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本性法师  2018/05/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

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无主宰的自由心;无分别的平等心;护生命的慈悲心;厌娑婆的出离心;救众生的菩提心;证圣道的清净心。其中,出离心与生死病死关系密切。

出离心怎么来的?就因为人类于生命上难逃生老病死,于自然上难躲成住坏空。诸苦逼迫,众苦缠随,即便一时之乐,亦是乐为苦因。

众生总是避苦趋乐的,因为生命的苦难太多太重以至太累太悲,所以,众生总是想着出离,有着天生的出离心。

许多高僧大德的最初学佛,就因为出离心的产生。比如近现代的圆瑛大师、慈航禅师、明旸禅师等。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人,五岁左右父母先后去世,椿萱失荫,由叔父抚养。十八岁时得伤寒,大病一场,生命垂危,称念观音圣号,梦得四大天王,遂出一身大汗,竟得痊愈,遂即发愿出家为僧,佛教因此多了一位高僧也。历任中国佛教会与中国佛教协会之会长共七届。

慈航禅师:福建建宁人,十岁时,母亲去世,十一岁时,弟弟夭折,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从此,便与寺院结缘,十七岁时于泰宁庆云寺剃度出家。晚年,创办台湾佛学院,往生后,成就肉身不坏。

明旸禅师:福州人,四岁随母启蒙读书,五岁入私塾,六岁入福州西峰小学,九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十三岁出家。改革开放后,住持北京广济寺、上海龙华寺、宁波天童寺、福州西禅寺、莆田梅峰寺、上海圆明讲堂等名刹。

慈航禅师与明旸禅师悉为圆瑛大师法脉传人。1996年,惭愧本性,有幸接续明旸禅师法脉,法缘殊胜,誓愿竭尽全力,如法传承。

惭愧本性,祖籍福建霞浦,1985年剃度出家,少年时慈母往生,青年时严父往生。期间,亦经历爷爷与叔叔之逝去。出家后不久,又遭遇亲近的二姐永久离去。这些,令吾实实在在体悟到生命之无常、亲情之苦楚、佛法之真理、佛恩之浩荡。

佛教有言: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因为体悟裟婆世间之苦,所以,对众生之苦难,便会感同身受。剃度以来,虽学浅修薄,但从不敢懈怠,于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自利利他之方方面面,虽不乏艰辛,亦从不敢言弃,而是本着难忍能忍与难行能行之精神,坚守之,奋力之。惭愧本性,福慧不足,福德不具,但愿代受众生之苦,无怨无悔之。

由斯可见,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虽是逆缘,但却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而出离心又成为修道的助缘。为此,对生老病死,当以平常心等闲视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本性法师文章列表

人生的四尽与四不可尽

一、人生需谨记的四尽 一尽:尽孝 对父母要尽孝;人无...

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

问: 请问法师,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 大...

修行不是为了得到,而是为了放下

快乐不是我们的归宿,痛苦不是我们的归宿,内心的平静...

人身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

佛教里有一句大家都听惯了的话:人身难得。到底难得到...

笑看得失,淡观荣辱

一个人活在世上,目的是追求自己的幸福。到底什么才是...

爱我所拥有的

有三个年轻人在旅途中相遇了,于是结伴而行。他们探讨...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

1.生平 莲池大师(公元1535一1615年),讳祩宏,字佛慧...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

善业和善念哪个重要

你们觉得善念比较重要还是善业比较重要?对你来生的影...

宏海法师:佛法的时间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

最受益的还是自己

我们经常讲以戒而安。为什么要有戒律?任何一个国家都...

人值得学习的十一种水特质

我们做人应该向水学习,因为水具备人类值得学习的十一...

珍惜我们的时间

看得见的,我们比较容易在意,比如金钱;看不见的,我...

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

我们常常无意中把世界过于美化,或者把世界过于丑化,...

从过去的妄想中走出来

佛法的功德是甚深广大,它不但有现世的安乐,它更重要...

圣严法师《安住于现在》

我常说心要向内看,不要向外看。心老是向外看,就不会...

随缘自适,烦恼即去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

大小便时应观想身体毫无可恋

厕室铭:大小便时,毋忘正念。九孔常流,此身可厌。何...

妙莲老和尚:素食是秘方

人说命第一,我说身第一;身若不健康,命长苦痛多。...

对母亲再好一点

即便我们已经长大成人,足够高大强壮了,这时候的父母...

大学生学佛,总被别人看成另类

问: 我们大学生学佛,总会被别人看成另类,法师您对...

修学时间少的人怎样定功课

问: 对于修学时间少的人该怎样定个合理的功课? 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