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从僧衣看佛教三千威仪

2021/0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从僧衣看佛教三千威仪

前往寺院参加法会时,你看到的法师身着祖衣,威仪具足,令人一见便生虔敬之心。但许多不太了解佛教的人会好奇:没有法会时,我见到的法师并非都身着祖衣啊!

事实上,受各种因素影响,当今出家人所穿衣服并非祖衣一种,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法衣,即三衣,一类是常服,即海清、褂杉、帽冠、鞋袜等。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初时规定僧人只能拥有三衣──安陀会、郁多罗僧和僧伽黎。

安陀会:五条衣,俗称五衣,由五条布缝成的中宿衣。在佛陀时代是比丘贴身而穿的内衣;也有说是洒扫作务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作务衣。

郁多罗僧:七条衣,俗称七衣,由七条布缝成的入众衣,是比丘听经闻法、诵经礼忏,或大众集会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入众衣。

僧伽黎:九条到二十五(单数)条衣,俗称祖衣,是僧人的正装衣,又称为庄严衣,是僧人的礼服,在讲经、说法、见尊长、国王召见或列队上街托钵乞食时必须穿的。

在所有僧人服饰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大约就是祖衣(僧伽黎)了,祖衣也是佛教的象征。

祖衣也被大家称之为袈裟,袈裟是梵语,翻译为中文是不正色、染色之义,因此袈裟称为坏色衣,意思是不能用青、黄、赤、白、蓝等正色来制衣。又因为袈裟必须用很多的小布块组合在一起,然后缝合起来,所以也把它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

祖衣分为三品九种:下品三种分别为九条、十一条、十三条,每条皆两长一短;中品三种分别为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皆三长一短;上品三种分别为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每条四长一短。

大衣的隔数,从九条衣的二十七隔到二十五条衣的一百二十七隔不等。条数、隔数越多,著衣者的身份越高贵。

同时,据说祖衣是由阿难尊者奉佛指点,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世田种粮以养形命,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又叫做福田衣。

此外,最原始的祖衣是没有装配衣钩的。《四分律》中说到:“佛弟子舍利弗入白衣家,深恐风吹袈裟,脱肩落地。”由此,佛陀听许弟子在左肩胸前祖衣领边,穿钉钩纽,系牢祖衣。后来,演变成如意形的衣钩和衣环。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僧服最初也是沿袭印度的传统。但是中国很多地区气候寒冷,单是三衣显然不足以御寒。所以,汉传佛教援引佛制“许蓄百一物以至长物”的规定,在三衣之外,另制小褂、中褂、长褂及大袍等其他常用僧服。

“海青”即大袍,是我国僧团中主要的服装之一,从我国汉唐时代的服式衍流而来。因它的款式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比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所以也叫做“大袍”。

海青衣领,是用三层布片覆迭缝制而成,叫做“三宝领”。在衣领的前面中段,还有五十三行蓝色线条,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同时还能加强衣领的耐用。另外,俗袍的袖口是敞开的,而“海青”的袖口,却是缝合起来。

已受戒者,可于海青外加搭祖衣;未受戒者,仅着海青,不得披搭祖衣。另有黄色,为一寺之方丈或法会中之主法者所穿,一般大众不得穿着。

海青,取意于“海”能容万物、自在无碍,"青",因其色泽青出于蓝,意在鼓励策进修道者,不同凡俗,代代更胜。只要穿上海青就意味着已经是受持了在家戒律的真正居士。

佛教在尊重古制的同时,为了整肃仪容、庄严道风,海青虽不是“法衣”,但到今天都还能够一直使用。海青也是我国僧团中除祖衣外最尊胜的僧服,在礼诵、听经、会宾、议事以及晋见长老等重要的场合,多着海青。

百丈禅师提出倡导农禅制度后,因僧人需要出坡,肥大的海青穿起来行动不便,于是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衫和褂。

衫采用“三宝领”和旗袍的腰身襟袖搭配而制成,纽扣在腋下的右襟边沿。衫的种类有长及脚背的长衫,长仅过膝的二衫,长未及膝的短衫。褂的款式是“三宝领”的对襟短褂,有袖或无袖。

上世纪三十年代,太虚大师还倡导一种新式对襟褂“太虚褂”,长度刚刚及膝,领子用两层布片复叠缝制的,胸前中间开启对襟,纽扣钉在对襟的边缘上,即现在“罗汉褂”。

此外,为了御寒,冬季的老年僧人多戴披风帽,俗称“观音兜”。另有天冠、宝冠、毗卢冠等法冠,一般僧人不能戴,只有法师“放焰口”或重大法会上才能戴。

而我国僧众所穿鞋子,大致有三种类型:芒鞋、罗汉鞋以及僧鞋。“芒鞋”是用草类编织而成。“罗汉鞋”是用布料做成,鞋面为三片布条缝牢,鞋帮缀留一些方孔。“僧鞋”虽也是用布料做成的,但全身无孔,只是在鞋面前端缝起一条硬梁就可以了。

僧人所着袜子为长筒袜,又称罗汉袜,上齐膝盖,裤腿塞于袜内,既可御寒,又显僧人威仪。

当代净土宗泰斗明学长老曾说过:“只要穿上僧服,我就不会再脱下来。”僧服虽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改进。但对僧人而言,无论身着的外相怎么变,其弘法利生之初心坚如磐石,未曾改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人真正的美是在哪里的

一个人真正的美,不是你第一眼看到说,怎么可以鼻子是...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问: 如果一个师父能转世的话那么这个师父转世后小的时...

达照法师的出家因缘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出家? 我告诉他:为求佛道,了脱...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

佛教徒的化妆与美容

早上醒来我会用智慧水洗涤脸,让贪嗔的油垢不再污染本...

一位20岁出家僧人的心路历程

和大部分同龄人比我是幸运的。幸运的是自己在童年闻到...

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以前虚云老和尚讲个故事,那是明朝云南的事情。 有一...

出家的真正意义

当今时代,一提到出家,许多人都抱着否定的态度,这是...

净宗初祖-慧远大师

1.生平 远公大师(公元334年---416年),东晋时代人,俗姓...

浅说佛教八苦

八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

汉语中的这些词汇都来源于佛教

刹那 梵语Ksana的音译。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

僧鞋的来由

在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地处热带,所以一般人都以为释迦牟...

【推荐】这么简易的法门,为何你却不修

龙树菩萨对我们一代时教的判教,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

预防5大衰老表现

女人都怕老,但衰老是人的正常生理过程,那么该如何判...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海涛法师《生活智慧语录》

二 1.当你觉得痛苦的时候,不要再去增加别人的痛苦;...

为什么藏族人不吃鱼

很多人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藏民不吃鱼,是否跟信仰有关...

蕅益大师劝母念佛

蕅益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莲池、蕅益)之...

佛号助念过程中,可以夹杂其他吗

问: 常见一些出家师在荐亡助念往生过程中,以超度仪...

色身从何而生,又从何而去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

怎样克制自己不发脾气

问: 请教师父,怎么样克制自己,让自己不要发脾气?...

为什么要祭拜祖先

问: 民间一直都盛行祭拜父母先祖,这很重要吗。 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