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断除邪淫恶业,论夫妻的相处之道

索达吉堪布  2017/06/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断除邪淫恶业,论夫妻的相处之道

邪淫,是针对在家人所要禁止的行为。往昔藏王松赞干布在位时,曾规定了十六条人规以护持十善,其中就有明文规定:在家人务必要遵守人伦道德,即以种姓来护持言行,以正法严以律己,禁止邪淫,奉公守法,护持戒律。其实汉地也有这样的传统,尤其在古代,人们特别重视这些。

这样的伦理道德,一种是源于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一种是源于戒律,像在家人受三皈五戒、出家人受出家戒律,就是以正知正念护持相续。其实,以第二种方式来约束自己,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否则,对一个特别放逸的人来说,强制性要求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还要遵循不邪淫、不妄语等一系列戒条,可能不太现实。只有让他懂得今生所执著的对境没有实义,并且会毁坏来世的安乐,那时再让他守持戒律,才不会特别麻烦。就拿戒肉来说,现在人们都关心自己的身体,倘若知道吃肉对健康不利,戒肉便没有任何问题了。

所以一般来讲,凡夫人的贪欲,很难用其他方法遣除,而唯有依靠智慧。《正法念处经》云:“若灭贪火者,以智慧为水,不灭贪心人,解脱不可得。”意思是说,若想灭除强烈的贪心之火,必须依靠无我智慧的清凉水,不然,没有灭除贪火的人,解脱对他来讲遥不可及。

其实一个人之所以邪淫,就是因为有非理作意,颠倒地把别人的身体执为清净、实有、常有。若能忆念善法的功德和力量,这种贪欲便可以遣除。《大智度论》也说:“诸欲难放舍,何以能远之?若能乐善法,此欲自然息。”种种五欲对境难以舍弃,用什么方法才能远离呢?如果你喜欢善法,喜欢诸佛菩萨、高僧大德观察烦恼本体的善妙教言,并依之而修行,欲火自然就会息灭。

世界上有那么多出家人,他们在希求解脱的道路上,不但没有痛苦,反而时刻充满快乐,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彻底认识了轮回的过患,同时也了知解脱的殊胜。所以,若想让世人摆脱欲望的束缚,就要给他们阐明贪欲的过失和解脱的功德。当然,除此之外,还要寻找灭除烦恼的方便,否则只是理论上通达了,却没有方法去对治烦恼,想要控制贪欲等非理作意,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由于年龄、生理等方面原因,再加上前世恶习的影响,有时候面对悦意的对境时,很难克制自己的贪心。但如果你用佛教中小乘或大乘的方法调心,自然就能压服自己的烦恼。甚至,若能通达密宗“烦恼本体自解脱”的特殊教言,或者认识《六祖坛经》中“烦恼即菩提”的境界,那时自相续不但不会被烦恼染污,而且当生起贪、嗔、痴等时,当下会认识它空性与光明无二无别的觉性,从而现前大彻大悟,了知世间万物的本来面目。

因此,修行最关键的,就是经常观察自心。无论你生起贪心、嗔心等不清净的念头,还是信心、大悲心、出离心等清净的念头,首先应该辨别出,这些在名言中是善是恶。如果是恶,就要以上师的教言、佛菩萨的窍诀加以对治,这样一来,自相续即可清净无垢,并渐渐认识到以烦恼为主的万法之实相。

其实学习佛法,说难也难,有些人学了二十几年,烦恼却好像一天比一天炽盛;说不难吧,也并不是太难,有些人遇到佛法之后,短短的时间中,自相续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我们有些道友即是如此,出了家之后,过去的同事、朋友对他的变化,都感到难以置信。以前他在家时烦恼极为粗重,贪心、嗔心十分强烈,而现在却非常调柔温和。看到他的转变,大家也自然对佛教生起了信心,相信佛教是最好的调心方法,进而纷纷趋入佛门。

回到刚才的内容上来:古代在藏地,人们都遵守人伦道德,在家有在家的规矩,对此每个人都特别重视。其实在佛教的《善生经》中,也宣说了家庭伦理关系,佛陀在里面详尽地阐明了:作为妻子要履行哪些职责,作为丈夫要履行哪些职责。此经现存有几种译本,内容虽略有不同,但都宣说了夫妻的相处之道。

那么,丈夫该怎样对待妻子呢?

一、“怜念妻子”。要体贴和关怀妻子,夫妻双方应互相尊重、相待以礼,不能刚开始如胶似漆,后来却成了不共戴天的怨敌。

二、“不轻慢”。不应轻慢自己的妻子,尤其不能恶言相向。现在世间上很多夫妻,相互间没有一点恭敬,甚至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这样不太好。正如帕单巴尊者所说,夫妻聚在一起也是缘分,所以不应该互相轻辱。

三、“为作璎珞严具”。为妻子提供种种方便条件,装饰打扮自己的妻子,以示爱意。

四、“于家中得自在”。充分信任自己的妻子,让她在家有一定的自由权,对其操持家务,不多加干涉。然而,听说现在有些丈夫,完全把妻子当成仆人,除了做家务以外,什么权利都不给,这样长期生活下去,家庭必然不和睦。

五、“念妻亲亲”。常对妻子亲爱信任,不现疏远之情。(也有解释为,应当顾念妻子的亲属,对妻子娘家的人要以礼相待。)

