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信仰的虔诚与否与贫富无关

2011/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导语:不论世俗之中还是在佛门里,人们通常都会看重富贵之人,而轻视那些贫穷者。在信仰上,更多的人都会认为富贵的人的信仰虔诚,而忽视贫穷者的虔诚信仰。)

佛法是平等的,信仰的虔诚与否关键是一颗心,不能以人的贫富贵贱来评价人的信仰。佛经中有一则故事说,曾经有一个很穷的女人,她将自己仅有的两文钱供养三宝,道场里的方丈和尚亲自为她回向。到后来世事多变,这位穷女人因为布施的功德做了皇后。一天,她坐着轿,在随从的前呼后拥下来到寺院修大供养。她本以为方丈会亲自到寺门口迎接,并且亲自为她主持诵经祈福。出乎她意料的是,方丈和尚祇让徒弟去为她诵经回向,并没有亲自主持。她就觉得很奇怪,去问老和尚说:从前我很穷苦的时候,到这儿来才布施两文钱,你却亲自为我回向;今天我带这么多财富来供养,你怎么让你的徒弟来为我回向?老和尚就说:那时的两文钱,你是真心,那是你全部的财产,我不能不替你回向;今天你做了皇后,拥有亿万财富,你拿的这点钱是九牛一毛,我的徒弟给你回向已经足够了。

信佛关键是一颗虔诚的心,若心虔诚,贫穷者虽布施一文可当万金之粟;心不虔诚,富贵者虽布施千金也难得片刻功德。我们看人信仰的虔诚与否,不能以人供养财富的多少来判断。对于一个真正内心有信仰的人而言,即使他给三宝以微薄的供养或者根本无力供养,但祇要对三宝有一颗恭敬的心,他的信仰同样是虔诚的。

佛弟子中号称论议第一的迦旃延尊者,经常利用各种时机,采用一种善巧的方法,来度化那些处于痛苦生活中的穷人,让他们仰仗佛力得以离苦得乐。有一次迦旃延尊者看到一妇人坐在河边哭泣,想投河自杀。迦旃延问她:为何要自杀?妇人说:我是富人家里的奴隶。成年累月的劳动,非但衣食不周,没有自由,还要经常被主人无故打骂,想想活着真没有意思。迦旃延说:贫穷是可以出卖的,你把贫穷卖给我好吗?妇人听后十分惊异地说:贫穷能够出卖,你要买贫穷,真新鲜。但不知怎么卖法?迦旃延说:富人前世布施修福,才能享今生的富贵;贫穷者所以贫穷,是前生没有布施修福。你现在对我行布施修福,不是等于将贫穷卖给我吗?妇女听后,知道发财致富之道,但我现在一贫如洗,怎样行布施?迦旃延将钵交给妇女说:你盛一钵水给我不就是行大布施了吗?妇女盛一钵水给迦旃延,以此功德。得升忉利天享福。

从迦旃延尊者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供养三宝财富的多少,不能作为判断一个人信仰虔诚程度的标准。这位妇女没有任何财物供养三宝,仅仅以布施一钵水的功德,就得生忉利天。

佛教中布施可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不管你采用何种布施,主要是在布施时有一种施无望报的心,也就是佛教中说的无相布施,一旦你布施时有了附加的条件,你的布施供养就不是那么纯洁了,换句话说,就是信仰不那么虔诚了。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富贵之人在供养三宝时所难以舍弃的,他们认为,我供养给你寺院这么多的财富,寺院的方丈应该将他视为座上宾,不仅要热情招待,而且还应当为他主持祈福法会。正是这种贡高我慢的心,影响了他们的信仰。

佛的弟子,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在无量劫以前是个初发菩提心的人,虽然未做佛教徒,但已明白了布施的道理。当时他祇是个种田的农夫,生活贫穷,困苦得很。靠近他家的山上,住了个老比丘,已证得辟支佛果。这位老比丘每隔七天才下山去化斋饭一次,每次祇化七家为限,绝对不多化,若七家都统统布施了,才够吃七天。如果有一家没有给的话,这一天就不吃东西。就算化不到任何东西,回去后还是再等过七天才下山化缘。

有一次,农夫从家中带了中饭,准备自己在田里劳动之后吃。当他见到这个穷和尚下山没有化到任何东西,就生出一种怜悯之心。他想:我今天不吃饭了,就把这饭送给那穷和尚吃吧!

