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蕅益大师《开示念佛法门》

蕅益大师  2010/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

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

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设有巧没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动以参究谁字为向上;殊不知现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离过绝非,不消作意离绝。即现前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离计,何劳说妙谈玄?

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得往生,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

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

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

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

真能念佛,不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

试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瞋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杯;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岐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

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若初心便要说好听话,要不着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饶你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决用不着。珍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蕅益大师文章列表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心

问: 至诚心是何标准?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

【推荐】一起看看念佛人到底有多尊贵

1、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 《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

怎么成就「一生补处」呢

一生补处,那就不是八地菩萨,等释迦牟尼佛的法都完了...

三福怎样操作才有把握往生

问: 《观经》中佛告韦提希,欲往生彼国(西方极乐)者...

念佛念经时流泪是好是坏

原文: 念佛发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若常...

海涛法师:念佛好时机

念佛法,不论男女僧俗,贵贱贤愚,无有一人,不堪念佛...

西方三圣的形象

念佛法门虽分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持名念...

蕅益大师开示三种念佛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

临终无助念,平日的努力是否都付之东流

问: 印祖多次开示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若家...

学佛的目的在于解脱自在

学佛的目的,在于解脱、自在。而不少人,学佛之后,处...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弥勒下生也不中用

念佛,三岁孩童也能也会;若论究竟有没有功夫,就大有...

修七支供迅速积累福德和智慧

修七支供的目的: 人生在世要想使自己过得更好,最主...

信愿具足者,则万修万人去

如来知诸众生唯仗自力了脱之难,故于一切法门之外,特...

怨是病之根

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有怨、恨、恼、怒、烦的负面...

星云大师《佛诞节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们在此地虔诚恭敬地礼拜,因为您...

人生的快乐是跟因缘借来的

我们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较利根,知一切法,当体全空...

面对业力如何把握当下的自己

什么叫过去?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

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即使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也往往很难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恶...

父母和子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问: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一种什么样...

星云大师《为贫苦大众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祈求您垂听弟子祈愿的心声: 世界上...

佛教徒的一日行

学佛修行,不一定只有局限在寺院里,佛教尤其重视生活...

人生世间,险难甚多,淫欲邪见是其大宗

人生世间,险难甚多,淫欲、邪见,是其大宗。汝家道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