此外,经中还讲了妻子应如何承侍丈夫 ,其中包括十三条。对此,太虚大师也有相关的注解。

现在社会上,夫妻间常常互不恭敬、互不尊重,这样家庭就不和谐;家庭不和谐的话,单位或团体就不安宁;团体里如果争斗不息,国家与世界也就不会有和平之日。所以,每个人首先应从自我做起,尤其是夫妻之间,遵守伦理道德很重要,否则,若是出现了外遇,定会招致诸多过失。

印光大师在《寿康宝鉴》里,就讲了邪淫的十二种危害:害天伦、害人节、害名节、害门风、害性命、害心术、害风俗、害阴骘、害名利、害寿命、害祖父、害妻子。可见,邪淫之人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而且世间护法神不会护持。所以,作为在家人,应当守持清净的三皈五戒。

而作为出家人,就必须从根本上杜绝非梵行。《中阿含经》云:“勤修梵行,精勤妙行,清净无秽,离欲断淫。”真正的出家人,应当精勤修持清净梵行,令身心清净无垢,远离对今生来世有无量过患的贪欲,彻底断除一切不清净的行为。

要知道,邪淫的过患特别严重,对毁坏其他戒律,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邪淫有哪些分类呢?男人自己出精、与他人的妻子或已付钱的女人作不净行,都属于这个范畴。而且,就算对象是自己的妻子,但若在白天、受斋戒日、生病期间、妊娠期间、忧愁所迫、月经期间、生产未恢复、三宝所依之处等进行交欢,这些也都属于邪淫。另外,邪淫还包括对直系亲属、未成年少女行淫,或者在口、肛门等非处行淫,或者与旁生、尸体等行淫。

如果能断除邪淫,既不侵犯他人的妻子,也不与自己的妻子非时行淫,并对持戒清净的人布施卧具等,来世即可转生于清净刹土。《大般涅槃经》云:“不犯他妇女,自妻不非时,施持戒卧具,则生不动国。”因此,身为在家人,应当从环境、时间的角度,了解邪淫的不同种类,然后将这些一并断除。

其实在家人当中,也有完全断除淫欲的。如印度的“圣雄”甘地,一生提倡非暴力主义、素食主义,为东西方仁人志士所景仰。他曾于1906年立下夫妻终生 “禁欲”的誓言,当时年仅37岁。实践证明,他始终奉行不渝。还有汉地的梁武帝,从50岁起便断绝房事,他在《净业赋》中也提到过:“朕不与嫔妃同处……”

可见,纵然是有地位、有权势的在家人,也可以过非常清净的生活,守持三皈五戒。当然,甘地守持的,不一定是佛教的三皈五戒,但在印度,也有一些与佛教类似的戒条,甚至比佛教的还严格。这样用传统习俗或宗教戒律来约束自己,对今生来世有很大的利益。不过,有些戒律,正如《中观庄严论释》所说,只不过是外道的说法;还有一些民间的禁忌。这些虽算不上是真正的戒律,但如果有可取之处,也不能完全舍弃。

遗憾的是,现在年轻人这方面的理念很差,他们不像古人那样,行住坐卧遵循一定之规。对他们来讲,只要吃得好、穿得好,能满足自己的感官,做什么都无所谓,根本没有“准”和“不准”的概念。因此,我们作为一个人,理应护持世出世间的许多规矩,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这样的理念非常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治家格言

记住家和万事兴, 无须终日口不停; 爱惜我们小天地,...

贪淫的十种过患

一、贪淫之人,即使生到六欲天上当天帝,享受色、声、...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的故事

有位名叫善住的天子,经常游戏于亭台楼阁中,享受天上...

不贪非义之财,终感得一家骨肉团圆

明代时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东门外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人,...

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

有两个妇人在聊天,其中一个问道:你儿子还好吧? 别...

圣严法师《做好人际关系》

问:有些人说做人比做事难。如果在职场受人冤枉,是要...

惟贤长老《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三学之含义 各位同学、各位居士: 我来到三学读书会,...

淫欲心的对治方法

男子欲重,女子情重。情与欲是学佛修行中两个很大的障...

吃蔬菜的五大误区

大多数人都知道吃蔬菜对身体好,但又有几个人能坚持每...

时间无常,无论多么奢华美丽将成过去

法眼文益禅师(五代): 拥毳对芳丛,由来迥不同, 发...

【推荐】把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恒常受用的功德

菩萨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响,因为他住在菩...

心中有戒,行中有定

「世间一切有形之物,皆是四大假合、会因聚缘而来。将...

买物放生,病体痊愈

湖广总督林则徐曾叙述,他的朋友屠琴邬太守是钱塘人,...

人生道路中的三个不怕

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

你内心有德,求什么就有什么

人们常常忽略心念,修养内德,如果你内里有德,不求名...

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

拈花一笑心自静 只需拈花一笑,万千心事尽在其中。往...

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何含义

问: 做梦会被梦境所转,这种情况怎样克服?就是佛来...

九则佛门中常见的警策格言

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历代祖师根据丛林清规和各...

培养自己成为合格的法器

佛法是甘露,但要装在干净的杯子里,如果杯子本身有漏...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佛灵僧不灵

阿弥陀佛,诸位吉祥。 今天呢给大家说一个《佛灵僧不灵...

【推荐】星云大师《以智慧来代替金钱》

我做事的原则是:用心去成就一切,用智慧去成就一切,...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