但他并不知道这位老比丘是证辟支佛果的圣人,老比丘有他心通,一观察因缘:哦!他为甚么给我这样不好吃的饭呢?这饭叫稗子饭,是一种最不值钱的米,最穷的人才吃那种饭。比丘通过观察才知道:原来他没有钱,天天要吃这种饭,今天知道我没有化到饭吃,就布施给我,这功德真不可思议!对他就特别欢喜,赞叹地说:如是!如是!汝供养心最真也!于是又回到山上去。

随后这种田人就看到一只兔子向他跑来,忽然间就跳到他的肩上,随即就黏到他身上,怎样都不下来。这一下把他吓慌了,立刻跑回家想法要把兔子拿下来。他把兔子拿下了一看,原来是祇金兔子!他就割下兔子的一条腿拿去换钱。回来一看,这金兔腿又长出来了,他也因此变成了一个大富之人。就因为他真心供养辟支佛,所以得到这种果报。

阿那律尊者,因供养一位辟支佛,就生生世世非常富有,不是做国王的太子,就是做全世界富主的儿子。他就是因为在布施时,没有存有任何有所求的心,才得以永脱贫穷之身。《菜根谭》云:施人无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具非矣。意思是说,帮助别人不要指望回报,假如抱这种心理,那么这种热心的助人行为就不是那么高尚了。

佛门中常说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对于一个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穷人而言,让他牺牲乞讨来的活命衣食来供养别人,的确很艰难。如果他们能不考虑自己,毫不犹豫地倾其所有供养他人,的确是令人赞叹的;对于富贵之人来说,让他们布施一些钱财,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你让他怀有一种平等心、平常心来对待信仰就很难了。

现代寺院之中,特别是一些有名的古剎,常常会有很多的大护法,他们为护持寺院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当中不乏不计名利得失的虔诚信仰者;但同时,我们也不应当忽视那些默默护持三宝的贫穷小人物,也许在他们中间,还会有将来的佛、菩萨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做生意的发心很重要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

最为真实的幸福

一个富翁看到一个躺在广场上的乞丐,一时起了恻隐之心...

今生享福,还要把福报延续到下一世

天道、阿修罗道看似高级,却难以修行。身为人类,最幸...

善恶生意经

很多佛经里都讲过做生意的过患,做生意的行为里具足了...

李嘉诚:真正的财富存在于内心

有人以富可敌国来形容超人李嘉诚,但对李嘉诚而言,生...

穷人也会过得很快乐吗

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海滩上相遇了,富人问穷人:你在...

佛门里的四尊大财神

十方财神中的财神之王多宝如来 佛教认为宇宙在时间上和...

为什么布施会有福报

我们布施为什么会有福报?这个福报是从什么地方来?诸...

世间事业和修行能否两全其美

问: 世间事业兴盛和修行成功能否两全其美? 索达吉堪...

这五种习气,你是不是样样都有?

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就这样也要、那样也要,贪不到...

人生是果报跟造业交互的作用

唯识学解读人生,把人生分成两块:一个是果报的受用,...

看破、放下、念佛

今天和大家讲看破、放下、念佛。因为以前有一位居士向...

临终注意事项与丧事办理之细节

现在汉地的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佛教徒,为亡人做的事...

「息诸缘务,一心行道」这个非常重要

先看总说,师修净土,久而弥笃。这是一个总说,印光大...

莫失好时,若失好时则不可救

讲完信、愿、持名,佛陀为什么又讲今现在说法呢? 这个...

佛法是破解命运不好的最好法门

佛法传入中国二千多年,经久长兴,修学人多多,原因在...

具此三心者,必生极乐国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

善导大师因机施教的故事

一、度化屠户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妇孺皆知,但多...

【推荐】佛号要如何念

首先谈修行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这心态就是四个字至诚...

回光返照是观照什么

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就是我们讲的称性起修,...

已婚男女相处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时代变迁,现代社会不但男女工作机会平等,交友机...

把烦恼送给他

有一对年轻夫妇同在一所小学里教书,虽然待遇不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