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陀的慈悲观

印顺导师  2015/06/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陀的慈悲观

慈悲是佛的特殊功德,他以深广的慈悲心,救护一切众生,所以他虽然离开了人间二千多年,我们仍在热烈的纪念他;佛陀还是时刻活跃在我们的心里。慈悲是佛的特殊功德。慈是给与众生的快乐,悲是拔除众生的痛苦。慈悲虽则有浅深,但拔苦与乐的原则是一样。有人说佛教的慈悲,与孔子的仁爱,基督教的博爱,没有什么差别。其实,仁爱或博爱,与佛教所说的慈悲,是有很大差别的。

一、佛的慈悲不受阶级的限制:

有人这样问:“佛教都说人类的苦痛深重,极为可怜,是不是一学佛就不可怜呢”?其实佛教说可怜,连自己在内,因为我们皆在深重的烦恼苦痛中,怎能说自己不可怜?真正说,唯有证悟法性了脱生死的佛陀,才是万德圆具的幸福者。众生如不求智慧,不断烦恼,谁也不能说自己不可怜。事实是如此,凡是沉沦生死的一切众生,时时在极重的悲哀痛苦中,当然他们是佛陀慈悲护念极堪可怜的一群。但我们如好好地作——精进地断烦恼,求智慧,一样可以达到究竟的正觉,脱离人间的苦痛。佛对一切众生,都予以平等的地位,予以平等的救护。慈悲并非神的特权,我们也并非永远是被可怜的。我们要虔诚地接受佛的慈悲救护,同时也要有慈悲救护心去慈念众生,才能离苦得乐,达到与佛一样的大慈悲。

二、佛的慈悲没有狭隘的偏私性:

世间一母生养了几个儿女,你要叫她对儿女不生偏爱,这很不易做到,可是佛视众生如一爱子。老年的看为父母,年纪相等的看为自己的兄弟姊妹,年纪较小的,看为自己的子女。世间人要与自己相爱的才亲近,不好的就远离,人类的互相往还,处处表现了亲疏的现象。佛打破了这亲疏的观念,运用自己的深广悲智救度一切众生。即罪大恶极的众生,佛也还是一样的护念他。如基督教,信我(上帝)则受上帝的恩典,可以得救;反之,你是罪人,永远堕在地狱中,再也没有解脱的日子。如此,即使我现在信了上帝,而我过去的祖先皆没有信仰基督,岂不永远堕在地狱吗?这种仇视异己者、反对自己者的残酷,实在不能使我们同情,因为我们不能接受这残酷的阶级爱。佛法不舍一切众生,普遍的慈悲救护,即使堕地狱的众生,一时无从慈济,但将来出生人天,还是一样的拯救他,而终于要向上发展到成佛。故佛的普遍慈悲,平等救护的精神,非一切的仁爱可及。

三、佛的慈悲,不但是情感的爱,而是通过理智而发动的:

父母爱自己的儿女,有时会失去理性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儿女好;若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儿女不好,心里则非常的不快活。佛的慈悲中充满了理智。佛有慈悲救济我们的能力,为什么我们至今还在悲哀苦痛中呢?“……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众生都有他们过去的善恶因果,当他恶业因缘成熟时,佛的慈悲也救不了他。佛要众生止恶行善,但众生偏去作恶,不信世间的因果,佛的慈悲又怎能救度他呢?我们能在因果的定律中,作种种的善行,佛对我们自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护念。只要有一毫的可能,佛就会以因果的正行来救济我们。反之,佛的威德慈悲,虽然广大无边,也救不了我们。佛对众生的慈悲护念,并不因为众生都对佛陀有虔诚的信心。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原则,凡是众生的一切行为都是善的,自然会受善果。善心增长,虽不信佛,佛也照常的护念他,而且自然会受佛所摄引而归于佛。

不然,即抹煞了世间因果律了。佛的威德,佛的慈悲愿力,虽然广大,但众生的业力更大。明白这,才会知道佛的慈悲愿力中充满了理性。有许多对佛法没有正确了解的人,自己病倒了,受不了病苦的煎熬,即觉得学佛无用,这完全没有理解佛法的正义。如人做生意,以种种投机不合法的手段,骗取钱财,结果犯法失败了,佛又怎样救得他呢?所以佛救护众生,决不抹煞世间的因果律,这是慈悲中的理性表现。此外,佛的慈悲是有理智配合的慈悲行,不但不违反世间的因果事理,在佛陀的心境中,即出世间的真理也完全吻合。所以佛的慈悲,是悲智平等的,慈悲而能体验真理,智慧而又能救护众生。世间的一般宗教,只讲信仰,这太偏向了感情的爱而忽略了理智;而出世的小乘圣者,又遍重了理智,缺乏了救护的悲心。佛把感情与理智,能合成一体,不偏向任何一边,而到达悲智平等与究竟的最高峰,这是佛教慈悲的尊贵处。

