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印光大师显神通感化黑老大

2016/0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印光大师显神通感化黑老大

顾竹轩,名如茂,生于1886 年,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乡人习惯称他为“顾四”。原籍江苏省阜宁县,1901年到上海谋生,在闸北天保里附近做马路工,后来在德国人开设的飞星车行拉黄包车,靠勤俭小有积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老板回国,顾竹轩盘下了车行。1916年,他拜苏北同乡、青帮大字辈刘登阶为师,由于同乡观念强烈,重义气,在聚居在上海的苏北藉人士和人力车夫群体中,获得了广泛的拥护,最终成为上海青帮、黄包车业和苏北旅沪同乡会领袖,天蟾舞台老板,号称“江北大亨”,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

这位青帮大佬也与印光大师结下了香火因缘,足见菩萨度生,或密行,或显化,功德不可思议。

顾竹轩的母亲信佛念佛,但顾竹轩不信佛,对母亲斋公斋婆的表现十分反感,极力反对母亲念佛。一个是黑道的风云人物,一个是天天拜佛念佛,求佛保佑儿子的老太太,母子俩经常闹得不欢而散。民国十八年冬,母亲去世,顾竹轩回家安葬了母亲。他虽然反感佛教,但为人重义轻财,对于赈济同乡不遗余力。回家乡前,顾竹轩听说家乡这一年大旱歉收,特地筹措了一大笔银元乘专轮带回家乡。丧事办完后,宣布放赈。凡登门求济的,孩童银元一枚(价格可抵50斤稻谷),青壮年两枚,老人五枚,鳏寡孤独者七、八枚不等,最多的十枚。外地饥民闻讯也纷纷赶来,船只塞满了唐湾河,直至带回的银元送完为止。

母亲去世后,顾竹轩对母亲的孝顺之情油然产生,无比哀痛。联想到母亲的死,跟自己闹矛盾有关,而这都是因为母亲念佛,于是他把母亲的死归咎于佛教,恶向胆边生,产生了灭佛的心。接着又想:自己在佛门外,无法破坏佛教,要走进去才方便。他一个人打定了主意,也不对妻子打招呼,一早就到上海北站,准备到苏州报国寺去皈依印光法师,如果皈依了,便是优婆塞,就可以达到自己从内部毁灭佛教的目的。

很快,火车就到了苏州。顾竹轩找到报国寺,走进大雄宝殿,左顾右盼,不知印光法师在哪里。殿里有一位僧人,打量了他一下,问道:“先生可是来皈依的么?”问话的就是明道法师。顾竹轩一听,心中奇怪,立即反问道:“你如何知道我要皈依?”明道法师说:“早晨老法师招呼过,今天有一人要来皈依,你们不要挡他,领他来!”

原来印光大师闭关之后,苏州附近以及全国各地来求皈依的人很多,为了避免过多的拜访打扰清修,就约定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为给本地人授皈依的日期,其他时间没有特别的介绍,就不授皈依。顾竹轩听了明道法师的话,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心想:“这老法师还了得?我人在上海,还没有动身,他就知道了。佛法无边,我不能破坏,还是当个护持罢!”于是就告诉明道法师说,自己确实是来求皈依的。明道法师带他来到关房窗口。关房的窗子已经开着,老法师探出头来说,要想皈依三宝,必须恭敬三宝。明道法师在一边提醒说,顶礼老法师。顾竹轩规规矩矩在垫子上跪下。大师为他授三皈依后,告诉他:“你既归依佛,以佛为师,从此不得归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归依法,应当以法为师,从此不得归依外道典籍。既皈依僧,以僧为师,从此不得皈依外道徒众。”

大师接着开示:“你现在已经皈依了佛法,就应当竭诚念佛,为你母亲回向,帮助她往生净土。佛法讲究因果报应,当今之世,无法无天,人们彼此残杀,只管自己痛快,不顾国家灭亡。人民惨遭涂炭,都因为不信因果报应。”

听着大师的话,顾竹轩的脸一阵白,一阵红,内心展开战斗,终于心悦诚服。最后,大师嘱咐说: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老实念佛。

临走时,顾竹轩到底不甘心,壮起胆子问老法师:“我人还在上海,您老怎么就知道我要来皈依?”大师不经意地回答:“我授皈依多了,今天做早课的时候,感觉好像有人来皈依,所以嘱咐明道他们接引一下。”大师这么遮盖,是不想人们说他有神通,对于顾竹轩这么一位本来发心毁灭佛法的魔子,倘若不给他一点颜色瞧,真的发起魔来,对佛教不利。

这以后,随着身份地位的日益提高,顾竹轩开始洁身自爱,社会事务能敷衍的就敷衍,不能敷衍的就以年老多病为由加以推脱,但仍然热心赈济同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虚空孕菩萨经

虚空孕菩萨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佉罗坻迦...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养第一

憍梵波提,此云牛呞。宿生为牛,食已转哨,故受此名。...

清初高僧截流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先讲一点玄妙的,难以置...

【推荐】印光大师画传

印光大师画传 (1) 地灵人杰 地灵人杰 祖师出生 一八...

道生大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道生法师(355-434),中国东晋、南朝宋时高僧。亦名竺...

只要有长远心不怕吃苦的心,日子一久就能得到好处

修行用功一法,只要你能下决心及长远心,便能得到好处...

认识圣严法师

法脉法源 圣严法师同时传承临济及曹洞两系法脉,临济...

永明延寿大师开悟的故事

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他从禅归净土,他知道禅不容...

做事先做人,拥有好人品

做事先做人,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如何做人,不仅体现...

弃儿的故事

从前有户人家,十分贫穷,生了个小男孩,实在养不起,...

真正的自己

一所寺院的监院师父,参加法眼禅师的法会,法眼禅师问...

恶口的报应

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有一...

学佛人该如何吃饭睡觉

壬二、断除贪食: 了知饮食如良药,无有贪嗔而享用, ...

疾病是对心灵的一种保护

一天,一个修行者来到佛陀面前,问自己为什么不快乐。...

听经闻法的四种功德

佛经中云: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

因为这一幕,屠夫从此不再杀生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远离杀生,即是施与一...

「善恶报应」对身体的影响

说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候一...

孩子脾气大该怎么办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发生一些争执跟意见不和的情况,这个...

赵朴老的养生信

在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书信中,有一封...

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

清朝有一位东瓜和尚,名没有传下来,不知什么名字,喜...

心总是被烦恼围绕怎么办

问: 每天茶饭不思就是不开心,总是被烦恼围绕怎么办...

福报要省着点用(南怀瑾老师的故事)

福报,是佛家用语。福报是果,因在于修。福报不是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