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伏瞋除障,受忏有智

2015/1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伏瞋除障,受忏有智

佛陀往昔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这一天,世尊着衣持钵,进到城中乞食,食毕,清净双足,带着坐具,在林中找了一个闲静的地方,在树下盘腿而坐,摄心安禅静虑。

而同时,在耆陀精舍中,有二位比丘在僧团中决断事时,因忿怒之故互相诤论,到最后,其中一人忍住不再开口,但另一个人则因瞋火炽盛无法控制自己,依然不断地大声诤论。之后,这位瞋恚炽盛的比丘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来到那位比丘面前,请求忏悔,但是对方却不肯接受。

如来当时于禅定中,以超越人耳之天耳通,远远地听到精舍中吵杂的声音,于是从座而起,回到精舍,在众僧前敷座而坐。佛陀问众比丘:“佛今早着衣持钵,进城乞食,之后到林中静坐的时候,听到了比丘们议论的声音,究竟是为了什么事呢?”

比丘禀告佛陀:“世尊!耆陀精舍里有二位比丘,在僧断事时,因忿怒而起纷诤。其中一位比丘,默然忍受,另一位比丘却因为瞋恚仍然不断地议论。之后,原先瞋恚的比丘,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向那位比丘忏悔,可是当初默忍的比丘却不接受忏悔。”

佛对比丘们开示:“为什么如此愚痴而不接受他人的忏悔呢?比丘们!你们要知道,过去忉利天主释提桓因在善法堂时,曾经教示诸天众:‘瞋火之力能够烧诸善根,就像用瓢器舀取酥油以利油灯燃烧,但是当火苗转为炽盛时反而烧到了瓢器本身。如果能够保持心平静,不怀怒气,瞋火自然熄灭,又怎么烧得到自己呢?不要像水中漩涡一样不断无穷尽地团团转,就像生气的时候,虽然没有恶口辱骂别人,但是偏偏用其他行为去触恼对方,这样也不好。不要特别去触恼他人,而是要调整安伏自己的身心状态,这才是对自己有益的作为。

心中不怀瞋恨恼害,就是贤圣之人,亦是贤圣之弟子,这样的人我们应当要乐于亲近并且向他们学习。只要心中有瞋恚,就会障碍如山,如果愿意对自己的瞋恼多花一点努力去对治,就像以辔头制住恶马一般,这样的人就是在落实善行。’ ”

佛陀告诉在座的比丘们:“释提桓因处于天王之位,于天中诸事自在,尚且能够修行忍辱、赞叹行忍辱之人,更何况你们身为比丘,剃发出家,又怎么能不行忍辱,赞叹忍辱之法呢?”

比丘们听了佛的开示之后,莫不欢喜奉行佛的教诲。

典故摘自:《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二(三十七)》

省思:

戒经云:“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忿怒心起时,如同无形的双头刃,不但刺伤对方,也将刺伤自己。所以佛陀以“调伏于身已,于己即有利。无瞋无害者,彼即是贤圣”教诫弟子。修行就是从这里开始提升──净化三业、修忍辱行,止住身、口、意的造作。以无我之心遍行一切善法,就是转凡成圣的第一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

修行佛法莫作容易想

菩萨曰:心行处灭,是诸佛常住真心。心行处有,是众生...

一个卖水产老板的忏悔

惭愧罪人徐翠芹今天当众忏悔。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罪...

随时随地修忏悔

一天当中,无论我们面对什么人,都可以修忏悔,真心忏...

可以帮对方把业忏悔掉吗

问: 替小孩子拜忏,可是在梦中的时候,那个好现象出...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要日日行忏悔法

【日日如是行忏悔法。勿令懈废。若人宿世远有善基。暂...

以栴檀涂塔成辟支佛

佛陀在魔羯提国带领着众比丘一路行化,来到了恒河边,...

在家学佛逆缘多,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问: 在家学佛逆缘多,怎么对待和处理才如理如法?如...

摩诃迦叶度化贫妇

佛陀在舍卫国弘化之时,国王、臣民、出家比丘、比丘尼...

不老不死的「我」在哪里?

波斯匿王向佛请问:我在未曾受佛教化之前,曾遇见迦旃...

公鸡与虫儿

有个儿童,才七岁,但常常找无德禅师,和他东南西北乱...

佛视病人如亲子

佛住在舍卫国时,有一位长者,请佛及众僧去受供养。那...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

我于一九三五年到惠安净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

戒律是实现成功的方便之路

谈起佛教,不少人可能想到清规戒律、戒律森严。对于不...

受戒时应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菩萨...

星云大师《成人之美》

《了凡四训》中提到:人在日常生活里,要随缘尽力实践...

星云大师《为世界和平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虔诚地跪在您座前,请您垂听我向...

我们如何转苦为乐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天性都是渴望快乐的,谁都不希望...

爱护生命就是爱护我们的心

生活各方面对于我们修行的往生大业,都有着不可思议的...

积德行善是维持健康的方法

当我们评论一个人的身体怎么样时,大家都爱说这人阴气...

如何才能彻底忏悔罪业,免除心中的怖畏

问: 如何才能彻底忏悔罪业,免除心中的怖畏? 索达吉...

德行能唤醒惭愧之心

当一个人出社会以后,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朋友,所谓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