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依这个标准来看,你还是属于颠倒众生

净界法师  2019/12/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依这个标准来看,你还是属于颠倒众生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其实你修学什么样的法门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这么的重大,反倒是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学这个法门,它是有一个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大乘经典当中,佛陀常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的生命是由我们的内心创造出来的。蕅益大师说,诸法无性尽随心转,心为名利,一切法趋名利,心为菩提,一切法趋菩提。

不管你是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念佛也好,这个法门本身是无自性的。

我们念佛,有可能这个佛号会带到人天的果报,也可能这个佛号会带我们到极乐世界去,就是你那个能念的心态会影响到你整个生命的状态,心态决定我们的状态。

在《楞严经》讲到修学佛法有两种的心态:

第一个你用攀缘的心来修学佛法,你的心对于你整个内在的五蕴身心,对于整个外境产生强烈的攀缘跟执取,产生一种我法二执。那么这种情况会有两种过失:

第一,即便你修学佛法经过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还是感觉到弟子心不安,因为你的心是住在外境。当你一帆风顺的时候,你内心很安定。但是不幸的是,外境是变化的,就像这个空中的灰尘,随业力而变化。

我们的生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当你住在外境的时候,你的心就随境而起伏,你生命的快乐跟痛苦你自己做不了主的,是由业力来推动的。所以你的心习惯性是住在外境,第一个你永远感到一种没有安全感。

第二,你不断地在积集一种生死的力量。也就是说,你整个生命的轮回的力量不断地在加强。因为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错误的颠倒的执取,就是十二因缘里面的无明,这个无明就是攀缘心的意思。

为什么我们死亡以后,我们来生还会出现一个生命?为什么圣人死掉以后,他能够没有生命,他能够进入无生?因为我们的心态不同。

所以当我们心态不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在整个佛教修学当中,我们顶多做到积集福报,成就一种安乐的功德。当我们不能调整我们心态的时候,我们永远不可能趋向于解脱,不可能的!你那个生死轮回的力量永远不会停止的。

所以在整个《楞严经》当中一再地告诉我们,你修什么法门都好,你一定要把心带回家,你要找到你整个身心世界一个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清净心,一个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一种清净本然的本性,在那个地方安住下来。

所以我们在学佛过程当中,要有一个比较高的标准。说你这个人修行是不是上路了,怎么判断?我想我们不会说,因为你一天念了几万声佛号,你做了多大的布施跟持戒,就说你这个人修学上路了,其实不是。

因为你搞不清楚,你内心当中是安住在虚妄的攀缘心,跟安住在真实的心性,你对心中的主人跟客人还分不清楚的时候,依我们的标准来看,你这个人还是颠倒众生,你还没有真正修学上路,你跟三宝叫作结缘。你高速公路的入口都没找到,你根本谈不上上路。

一个人要真正地能够看清楚你生命的真相,照见五蕴皆空,然后在我空法空的清净本性安住,从此以后,你跟生命开始保持距离,从无住当中而生心。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说你这个人修学已经上路了。为什么呢?因为你认清路头,你找到了生死的关键点。

所以在整个禅净双修当中,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念佛一定要修禅观?

改变你的心态!

因为你用攀缘心念阿弥陀佛,这个整个佛号完全变成一种攀缘的力量。阿弥陀佛是一个无量的功德,但是被你的心染污掉了,内心是攀缘,一切法成攀缘。

印光大师说的,本来是摩尼宝珠,这个佛号到你的心中变成一只糖果。所以我们必须透过大乘的禅观,然后破妄显真,真实地找到我们的家,然后从那个地方提起佛号,这个佛号才能够坚固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寒门佛子成就六祖慧能祖师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入禅之门第五讲:无门关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叫无门关。我想进入这个关、禅的关...

简单的禅修方法

许多慢性病,都是由于生活压力和精神紧张所引起,透过...

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为什么说,知道常住能够远离三恶道,我们举一个例子来...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

瓦砾与无上法

苏东坡有一次过济南龙山镇,那里的监税官宋宝国拿出一...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

靠这个来了生脱死太难太难

《净土十要》里面登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禅宗在江西一带...

可以帮对方把业忏悔掉吗

问: 替小孩子拜忏,可是在梦中的时候,那个好现象出...

皈依后的八大好处

皈依对我们有什么大好处呢?可分为八点: 一、入佛弟...

【推荐】面对改变不了的外境,有三种方法来解决

诸位!反正我们一个三界凡夫,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污泥了...

平息世间的八法

证悟空性后的两个境界,一是平息世间八法,一是对众生...

当代素食观念与餐饮业经营

如果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国谈论素食,许多中国人可...

圣严法师:四众佛子共勉语

这二十句共勉语,并没有前后一定的连贯关系与次第,不...

小儿闻法,即解甚深义

过去有一位比丘,住在精舍,很精进持守戒法,梵行清净...

六款素食养生锅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提倡吃素的人也日渐增多,而...

大安法师:如何克服贡高我慢之心

贪、嗔、痴、慢、疑是众生的根本烦恼。慢,就是贡高我...

让内心健康的七戒

一、戒疑 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

依「三法印」来学佛

我们依谁学佛?依三法印来学佛。 若有佛教徒十几年甚至...

把握现在的因缘去创造来生

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

星云大师《佛教对因缘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二千五百余年前,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