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心律法师  2012/05/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儒家则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据《史记》记载,秦缪公丢了一匹马,被岐山下的一农民宰食。官吏追查,抓了食马肉的三百人,准备惩办。缪公听后说道:"畜贱人贵,不该以畜害人。食马肉者一律释放。"后来秦晋交战,这三百农民要求跟随缪公出征。正当缪公被晋军包围又受重伤时,三百农民冒死将秦缪公救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左传》中关于晋灵公的记载。晋灵公无道,大臣赵盾多次直言进谏。灵公恼怒,派人刺杀赵盾。正当伏兵四起时,伏兵中有一人倒戈相救。赵盾问其姓名,他说是桑荫下的饿人。原来赵盾曾在打猎时救过他,他是以恩相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施恩以恩报,施恶以恶报。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自己不想被别人羞辱,就不要去羞辱别人;"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以善为本,尊重他人就会少树敌,就能够保全自己。

孔子说:"做人起码在三件事上要懂得推己及人。如果对居上位的人不能尽心侍奉,却要求属下凡事听命;如果对双亲不能尽孝,却要求儿子孝顺;如果对兄长不能尊敬,却要求弟弟听话,这就是不能推己及人的毛病。人如果在这三件事上懂得推己及人,就能成为立身端正的君子。"孔子之说,通俗地阐明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人生中常有所谓厄运,只是因为对他人一时的狭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进道路上设下了一块绊脚石罢了;而一些所谓的幸运,也是因为无意中对他人一时的恩惠和帮助,而拓宽了自己的道路。所以,我们都该把与人为善作为处世的准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宣化上人:善恶两条道

人人想成佛,可是成佛有成佛的条件。人人想做好人,可...

修善如爱己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波斯匿王不仅...

好人和坏人之分

大家都知道好是坏的反义词,坏是好的反义词,也知道好...

别人与你谈论是非,该如何对待

某某师到客堂来,常常一坐就开始论人众是非,且往往耗...

从科学和医学来研究善恶有报

现代的实证科学很讲究依据,当有了大量的科学依据时,...

【推荐】原谅别人时,也为自己开了一扇门

人,总是生活在原谅与被原谅之中。原谅一个人是自己的...

【推荐】男女间交往须知

现代男女在交往异性朋友,乃至于随着感情的加深而相互...

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

世间愚人,不知因果。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见...

贤哲比丘具足九法

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世尊对比丘众...

真理法宝胜于金银财宝

达摩祖师本名叫菩提多罗,南印度人,出身婆罗门贵族,...

不怕犯错,怕不改过

佛陀走到一处乡村聚落,远远地看到了一位比丘,态度散...

给生命一个助跑的过程

在高原的上空,常常可以见到秃鹫在翱翔。秃鹫又叫座山...

被情所困不值得

感情是四只脚,甚至是无数的脚,而人只有两只脚,你愈...

人生诸多不幸的三个根源

在生活中,有人会常问,为什么老是学习工作不顺利,常...

宽容、善良、淡泊、乐观——南京吉慧长老访谈录

本刊记者: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给我们慈悲开示。早在1...

不管哪一宗都要见性,不见性你弄的还是生灭

禅宗没有什么语言,他的问话就是实际,问在答处,答在...

一个「缘」字,意义甚深

在佛教里经常说未弘佛法,先结人缘。只有把这人缘结好...

贪婪的代价

一位古董商有一次在一处僻静的穷山村里,发现了一个老...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

问: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净业行人应如何修功德? 答...

修行人必须要看破今生吗

问: 作为佛教修行人,必须要看破今生吗? 索达吉堪布...

大安法师:念佛不能走极端

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 我们...

跨越心灵的栅栏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从战俘营逃出来的人,战后去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