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一所独立设置的国有公办高等职业学院,是云南省首批成立的2所全日制高职院校之一,也是首批重点建设的2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学校行政关系隶属于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简称地矿局),教育教学业务由教育厅主管,国土厅给予一些项目上的支持,财政经费由财政厅直拨。 学校现有阳宗海校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区、小板桥校区、武定校区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达到769821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1.36万平方米,总资产54642.03万元;建有24个校内实训基地,15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图书41万册。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8000余人;教职工4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41人,教授、副教授61人,“双师型”教师122人,博士12人,硕士155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 学校起源于1958年成立的云南省地质厅技工学校,2001年4月,在云南省地质矿产局技工学校和云南省地质矿产局职工大学基础上合并改制而来。55年来,学校共培养了3万多名地质类专业人才,遍布全国20余省(市、区)、全省129个县(市、区)国土部门、地矿行业,成为学校的骄傲。 经过五十五年的教化育人、风雨传薪,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产业特色、行业特色、专业特色、培养特色、“产品”特色和文化特色,学校现已成为西部地区国土资源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培养基地。学校是全国百所职业院校推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先后获得了“云南地质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云南省地矿局“五好班子”、云南省教育厅“高校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以及“昆明市园林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2005年以“良好”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12年年底顺利通过云南省教育厅的特色评估,获“特色通过”;自2004年以来连续九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2012—2013年度全省就业总结宣传工作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11月,学校承办全国一类赛事“第一届全国地勘钻探职业技能大赛”固体钻探工比赛及闭幕式,获“特别贡献奖”和“全国地勘钻探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http://www.yngtxy.net - 2014-11-13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南京邮电大学1999年创办的全日制民办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教授任学院理事长、法人代表,南京邮电大学原党委书记闵春发教授任学院院长。在办学的十余年里,学院始终立足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依托南京邮电大学雄厚的教学资源、显著的学科优势和严谨的教学管理,保持与通信信息行业密切稳定的合作关系,成功地培养了一批批信息产业建设的合格人才,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成为造就IT英才的摇篮、投身信息产业的阶梯。 2012年,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方案,南京邮电大学与扬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在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共建新校区。新校区坐落于扬州市古运河畔大学城——扬子津科教园区,占地近700亩,校园教学区、实验区、运动区、办公区等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建筑古雅、景色宜人;教学、实验及生活设施先进齐全,是广大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殿堂。 学院拥有专、兼职教师516人,其中高级职称16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总数的75.6%,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9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9人;现有在校生8300余人;现设有23个以通信信息类专业为主干,理、工、文、管等相综合的优势专业及专业方向。在2010年、2011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组织的全省独立学院专业建设抽检中,我院被抽检的专业均以名列前茅的优势通过抽检。 雄厚的师资力量、浓厚的育人氛围、健全的管理体系和丰富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优质平台。近年来,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我院学生先后获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三等奖;首届江苏省信息安全大赛一、三等奖;“H3C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决赛团体一等奖;全国大学生TI杯模拟电子系统设计竞赛一、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和江苏赛区一等奖;中央电视台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江苏赛区总决赛大学成人组特等奖;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十届、十一届高等数学竞赛民办本科组一等奖25名、二等奖28名、三等奖19名;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全国二等奖和江苏省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江苏省总决赛三等奖;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二、三等奖等奖项。 学院现已与江苏电信、移动、联通、联创科技、江苏电视台、中天科技、亿通科技、邮通建设监理、上海贝电、中通服南京网盈、扬州网盈、交通银行扬州分行、扬杰电子等近40家企业共建了实训基地,并得到了上述企业资助的奖、助学金。专业上的优势、不断深化的校企合作以及学生本身具备的较强的实践能力,使得我院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各通信信息企业,2012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达94.33%。近几年我院学生考研录取率在同类院校中也一直名列前茅,2012届毕业生共考取研究生172人,占8.15%;2013届毕业生,截止6月份被国内外院校录取研究生280人,录取率达12.11%,创我院历年新高。 学院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合作和交流。