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人人只知有强冤家,而不知有软冤家

慈舟法师  2014/12/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人只知有强冤家,而不知有软冤家

佛法不是送人情的,不同世间法,可以作人情送。古人云:“宁肯己身堕地狱,不以佛法作人情。”如何是将佛法作人情呢?假如有人障碍我,不愿意我修行,我听从他,就是以佛法做人情。这个人情一送我就要堕苦,是不可送的。不要以为顺人情可以结缘,不顺人情结不了缘;当知道这不叫结缘,是叫结冤。

冤家有软冤家,有强冤家。人人只知道有强冤家,不知道软冤家。相打相骂的强冤家,还易防备,易躲避;惟有相亲相爱的软冤家最利害,缠裹生死海中,难出难离。软冤家是些甚么呢?好的朋友,好的亲眷,好的父母,好的夫妻,好的儿女皆是。所以莲池大师说:“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你走你的阳关路,我过我的独木桥。”莲池大师对于汤夫人软冤家,善于劝导说:“君不见东家郎,昨日街前犹走马,今日棺内已眠尸。”

又云:“君不见西家妇,昨日门前倚闾望,今日家中已嚎丧。”如此劝来劝去,劝的汤夫人也发了道心,各自修行。软冤家恐怕你修行与他不同路而障碍,犹如魔之子孙。佛出世教化魔子魔孙亦修行,魔就慌了神,恐怕子孙了生死,魔就没有眷属了。世间人若经商作贾谋名谋利,家属均生欢喜;若说要出家,家属都要反对。依从他们是顺人情,只有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道,这是晚学曾用过的一个笨主意。本是应当行菩萨道,发菩提心,自度度他,有智能的方能办到,像莲池大师那样大智能人,能度家亲眷属都发心,就是发的菩提心,行的菩萨道。

莲池大师把五色金章、鱼水夫妻、桂子兰孙,都一笔勾了,才好走出生死路。要走出生死路,须众善奉行。佛法度有缘人,当自家亲眷属度。但可度他,而不可被他转。欲度家亲眷属,先要自断杀,而后教他断杀;先自断盗,而后教他断盗;先自断淫,而后教他断淫;先自断妄,而后教他断妄。佛为大慈悲父母,视大地众生,犹如一子。既是一子,岂能令走险道。佛所享受的涅盘寂静乐、菩提觉法乐,众生未得,故婆心切切,说种种法,令众生修行,亦得寂静乐、觉法乐。应当依佛教修行,不应顺众生习气。

无量劫来,轮转六道,设若尸骨不坏,能堆过须弥山;所流血水不干,能积过大海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难得的人身今已得,难闻的佛法今已闻,正好修行。佛在世时,以手撮地取土,谓声闻弟子曰:“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如大地土。”六道中,人道众生少,三恶道众生多。不信试举人亲见之畜生道言,飞的走的,以及昆虫,种类繁多。于中以一蚊虫模拟,或以一苍蝇类与人比,数目超过无量倍,况多种类呢?因为人多造罪,少修功德,故易堕三恶道,所以说,六道中人道最险。到三恶道只是受报,不能造罪,所受之苦是在人道造的,升天亦在人道造的。人道之险是心险也。心极难收住,一时跑到地狱去,一时跑到饿鬼去,一时跑到畜生去,皆是一心。

出家人都是发了菩提心,虽然已发菩提心,就能一变变到三恶道去。怎样变法呢?一念贪心起,即是变饿鬼;一念嗔心起,即是变地狱:一念痴心起,即是变畜生。要对治贪嗔痴,不但不贪,又能施舍,则反恶为善;不但不嗔,还要慈悲,则反恶为善。夫痴者,不明白之谓;当尊不尊,当敬不敬,不明尊卑上下之分,是为痴。对于父母师长应尊之敬之,对于三宝,尤须格外尊敬,因是法身父母故。不痴就翻成智能。愚痴堕畜生道。因为愚痴人别的不懂,还有一点知识,即是贪食贪淫,为熟习气,不学即知。人中只知贪食贪淫,是人中之畜,与禽兽相去几希。贪堕饿鬼,就贪饮食说,千百年不闻桨水之名,常在饥渴之中,饿的七孔流血,饥火焦然。想吃吃不到,口想喝,喝不到口,而又饿不死,业报所感也。

