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

惟贤长老  2020/02/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

万事万物各有因缘,互相资助,一体不能分开;因缘又是变化的,因果相续,法法相资。对万事万物作如此观察,就叫如幻三昧。

《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变化的就是梦幻泡影,由幻有到真空,由真空变幻有,空有不二。如何观空?诸法如幻,一切法当体即空,这并不是说另外有一个空,而是说一切法因缘生,如梦幻泡影,刹那刹那在变化。

当体即空就是佛在灵山会上给迦叶尊者传的心印,也就是心印法,这个很重要。为什么一般人不能空呢?得失、名利、爱憎太多了,空不了,空不了就有相,有相就有分别,有分别就有烦恼,有烦恼就造业,这是生死根本。

要抛弃生死根本,达到当体即空必须修如幻三昧,这是佛教的心印,也与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相合。三法印的意思是了解无常、无我,最后就可达到涅槃境界。

衡量佛经的真伪就用三法印来鉴别。若以普通的历史考证学、考据学来对待,是极端错误的,那样子等于有个时空观念,所谓时间、空间属第六意识的范围,而佛法超过寻思、超过第六意识,是一种内心境界、自证境界。

《华严经》有首偈子:“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要识佛的境界,须把意识打扫干净,进入空观,当体即空,心胸很广大,那就超过第六意识的范围和第七末那识的范围,不再执我,这就是广大的佛心。

有这个广大心,才有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这就是佛心。禅宗又称佛心宗,直指明心,见性成佛。心不明怎么见性?所以心地要打扫,否则没办法见性。

如何打扫?一是内功,修行禅定;二是外功,就是在行住坐卧间都保持正念,生活上处处利益别人,护法,弘法,作贡献。这样内功、外功结合起来,才能打扫心地,久而久之才能逐步明心,逐步见性。

总之,如幻三昧很重要,由如幻三昧而达到一切法当体即空,彻底消灭第六意识的杂念和第七末那识的我执,就可以进入佛的境界。那么在世俗方面就要看得淡,放得下。看淡,放下,才自在;看不淡,放不下,就不自在。这个就是实际修行的方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

弥勒佛的出世本缘

(上) 昔日,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五百位大比...

身相既离,心亦如幻,示疾者谁

示众:豁开正眼,千圣罔测其由;一句全提,万别千差路...

【推荐】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身心世界是真实的

每一个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

珍惜福报,得无尽因缘

雪峰禅师和同伴三人出外传道。一天黄昏里,他们走在河...

有一个明心见性的善知识非常重要

有时候我们听古德说:修行是依法不依人。其实这句话我...

佛教认为人生如梦,这样是消极吗

问: 佛教认为人生如梦,难道不是消极吗?这样人生有...

佛说太子和休经

佛在罗阅只国耆阇崛山中,与菩萨万人俱,比丘僧千二百...

人心的九个结

从前,印度有一位叫无著的菩萨,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

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

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如果没有信,就会遇到许多问题。...

净业行人的遗嘱样本

XXX、XXX、XXX,我的亲人们、孩子们: 今天我趁着身体...

「八风」是如何引发烦恼的

八风中的讥、毁、衰、苦本身就是烦恼,我们想大家比我...

应如何看待堕胎现象

问: 请问法师,应如何看待堕胎现象? 大安法师答:...

净化我们的语言,减少口舌是非

俗话说:祸从口出。说话不得体,常常会伤人又伤己,引...

圣严法师《改变世界,从心安做起》

柔软与坚强,两者看起来虽然像是对立的,但却可以同时...

顺其自然就好,心安自然快乐

●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就是...

出生就叫“大和尚”,老方丈预言竟成真

有这样一个师父,他刚出生时,人们就叫他大和尚,这究...

佛心本有

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

去市场买肉,该怎么做才如法

问: 师父慈悲,我这个问题还是刚才那个问题,因为没...

虚云老和尚论《西游记》

世上流传的《西游记》、《目莲传》,都是清浊不分,是...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我们想要超越三界的尘劳,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

水对疾病的九大特殊作用

水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不管是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