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9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30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 最近更新 订阅RssFeed
  •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3月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由原海南琼海师范学校升格而成的主要培养信息、软件行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至今已有91年的办学历史。学院是海南唯一一所连续两次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公办高职院校,并获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学院坐落在红色娘子军的故乡、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城市、海南省东部中心城市——海南省琼海市市中心。 学院占地326亩,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1.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905.54万元,纸质图书28.9万册,电子图书5222 GB ,教学用计算机2442台。建有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高规格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有61个校内实践基地,4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有千兆校园网、通讯网、监控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的信息化虚拟平台;建有大学生创业中心、软件研发中心、信息处理中心、艺术设计研发中心;设有第6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红旗Linux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动漫产业振兴基地授权的“国家动漫游戏人才培养工程授权合作伙伴”、海南东部唯一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点。 学院设有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信息管理系、数码设计系、电子工程系、艺术传媒系、外语与旅游系、基础教育部、社会科学部等9个系部。有在校生的专业27个,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大类为主体,艺术设计传媒、财经、旅游、文化教育等门类为辅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现有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 学院现有来自全国27个省(区)市的在校生近6000人, 教职工395人,专任教师274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48人,讲师122人,具有硕士学位82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7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39人。同时,还聘有校外兼职兼课教师73人,客座教授(兼职)58人,外教2人。专任教师中有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2人,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和第二层次专家各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省科技创新十大领军人物1人,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 近年来,学院教师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一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研成果二等奖、省教学比赛一等奖、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励100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子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项、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省教育规划课题22项、省社科联课题2项、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48项;其他课题9项;出版教材49部;自编实验实训指导书199本;被《SCI》、《EI》、《ISTP》等国际权威刊物检索收录的学术论文60篇。 学院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秉承“人才为根本、教学为中心、技能为主线、质量为生命、特色为追求”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向,实施 “实践主导,能力本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双证书”制度,推进实践训练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接轨,办学规范,治学严谨,成果显著。近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各类比赛获省级以上殊荣270项,其中,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红旗杯”全国大学生开源软件技术竞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泛珠三角安利杯”计算机作品大赛总决赛等国家级竞赛活动,获得一等奖19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39项;参加“泛珠三角安利杯”计算机作品大赛(海南赛区)、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海南赛区)、“红旗杯”全国大学生开源软件技术竞赛、“天翼杯”首届海南省大中专学生平面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省特等奖1项,省一等奖30项,二等奖41项,三等奖65项。学院设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认证、国家信息产业部IT职业技能认证等机构11个,工种(含不同等级)类别82种。近三年来,我院学生参加鉴定初次通过率达到87%,毕业生双证书年均获取率达95.52%。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2%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年均满意度高达93.85%,学院连续六年被评为“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先后与海南生态软件园、牡丹江牡大动画有限公司、海南英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海南科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惠普)、海南枫华动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海南图谋创意策划发展有限公司、深圳万泉河科技有限公司、琼海春晖实业有限公司、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琼海电视台等5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联盟,构建了校企合作互惠双赢格局。 学院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质,并与立陶宛考纳斯应用科学大学、英国伯恩茅斯学院和普尔学院、美国西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西南悉尼学院、中山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学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良好声誉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同与高度评价。学院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国家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海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海南省教育工委系统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海南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家长满意学校”、“海南省十佳教育信用单位”、“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海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先进院校”、 “海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合格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学院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突出的国内一流高等职业院校,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信息智能岛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http://www.hncst.edu.cn - 2014-11-2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它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急需的新兴科技领域设置系科专业,创造性地把理科与工科即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注重基础课教学,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 得到迅速发展,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http://www.ustc.edu.cn - 2014-11-21
  •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Nankai University]创建于1919年,创办人是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和严修。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成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 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0年12月25日,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南开大学协议,南开大学跻身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http://www.nankai.edu.cn - 2014-11-21
  • 青岛市李沧区鑫盛源滑动门型材经营部

