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法与外道的区别在哪

界诠法师  2019/06/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法与外道的区别在哪

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梵网经菩萨戒·佛说十重四十八轻戒)

那么这条戒,我们看,自佛弟子,这指的是内众;外道是外众;六亲指的是俗眷;一切善知识指是法侣,修道人。

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这指的是教法,教他的教法,简单的说教义;应教解义理,教他理法,不但听闻,要明白它的道理。初学的基本上只是听听文而已,真正明白理的比较少,明白理少。使发菩提心,下面是叫作行法,教法、理法、行法,十发趣(发心)。

下面叫果法,所证的果位,就教、理、行、果,我们次第这么排,这佛教的根本次第是如是。要教人家怎么明白,那叫教法;明白它的义理;如何去修行?发菩提心就要去修行嘛;然后呢,要让人家修得这个果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发心)。十长养心。十金刚心。这叫三十心;三十心中。一一解其次第法用。次第法用,就是这个从教法一直到果法,它的次第过程,一一皆应明了。就是懂得如何是修行,行菩萨道、成佛——不是稀里糊涂就成佛了,也不是世间人所理解的那样,做做慈善啦,去哪个地方去建个希望学校呀,搭个桥啊,给人家一些大米啊,几桶油啊,几床棉被啊,那就叫作行菩萨道。

如果说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做善业而已,那只能算是善业,甚至是有漏的善业,将来呢,当个大资本家,有钱的很,搞不好是这个样子。你这只能当个大富翁,再好一点,升天,享天福而已,你未必是出世间的善法。

出世间的善法必须是无漏的善法——什么叫无漏的善法呢?必须有般若无漏的智慧,你才能够导引去修无漏的果报——你不明白这个道理,你只是做这个而已,世间善人。也有所谓的“善知识”啊,他的见解也好啊。

你不深入佛法,甚至觉得他们讲得都很有道理啊——现在在市场上流行的那些光盘磁带,教育家、哲学家、慈善家,他讲的很有道理,甚至我们一听,说这法师们讲法还不如他讲得好,有这么个感觉。

那么就导引居士,说整个社会上,谁谁谁,他讲的磁带讲得好得很啊,你们要多听。那就专门搞什么呢?搞《弟子规》,一天到晚就在那背《弟子规》,行《弟子规》,觉得这个最好的善法啦,最圆满的教法啦——那就是起颠倒见。那是人天法,人天果报,不是引导你出世的善法。你以为你学学弟子规,你就能够出世间吗?你只是叫世间的好人。

当然佛法也讲说呢,从人做起,五乘教法嘛,先从人天乘修,人天乘要修三皈五戒十善,它过程是这样——佛在《法华经》不是讲吗,那是方便说,不是究竟说啊:那化城只是暂时三百里,到那里还有二百里呢。你不要认为说,那我就住化城了……那个善知识不是告诉他吗,“你们要想住在这里,你就住在这里啊,那里什么吃喝啊都有,那里的KTV都有,玩完了以后呢”……那善知识说,歇过了,继续往前走。

就是现在很多的法师出来讲法,都会引导人们信世间法,这很颠倒的事情,那是以欲勾牵啦!你不能只停留在那里啊,那就把方便当真实了——佛的方便教法,你把它当真实了:只是受五戒,守五戒十善就够了……“持五戒就够了,不要去受什么八戒啊,十戒、具足戒啊,菩萨戒都不用受了”……做不到不着急,能做得到这些,还要发菩萨行,还要发菩提心。我们最终是成佛的,要导引这样。

所以现在很多做慈善的人啦,福鼎也有很多做慈善的,他从来都不听佛法,他说你们就会讲,我们是实际去干的,他会反而这样说。“我们直接去做了,行菩萨道做了”……他不知道菩萨道是什么。

菩萨是无数方便,先行布施,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放前面:“众生需要,我给你好处”——目的干嘛呢,让你来听法。这是菩萨的动机在那,不是只是执著那个物质的享受就完了。很多出家人现在也这样乐此不疲的去做慈善,到处去建慈善,那是点缀一下,那不是根本目的。

当然我们也需要去做——现在佛教到了这种程度了,世人都说,你们和尚就干嘛呢,一天到晚就是没事干,就吃别人的,然后呢,没什么事情——然后我们也是不得以出来做一做。

但是说,如果懂得菩萨道这个道理呢,去做,也不妨,这可以做。把修菩萨道的根本精神放弃了,只是做那个事情去了,“这个学校,希望小学是我建的”,然后就安他自己的名字,安他那学校的名字,“界诠小学”……我看你要死了,变个虫趴在那个墙上,麻烦了。

这不得以去做一下,让世人说,我们也在做,我们不是不做,我们也做发慈悲心啊,救灾啊,都要去做——我们有这么一个理念,怜愍众生,众生苦,怜愍。但是它不是究竟的,究竟的必须要令众生究竟解脱,众生才可以得度生死。得度生死,他才能够究竟解脱。你必须要给他教法,要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这里都理行果告诉他,而不是说我去做做这些事情、杂事,我就能够成菩萨、成佛了,没那么简单,必须要明白这个世间法、出世间法的一个差别应该在哪里。

