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雾霾——净业行人的欣厌剂

2017/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雾霾——净业行人的欣厌剂

在过去的三五年里,整个中国大地基本都笼罩在雾霾的阴影之下,有关雾霾的各类新闻报道、演讲、视频铺天盖地,层出不穷,大家都各有各的说辞并提出一系列所谓的解决方案。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一切并没有好转的迹象,普通民众的心态今天暂且不谈,只谈作为一名大乘佛弟子的净业行人应该如何对待“雾霾”一事。

从佛法修行的角度,尤其是站在净土行人的角度,雾霾这一现象具有警示意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雾霾到底是不是净业行人的信愿良药?是不是应该以霾为药,以霾为师?

首先,从佛经了解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为什么叫“娑婆”?《悲华经》卷三里清楚地提到:“未来之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之中,此佛世界当名娑婆。何因缘故,名曰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是故彼界名曰忍土。”

其次,这个娑婆世界所居住的众生的心性是什么情况呢?《悲华经》卷六:“如是众生断诸善根,离善知识常怀瞋恚,皆悉充满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摈弃,以重业故。于贤劫中寿百二十岁,如是众生业因缘故,于娑婆世界受其卑陋,成就一切诸善根者之所远离。”

那么娑婆众生共业所感的环境(即依报)又是什么样子呢?还是《悲华经》卷六:“娑婆世界其地多有咸苦、盐卤、土沙、砾石、山陵堆阜、溪谷、沟壑、蚊虻、毒蛇,诸恶鸟兽充满其中,粗涩恶风非时而起,当于非时恶雹雨水,其雨水味毒酢咸苦,以是雨故,生诸药草、树木、茎节、枝叶、华果、百谷诸味皆悉杂毒,如是非时粗涩恶浊杂毒之物,众生食已增益瞋恚,颜色燋悴无有润泽,于诸众生心无慈愍,诽谤圣人,各各无有恭敬之心,常怀恐怖,共相残害,生恼乱心,啖肉饮血,剥皮而衣,执持刀杖,勤作杀害,自恃豪族,色相端正,读诵外典,便习鞍马,善用刀槊,弓箭射御,于自眷属,生嫉妒心。”

由此可知,在这个世界的众生都是堪忍着贪瞋痴三毒及其所生的种种烦惑恼害。依报随着正报转的真理告诉我们,人类就是雾霾这一现象的创造者,同时又是雾霾的承受者。正所谓“自作因,自受果”。

作为佛弟子,通过读诵佛经就会明白毒奶粉、地沟油、酸雨、沙尘暴等等这些业因果报现象,早在两千多年前,释尊就有所悬记并给予警示!而且人寿百二十岁时这类问题就已出现,随着减劫的到来,如今已经是人寿七十岁多的时代,我们还能指望什么好环境好空气呢?

往往在这个时候,轮回习气很重的地球人会依靠 “科技”,会想到“移民”。人们的理由是:只要有钱、有技术就能搞定环保问题、生态问题。比如家里买了最好的空气净化器,比如某中小学校开启了充气膜体育馆,甚至只要有钱,还可以买清新空气罐来呼吸,直接用高科技抵抗雾霾。再者,中国空气差得没救了就投资移民到国外去……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只要有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些狂妄的设想和理由也曾让不少虔心出离的佛教徒被迷惑,又开始对这个娑婆世界怀有期望了。

若我们深度地审观轮回,哪怕从眼前这个地球出发,就不难发现每个国度,每个地域,每个角落都有问题。像青藏高原这些地区虽然没有雾霾,但氧气稀薄,汉人住久了有折寿的可能;就算移民到发达国家,虽然雾霾没有了,但谁又能保证不会有其他问题呢?人类和人类社会实不可爱,轮回也更可怕。这一期生命结束,如果堕入地狱,那里四处都燃烧着烈火,遭受的痛苦比人间的雾霾要强烈亿万倍;即便升了天界,也无法逃脱天人临终时的折磨(天人五衰比地狱所受之苦还剧烈)。十方诸佛,娑婆教主释迦佛,尤其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正因为深知轮回苦患,深知轮回众生所处的身心苦难,才悲心切切,急欲救拔,唯令我等凡夫众生彻底离苦得乐。所以,学佛之人对娑婆世界及六道轮回,怎还能抱有一丝期望?尤其净业行人,对此五浊恶世抱有一丝一毫的期望都将是致命的,都可能在临终对往生造成极大障碍,那岂不辜负了大慈父阿弥陀佛救拔我们的深切悲心?这才是净业行人应该深思之处。