从2007年开始,每年遴选部分本科四年级学生赴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攻读商务信息管理、应用计算机、移动通信工程、电子设计工程等本科专业双学士学位;从2009年起,可选拔推荐毕业生赴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学院还与美国中密歇根大学采取“3+1+1”本硕连读合作模式,学生完成学业后获通达学院学士学位和中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对外交流合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院为学生设立了20多种奖、助项目,用以奖励在专业知识学习和在科技创新、专项技能、社会工作等方面做出成绩的各类优秀学生,奖励面达60%以上;通过助学贷款、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和特殊补助等途径,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生毕业时达到《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的毕业学分,德、体合格者,可获得由教育部核发的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学士学位证书。合格毕业生可选择报考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学院秉承南京邮电大学“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实施“以人为本、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校企合作”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和谐校园建设为保障”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并践行依托通信行业、面向信息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打造通达学院品牌,努力在较短时间内建设成国内一流的通信信息类独立学院。
http://tdxy.njupt.edu.cn - 2014-11-13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原名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学院原主管单位为云南省农垦总局,2014年1月1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划归云南农业大学管理,4月28日云南农业大学与云南省农垦总局签订移交协议,5月13日正式挂牌,更名为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学院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养生天堂、妙曼茶城普洱和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两地办学,占地面积近200亩,位于普洱市思茅区倚像镇1200亩的新校区(一期工程588亩)已于2012年底开工建设。 学院设立热带作物技术系、园林工程与园艺技术系、旅游经贸管理系、人文科学与基础应用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成人教育教学部等6个教学系部和东南亚语教研室,建有云南省普洱市热带作物职业培训站和第149职业技能鉴定所、设备仪器先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茶叶清洁化生产线、茶艺室、咖啡审评室等,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农林、高新技术等行业的培训和鉴定。设有橡胶、咖啡、茶叶、中草药等12个研究所,对接产业开展技术服务。 学院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根据云南省和周边国家、地区产业结构特点,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开设热带作物生产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等专业。不少毕业生已走上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岗位或成为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为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被誉为“云南热区人才的摇篮”。
http://www.ynry.cn - 2014-11-13陕西工运学院
陕西工运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独立设置的公办高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学院有着光荣而悠久的办学历史,到今天已走过了61年的光辉历程。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学院形成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普通中专教育和工会干部培训、职工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多形式、多层次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学院全日制学历教育共设有艺术教育系、老服系、涉外旅游系、经济管理系及成人大专部五个教学系部,开设学前教育、涉外旅游、老年服务、会计电算化等20多个专业。学院执行教育部统招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各类在校学生3000多名。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学历教育始终坚持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品牌专业为主导,从学生的整体素质、专业技能及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突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及职业养成教育。依据高等职业院校的定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建设骨干课程,加强学生职业养成的管理,完善实习就业体系,实施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多证书”教学手段,在教学、学生管理与资助、实习就业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涉外旅游、老年服务、学前教育等专业毕业生始终供不应求,赢得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学院已与多个用人单位签订了“人才培养基地”协议,直通学生实习、就业。通过教学与实训、见习相结合,教育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我院连续多年保持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 学院占地121687平方米,建筑面积61705平方米,固定资产3050万元。学院教学设施完备,拥有多个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会计模拟实验室、视听阅览室、舞蹈室、语音室、画室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现有微机300台,图书资料20万册。现有教职工175人,其中专任教师137人,高级职称教师24人。 为进一步改善学院办学条件,我院已规划在长安大学城进行新校区建设工作。目前,新学院、新校区的组建、购地等各项工作正积极、有序地推进。 同时,为切实有效促进学院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在长安新校区建设期间,已于2014年初在雁塔区鱼化工业园区北岳路一号另设校区作为过渡。陕西工运学院鱼化校区占地557亩,建筑面积31.8万平方米。学院已在鱼化校区投入专项经费增置教育教学设备,现有的教育教学场所、设施设备及学生公寓、餐厅等生活服务等硬件设施完善。目前,学院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已全部搬迁至鱼化校区,教育及生活秩序良好。