出家人也有颠倒见,怎么叫颠倒见呢?他说,耶酥啊,默罕默德啊,这些都是菩萨呀,他们都了不得啊:南无圣母玛利亚……有这样的。他说,孔子啊,老子啊,这些都是圣人,圣人没有错。他什么样的圣人?他是世间的圣人,不是出世间的圣人;默罕默德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拿刀——你信不信?信,给你古兰经;不信,就一刀。所以说他们永远是圣战,天天打仗。我们说不可理喻,为什么会这样呢?圣战,替真主打,这样子。这就叫外道啊,他们是这样。

那么基督教、天主教耶酥好不好啊?上帝救世人啦,他们也讲博爱,可是他那个博爱有条件的,我们后面要讲到。佛教讲的慈悲是生缘慈、法缘慈、无缘慈;可是他们所谓博爱——信我者得救,不信我者,甚至灵魂到最后都把你处理掉。你说这叫什么博爱嘛。

佛教从来没有说要把你灵魂处理掉,灵魂你也处理不掉;也没有说,一阐提的人你就应该堕在地狱里面。佛说一阐提值得悲愍啦,一但他闻到佛法,也能够得度生死。基督教说,你不信我,信外道教,怎么样?等上帝就来审判你。

所以基督教就常常希望——来了个灾难,他说,啊,末日来了啊,上帝要来审判你们来啦,赶紧信啊,不信就来不及了……他就常常这么一种论调,那很多人就信他。“啊,2012年末日来了,要诺亚方舟啊,这世界就要完蛋了,上帝就来拯救这个世界了,处理你们这些出家人,把你们的灵魂都给烧掉——这叫有慈悲吗?这是教主吗?

佛教没有这样子,悲愍一切众生,救度一切众生。所以说作为一个弘法者,你这个一讲话讲不好,就会引导众生产生错误的知见——建个佛堂呢,叫教堂。教堂本来也对,他也叫什么什么教堂,给它改名什么寺院,那个几大宗教和合起来,然后拿钱支持他们发展……这是不允许的,导引众生堕入邪见,永远失去善根,失去度化的机会和因缘。

你想想看看这有多大的罪过?他们壮大了嘛。他们壮大了,就拉的信徒多,基督教都很会弘扬啊,他那种精神,他以为说那他就是菩萨精神嘛。那魔王是不是菩萨精神嘛,魔王也想壮大队伍啊,所有人进入魔王魔窟里面去,你说他是不是精神?你也鼓励他?

我们通常说了,现在宗教大团结,不能说人家不好。团结是,我们尊重是没有错,但是根本的理义上不能搞乱了,我们要令一切众生,进入、悟入佛之知见,这是根本的教义。

我们互相团结,互相尊重,说你们也好,挺好,一切宗教嘛,引人入善嘛。但是佛教所谓的善,无为善、有为善、人天善,这不同的。要明白这么一个道理。乃至世间的善人,我们也应该赞叹,但是不是究竟的教法,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就不会搞错乱了。

界诠法师《梵网菩萨戒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知道某出家僧人是破戒(破见)之人,能不能单独顶礼供养

问: 在寺院中,如果我们知道某些出家僧人是破戒之人...

持戒者得无畏

以前有一位上师给大家赞叹戒的时候说:持戒者得无畏。...

戒律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一、认识戒律的重要地位 原始佛教僧团不设立权威的崇拜...

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持戒对修行很重要 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

挪用善款是否犯偷盗戒

问: 弟子每月都会代收善款,有时还挪用一些善款来应...

居士如何在生活中持戒

什么是戒?为什么要持戒? 网友:佛法说的戒定慧中的戒...

对外道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问: 有的师兄建议我不要与外道有接触,要避而远之,...

受戒时如何得到戒体

问: 受戒时候,如何得到戒体? 济群法师答: 受戒必...

从讲八卦到念经持咒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美语刀下能留人。美好的语言...

不可将心待悟

祖师们叫我们用功,常常说:不可将心待悟。就是说在用...

大悲咒的功德从哪里来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三卷过以后,整个《楞严经》...

当下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一刻

如果我们花许多的时间担忧昨日发生过的事,以及明天将...

赚违背道义的钱,这个钱很难长久

人去赚违背道义的钱,这个钱根本就很难长久,而且都是...

达照法师:不修行的修行

总是以一颗有所得的心,去求无所得的法,怎么可能相应...

弯腰,是为了昂起头

他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腰缠万贯。他很久没有坐过公...

念佛心不够恳切的原因

原文: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

珍惜我们的时间

看得见的,我们比较容易在意,比如金钱;看不见的,我...

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

我们常常无意中把世界过于美化,或者把世界过于丑化,...

圣严法师《安住于现在》

我常说心要向内看,不要向外看。心老是向外看,就不会...

修行人要远离六种颠倒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 纵发善...

随缘自适,烦恼即去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

从过去的妄想中走出来

佛法的功德是甚深广大,它不但有现世的安乐,它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