    青岛市李沧区鑫盛源滑动门型材经营部

    鑫盛源滑动门成立于2006年,公司致力于推拉门领域发展,多年来,秉承“以创新求发展,以诚信铸造品牌”的经营理念及与客户共赢共享的企业精神,建立了以青岛为中心,辐射多个省的经销商加盟网络。产品定位于高中端产品,中档价格。 鑫盛源滑动门不断通过技术研发与创新,获得了数十项技术专利及外观专利产品证书,并被评为新浪网友最信得过的推拉门品牌。其中45度拼角这项国家专利,现已在行业内成为标杆性技术。 鑫盛源滑动门在创新方面,也一直遵循“创新是企业的根本”之原则,每年推出数十款新品,为社会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而不断努力。而在品质方面,也一直本着“质量等于人品、质量等于道德、质量等于良心”的理念,不断鞭策自己,以期更加进步! 公司从创业开始至今,一直奉行儒家思想的利他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用诚信及诚心做企业,以共赢共享为基点,为更多的经销商开辟了一条通畅的经商之路以及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现已发展了两百多家的经销商,并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行业领先者! 2011年11月 鑫盛源又一个新的生产基地在广东佛山成立了,公司将以强劲的势头继续稳步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http://www.xinshengyuan.net - 2014-11-20
  • 苏州鹏达膜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苏州鹏达膜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苏州鹏达膜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膜结构、膜结构停车棚(汽车棚)的设计、施工、安装以及膜材裁剪、生产、加工的企业。    本公司是国内膜结构行业的佼佼者。拥有一批较早从事膜结构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十几年年从事膜结构工程安装、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施工队伍。    苏州鹏达膜结构工程有限公司使用国际先进的膜结构建筑膜,荷载分析,裁剪及结构设计软件;精浩加工采用进口膜材并全套引用国外先进的膜材裁剪及焊接生产线;精浩一批经验成熟的安装队伍和实力雄厚的施工单位。 膜结构建筑风格独特,艺术性强,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高速公路收费站、加油站、大型停车场、博览会展厅、公共场所、休闲场所、飞机库、景区装饰、大厅吊顶等。     公司成立以后,精浩的每位员工本着"诚心诚意做事,贴心贴意做人"的原则,以客户满意为最高要求。在多年的膜结构工程领域的实践探索中,我公司在结合国外先进膜技术加工工艺同时不断完善创新,增加监管环节,简化加工程序达到生产加工于一体,使企业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http://www.mjgcp.com - 2014-11-20
  • 北京启智特殊教育学校[启智教培中心]

    北京启智特殊教育学校[启智教培中心]

    北京启智特殊教育学校(www.bjqz.net)启智教培中心,是一所为幼儿发育迟缓、自闭症少年、脑瘫儿童、唐氏综合症患者、心智障碍等人士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融合教育、职业训练、寄宿护理等一体化服务的非盈利机构。

