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为了临终的正念,你必须做这两件事

净界法师  2020/07/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为了临终的正念,你必须做这两件事

带业往生它是有条件的:这个业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续,它不能是一个活络的业力!带业往生它必须是一个沉淀的业力,就是它的相续心被你破坏,它这个运转的功能被你破坏了,这个很重要。所以我们必须要检讨我们身口意当中,哪些罪业还在相续的,这个地方你赶紧要处理,这是第一个,业力的熏习这一块,我们透过忏悔、皈依、发愿,把这个罪业给调伏下来。

第二个就是来自于颠倒的熏习,就是我执产生的攀缘跟爱取。那么这个地方在唯识,它是用调伏跟引导两种力量的作用:一方面修习空观的无分别智,告诉我们其实你人生毫无所得,我们人生只是在受用一种生灭的影像,你不可能从今生带走任何东西的,所以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去分别,该是你的它就是你的,不该是你的你打妄想也没用。所以你透过这种无分别智的时候呢,你就放弃了攀缘,你会把心专心的放到来生去了。

修行人的成功很重要就是:你必须把今生放弃!因为你的精神体力,刚好值得你做一件事情而已。我们很难去攀缘今生,又去专心的去规划来生,很难的,因为你的精神体力有限嘛。你透过你的这个上班、休闲,你剩下的时间,刚好能够做一件事情而已,所以你必须要把心正确的引导到来生去。

净土宗它的人生观只有一个:为了来生而活!你必须把你对今生的攀缘的心,全部收回来,完全把心皈依到来生去,你就成功了。虽然来生还没有出现,但是你必须要透过忆念,透过你的忆念,把你内心的能量全部导到来生去。这样子你对今生的颠倒相对降低,临终的时候它也不可能起颠倒,因为你的心的能量,已经成功的移到来生去了,你不可能去回顾今生了。

临终最可怕的就是回顾你今生,人生不堪回首,这个很重要,你临终的时候,只要你回头去看你今生,你就完了。临终只能够向前看,不能向后看,所以临终的时候,往事不堪回首,因为你只要回忆过去,你就跑不掉了。

所有临终往生的人,一定是背水一战,他心中想的只有来生,他把今生完全放弃了,这种心态才可能会往生的,叫做“一心归命,通身靠倒。”所以我们在净土宗,你为了临终的正念,你必须做两件事:第一个业力的调伏;第二个思想的调伏跟引导,这个我们前面讲过很多次了。

那么我们现在谈谈菩提心,当然引导有两种引导,一个正确的往生的人,他的心态:长远的目标是引导到成佛;短期的目标是引导到往生,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假设我们今天已经把今生放弃了,反正今生它是一个成熟的水果,我们现在要的是,好好的去播种来生的种子。它这形成一个水果了,它已经很难改变了。

《唯识学概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时夹杂着怀疑这样有用吗

问: 我对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有点怀疑,总觉得...

念佛贵在专

清代有一位圆融大师,字竺峰,俗姓姚,湖州清德人氏。...

念佛怎样摄住意根

这个意根,我们从小到大可能都没有把它认真地对待过,...

观身罪重故,不敢不生净土

经典云:犯一个突吉罗小罪,如四天王的寿命五百岁的时...

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如来苦口婆心劝导众生,劝谏我们老实念佛,修净土法门...

从愚痴造业到持戒念佛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

净土法门之超胜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

诵《金刚经》十万遍往生净土

明浚。俗姓孙,齐人(今山东一带)。平日以诵《金刚经...

【推荐】老去,其实很残酷

有因缘去福利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

女人补血的食物

对于人体来说血很重要,对于女人来说更是重要。因为女...

没有一个是求来的,都是修来的

所有的修行一定是向内安住的;你安住了,你不求功德,...

佛法就在魔法中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

星云大师开示治家五法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有时治国容易,治家很难;治...

慧律法师:佛教徒对风水要持什么样的态度

佛教徒是采取中道的态度。这风水对我们凡夫来讲确确实...

回光返照是观照什么

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就是我们讲的称性起修,...

圣严法师:该不该多生小孩

问: 现在已经是少子化社会,少生小孩或不生小孩,真...

佛教千僧斋的由来与功德

何为千僧斋? 千僧斋会,顾名思义,即同时布施一千名僧...

如何远离那些不顺的报应

我们应远离恶业,勤修良善,就不会遭如是报应,不遭那...

成就佛陀的20种习惯与风格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就佛,或者看一个人之所以与众不同,...

人无信不立

人讲的话即成信,人无信不立。恋人彼此立下的山盟海誓...

海涛法师:《净土语录》辑要

一、彻悟禅师的十种信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

菩萨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生相

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