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暇满人身之十圆满

嘎玛仁波切  2015/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暇满人身之十圆满

获得暇满人身,除了“八有暇”之外,还要具足十圆满。十圆满,分为五种自圆满和五种他圆满。自圆满,是自身需要具备的内在条件;他圆满,是外部提供的外在条件。这些都是修行的资本,是属于我们福报的一部分。因为能够拥有这些条件,我们才能闻思修佛法。

暇满人身之十圆满是指:

一、已得人身,所依圆满:

若投生于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三恶道,于巨大的烦恼与痛苦中时时受煎熬,无暇亦无福报和智慧闻思修佛法;天道众生长久沉溺于安乐,不思出离与修行;阿修罗道众生饱受战乱之苦,无暇修行。六道之中,人道是修行最具缘具福之地。

二、诸根具足,根德圆满:

获得人身之后,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缺失,就无法圆满地闻思修佛法。如眼不能看佛经、耳不能听善知识讲经说法、鼻不辨气味、嘴不能交流佛法,身不能修持佛法,智障人士无意识和智力闻思修佛法,就算修行的外境都圆满,但却不能圆满实修。

三、生在中土,环境圆满

这里的“中土”,泛指有佛法教化之地,佛法僧三宝具足,与无佛边地相对。中国从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到金刚乘的密法都保存完整,只要你想学,无论是何种根器之人,都有机会遇到佛法,这就是中土。

四、业未颠倒,意乐圆满

这指的是所从事的世间法如理如法。如果获得人身却行持十不善业:杀生、偷盗、邪淫、恶口、两舌、绮语、妄语、贪、嗔、痴,所从事的工作皆为造作恶业,如屠夫、娼妓、强盗、猎户、渔夫等,即为行颠倒业。现在很多人愚昧缺乏善根,对造作十不善业乐此不疲,如喜爱钓鱼、捕猎、杀生、吸毒、嫖娼、赌博等,却标榜是特立独行有性格有文化,都属此类。

五无间业,是最严重的业际颠倒,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四个清净僧为一个僧团,哪怕在四个及以上清净僧中,挑拨诽谤,造成离间,都造下极其严重的五无间业。所以,护念好自己的身口意,是让我们不颠倒业际的保护伞,大家一定要谨慎小心。

五、信仰佛法,信心圆满

只有以虔诚心求法,才是对正信的圆满,才能生出正知正念,才能走上究竟圆满的解脱之路。否则,看似各方面都良好,却只是白白浪费以前生世累积的福报而已。

以上五条,属于五自圆满,源于内因的圆满若已具足,应该发起大精进心,勤奋地追随具德上师闻思修佛法,以免福报缺失后,违缘四起,后悔亦晚。

六、值佛出世

目前,值佛出世,属于贤劫,相比无佛出世的暗劫,贤劫非常短暂。佛经记载,贤劫有千佛出世,每一尊佛入灭后,要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另一尊佛才会出世。现在,伟大的佛陀虽已涅槃,但佛法还在,清净传承下的高僧大德还在,我们依然“值佛出世”,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缘。

七、佛宣正法,正法圆满

并非每尊佛出世都会说正法,有些佛出世后观察众生因缘、福报不具足,即会入定直到涅槃。佛就算出世,若不讲经说法,尽管身为人却于解脱无益。从佛陀时代直至今,如果没有历代高僧大德清净传承、宣讲正法,人们如何才能有机会闻思修佛法呢?

八、佛法住世

目前已是五浊恶世,但传承清净、殊胜完整的正教二法仍然存世。各种珍贵的佛经法本依然保存完好、众多高僧大德孜孜不倦弘法利生,圣妙佛法仍旧在广弘宣扬。

九、随法而转

获得诸多圆满的内外条件,还要能够跟随正法之流转而趋入究竟解脱之道。随法而转,就是因缘福报具足,能够皈依具德上师与三宝,能够踏入佛门,在具德上师的教导下,精进闻思修佛法,直至证悟空性,乃至获得圆满无上佛陀的果位。

十、正士摄受

正士即为具德上师、善知识。能够引导、教导你闻思修佛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五浊恶世乃至末法时代,能够得遇明师极为不易。所有佛菩萨皆如法依师成就,如观音菩萨将上师阿弥陀佛祈安于头顶,在绘画造像中均有体现。

综上,顺缘如愿皆圆满,十圆满,实为修行人之内外顺缘,是我们世出世间的重要福报,既然拥有了,就要精勤善用,切莫要懈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不要责怪妄想,要用佛法来引导它

十法界是怎么分立的?大家的心都是清净本然,都是具足...

「刚柔进退」的处世智慧

中国有许多很好的处世格言,如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

梦里五家财

这一生都是在做一个梦,在梦境里面我们常常不知道是梦...

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佛教是不支持算命这些方式的。佛家弟子是不能以算命、...

学佛要先建立因果轮回的理念

我们得到人身了,闻到佛法了,还有修习大乘佛法的因缘...

何苦还要恋恋不舍

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

五苦章句经

世尊曰:三界、五道生死不绝,凡有五苦。何谓五苦?一...

【推荐】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的角度去面对人生

如果你的情执是很重,把世间的事情,每一件都看得很重...

坚持念佛定能改变命运

念佛法门,是后世最有效的修行方法:诚心念佛一句,能...

本愿念佛,不是信了随缘念念就能往生

传统大德们怎么弘扬,我们怎么去做。所以说宁信古人不...

心性本来具足,但要靠因缘来成就

有人问蕅益大师说:大师!你老人家开悟了(蕅益大师二...

临终无助念,平日的努力是否都付之东流

问: 印祖多次开示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若家...

佛号与菩提心之间有何关系

问: 请开示念阿弥陀佛名号与菩提心的相互关系。 大安...

圣严法师《思善、思恶》

我们先要善恶分明,才能开始修行。善恶分明的人,是正...

你真的信佛吗

现在,信佛的人越来越多了起来,在中国这个有着古老传...

人之一生,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

【推荐】不让孩子受苦,以后他就很苦

人不会养孩子时,就会溺爱。什么苦都不让孩子受,乃至...

如此做人一生平安

一、谦虚 大江大海之所以是水川之王,是因为它处在地...

风雨飘摇的人生

周公有一首诗,叫做《鸱鸮》,出在《诗经?豳风》,《...

净土法门的起信之障--认知

起信之障,我们先谈这是个难信法。佛在很多经典说,这...

卸下你沉重的包袱吧

出生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天真无邪,我们开心快...

要经过很大的折磨,才能超越痛苦的错觉

每次坐计程车,司机就问:师父,你看起来没有几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