四、佛的慈悲着重于彻底的救济:

如世间人的治病,治本即治病的根源,治标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法,这虽能止一时的痛苦,而不能彻底的杜绝了病源。救济人类的苦痛,世间也有两种方法:甲、方便:如遇着没饭吃没衣穿的贫乏者,给他们衣食,这即是临时的方便办法。乙、根本的救济,是要研究贫乏者的原因,如有人因缺乏了谋生的技能而贫苦的,那就教他学个技能;如因每年水灾而贫乏的,就得想法疏通河流,这才能彻底治止他们的贫乏苦痛。佛法也如此,方便主张布施救济等;而根本却重在自身的努力,自己的苦痛,要由自己努力解决。所以一个真正的修学佛法者,每能从佛法中,照着实行而获得痛苦的究竟解脱。若自己不去好好地照着佛陀指示的方向努力,只想佛菩萨的慈悲救护,那是永远不能获得根本救济的,永远会流转于苦难中的。

世间人往往只见浅处,不见内面的要紧处。从前有人请客,客走进了主人的厨房,见烟囱直直的靠着屋檐,便非常关心的对主人说:“烟囱靠近屋檐,容易起火,最好作成曲形。”当时,主人并没有听从客人的话。不久,不幸失火,烧去了部分的房产。这时候,主人一面为自己的房产烧去而伤心,一面又感激许多来救火的人们。可是却把最初教他移烟囱改成曲形的那位客人忘掉了。部分的信佛者,但知信佛求救护,而忽略佛陀的根本救济法,不能如实奉行,这等于那位失火主人那样的愚痴。

学佛应注重如实的依法奉行,能切实的奉行佛法,自会得到佛力的加被,一切困难自能得到圆满的解决。若自身不断地去作恶,或不肯依照佛的教法去行,佛虽慈悲的救护一切众生,但救不了你。所以我们要依佛的教法如实奉行,这也即是接受了佛的救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功德箱里的钱不是我们的

黄昏,寺庙里静悄悄的,香炉里烟雾弥漫,僧人们正在吃...

鸟雀报恩引路,破获盗杀大案

宋朝时候,井陉(今属河北)有一任县尉(相当于今天公...

印顺法师:修学观音大悲法

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人间。...

教育孩子切勿伤害微毫物命

又是一季天蓝草绿时,孩子顽皮的天性又将导致数不清的...

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一个国王和他的朝臣们在一次冬季的狩猎中迷了路,走到...

哑和尚悲心掘井除干旱

安徽省有一个地方做采石矶(位在当涂县西北),得名的...

敬畏一切众生的生命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

慈悲的驯服场

有一天,在禅堂里面,忽然发现一个小偷偷东西,在禅堂...

在生气时,自己照照镜子

当愤怒生气时,拿出镜子看看自己,这时的你一点都不可...

只忧道业难成,不虑身心沉没

出家人专务世法,应赴经忏,贪图名闻,关心利养,佛行...

【推荐】男女间交往须知

现代男女在交往异性朋友,乃至于随着感情的加深而相互...

日常生活中的解毒食物

绿豆 祖国医学认为,绿豆性味甘寒,解金石、砒霜、草...

心净则国土净,为何还要跑到极乐世界

多少人自以为是,说心净则国土净,当下就是净土啊,何...

【推荐】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

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有一个特点:虽然这个世间很苦,...

宁可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慈悲

一九九二年,与佛光山合办敦煌古展,在筹备工作上十分...

《包容的智慧》刘长乐对话星云大师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星云大师:有一次,赵州...

【推荐】淫欲之害

一、什么是淫欲之害呢? 好,我们现在来看看。我们先讲...

寒冷的冬天来了,请给鸟儿一把米

冬天给鸟类施食与放生一样重要!冬天是枯竭的,没有食...

在世间上要做到这四个缘

通过跟三宝学,你就是世间的楷模,就是菩萨。菩萨容易...

章太炎念地藏经

讲个真人真事的故事给大家听听,弘一大师讲的。 在民国...

如何才能不沉迷于网游

问: 师父,为什么学业、事业、生活的目标会渐渐被冷...

济群法师《佛教与人生》

看到定慧寺的弘法活动越做越好,听经的居士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