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福报

希阿荣博堪布  2014/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福报

佛门当然讲福报。佛陀教授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在帮助我们积累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修行和世间福报的关系,就像烧柴火做饭的同时会产生炊烟一样,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福报,而自然会伴生福报。

一般世间福报对学佛人来说真的是很容易得到。有一位弟子看见电视里播放名人显贵的镜头,对我说:师父,这些人福报好大呀!以前一定做过很大的善事。我说佛经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曾有个穷人拿着一把豌豆准备向一位新娘抛洒,以示庆贺,这时正巧遇见德护如来前往城中,穷人生起极大的信心,将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他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执掌四大部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是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中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

世间的荣华富贵其实并不难求,也不需要很大的福报。纵然是洪福齐天,也逃不出生老病死去;满目繁华,爱恨情仇,转眼就烟消云散了。若能勘破这个,生起出离心、菩提心,那是真正有大福报。

初学者心怀众生,从一开始就以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为学佛的目标,着实令人随喜赞叹,但是利益众生与自己精进闻思修行并不矛盾,不能借口“利益众生”、“随顺众生”而放松自己的修行或者纵容自己去追求世间八法。

努力修行正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众生。如果自己的出离心、慈悲心还很微弱,对佛法还只是一知半解,又怎能善巧地帮助其他众生、分担他们的愁苦、引导他们走向解脱?就像一个没有双手的人要下水救人,太难了。作为初学者,我们安静下来老老实实闻思修行,就是在利益众生。

真正的修行人,他的寂静调柔,可以感动人心,令人对佛法生起信心。虽说是个浮躁的年代,人们在内心深处仍然保留着对宁静淡泊的敬重和向往。在一个浮躁的年代,也唯有寂静调柔的心才让人真正地信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惜福

我的外祖母活到八十岁,她过世的时候我还年幼,有许多...

处理不好情绪的三种方法

如何对治修行和生活中的种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

【推荐】印光大师对持咒的六点开示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

在每个修行的层次里都要取舍因果

佛讲,众生有三种根器:有求佛果的,有求解脱的,有求...

「一门专修」与「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否矛盾

问: 佛针对不同根机的众生讲了八万四千法门,现在都...

福报随缘至

作为修行人,我们要随缘。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自然来...

多捡一些

鼎州禅师与沙弥在庭院里经行,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

造佛塔胜报缘起

有一次,佛告诉阿难:我现在在大众当中,简要说明造塔...

戒律和形式都不可少

伟大的佛陀在殊胜难得的宝贵佛经中,教我们要学会约束...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什么叫偷盗,先把偷盗解释清楚了,我们对这种行为产生...

大事难事看担当,小事琐事看修养

《论语》中对观察一个人的方法有这样的话:视其所以,...

不杀生,不教他杀,不见杀随喜

五戒的第一条不杀生,对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太有意义了。...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有一些人,他怎么去骂我,怎么诽谤我、诬陷我,我也会...

关于香疤起源的说法

影视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有某人看破红尘,落发受戒为僧...

没有作乐的闲钱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天赋很高,七岁就能作文,...

在家居士如何修学净土

问: 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

如此才不负出家一场

在佛陀的众多弟子中,难陀尊者容貌端严,仪表堂堂,具...

【推荐】折福太深,福尽而死,故当惜福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

迦旃延-论议第一

和哥哥对台演讲 南印度阿槃提国的狝猴食村上,有一个...

大安法师:边地疑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问: 请问法师《无量寿经》中所说的边地疑城是一个什...

阿那律陀尊者为什么叫做无贫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

礼佛有无量的功德

如果按照要求如理如法进行顶礼,则有无量的功德。 《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