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显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义

显光老和尚  2018/1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显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义

世尊入定安详起,祖悟药王精进时,灵鹫山中人未散,不因南岳有谁知!

余四十年前,在苏州胥门外小日晖硚放生池(灵岩山下院)闭门研读《法华玄义释签》,曾向他处借得《玄签证释》,一开卷即见此诗(作者是谁记不清),诗的主旨是赞颂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的。他面对当时中国经南北朝的分治局面而趋于统一的殊胜因缘,根据佛教南重义理,北尚禅观的不同特点,作大狮子吼,“抗折百家,度越今古”,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佛学宗派——天台宗,揭开了佛教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篇章。故时人尊智者为灵鹫亲承的“东土迦文”。天台宗的思想博大精深,而六即之义实其创说。

一、理即佛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理具三千性相,百界千如,当体即空、即假、即中。此吾人心具之理,与十方三世诸佛果证之法无二无别。所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众生因具,诸佛果证,六即义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惟因果事相之差耳。众生分上,迷而不觉,衣里明珠,不见不知。颂曰:“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颂理即佛也。

二、名字即佛

佛世亲闻佛说,佛灭度后,从佛说之经教中,或四依大士,见闻此义,闻而能信,信而能解,解知自性本具之理,原与诸佛之果证无殊。了知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理具与事造两种三千诸法同居一念。颂曰:“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悔昔蹉跎。”颂名字即佛也。

三、观行即佛

行人依圆解而起圆修,即从性起修,以修合性,亦即依一境三谛而起一心三观,境观相应,即荆溪大师云:“谛观名别体还同,是故能所二非二”。从此圆伏五住烦恼,圆证五品观行位(一、随喜,二、读诵,三、解说,四、兼行六度,五、正行六度),此位与别教十信、通性地、藏七贤位齐,具属外凡位,而观行义复大胜。天台智者大师即证此位。大师于新昌大佛前临灭度时,弟子章安等叩问:“师居何位”?大师云:“吾不领众,当净六根(即十信位,南岳大师证此位),利人损已,犹居五品。”颂曰:“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颂观行即佛也。

四、相似即佛

行人依前观行位中,进一步加功用行,任运而断见惑,入圆初信位,证位不退。此位与别初住,通八人、见地、藏初果齐。二信至七信,任运断思惑尽,与别七住、通已办地、藏四果齐。八信至十信,任运断界内外尘沙,证行不退,与别教七住以后的八、九、十三住,及十行、十向位齐。圆位与前三教各级位次断惑虽齐,而解行殊胜,前三莫比(下仿此)。颂曰:“四住虽先脱,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颂相似即佛也。

五、分证即佛

行人在十信位后心,观智猛利,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正因理性发,名法身德;了因慧性发,名般若德;缘因善性发,名解脱德),圆证初住位。从是一心三观,任运现前,初到宝所,分证寂光,证念不退。以无功用道,分身百界作佛,此位与别初地齐。二住至十住与别十地齐。圆初行与别等觉齐。二行与别妙觉齐。三行已去,所有智断,别人不知名字。从初住直至等觉,经四十一位,无明分分破,三德分分证,具判属分证即佛。颂曰:“豁见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颂分证即佛也。

六、究竟即佛

行人在等觉后心,用金刚观智,破最后一品微细生相无明尽,证圆满三德,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齐。佛位之妙觉极果,在理即的凡夫分上,即一念所具真俗中三谛不思议妙理。迷即众生,悟即菩提。令智德究竟,断德圆满,“道穷妙觉,位极于荼”,颂曰:“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颂究竟即佛也。

以上六即义,是智者大师依诸大乘经论、圆顿教义而立,故章安尊者云:“此六即义,名出智者,义蕴佛经,深孚圆旨,永无过患。”藏通别三教,也可以在当教内各论六即以辨修证浅深位次(可参阅《教观纲宗》)。大师建此六义,其旨意专在圆教,因前三教人具不解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不论六即。圆人根利,一闻即悟。惟利根人容易流于空谈,不务实修,或大师曾有“鼠唧鸟空”之责,特申此六即佛义。即而常六,对治未得谓得之增上慢人;六而常即,用策望路不前,自甘凡品之人。今人如能深味此义,不无现实意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佛教里面哪部经最殊胜

问: 常听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又常听人说某某...

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

如何正确阅读佛经

一:保宁勇禅师示看经警策文 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

海涛法师《关于人生的102句话》

1. 这世上,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别人笑笑自己,放轻...

我们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呢

阿弥陀佛,虽然仅四个字,可是包括所有佛法。释迦牟尼...

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

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

应如何称呼出家人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在我国寺院中,一般...

丛林寺院清规大全

一、何为丛林? 丛林,指僧众聚居的寺院,尤指禅宗寺院...

出家人姓「释」的由来

佛教初来东土,到汉地传法的多是外国僧人,人们按照中...

丛林四十八单执事

丛林中除设方丈和尚作为僧团的首领之外,还设有四大班...

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剃发:又作祝发、薙发、削发、落剃、落饰、落发、净发...

朝山的六种意义

修行之法门颇多,朝山也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

众生的福报,随众生业而改变

在《法华经》里,诸佛就曾三变土田,把娑婆世界变成庄...

娶妻首重贤德,而不是相貌

有一次我在大学里讲两性关系,讲了半天,有同学说:蔡...

好运不在于星辰

从前,在北印度的波罗奈斯住着一户有钱人家。他们为儿...

圣严法师《打从内心祝福自己、祝福别人》

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这么说应该没有人反对。小自个人...

「爱」与「慈悲」的区别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

八风的考验

俗语说:动则生风,这即是风的来源。在修行中,常提到...

心净则国土净,为何还要跑到极乐世界

多少人自以为是,说心净则国土净,当下就是净土啊,何...

庵摩果与臭井水

有位老婆婆带着蜜浆和水果出远门,她走了一段很长的路...

将「自我」减轻消灭

懂得修行的人,只是将自我逐步的减轻、消灭。相反的,...

在世间上要做到这四个缘

通过跟三宝学,你就是世间的楷模,就是菩萨。菩萨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