    http://www.bjqz.net - 2014-11-17
  • 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的贵州教育学院。2001年,贵阳职工大学并入学院。2005年,经贵州省教育厅批准,开始招收普通专科学生。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为现名。现学院正进一步遵循规律规范办学的艰辛努力抓实教学、科研、师资、管理、开放五项重点工作,并进一步实施后发赶超,在人才、学术、文化、服务等四个方面发力。   校园环境   学校地处美丽的避暑之都——贵阳,乌当主校区占地1042亩,紧邻环城林带,嘉木簇拥,依山就势,校园绿化面积约42.3%,被评为贵州省首个“绿色大学”。   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教师1000余人。   高端人才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9人,“长江学者”1人,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省管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学术带头人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院部设置   学校共15个教学单位:文学院、艺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和大学外语教学部。 贵州师范学院 ©51ditu.com - GS(2012)6023号 地图数据有奖纠错 200 公里   专业设置   设有普通本科专业37个,普通专科专业9个,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史学、工学和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已培养合格毕业生12万余人。   省级平台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3个、重点学科1个、重点支持学科1个;教育部全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厅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厅级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厅级工程中心1个。   课题立项   近年来获国家级科研课题2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44项,厅级课题189项。学校馆藏各类纸质图书75万余册,电子图书125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8个。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00余万元。   科研创新   我校建有以“长江学者”纳日碧力戈教授领衔的综合性高端学术机构“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及省级人文社科基地“中国山地民族研究中心”、以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重大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罗毅教授领衔的贵州师范学院创新科技研究院、以首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江俊教授领衔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纳米材料模拟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人文社科基地“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五个特色研究机构。2013年11月,与浪潮集团共建“贵州师范学院—浪潮集团并行计算实验室。   对外交流   目前和我校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的学校有华中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武汉音乐学院;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同时,我校与美国、加拿大、瑞典、泰国、韩国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http://www.gznc.edu.cn - 2014-11-13
  •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通信信息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始创于1958年,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04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08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多年来为陕西乃至西北通信行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享有“陕西通信行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学院地处中国第一帝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350多年历史的咸阳市,毗邻省会西安,周边交通便捷。学院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馆藏图书20.01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800余名,成人教育学生1500余名。学院建有综合教学楼、实训楼、培训楼、学术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学生活动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等教学生活场所。 学院以高职教育目标与企业需求为依据,开设有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金融管理与实务、物流管理等18个热门专业,覆盖了通信、计算机、管理等三大领域,初步形成了以通信专业为龙头,金融、营销、计算机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其中,移动通信技术、通信技术、营销与策划、金融管理与实务等4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建成院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课程23门,院级优质课改课程46门,省级优秀教材2本。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3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近两年,学院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53篇,其中核心期刊26篇,公开出版教材23本,立项科研课题9项。 全院现有教职工242人,其中专任教师130余人,教授、副教授21人,中级职称118人。硕士以上学历60余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外聘和兼职教师70多名,双师素质教师85人,中青年骨干教师88人。目前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 学院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适应各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基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培养制度,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点等机构,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搭建平台。学院实训条件优越,拥有先进的FTTH光网到户实训环境、3G移动通信、动漫设计与制作、“金手指”实习银行、三方物流模拟、电子商务管理平台等40个校内实习实训室,与企业共建80多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生均实践教学面积8.37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241万元,生均1.23万元。 学院面向全国13个省市招生,培养的毕业生理论扎实、技能娴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到学院招聘的知名单位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中国邮政、中国通信服务、华为电信、中兴通讯、大唐电信、八方电信等知名企业。学院与广东长实电信、浙江八方电信、科迈通信等六家企业签订了“订单班”培养协议,与华为、中兴、用友等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较好的平台。近几年教育厅认定的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院坚持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组织了大量各层次、各类别的技能竞赛,不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省级以上各种大赛,每年在省级以上各类大赛中获奖的人数达到40人次以上。近两年学生在全国英语写作大赛陕西赛区比赛获得特等奖,第十三届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陕西赛区获得男子冠军、女子亚军,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计算机网络应用大赛第三名,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二等奖。 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奖助学制度,实行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学院奖、助学金制度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结合的制度体系。此外,学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大量勤工助学岗位,资助范围达到90%以上,确保了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院一贯重视培训教育,作为陕西通信行业技能培训基地,学院开设有30多个职业(工种)初、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拥有大型综合培训楼,教学、生活设备完善、条件优越,近年来不断自主研发培训项目,可为社会各行业提供通信类、计算机类、管理类的优质培训服务。 学院下设成人教育学院,面向全社会招收通信、营销、金融类普通专科成人教育学生。同时,学院作为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网络教育中心,招收高起专、专升本层次成人教育学生。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融短期技能培训、中长期职业培训、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和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多形式、多层次办学格局。 学院先后被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校园”、被省教育厅授予“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和“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示范校园”,被通信行业授予“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五十余载兴学育人,五十余载桃李芬芳。学院始终秉承“明德、尚能、进取、创造”的校训和“乐教、爱生、身正、业精”的教风,不断开拓思路、积极进取,培养了大批职业素养较高、综合素质优良的毕业生,为通信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正充满信心、豪情满怀,为把学院建设成一流通信信息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而不懈努力!

    http://www.sptc.sn.cn - 2014-11-13
  •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成立于1997年11月,原属苏州大学公办二级学院,2005年改制为由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学院位于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古镇,距苏州吴江区2公里、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20公里。毗邻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城和吴江高新技术开发区。校园环境优美,体现了“小桥、流水、书院”的建筑风格,学院景色优美,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设施一流,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场所。 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主持的《2013中国独立学院评价》,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在全国297所独立学院中,位列中国独立学院百强榜综合实力第66位,毕业生质量位列第41位,教师绩效位列第57位,成为苏州地区独立学院唯一上榜高校。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秉承和发扬苏州大学百年办学传统,坚持以“能力为本创特色”,坚持“加强理论,注重应用,强化实践,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倡导“双证制”毕业。办学以来,学院先后被评为“苏州大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先进集体等,并成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苏州市毕业生就业市场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分市场、昆山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定点机构、昆山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委员会人才工作站。 学院现有机电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服装艺术、旅游、经贸、外语、财会等8个系科,设有27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在校生7100多人,担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苏州大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者约占70%。 近年来,学院注重依托本省,特别是苏南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培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十多年来,学生在全国各级专业和技能大赛中荣获大小奖项已达300多项,其中有江苏省高等工科院校数控实习教学比赛等省级奖200多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全国奖20多项。 学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已与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的高校开展交流,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出国学习和交流,攻读双学位。 学院注重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就业、创业、升学等多元化就业格局,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2012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74%。逐步形成了办学目标明确、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人文关怀浓郁、就业形势喜人、教学成果显著、办学设施一流、区域环境突出、国际合作广泛等办学特色。展望未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将力争办成独具特色的应用型独立学院,让百年学府在千年古镇创造出新的辉煌。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学生学业期满,成绩合格,颁发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获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http://tec.suda.edu.cn - 2014-11-13
  • 商洛学院

