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佛教主张积极超越自我

楼宇烈  2011/07/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导语:佛教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直到隋唐形成三大主流,就是儒佛道三家。儒道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而佛教则是从域外引进的,与本土文化很好地结合,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本文作者楼宇烈认为宗教与迷信不能画等号,人是可以掌握和改变自己命运的。)

宗教与迷信不能画等号

儒家文化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崇高,但在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遭到激烈批判。而且,儒家文化缺乏载体传承,重新弘扬可能困难重重。道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可能少一点,重视养生的成分比较多,不太主张同环境抗争。而佛教文化要建设人间净土,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为什么过去很多人认为佛教是迷信?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接受的这个宗教概念来自西方,也就是欧洲人在启蒙运动时对中世纪宗教的描述和概括,认为宗教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对至高无上的神的信仰;二是追求彼岸世界,超越现实世界;三是非理性的、反科学的。近现代一些思想家就是以这样的标准看待宗教,实际上中国文化中到底有没有宗教,争论一直非常激烈,大部分人认为中国历史文化中没有宗教,也没有对神的信仰。中国人经常谈及的儒道佛三教,通常我们理解这个教不是“宗教”,而是“教化”的意思。

佛教主张积极超越自我

许多人认为佛教很消极,这是完全不对的。其实佛教的真意是告诉我们要超越自己,要学会在今生造新的善因,结新的善果,这正是改变人命运的好办法。佛教中常讲“自作自受”和“自性自度”,就是说因和果都是自己造成的,出了恶果也必须自己负责,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毅力解决问题。这么来看,佛教宣扬的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很多宗教都是膜拜神灵,而佛教倡导自立,强调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智慧和毅力来超越生死、超越自我。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因为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并非宣扬神灵主宰一切。现在很多人以为拜佛像就能带来好运,这是不符合佛教根本教义和精神的。释迦牟尼提出事情都有因有果,但因果关系不是外在的,是每一个生命体自己的行为言论种下的因所结的果,这就是“业”和“报”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佛教认为人是可以掌握和改变自己命运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达真堪布:不要为了得到保佑才来皈依

从今以后,我要以佛陀为究竟的导师,以佛法为究竟的道...

【推荐】被玩坏了的「开光」

开光是许多宗教都有的宗教仪式。在我国,佛教中有开光...

圣严法师《做自己的主人翁》

儿童、青少年是我们社会、国家的未来主人翁。这是一句...

女童勇伏大蛇

古时候的人很迷信,例如从前在一个小地方常有大蟒蛇出...

【推荐】佛法看身体健康的原因

昨天有人问:请问师父个问题,我一个同事也学佛,说几...

弘一大师为何不做艺术家,而做和尚呢

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

学佛是迷信吗?

学佛最要紧的是在事上的运用。如果只是烧香拜佛,求佛...

国人对佛教误解有多深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普贤菩萨强调,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就是用法来作...

食肉十过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中,记载食肉有十种过失: 一、众生...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一、信仰淡化的原因 今天我们来讲讲修行佛法过程中常...

修行千万不能懒

又是一天了,今天是十二月初一,第三个七现在开始了。...

唐代高僧法照大师

今天给大家说一说,净土宗的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凡...

慧律法师《增进快乐的三个要件》

释迦牟尼佛说人造十恶。身体有三种恶业:杀,杀人、杀...

世俗谛与真谛对生命问题的看法

我们讲第一个问题:世俗谛与真谛对生命问题的看法。什...

杀生业报因果实录

序 「因果报应」是中国社会里所熟悉的观念,每遇善人...

宏海法师:佛法的时间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

我们最该多说的两个字

一个周日的早晨,我刚行堂回来,看着同学在水池边弯着...

想往生的人,是否需要戒掉手机和电脑

《维摩诘经》当中说:心净则国土净。往生净土需要以清...

彻悟大师净土开示录

一、赞法门殊胜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

人世,以爱的名义走过

一路上有太多的美丽的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有太多动...

「不动念头」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这里所要诠释的观念,就是《楞严经》一再强调的一个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