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四大五蕴

2012/07/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这是佛陀成道后,对宇宙世间诸法万象的说明。

所谓「四大」,是指结合物体的四种元素:地、水、火、风。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宇宙世间的山河大地、房屋器皿、花草树木等森罗万象,无一不是仰赖这四种元素组合而成,乃至我人的色身,也是四大假合而成。人体的毛、发、爪、齿、皮、骨、筋、肉是坚硬性的地大;涕、唾、脓、血、痰、泪、津、便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人所以能生存,就是因为四大和合,若是四大不调,就会呈现病相,甚至四大分散,人就会死亡。

四大假合的色身,是一种物质的现象,而人之所以称为「有情众生」,除了具有物理机能外,还有忧、悲、苦、恼、喜、怒、哀、乐等精神状态。人是由物质和精神聚集的和合体,所谓物质,就是父母所生的四大假合之身,佛法名之曰「色」;所谓精神,就是佛法所说的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五者,是构成我人身心的五个条件,称为「五蕴」;五蕴就是「我」的代名词。

五蕴又称五阴。《大乘广五蕴论》说:「蕴者,积聚义。」《摩诃止观》卷五说:「阴者,阴盖善法。」意指众生是由色、受、想、行、识等五法「积聚」而成;此五法能盖覆、遮蔽众生本来的真如佛性,因而起「惑」造「业」,受无量劫生死轮回之「苦」。因此,五蕴也可解释为五蕴魔、五阴魔。

五蕴是佛法对于有情生命个体的分析,五蕴是因缘所生,而非实有。《维摩经》说:「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色,从四大和合而有;受、想、行、识,由妄想分别而生,究竟皆无实体。佛陀为了明示五蕴虚幻不实,曾举五喻说明,所谓「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事」,以此晓谕众生:五阴之我,不过是五法积聚,暂时的和合,唯有假名,没有实体。「五蕴非有」,实乃佛教「无我观」最具体的诠释。

然而,凡夫众生无明,往往执著五蕴假合之相为「我」,有「我」就会与「人」争执,我是他非,由此而造业,引生烦恼痛苦。因此《大智度论》说:我是一切诸烦恼根本,先著五众为我,然后著外物为我所。《原人论》也说:「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觉,执之为我。宝此我故,即起贪、瞋、痴等三毒。三毒系意,发动身口,造一切业。」

佛陀为了破除凡夫「执我为有」的愚迷,故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的真理,希望众生都能「照见五蕴皆空」,获得般若空慧。般若为三世诸佛之母,般若根源于空,经过了空的体证,般若才能显现,从而证得正觉。所以,由「无我」而进入「空」,是修行到达解脱所必经的路径。

哲学家老聃曾说:「人之大患,在吾有身。」我人的身体实乃众苦积聚而成,心理上有贪、瞋、痴烦恼的痛苦,身体上有老、病、死的痛苦,家庭里有愁衣愁食及恩爱别离的痛苦,社会上有是非斗争,怨憎相会的痛苦,世间上有风、水、火、震、兵灾等痛苦。苦,紧紧的跟随我们,纠缠我们,学佛应该要先认识「苦」;知「苦」,才知道求「解脱」。要知苦,先要能正确认识五蕴缘生之法皆是无常,以无常故有苦,为解脱苦故,须知无我。能够观此五蕴身心皆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才能无我;无我即能远离颠倒执著,无我才能解脱。所以《八大人觉经》说:「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这正是佛陀宣说「五蕴非有」的本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论语》中有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这句话说的是我们不...

这些行为根本称不上是「精进」

每天念佛多少万声是不是精进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

五蕴--色受想行识

现在讲佛法名相,色受想行识五蕴,这是佛教基本名相。...

去「我」相修忍辱

忍辱是逆来顺受,无我相、我执、我见,常观想:未生之...

别把自己看的太重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

【推荐】痛苦是从执着而来的

我们看《百法明门论》这个贪烦恼,什么叫贪呢? 以染着...

一个终身受用的测试题

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经过一个车站。...

我执会障碍无限智慧与悲心的发展

我执就像是个捣蛋鬼,会使我们孤立寂寞、与他人敌对;...

比丘尼的八敬法

八敬法,八敬法又名八敬戒、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

佛学常见辞汇(五画)

【去执】 去掉对一切事物、理论、思想以及意见等的固...

佛经读诵安置须知

读诵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

水陆法会八天七夜在做什么

每逢农历七月,许多佛寺都会举办水陆法会。那么什么是...

用「大贪」化解烦恼

产生烦恼的贪是什么?比如对孩子。孩子的学习不好,我...

【推荐】在不坚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世尊教诫比丘:在...

观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观音菩萨是佛教里众多大菩萨中的一员,但是观世音菩萨...

学佛后什么都是顺境了吗

文殊菩萨什么意思啊?就是妙智慧妙吉祥的意思。就告诉...

顺境善待别人,逆境善待自己

人生路上,要学会善待他人,也要懂得善待自己。 善待...

学佛人不应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这也是众生...

惟觉老和尚佛法禅法问答

问:惟觉老和尚传的禅法,有什么特色? 我现在的教法...

人人有爱心,社会就能净化

诸位同修: 现在的社会,需要充分的大爱之心,如果人...

人善土地就丰壤,人奸地就薄

佛在《地藏经》上讲,如果有人能在南方清洁之地,供养...

我们为什么会有忧愁恐惧

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间人所迷了的、颠倒了的事给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