高山,山上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很多,风...

五件不可得之事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对比丘开示:世...

捐献血小板的德超法师:有什么事比挽救生命更重要呢

有这么一位佛教僧人:从2009年7月起,他在广州、佛山、...

佛舍利的丰富内涵

各地纷纷出土佛舍利,这是当今中国佛教界的一种重要现...

自他快乐的八个秘诀

一、秘诀简介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部藏传佛教的论典《...

不吃鸡肉的7个理由

1、鸡比狗和猫更聪明 最近已有几份研究显示鸡其实是十...

世间的一切皆不可得

我们对这个死,时时刻刻都要放在头上,放在脑海里。有...

夏季7种食物清热消暑又养心

1、金针菜 可补气养血、清热去湿、解除忧愁愤怒,也含...

若从烈焰中觅得清凉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原文: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

【推荐】白岩松成功背后的故事:只要努力,命运总会来敲门

他是一位非常淘气的小男孩儿,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

宣化上人:人为什么来到这世界上

各位善知识、教授、同学们: 今天大家有缘同聚一堂,...

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

问: 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 济群法师答:...

文殊菩萨是修何法门而成就的

文殊菩萨在众生面前主要代表法,同时也以善知识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