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把苦恼的根源找出来

净界法师  2014/09/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把苦恼的根源找出来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如是,则终日俗务纠缠,终日消遥物外。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者」,此之谓也。】

下面讲一个譬喻。

「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

就是好像一个镜子来照像状。这个镜子就是譬喻我们这一念心,我们这一念心能够显现种种的境界,我们分别心能够显出善的境界、恶的境界,「像来不拒,像去不留」,「像来」的时候也不拒绝,但是无住;「像」离开的时候也是无住,内心当中不为妄境所转,内心当中有一个依止处。

这个是讲到我们在面对俗务纠缠的时候,我们应该要用的方法,就是你要「不随所转」。

「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

假设我们今天修行,不知道这种道理,纵使你屏除俗务,一无事事。好,你说这件事情,你把一切的罪过都归咎于别人,说:你为什么起烦恼呢?我为什么起烦恼,是因为他讲一句话来触恼我!我为什么起烦恼,因为这个环境不适合我。假设我们今天把所有的罪过都归咎于他人,你到最后你就一个人住,一个人住的时候,「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因为你内在的烦恼在干扰你,你不知道,你看到的境界都是不如意,你一个人住,内心的烦恼还是不放过你,你还是「纠缠坚固,不能洒脱」,问题在这个地方。

我们要看看大乘经典,你会看到一个观念。就是说,佛陀在教菩萨修行,佛陀是要菩萨转变自己的心,而不是转变外境。

你看《金刚经》很明显,须菩提尊者说:「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就是一个凡夫菩萨发了菩提心,想要自利利他,但是这个菩萨是有烦恼、有执着,怎么办呢?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我的心不安,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看佛陀的《金刚经》开示,佛陀没有一句话,说要你去改变外在的环境,去改变别人,佛陀没有这句话,佛陀告诉我们:你应该依你的这一念心,怎么来修习「空观」,修习种种的法门,来安住这一念心。

其实不但《金刚经》,你看看所有的《大正藏》,佛陀没有一句话,说要你去改变别人,没有这种话,因为问题不在那个地方。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清楚,就是苦恼生起的根源,在我们的「分别心」,假设你的内心不回光返照,你一直向外,永远没有解脱的时候,不可能!

所以讲你纵然「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

这个地方是要注意的,应该把这个苦恼的根源找出来,就是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应该是从自己的内在的妄想去对治,这个才是根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要以貌取人

回想起我年轻时,从台东要到花莲期间,曾在玉里的一间...

念佛具足定学之实事

念佛何以能具定学?《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修不净观断除对身体的执著

问: 初学者该如何减轻乃至断除对自己身体的执著? 索...

高登极乐,方为最上脱苦之道

原文: 然在凡夫地,未断惑业,纵生人天,终非究竟安隐...

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

咱们拜佛也好,礼忏、念经也好,一天当中上殿过堂的,...

临终前身体四大的变化

说到人的死亡,其实人天天随时在死,不只一年一月的衰...

在生活中感受和体会无常无我

当提起无常时,总会觉得离我们很远,有一些距离感,只...

怎样除去妄念

问: 怎样除去妄念? 黄念祖老居士答: 欲除妄想,去...

最高境界的平凡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运气和机会...

放下与放弃

什么是放下?什么是放弃?大多数人把放下与放弃,混为一...

在爱情中成长

《四十二章经》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

学佛过程中会碰到的问题

能够学佛,是人生的最大幸事。佛菩萨告诉我们很多做人...

行善的最高境界

亿万富豪丹尼尔在散步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在路边,手...

十大防癌的食物

饮食不当可以致癌,但吃对食物也可以防癌。不久前,湖...

吉凶祸福不是定论,随时可以转变的

远离一切妄执吉凶,常见断见,我我所见,如是有情来生...

《佛教以孝为本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物品是否会犯戒

问: 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

简单的禅修方法

许多慢性病,都是由于生活压力和精神紧张所引起,透过...

没耐心怎么能得到财富

一位立志在40岁非成为亿万富翁不可的先生,在35岁的时...

关于回向,学佛人普遍存在一个误解

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

平等的对待众生

有一天,提婆达多生病。很多医生来治病,但不能把他医...

净业行人先把耳根和意根摄住

六根中最难摄的是耳根与意根。眼睛能见屋里的东西,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