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因爱则生忧,因爱便有畏

2016/05/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因爱则生忧,因爱便有畏

一、《圆觉经》: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

二、《杂阿含经·卷三十二》

若无世间爱念者,则无忧苦尘劳患。

一切忧苦消灭尽,犹如莲华不著水。

三、《撰集百缘经·卷四》:

因爱则生忧,因爱便有畏。

能离恩爱者,永断无怖畏。

四、《四十二章经》:

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四、《出曜经·卷四》:

爱者众病之首,犹如城郭,聚集人民凭地自怙,云何爱众病之首?如佛所说,泥犁受苦,其数无量,皆由爱所造。凡在地狱受诸苦恼,皆由爱病。诸杀生者,亦由爱致。不与取、淫泆、妄语、十不善行,亦复如是。皆由爱心,造斯诸恶。

五、《佛说解忧经》:

众生无数,轮回无边,如蚁轮回,无有穷尽。众生贪爱,无明障闭,如陷泥中,而不能出。过去有情,轮回往复,数不能知。比丘!所有大地之土,都聚一处,和为泥丸,大小如豆,数彼众生无始劫来所生父、母、子、孙,每一人下一泥丸,如是泥丸下尽,父、母、子、孙数不能尽。比丘!如是无边轮回众生,贪爱、无明、颠倒,陷爱欲泥中,生死轮回,不知其数,是故令汝,学断轮回。

六、《月灯三昧经》:

贪爱淫欲甚鄙秽,能生苦恼丧天趣,

习欲之人离多闻,名为损减智慧者。

耽著爱欲为盲人,便能伤害于父母。

亦复能害持戒者,是故应当弃舍欲。

七、《出曜经》:

淫之为病,受殃无量,以微积大,渐致烧身,自陷于道亦及他人,不致究竟,犹自饮毒,复饮他人,是故说淫不可纵!

断爱除其欲,竭河无流兆;

能明此爱本,是谓名苦际。

断爱除其欲者,爱之为病众患之本,以拔爱本枝叶不滋,于中自拔,永断无余,欲本自灭更不复生。由爱生欲流,犹如驶河,漂溺生类亿千万众,丧其命根,不得全济。河竭之后,众生往来,无形伤害,是故说曰:‘断爱除其欲,竭河无流兆也。’能明此爱本,是谓名苦际者。爱为形质,欲为枝叶,痴为润津。若彼学人思惟妙观,能断此者,超越苦际,是故说曰:‘能明此爱本,是谓名苦际也。’

能觉知是者,爱苦共生有,

无欲无有想,比丘专念度。

爱者众病之首,犹如城郭,聚集人民,凭地自怙。云何爱众病之首?如佛所说:‘泥犁受苦,其数无量,皆由爱所造。’凡在地狱受诸苦恼,皆由爱病。诸杀生者,亦由爱致,不与取、淫泆、妄语、十不善行亦复如是,皆由爱心,造斯诸恶。

八、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多,便问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缘故。一者、贪珍宝物、衣被欲得多故;二者、相嫉妒;三者、多口舌;四者、作姿态淫多。以是故,堕地狱中多耳!’

九、广钦老和尚

如果情执不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如果恳切至诚放下万缘,那么一念之间便能到西方。万缘牵扯,割舍不下,那么百年万年还是在三界内。

我们这里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双双对对。年轻出家众,爱情惜别之念较重,看到情侣时,若被环境所转,对他们生起羡慕之心,则是没有道心。若认为他们这样下去会堕落的,才是有道心。

爱情惜别,千万劫也是在轮回这些,也是为这些在轮回。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达真堪布:我执才是魔王波旬

什么是魔王波旬?所谓的魔王波旬就藏在我们的身上,藏...

常常看人不顺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场

我们要训练自己,就是要训练我们的这颗心。从行上,我...

分手后仍放不下他,该怎么办

问: 我和对象分手才二十天,这几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

爱桩不拔难生净土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

了幻法师:如何面对婚姻的不如意

问: 我学佛之前婚姻并不如意;现有心与丈夫和好,但...

学会承受痛苦

生命是一条湍急的河流,在短暂的流逝中我们曾遇到过大...

圣严法师《省思自我,消融自我》

首先,我们要发现自私的我并认清自私的我。如果我们能...

来了,没什么;去了,也没什么

一群孩子用沙子建房子、修建筑,不小心碰倒了,孩子们...

读诵《法华经》的24个理由

1. 看看《妙法莲华经》到底妙在哪里?智者大师光讲这个...

人生需要五性

人生需要五性:德性、悟性、韧性、血性、记性。 第一...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信仰佛教,是佛教徒。但是自己想过没...

螃蟹的遭遇和被绑票一样

关怀绑票案 我有一位朋友,她原来是基督徒,她是在海边...

修行人应如何看待所见境界

接手书,知日诵精勤,欣慰无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

慧律法师《僧璨大师最上乘信心铭》

沉痛殷切的呼吁 佛弟子最茫然的是:法门众多,却不知...

念佛号时是否还需要观想

问: 念佛号,是否需要观想?还是只需自念自听? 大安...

人生十二悟

一悟:苦也罢,乐也罢,酸甜从来拌苦辣,笑口常开大丈...

因果重重迭迭没有穷尽

关于因果,疑惑的人还真不少,周颂尧居士请教大师说:...

居士修行与弘法中的几个误区

佛制四众弟子,出家众以修习梵行、弘法度众为要务,在...

轮回路险,用功须生处转熟

古代赵州禅师,三十年不杂用心,这三十年功夫都不打失...

造佛像的缘起与功德利益

佛有二身,一者法身,二者色身。法身无相,体遍虚空法...

水到绝境是飞瀑,人到绝境是转机

大雨过后,有人抬头看天,晴空万里,神清气爽。有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