就像《维摩诘所说经卷下·香积佛品第十》中所述:“彼诸菩萨问维摩诘:‘今世尊释迦牟尼以何说法?’维摩诘言:‘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言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是口邪行是口邪行报。是意邪行是意邪行报。是杀生是杀生报。是不与取是不与取报。是邪淫是邪淫报。是妄语是妄语报。是两舌是两舌报。是恶口是恶口报。是无义语是无义语报。是贪嫉是贪嫉报。是瞋恼是瞋恼报。是邪见是邪见报。是悭吝是悭吝报。是毁戒是毁戒报。是瞋恚是瞋恚报。是懈怠是懈怠报。是乱意是乱意报。是愚痴是愚痴报。是结戒是持戒是犯戒。是应作是不应作。是障碍是不障碍。是得罪是离罪。是净是垢。是有漏是无漏。是邪道是正道。是有为是无为。是世间是涅槃。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譬如象马,悷不调,加诸楚毒,乃至彻骨,然后调伏。如是刚强难化众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想象一下,以我们这类驽马般的根器,要是没有“雾霾”的示现袭击,天空一直湛蓝,大地一直翠绿,我们的日子过得和北俱卢洲的人类一样幸福吉祥无病无恼,我们还会去反思生老病死的解脱大事么?所以,“雾霾”对于净业行人正是一剂苦口良药啊!

那么应如何看待“对治雾霾”问题?个人觉得要从根本知见上来解决生死问题,才能不辜负“雾霾君”的倾力出演。在这个愚痴颠倒的末法年代,以不择手段追名逐利、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吸烟赌博、出入声色场所为“真成功”;以三皈五戒、吃素放生、信愿念佛、精进打坐、远离娱乐、远离男女之欲为“真愚痴”;以开光经忏、烧纸高香、风水算命为适合利益众生的“真佛法”;以重视皈依、严持戒律、闻思三藏为不利大家接纳的“真落伍”。当下很多净土行人往往连最基础的对于轮回的出离心都没有发起,就忙着去做种种的福利慈善,反而为自己未来的“三世怨”种下远因,难以出离轮回。

很多学佛人不信此娑婆国土纯是苦,反而对此土产生极大的期望,甚至坚信能在此土能打造出人间净土,不愿出离。相信雾霾最终会被精进修行的人们所治理干净,哪里有什么末法时代?哪里有什么减劫?哪里有什么五浊恶世?只有修行道上的懦夫才会去逃离浊土倾慕净土……

还有很多学佛人坚信自己能凭借自力断惑证真,觉得自己应该比智慧第一的大阿罗汉舍利弗的根器还猛利,完全可以凭借自力做到 “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所以,就像十方诸佛和螺髻梵王般的完全也不把雾霾放在眼里。

更有很多学佛人对于此娑婆国土的苦根本没有深切体会,日子过得就像小学课本里的寒号鸟似的,苦难来临的时候抱抱佛脚,苦难过去后马上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在轮回的“变苦”中玩的不亦乐乎了。

可见“雾霾”能与我们同在,也能激发我们的真实出离心,因为我们就像《杂阿含经·三十三卷》中的第四类马 “不能顾其鞭影及触皮毛、小侵肤肉,乃以铁锥刺身,彻肤伤骨,然后方惊,牵车着路,随御者心,迟速左右”,没有彻骨之痛,很难深切体悟佛语佛经真实不虚,很难发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愿望。所以印光祖师在《一函遍复》苦口婆心地劝诫我们:“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

我们作为净土宗的行人,应牢记印祖的谆谆教诲,时时对照自己是否具足信愿行往生三资粮,如果发现信愿有些不足,需要增强的时候,就出来好好的吸上一口雾霾吧,这必然会让我们浊气一震、头脑清醒,令我们生起厌离娑婆诸苦之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究竟成佛。

《净土》杂志2017年第3期  文/思考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念一声「阿弥陀佛」能获得了什么

大家天天念佛,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当您知...

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有我们一朵莲花吗

问: 我听说念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就有一朵莲花,...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问: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大安法师答: 疾病有种...

【推荐】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 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

兜率净土与极乐净土优劣之差异

求生弥勒兜率净土与求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却大有优劣...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莲池警策序 末法时代,去圣日遥,佛法式微,邪师说法...

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在东边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在西边?这样的问题回答...

想往生的人,是否需要戒掉手机和电脑

《维摩诘经》当中说:心净则国土净。往生净土需要以清...

佛陀不能主动地救拔我们

那么在十方如来一念的清净涅槃的心中,佛陀的心情是怎...

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

有一个人在春天走进一个美丽的公园,出来以后却说,这...

丢掉的是自己的福报

买点茶叶送远方的朋友。外面套着个极为大而精美的包装...

转识成智的次第与方法

识是心识,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识是有分别的,佛的智慧...

星云大师《如何增进人生的幸福》

幸福,是我们每个人所希望、所追求的目标,但是世界上...

鞭打白骨,为时晚矣

修行人出外行脚云游,看到一个人在路旁焚香、供花、献...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

卡尔是一位卖砖的商人,由于另一位对手的竞争而使他陷...

供养哪种人得福最多?

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

永远对工作保持热情

一个在路边卖饭盒的男人,由于没有文化加上听力视力都...

别想了,快去做吧

一位老教授来学校做演讲,礼堂座无虚席。老教授的一生...

哪里能找得到「我」呢

佛陀成道后,开示世间万法四大本空。四大,指地、水、...

学佛原点十三条

对于修学大圆满而言, 学佛原点十三条是非常重要。学...

【推荐】谦卑是修行人一生的功课

人生的每一种境界,都是修行,修什么呢。修谦卑。记得...

佛说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