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念佛时妄想很多该怎么办

明安法师  2016/05/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弟子在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怎么办?

明安法师答:一般人初发心修行,诵经、持咒、念佛时妄想多,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在学佛之前,我们一直都是用的妄心,当然妄想的力量强。刚一开始修行念佛,我们不太清楚用功的方法,没有实修的经验,所以念佛时心还是很散乱的。其实,当你知道自己有妄想,这已经是有观照的功夫了。没念佛前,我们天天打妄想而不自知。现在发心念佛,已经能观照到自己有妄想了,这比没念佛前是有进步的。

我们如果想摄住妄念,须按照《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的开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把它们都摄住。都摄六根的关键在于听,不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持、默念,这句佛号都要听得清清楚楚。当妄想起来时,不要去理它,所谓:“欲除妄想,去一添两”。想去掉妄想的心,还是妄想。我们只要把佛号念清楚、听清楚,专注在佛号上,妄想自然化去。随着佛号念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熟,妄想就会越来越少,甚至没有妄想也是可以做到的,这就是“净念”。

净念若能相继不断,念佛三昧也可证得。即使不能证得三昧,但以信愿持名因缘,也可得生净土。所以念佛一定要以信愿为先导。如果没有信愿,不求生净土,你就是把佛号念得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也无得生之理。关于念佛实修上,很多人在不同的时间段,都有一些觉受。比如这段时间突然觉得这样念很好,过了一段时间又觉得不太对,确实是“昨是今又非,颠倒情见里”。有些人念佛觉得声音在耳边,有时又觉得在心里。仔细体究一下,为什么你的思想又注意到耳朵了呢?为什么不是专注于佛号?佛号到底应该在哪个位置?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真需要明眼的善知识指导。例如元音老人谈过类似的开示:“一心听自己心念咒的无声之声,不管它在哪里,一切随其自然?”,我们念佛也要如此,不去理会它在哪里。

还有,比如我们知道念佛是用佛号唤醒自心,所谓“一声佛号一声心”。往往一些用功的人,就有舍外佛号声,趣内自心的心,不知不觉间被取舍的妄心所误。实际上“入流亡所”、“返闻闻自性”,这些用功的开示是很精妙的,但用功到细密处,我们还须体究觉照,需要真正过来人指导,否则容易出错。

夏莲居大德说:“直心正向,一切莫管,字句分明,老实念去。慎勿舍外趣内,背境向心,于鬼窟中作活计。当身心一如,炽然而念”。“是法非思议所行境界,唯有扫除一切,直心正向,老实念去,自有相应时。”“念佛时,一切莫管,字句分明,平平常常,老实念去,即所谓第一念也。若矜躁卜度,希冀玄妙,或计功求速,或背境向心,即流入第二念矣。第一念是智,第二念是识,随识即染,依智则净。”“一声佛号内,只贵字句分明”。以上略举几点,一些真实用功参究的人或有同感,所谓“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这里我们主要是谈用功问题,至于念佛法门的信心,留待他处再共同探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见诸相非相」应如何理解

问: 佛于《金刚经》中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念佛不仅仅是「持名」这么简单

这句名号是要用信愿来庄严的,念佛不仅仅是持名这么简...

宣化上人:参话头去妄想

诸位坐在禅堂里,表面上在打禅七,可是在心里是打妄想...

达真堪布:想弘法但是没有人听怎么办

问: 我想弘法但是没有人听怎么办? 达真堪布答: 有...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的涵义

问: 请解说《观经》中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

济群法师:可否带着超度的心杀死蚊蝇

问: 可否带着超度的心杀死蚊蝇? 答: 佛教所讲的不...

怎样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

问: 怎样修法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 慧律法师答: 很...

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

佛陀开悟之后,第一件事情,回到苦行林去度了五比丘。...

【推荐】舌尖上的罪孽--中国十大禁菜(图)

中国十大禁菜你知道吗?风干鸡、浇驴肉、猴脑等等令人...

昼夜十万佛号如何理解

世传永明大师昼夜念弥陀十万。予尝试之,自今初日分,...

老子论企业家的三宝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拥有一颗容人之心,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明代学者薛瑄说过: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其意...

挽回天灾人祸第一妙法

念佛免灾减灾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

莫说人生得失

朋友,也许你是一个大忙人,为着要获得更多的财富,你...

无论如何也要选「往生净土」

临命终时,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是在那一个舒服的时候,无...

仅有好身体就够了吗

时常看到一些报道,部分商界精英和IT金领在正当人生和...

准提菩萨——薄福恶业众生的大依怙

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 我今称赞大准提。惟...

佛是教育家

一、务实 对工作及事业不要好高婺远,眼高手低,大事...

宣化上人:万事忍为贵

修行的秘诀,就是要少吃。为什么?因为少吃少生欲念,...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

过堂用斋,善用其心

寺院的斋堂叫五观堂,为什么叫五观堂呢?五观堂,食存...

千劫业不亡,学佛消罪障

讲到文殊菩萨我给大家举一点因果的例子,也让大家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