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有两种恶行,其果报之快能令人速堕地狱

如瑞法师  2018/04/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两种恶行,其果报之快能令人速堕地狱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

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这首偈颂的大意是说,奉侍孝养自己的父母亲,爱护妻子和儿女,远离杀生害命的行业,这是最吉祥的。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偈的第一句:“奉养父母亲。”在《论语》里,子游请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的意思是说,现在人们常把赡养父母给父母吃饱当成孝。要知道,对于犬马也会有人喂养的,如果对父母仅仅是养,而没有恭敬心和孝顺心,那和喂养犬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杂宝藏经》中记载,过去佛在王舍城说法的时候告诸比丘,有两种恶行,其果报之快如拍球反弹,能令人速堕地狱。是哪两种恶行呢?

第一,不知道奉养孝敬父母;第二,于父母边造种种不善。

佛说世间也有两种正行,能令人迅速地生天享福:

第一,能奉养孝敬父母;第二,于父母边广修善法。

接着世尊又告诸比丘,在久远劫前雪山有一只鹦鹉,它的父母眼睛失明不能外出觅食,所以它每天都会采集好的果实回来供养双亲。当时有一位农夫,他发愿将来自己的稻谷成熟后,要与一切众生共享。鹦鹉知道了农夫的誓愿,便经常到田地里采集谷子供养父母。

一天农夫到田里巡视农作物的时候,发现很多稻穗被鸟啄断了,于是起了懊恼的心,在田里设下捕鸟的网。鹦鹉再度来采食的时候,正好被网给缠住了动弹不得。它见农夫从田埂走来,便说:“地主啊!您先前发愿要将稻谷布施给大家,所以我才敢到这里觅食的,现在你怎么反悔了呢?而且,田地就像母亲般孕育着万物,稻种就如父亲一样养育着他的孩子,实语就像孩子般天真无邪,农夫就像国王那样爱护子民。作为子民的我,心存感恩地拥护着您。”

农夫听了这番话心生欢喜地问鹦鹉:“你采这些稻谷要给谁用呢?”

鹦鹉回答说:“要奉养我的父母。”

农夫于是告诉鹦鹉:“从今以后,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到我的田地里来采谷,我愿意布施给你。”鹦鹉听了这话,内心充满了感恩和欢喜。

根据经中记载,故事里的鹦鹉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过去生,农夫是舍利弗,盲父盲母分别是净饭王与摩耶夫人的前生。

自古以来,羊羔有跪着接受母乳的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孝行,动物尚且能念报父母的恩德,为人子女的更应当对自己的父母加倍地奉养和孝敬。

《五分律》当中佛说道:“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于上大小便利,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父母对子女从出生怀抱到养育成人,这中间所付出的辛苦,为人子女的即使一肩担父亲,一个肩担母亲,让父母在自己身上大小便利,乃至用世上最珍贵的奇珍异宝、衣服美味供养,如是经历多时乃至百年,仍然没有办法报答父母养育自己的须臾之恩。须臾,就是说的很短的时间。

“父母生养教,悲流恒无尽,随子生忧喜,慈爱过己身。观今思既往,恩念正等齐,纵使两肩负,何能报万一?”这些话都是来告诉我们,要念父母的恩。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教我们,对我们的慈悲就像河水一样流也流不完。父母爱儿女胜过爱自己,因此说“慈爱过己身”。今生的父母这样爱我们,可想而知,过去生中的父母何尝不是这样爱我们呢?所以说“观今思既往,恩念正等齐”。

为什么会把父亲比作天,把母亲比作地呢?因为天地有覆盖、承载之义,这说明父母对我们的恩是无法报答的,一定要好好地奉养才可以。

子女对父母的孝,可以归纳为三种:赡养父母是小孝,为父母扬名是中孝,劝导父母信佛,知因识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大孝。我们现在只要能劝父母归依三宝,对父母的恩就能报得了,这一点可以引佛语为证明。

我们知道,佛陀出生后的第七天他的生母就往生了,佛陀是由他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也就是后来的大爱道比丘尼抚养长大的,可见他的姨母对佛的恩非常大。一次阿难对佛说:“姨母对您的恩那么大,您应该报答才是呀!”佛说:“若闻三宝名字,已是报恩。”这是说佛度大爱道比丘尼,让她听闻到三宝的名字,便是报答了她的重恩。

“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佛说这首偈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寿命即使有一百年之久,如果不能明了缘起法,还不如寿命仅有一天却能够通达缘起法的人,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孔子也曾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由此可知,在众多的孝行当中,引导父母了解佛法,长养父母的法身慧命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孝顺父母,不仅要从身体上关照他们,还应当帮助他们归信三宝,直至解脱成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期待父亲的笑

在外人的眼中,我的父亲是粗犷豪放的汉子,只有我们做...

五逆罪人能不能往生呢

有人又提了一个问题,《佛说观无量寿经》里面说,五逆...

孝心只需三分钟

去同事家玩时,同事正在打电话。只见他拿起电话,拨了...

生命意义在于尽本分,发挥良能

人人都要感恩,珍惜时间与空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

对哪些对境造业,业果会越重

讲到重罪、重业,一定是第一,心非常猛利;第二,跟外...

魔化比丘死后投生何处

《佛说法灭尽经》: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

【推荐】孝子除障,助母往生

高朱氏,法名妙音,一九二九年出生,安徽省临泉县黄岭...

回向的巨大力量能使众生从地狱解脱

由回向给众生带来利益的事例,古往今来在高僧大德的传...

安住空性,发起菩提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

大多数失败的婚姻都是自毁的

婚姻是需要经营的,美满的婚姻都是双方不断妥协的结果...

我们的生命需要拜佛

礼拜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礼仪,相信只要是中国人都...

【推荐】妙莲老和尚《吃素增福寿》

1.素食少病又健康 我们佛家吃饭,完全都是素食;这在...

宣化上人:危难紧急时要念观世音菩萨

今天传授你们一个要诀,什么要诀呢?就是在紧急关头的...

【推荐】经书跟佛像千万不要烧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

修七支供迅速积累福德和智慧

修七支供的目的: 人生在世要想使自己过得更好,最主...

能够逢凶化吉,靠的是积阴德

我们常说人生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个是行孝,一个是行...

睡眠与健康

睡眠好坏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有很多人失眠,也有很多...

为什么要你放下今生

问: 师父在课堂中提到,面对业力今生能够改变有限,...

修行犹如洗厕所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

释迦佛与三千佛缘

释迦牟尼佛一日于众会中开示大众:我于往昔无数劫时,...

依他净土与诸方净土

我要告诉大家,《莫到老来方修道》系列,你一定要连续...

轮回真相与处理方法

众生有两种缘起。佛陀在大乘经典中,把我们生命的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