有一公案:有二饿鬼同伴觅食,多年不得,商议分开,各自觅之。一往城内,一在城外,约定孰先得食,即在城门口等候。在城外找饮食的找了很长年月,还是未找着,恐其伴找不着,就还到城门口等候,不知等了若干年岁,方见其伴欢天喜地到来。问其得何美味?频自满足的回答曰:“有偏你,今日得着一滴痔血吃了。”便问你在此候了许多时间?答曰:“我在此站着守候,见城墙已三倾三修矣。”此是饿鬼之苦。嗔堕地狱,地狱有诸种,皆是化生。一日一夜万死万生,堕到镬汤地狱,在油锅炸死了又变一个。食已炸死之肉,食已又跳下锅去炸,三恶道有这样痛苦,都是在人道造的恶因。

大家要痛念生死苦。出家的对于同参道友,在家的对于眷属,皆宜互相劝勉。若不教化他人,而欲一人了生脱死,没有那样解脱的。西域是有佛法地方,有喜庆丧事,必斋僧祈福。佛在世,以供佛为第一福田;佛涅盘后,佛法寄托僧,以供僧为第一福田。一家办喜事,在街上到处觅僧人,找着一位辟支佛应供。受人财施应有法施,为说偈曰:“可叹众生苦,孙儿娶祖母。猪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这样看起来,人在世间,有何意味?孙儿娶祖母,是软冤家相缠;猪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是强冤家相遇。冤冤相报,酬偿不已。

楞严经云:“汝负我命,我还汝债。”假如学佛法不划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脱死。对于不同志的眷属,要起敬起孝,善为劝说同修佛法。如实在不能劝归到同修,则只有一刀两断,各修各的。望大家念念之间,念兹在兹,将生死斩断两截,精进勇猛的修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

我们修行的前提,是一定要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

【推荐】爱不是占有,放手不是抛弃

古代有个很有名的关于放手的爱的公案,说有两个妇人在...

妄想,是你给它力量的

我们调伏心中的爱取,不是说我们贪爱外在的世界,其实...

断除业力的相续,尤其净土宗更重要

外道,我们看经典上,尤其是《阿含经》,其实它这个外...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一个中年人,年轻时追求的家庭事业都有了基础,但是却...

积累福德是执着吗

若想事业顺利、家庭和合、身体健康,必须要积累福德;...

作茧自缚的人生

【原文】 蚕之作茧也,左之右之,上之下之,尽吐腹中所...

「吾」和「身」完全不一样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阴骘文) 这个吾和身是...

父母不赞成学佛怎么办

其实,在父母眼里,子女就算到了六十岁,仍是一个孩子...

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

有一个人在春天走进一个美丽的公园,出来以后却说,这...

修行是注重形式还是不注重形式呢

问: 师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还是不注重形式重要...

聪明女人有「三气」

聪明女人有三气,即骨气、灵气和大气。 骨气就是不因...

过失与功德能否相抵呢

功过是不能抵销的,我们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做比喻...

老舍与佛文化的一世情缘

一、被动与佛结缘 从时间上来说,佛教是诸宗教中最早...

星云大师《六种信佛的层次》

随着「人间佛教」的风起云涌,现在举世的佛教徒增加了...

只此浮生是梦中

许多时候,一些从事演艺工作的人,不觉都会发出对生命...

无着得道

过去,佛陀住在阿毗阇恒河边。一天,有一位比丘来到精...

善用其心怎么个「善用」法

在善恶关头,你怎么善用其心? 依着事、依着境,境就是...

人与人之间要用爱语来摄受

大家在家庭里,夫妻之间、儿女之间、父母之间要互让互...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还需要阅读经典

问: 年轻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号,是否应该多阅读经典...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

卡尔是一位卖砖的商人,由于另一位对手的竞争而使他陷...

人体七个器官最怕冷

寒冷的冬天一来临,对全身器官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