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常诵此咒自动酬还冤家宿债

方海权  2016/11/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常诵此咒自动酬还冤家宿债

诵楞严咒自动酬还冤家宿债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

阿难,在在处处,无论是何国土的众生,只要皆能奉持这佛顶神咒,天龙八部都会欢喜,又令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收,万民安乐。

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夭。杻械枷锁。不著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梦。

这神咒又能镇压一切随方变怪的恶星,使得灾障不生,人民没有横死夭亡,钮、械、枷、锁,各种牢狱的苦具,都不能加于人身,还能昼夜安睡,心清神怡,没有恶梦。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诵楞严咒得泰然安隐

但是有这佛顶神咒所在的地方,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九百六十里以内,成为结界的地区,所有横恶灾害,都不能侵入。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隐。

所以如来特别宣说这佛顶神咒,来保护后世一切初学的修行人,使他们能够早日得入正定,身心自在,得大安稳。

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更不会有一切魔鬼神圣,以及无始以来的冤家、横祸、宿业、灾殃、旧债来扰乱侵害。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隐,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诵楞严咒得保护

只要诵楞严咒,就有无量无边的护法在保护你!《楞严经》卷七说:

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

世尊。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

世尊,像我们所修的功德,老早就已成就菩提道果,但我们还不愿入涅槃,为的是要时常随侍持诵神咒的人,救护末法时期,而能修正定的真心修道人。善神保护,消除宿业,速证菩提。

诵楞严咒自不作福,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这些持咒的众生,纵然自己没有修福,但十方如来所有功德,都会回向给他。

诵楞严咒与诸佛同生一处

《楞严经》中说: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

所以他得到无量无数无法统计的长久时间,常与诸佛同生一处,就能常随佛学,明白诸佛为众生心内诸佛,众生乃诸佛心内众生,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好像恶叉聚之果一样,三果一蒂,不相舍离。和佛同处薰炼修习,永远没有分散离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方海权文章列表

临终时,听到佛号的利益有多大呢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

受完三皈依后,所获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受完三皈依后,虽身同世俗,但心是菩萨,所获功德...

苦也有五种功德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和一切的科技发明,其实都在解决人...

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兹据净土三经及祖师之释,略明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回向给其他人的冤亲债主,是否会替他背业障

问: 请问法师,念经后回向给其他人的冤亲债主,是否替...

都说出家好,怎么个好法

佛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

出家人的袈裟为何如此殊胜

时值酷暑,不少居士来到寺院礼佛,稍一走动就会满头大...

宣化上人:供花功德福无边

我们光听佛的名字,一历耳根就可以有大功德,何况你自...

趋向解脱的功德

前面的安乐道讲到苦乐的问题,这一块我们全部讲完了。...

昙影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

国务院参事室:建议恢复我国传统饮食习惯

我们痛定思痛,常常在寻找造成灾难的原因,寻找解决灾...

放经书的书房挨着卫生间,这样是不是不恭敬

问: 家里有佛像也有经书,但家里的书房直接挨着卫生间...

因小失大的商人

从前有一个生意人,借给人家半个铜钱,那个人好久都没...

莫把「师父」称「师傅」

有人说,现在很多词语都被糟蹋了。 比如说,小姐一词...

一切物质现象,都与心性有密切相关

1988年,霍金教授推出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

以何态度对待假冒佛菩萨再来人

问: 有人在道场自称是某某佛菩萨再来,请问大众应以...

戒定慧在一念间

居士到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而来,为了修行而来。修行就...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

十念法费时短,而所得功德却无尽大

【原文】 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

给予不是放弃和牺牲

什么是给予?对佛学深有造诣的西方分析心理学大家弗洛...

圣严法师《禅修的历程》

中国的禅宗,是不落阶次的顿悟法门,若涉及禅观或禅教...

人在三界,出离要紧

《法华经。警喻品》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