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一心不乱」应该怎么解释

大安法师  2018/12/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心不乱」应该怎么解释

那么这里我们来看看“一心不乱”这四个字,这个众多的解释非常多,一心不乱,怎么谈?“一心”和“不乱”它的表述的是是样的一种情况,“一心”是从正面表述;“不乱”是从反而来表述。那一般又分为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就是以那种如子忆母的那种恳切的心啊来念;事相上去念;心不离佛、佛不离心、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念在这句佛号上;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这就是事一心不乱。

事一心不乱可以伏灭烦恼,伏灭见思惑,就是事一心不乱初步的功夫能够伏住烦恼,伏住见思惑。那么功夫深到家了,就能够断见思惑。如果你仅仅是伏烦恼,是往生到凡圣同居土;如果断了见思惑,就往生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这就称为事一心不乱。进一步事一心不乱,你还能够侵断尘沙,就能够破一品无明,这时候你就能够得到理一心不乱。理就是你能够契证到无生法忍,自心 的理体,真如理体。你得到理一心不乱,那么你就是大菩萨了,那往生的就是在实报庄严土里。

所以古来的注经家对这个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这样的一个表述的话,实际上我们在座的所有的人是无份的。但我们要了解这个情况,所谓一心不乱从这个解释它是非常高。我们权且不说理一心不乱,就是事一心不乱,我们想伏烦恼,都是很难的。先不谈断的问题,伏烦恼,你看智者大师这样的一个天台宗的祖师号称后释迦,临终的时候问他修行的品位,他说自己如果不领众就一定会得六根清净位,领众太早损已利人但登五品,这是智者大师临终示位。

但登五品是什么?五品就是,啊!圆教五品位,在六即佛里面是属于观行即佛的位次。观行即佛是什么情况呢?就是他没有断见思惑,但是伏住了见思惑。智者大师临终示位是伏住了见思惑,换句话说智者大师也只是往生到凡圣同居土。那蕅益大师临终示位是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他示现名字即佛。名字即佛是什么情况呢?就是还是凡夫。他不仅没有断见思惑,甚至见思惑都没有伏住,但是在这个水平他大彻大悟了,开悟了,见解与佛同齐。也就是说临终示位,连蕅益大师都没有得到这个事一心不乱,更何况我们?

所以,这个净宗祖师在解释当中,可不要把这个一定要得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得不到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如果得出这个结论,那就让我们不安了,我们能得一心不乱要提倡,要精进办道,要用功,当然很好。得不到一心不乱,但只要具足信愿,照样可以往生;散心念佛,具足信愿,绝对可以往生。所以这就涉及到这句经文翻译的问题,这个我们来对照一下玄奘大师的翻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他翻译这个是翻译成“系念不乱”,就是在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这七日当中你一心系念这句名号不乱,这个条件就降低很多,“系念”,系念住。

我们这个真的是恳切用功,还是可以做得到的。系念并没有说一定要伏烦恼、断烦恼、破无明、没有提这个要求,只是系念。系念就是什么?就是我的心,念念都系住这句佛号,不能让他打失,不能让他漂走。所以玄奘大师翻译 “系心不乱”,我们就对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这个就有一个互补性的理解。

那后面你看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这个由于一心不乱的功夫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在其前,心不颠倒。世人说心不颠倒,心不颠倒其实它也谈功夫问题,心不颠倒就是为什么大家会有人一定要念头正念在阿弥陀佛上,念头没有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大概也跟对这个“心不颠倒”这个理解有关。那么心不颠倒正念分明我们能做到固然好,但是不能要求很多的人都靠自己的能力做得到。

对这句话我们又对应玄奘大师翻译,他是怎样翻译的呢?翻译这个阿弥陀佛来的时候是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你能得到不乱,不是自己的功夫,是阿弥陀佛现前佛光注照之后,由阿弥陀佛的慈悲光明的加持护佑,来令我们得到不乱的。所以能够也就是得到一心不乱,正念分明,也不是自己的功夫,完全是来自阿弥陀佛的加持。那么玄奘大师的这种翻译,更符合这样的一个事实情况。实际上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也包含这个意思,但由于他非常简洁,我们就会带有通途的功夫的角度来给他一些诠释,这些我们都要注意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对治烦恼的好方法——信愿念佛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

【推荐】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

书中语语真实,欲得佛法实益。但以未知净土法门之所以...

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信愿行三资粮中,愿是一个中间环节。当这种强烈的愿望...

「心与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问: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记得数年前,到马来西亚某地弘法,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随顺众生,故说此言

在《法华经》里面有一个特别出名的火宅喻,把佛陀喻为...

【推荐】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菩萨曰:汝但息想定...

真有极乐世界吗?没有见过无法相信怎么办

世间上没有见过而真实存在的东西太多了。你见过孔子吗...

修净土的人如何静坐

问: 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

以净土法门作为自己安心立命之所

业缘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受业力所牵引,有种种的因...

大安法师谈母亲念佛及往生

2008年9月18日下午四时许,一位83岁高寿的优婆夷在东...

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问: 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慧律法师答: 见性就是...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是有名的大愿王,也称普贤萨...

简单生活让贪欲减少,更容易得到解脱

以前写过《学佛的方法》这篇文章,主要是讲学佛要皈依...

僧人的生活——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

外界的打扰来自我们的内心

有个小和尚学会了入定,可是每当入定不久,就感到有只...

比丘命终之后趣向何处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佛陀告诉比丘...

圣严法师:最好不要当劈腿族

问: 劈腿族是爱情国度新名词,以前叫脚踏两条船,但...

太虚大师:以佛教的道理来使人类进步

导语: 不明佛教真相的群众心理建设人间佛教,要先从...

两种力量会让正法毁灭

两种力量会让正法消灭,会消灭正法,两种力量: 一、恶...

生和死的四个层次

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记载:一次,有僧问曹山: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