    商洛学院

    商洛学院是陕西省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著名作家贾平凹故乡、陕东南生态园林城市——商洛市,其前身是成立于1976年的“陕西师范大学商洛专修科”,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商洛师范专科学校”, 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1年起成为省市共建高校。 学校占地44388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6461平方米。拥有塑胶标准运动场1个,专业实验室53个,实践教学场所77个,语音实验室6个,多媒体教室27个,报告厅5个,计算机1969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635.71万元。图书馆藏有四库全书1套1500册,馆藏纸质图书81.4万册,电子图书4100GB,纸质期刊1300余种,电子期刊6000余种。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健全,教室及学生公寓全部安装有冷暖空调,学生食堂被省教育厅评为“标准化食堂”。 学校现有教职工652人,其中专任教师501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5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350人;长期聘请中科院院士侯洵、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著名作家贾平凹等知名专家学者50余人为学校兼职教授,聘请外籍教师5人。 学校设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研究部2个教学部,设有“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现开办31个本科专业,面向27个省市(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10322人。 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型院校、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好本科教育为目标定位,坚持质量与特色并重的发展思路,以特色专业和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为支撑,初步形成了以秦岭现代中药资源和绿色食品开发利用,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贾平凹研究、秦岭画派等为文化传承的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25项反映教学水平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其中: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植物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物理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中药资源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素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近年来,主持省级以上教改教研课题100余项,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大学生科技创新成绩斐然,获得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中多次获全国优秀奖、省级一等奖。本科生考研成绩喜人,2011-2014年考研通过率分别达到11%、12%、14.50%、14.05%。 学校重视广大教师科学研究及科技服务意识的培养提高,鼓励支持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及科技服务工作。学校设有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所、GAP科研工程中心等8个校级研究机构。近年来,承担省市厅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推广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其中重点攻关项目6项,取得国家专利4项,34项科研成果获市厅级以上奖励,其中,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商洛市人民政府一等奖2项。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EI收录66篇,被ISTP收录17篇。学校每年列支“服务地方专项科研资金”,专门资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项目。学校教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商麦5226”被确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首选骨干品种,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党建为龙头,以“三早一晚”“学风示范工程”为抓手,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氛围。重视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着力打造高品质、高参与率的“双高”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才创造良好条件。设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等完善的奖助学金体系,积极创造勤工助学机会,完善助学贷款机制,争取设立了“国网商洛电力助学金”、“商洛联通助学金”和“鸿雁爱心助学金”,扩大了奖助学金覆盖面,确保每一位同学不因贫困而辍学。 学校确立了录取报到率与生源质量、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提高”的招生就业工作目标,通过苦练内功、外塑形象,积极建立省内外优质生源基地,近年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招生区域覆盖至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录取率连年超过100%,报到率达到95%以上。学校通过搭建毕业生供需信息平台等多种形式,积极支持毕业生就业,建立了宁波、天津等沿海地区实习就业基地窗口;重视从医从教、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国家项目就业渠道的拓展和支撑,连年来国家项目计划就业学生数一直居同类高校前列;学校还拿出专项资金资助并扶持学生创业。学校遵循“胸怀、视野、敬业、卓越”的核心价值取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创新素质,毕业生体现出良好的素养品质和工作能力,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年保持在85%以上。 学校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先后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台湾南开科技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为教师出国出境进修、学生留学等提供了良好平台。学校常年从英国、美国等国聘请外教来校任教,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建立了校际对口支援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 学校重视成人教育工作,先后承担了20项“国培”、“省培”项目,培训工作受到省教育厅、省国培办和参训学员的高度好评。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表彰的“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省高教工委表彰的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厅命名的“文明校园”等称号。学校还被省综治办评为“平安单位”,被商洛市政府评为“园林式单位”。 当前,学校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认真吸取国内外高等教育最新发展成果,以迎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规范化建设,深化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办学特色,坚持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http://www.slxy.cn - 2014-11-13

时间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