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一钵饭

2011/04/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年正赶上闹饥荒,百姓多有饿死,地上白骨纵横,比丘们很难讨到食物。

一天,世尊等弟子们出去以后,独自入城挨门乞食,整整一上午,竟无人施舍。世尊持空钵而归。第二天,世尊又入城乞食,仍无所获。第三天,还是一无所获。

有一位比丘在路上碰到世尊,见世尊脸色异常,好像挨饿的样子,就问世尊:“世尊,今天吃过了吗?”世尊回答说:“我乞食三天,未得一匙,现在体虚无力。”比丘听罢,无法抑制悲伤的泪水,心想:佛是无上福田,是众生的依靠,今天正好卖掉我的三衣,买一钵饭,供养世尊。想罢,就卖掉三衣,买来一钵米饭,急急捧到佛前。

佛虽知情,故意问他:“比丘!年头这么不好,人多饿死,你从哪里得到这钵白米饭?”比丘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世尊。世尊又说:“比丘!三衣是三世诸佛的幢相,极尊、极重、极恩,你用它换来米饭给我,这么重的情义,我心领了,但我消受不起。”比丘问:“佛是三界福田,圣中之圣,尚且消受不起,那谁能消受得起呢?”

世尊说:“比丘,你有父母吗?”“有。”“你把饭拿去供养父母。”“佛尚说消受不起,我父母岂能消受得起?”比丘问。佛说:“消受得起!为什么呢?父母生下你,对你恩重如山,因此消受得起。”佛接着问:“比丘,你父母有信佛之心吗?”比丘回答:“他们都不信佛。”佛说:“今天见到你供养的米饭,他们就会心生欢喜,因此就能发起信心了。你教他们受三归依之后,他们就能消受这钵饭了。”

比丘虽然很舍不得世尊挨饿,但还是听从了世尊的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孝顺父母有五个方法

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

期待父亲的笑

在外人的眼中,我的父亲是粗犷豪放的汉子,只有我们做...

父母是世间最胜福田(经典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节录): 复云何业获报多病。有...

解决了生死,父母的恩才可以报

有些人不进禅堂来,反正一天到晚有饭吃,无所谓。年青...

他们很难知道父母是大福田

我前几天去医院听说,一个病人家属请护工照顾自己的父...

母亲的十大恩德

世界上有很多人,虽然天生禀赋聪明,可是心性无知蒙蔽...

孝顺心,是学佛的第一步

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我何乐?你想一想,我们无始...

家人也是我们的福田

每次去寺里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些功德箱,上面写着种福...

【推荐】一言折尽平生福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跟学生出游,路旁...

念珠的由来

佛陀驻锡在灵鹫山说法的时候,附近有一个弱小的国家,...

禅房的深夜静悄悄

泰国的昧明禅师近日颇受弟子们的非议和斜视值更的僧侣...

宁搅千江水,莫动道人心

禅堂中死一般的寂静,寂静得似乎空无一人,只有守关的...

修六念法门,把念头安住于正见

我们讲念佛、念法、念僧,我们是念自、念私、念怨。念...

行善要及时

庄周生活贫困,家里经常缺米粮。有一回,他向朋友监河...

我不是佛

有一秀才,住在寺中读书,自觉听明,常以禅机和赵州禅...

大安法师:戒杀吃素的问答

问: 生活中有时经常应酬,怎能吃素呢? 大安法师答:...

亲近善知识很重要

学习佛法,应当向善知识学习。过去有一头驴子,它的主...

用观念和方法来调整情绪

现代很流行讲EQ,身为宗教师,我并不太懂什么叫做EQ,...

布施微笑

有一老妇,总想为自家附近的寺庙做些供养布施,但苦于...

佛教对「食」的定义

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食。...

林则徐:名垂青史的佛门弟子

稍懂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林则徐(1785~1850年)是...

出离心与大悲心,结合起来就是菩提心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