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学佛人的人际交往21法

2011/07/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接触到的人可以分为:富贵者、贫苦者、初交者、久交者、年长者、年少者、正直者、势利者、仁厚者、刻薄者、豪气者、自私者、聪明者、愚笨者、诚实者、奸诈者、强横者、谄媚者、妒忌者、清洁者、患难者……

1、对富贵者:

我们学佛人与有钱人、上司、高官、有名望者交往,首先要具有不卑不亢的态度。不卑表示学佛人淡泊心和人格,不亢表示我无越礼之举,这样人家才会敬爱您。如过卑人家会以为我将有求于他或讨好于他,但这以过恭过敬之举易被富贵人生疑。过亢则易使人不高兴,因此而多是非。

2、对贫苦者:

学佛人对富贵贫贱者要采取同样的不卑不亢态度。在言谈举止中以诚恳之心对之。千万不要学世人的对富贵者恭敬礼貌,对贫贱者傲慢无礼,这样非但失去佛法平等大悲之旨,更宜招来世人对学佛人的非议。(如果是自己的下属者亦是如此)

3、对初交者:

世人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气,因此第一印象在初交时很重要,必以诚恳的态度对人,“深处思利他,尊他为最上”,并以长久交往往之心以待。

4、对久交者:

要推心置腹、竭诚往来。因交往久了,知道对方的优缺点了,一定要严己宽人、多看人家的优点,任何人身上都有我们的可学之处。宜粗不易细、贵和不贵同。(如这人是下属者就要善用人之长,避其人所短)

5、对年长者:

虽然年长之人的学识不一定高于我们,但他们的生活阅历必多于我们。因此我们要恭敬他们,多静听其言,并要使自己要用老诚的态度、稳重的仪表来交流,千万不要现浮躁之气、起争辨之心。

6、对年少者:

先观其心态行止,辩其贤与不贤,并择贤者交之成为益友,多听益友之言而请益之,这样对方必愿与我相交。对不贤之人,应多尽朋友之义而忠告与规劝、不可轻晦讥讽,虽存疏远之心,但对待的态度要与平时无别。如果对方有向善之举,要多加赞扬。

7、对正直者:

正直的人以诚信道义待人,与他们相交时不能有一丝虚伪之情,这类人多是世人说的菩萨心肠。与他们交往不管交情深浅,守正不阿、见善而行就是了。

8、对势利者:

所谓的势利之人,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势利小人。与他们交往千万要注意,因学佛人最看不上的就是这样的人,必须要具备观德莫观失,随顺莫违逆的灵活手段与之相处,不要太执己见之心,要将他们当成菩萨化现小人相来考验我们,多敷衍就是了,否则触怒了他们,我们的逆缘就来到了。在随俗中,不要增己之羞就是了。与他们的交往中看看我们自身是否也多少带有势利之心。

9、对仁厚者:

仁厚之人易受人欺。他们以仁厚待我,我必以仁厚待他,绝不可起刻薄之念。与他们交往可增长我们的慈善之心,他们扬人之善、隐人之恶,我们要称善相和,时间久了我们也会成为仁厚之人。

10、对刻薄者:

刻薄之人终不能成大事,与他们交往不管其如何刻薄,我们只能以宽厚之心待之。如对方认为我迂腐可欺,在宽厚之外要略加警醒他。他们虽然刻薄,但有时可直接看到我们的不足,虽然有言过之象,但我们可以自省。

11、对豪气者:

豪气之人慷慨解囊、千金不吝。我们与之论交要胸襟磊落,见贫困患难之人多思济解之法,这样豪气者才乐于我结交。在交往中不谈势利得失之事,不斤斤计较细微之事,以他们为榜样,遇事则轻财仗义,见义则勇往直前,交往久了必会增长我们的布施之行。

12、对自私者:

自私自利之人,凡事从自己的得失着眼,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信条。与之相交可以施与小利,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对方,因人皆有向善之心。要想到只要是人都有利己之心,只是轻重不同罢了,所以我们要多自省。

13、对聪明者:

聪明人与聪明人相交,互相学习;愚笨人与聪明人相交,取长补短。但要注意这个聪明是世之聪慧,心思才智高于一般之人,也多善于交际,但常常我慢极重,夸口者亦多,我们确要实事求是之心,多学其长处来启发我们的闻思。

14、对愚笨者:

与他们相交切不可存轻侮之心。因有些人是大智若愚,但更多者或是性灵未辟、或是学习的少、或是天资鲁钝、或是局处僻壤。相交时要和颜悦色、教之善方、晓之浅理,但不可过于督责。他们都是认真做事,老实做人的人,这一点我们要学之。

15、对诚实者:

诚实之人是言必行,行必果的,做任何事都以诚实为本,从不杂含着虚伪成份。我们与之相交必先去除我们自身的浮夸之习,也不可以虚诈试探对方,更不可失信于人。学佛之人就是宜以诚实之心对任何事物。

16、对奸诈者:

奸诈之人多是貌似忠厚,内实阴险之人。如果观察他们不慎,常会受其坑害。与他们相交,要谦和自行、谨慎小心、似亲实疏、似敬实远,这样他们就无隙可乘了。就是我们一时疏于提防,被其所累,也不要生报负之心,当成是我们上了一课。

17、对强横者:

对这样的人,我们多不想与之相交,可对方非要强与我论交。论交之后,辱必常加身,我们等之温和、知而不校、受而不报,如再三如是,远而避之就是了。权当我们在修忍辱行,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徒伤感情、于事无补。

18、对谄媚者:

此类人多是不知廉耻之辈,不知自尊自爱。他们谄媚我时,不是慕我钱财就是畏我之势。因此要时时提防。想我现有财势他谄媚,如我失财势之时必害我。对付之法就是我们淡然处之,常存畏惧之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亦是处世与修行方法之一。

19、对妒忌者:

妒忌之心人常有之,只是轻重不同罢了。如二人共事,我之才、我之势如高过对方,对正直人来说,我是我,你是你,绝然无关。而对妒忌之人就不一样了,他必思伤毁之法。我们在与之共事时,绝不能持才自傲,更不可贡高我慢。“随处伴谁时,视己较人卑”只有这样才能平安无事。

20、对清洁者:

爱清洁之人,最反感不洁之人。与之相交必要先正容貌、整齐衣帽。这样人家才会与您论交,清洁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21、对患难者:

锦上添花、人多愿做。雪中送炭、多不愿行。人常言:患难之中见真情,在患难中最易得良友。对患难之人我们要问寒问暖、急其所急,财困施援、病则看护。我之行人必后思报之,学佛之人不思回报,但这也是我们的本份之事。

学佛人在与人相交时,不一定就非要言自己是学佛之人,在身口意三行中,时时以五戒十善六度为用。在人际交往中,以自身的正行来影响身边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这样就更利于您的修行。愿我们随缘、惜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良好的个性胜过卓越的才华

有时候我们自己的才华,掩盖了我们德行上的不足,自己...

亲近善知识很重要

学习佛法,应当向善知识学习。过去有一头驴子,它的主...

不论老少美丑,心都要平等对待

从前印度的阿育王信佛非常虔诚。有一年,他要举办供僧...

同学聚会聚的是什么

莫言不打算参加这次的同学聚会了。 刚毕业那会,莫言...

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

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

怎样看待同事间的竞争

1、网友:请教法师对职场竞争怎么看?我的工作是要与另...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见到人家不好之处,我们首先先想想自己有没有犯同样的...

这样的「陷阱」反而成为我们的「加持力」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自己身边总是小人很多,常常被人...

福德薄厚,入胎时显现的境象不同

若薄福者,当生下贱种,彼于死时及入胎时闻纷乱声,及...

色身从何而生,又从何而去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

无常的观照

其实,无常在我们身边很容易被发现。比如,世间上有许...

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

苦难的源头

鱼篮 捕鱼的人在河中设置只能进、不能出的竹篮,旁边放...

人生百空歌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

外表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心

在遥远的西藏雪域高原上,住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

南怀瑾: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

我学佛几十年,这里的同学都知道,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

【推荐】十种恶行会让你来世变丑

《佛说业报差别经》: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怀嫌恨。三...

找对自己的生存方向

当生命如戏剧般一幕幕拉开时,我们赋予生命什么样的色...

每天念经拜佛为何还是烦恼

很多时候我们是把修行的 外相当成修行本身而不自知。...

星云大师《我们应知的努力方向》

一.入世重于出世 在过去,我们中国佛教徒的思想,总...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有时候,我们考虑问题只是考虑自己。曾经有这样的故事...

千万莫上邪魔外道的当

天津有个居士带来五、六个女孩子,那个天津女居士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