http://www.sxgyxy.com - 2014-11-13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人民政府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普通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地处无锡新区的中心位置。无锡新区的综合实力在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名列前茅,无锡新区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园、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园、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创意文化产业园、生命科技园、临空总部经济园、机电动力装备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园)等众多的科技园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45所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在锡机构,200多家研发机构,2000多家科技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0多家),为学院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 建院以来,学院坚持“立足新区、面向无锡、服务长三角”的办学定位,依托无锡高新区雄厚的产业、人才、技术背景,大胆实践“政府主导、学院主体、企业主动”的办学体制,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使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由“零起点”办学,到“双万人”(万人学历教育、万人技能培训)办学规模,再到“两高”(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三级跳”,跻身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高职院校行列。 学院现有建筑总面积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亿元。学院通过校企共建等形式,建设各类实验实训室87个,引进了尚德太阳能光伏组件、阿斯利康自动化制药等3条企业援建生产线,构建“教学工场”;图书馆总面积12000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45万册,电子图书791GP,阅览座位1000个;建立了覆盖全院的计算机网络,目前全院已有10000多个网络信息接入点。 在无锡经济转型发展、优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学院及时跟踪区域产业与人才结构变化,坚持“三新” (新产业、新学科、新技术)导向,逐步探索出一条由工科类专业为主向高新技术类和现代服务类专业并重的转型发展之路。学院现有物联网技术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国际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中德机电学院、文化创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外语 与公共教育学院等教学院。着力打造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软件外包类、创意产业类、管理外包类、光伏技术类、机电技术类、物联网技术类等“六大重点专业群”,专业(方向)数量由原来的68个调整压缩到50个,确保把专业建在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前沿。同时,积极开发专科后、本科后人才培养空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高端培训,用高端人才引领高端产业发展,促进人才就业和优质就业。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围绕争创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战略目标,按照“调高定位、调精专业、调优师资、调强特色”的总体要求,深化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实现办学资源“大扩容”,构建合作育人“大平台”,促进科技开发“大联合”,推动人才队伍“大交流”,形成校企文化“大融通”。
http://www.wxstc.cn - 2014-11-13德州远博空调有限公司
德州远博空调有限公司位于德州市鲁权屯工业开发区,东枕京浦铁路、西靠京九动脉、南邻省会济南、北依京杭运河,交通便利,通讯快捷。 公司注册资金一亿一千七百万,现有员工800人、技术人员296人、中高级工程师35人、占地27万平米,各类车间15万平米。现有制冷生产线三条、风机盘管生产线五条、机床设备生产线两条、EPS保温生产线两条、铝合金生产线两条、BZ—A外墙保温五条、拥有大型设备50台/套,现已成为拥有固定资产6.8亿元的大型企业。 公司2005年12月即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认证,同时通过了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系“国家中型一级企业”“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质量达标企业”“百家诚信企业”“质量信誉保证企业”,现为中国空调协会会员,多项产品荣获国家和省级大奖以及名优产品、绿色环保产品、质量免检产品。 公司拥有一支素质强劲的专业化研发团队,并不断加大技改资金投入和自主科技创新,相继研发了卡式风机盘管、座吊两用风机盘管、逆卡诺太阳能机组与中空结构板项目,且拥有国家级空调机组性能实验室,“远博”也已成为中央空调制造业的知名品牌,公司现已成为空调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 公司年可生产各类卡式风机盘管、暗装风机盘管、明装风机盘管,空调器,新风机组等空调末端设备35万台/套、水源热泵机组,水冷螺杆机组,风冷模块机组,风冷螺杆机组等空调制冷设备5800台/套、外墙保温100多万平方米、铝合金型材2200吨、电缆桥架及高速护栏6000吨、机床设备1500台、各类通风管道60万平米。年产值可达20亿元,可为国家创税2.2亿元。 公司始终奉行“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求生存”的经营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公司靠先进的生产设备、精湛的技术工艺,以科技含量高、质量稳定的产品回报社会,产品远销全国26个省市。在国内如北京西客站、北京首都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中,德州远博空调有限公司为用户单位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奋力追求产品的精湛与完美是我们永不放松的目标。实现完善的售后服务、一切为用户着想是我们的宗旨。
http://www.dzybgs.net - 2014-11-13德州远博空调有限公司
德州远博空调有限公司位于德州市鲁权屯工业开发区,东枕京浦铁路、西靠京九动脉、南邻省会济南、北依京杭运河,交通便利,通讯快捷。 公司年可生产各类卡式风机盘管型号,卡式风机盘管,嵌入式风机盘管,暗装风机盘管、明装风机盘管,空调器,新风机组等空调末端设备35万台/套、水源热泵机组,水冷螺杆机组,风冷模块机组,风冷螺杆机组等空调制冷设备5800台/套、外墙保温100多万平方米、铝合金型材2200吨、电缆桥架及高速护栏6000吨、机床设备1500台、各类通风管道60万平米。年产值可达20亿元,可为国家创税2.2亿元。
http://www.dzybgs.com.cn - 2014-11-13德州远博空调有限公司
德州远博空调有限公司位于德州市鲁权屯工业开发区,东枕京浦铁路、西靠京九动脉、南邻省会济南、北依京杭运河,交通便利,通讯快捷。 公司年可生产各类卡式风机盘管,卧式风机盘管,卧式暗装风机盘管,卧式明装风机盘管,空调器,新风机组等空调末端设备35万台/套、水源热泵机组,水冷螺杆机组,风冷模块机组,风冷螺杆机组等空调制冷设备5800台/套、外墙保温100多万平方米、铝合金型材2200吨、电缆桥架及高速护栏6000吨、机床设备1500台、各类通风管道60万平米。年产值可达20亿元,可为国家创税2.2亿元。
http://www.dzybgs.net.cn - 2014-11-13重庆市江津第四中学校
江津四中是江津区教委直属的高完中学校,地处江津区夏坝镇五岔街和贾嗣镇街。学校依山环水,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是綦河边上一颗璀灿的教育明珠。 一、历史沿革 江津四中创办于 1946 年 8 月,是在国立华侨二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校,始名“津东中学”;1948 年 8 月改名为“江津五福中学”; 1951 年 8 月改名为“川东区江津第二中学校”; 1953 年 8 月改名为“江津第一初级中学校”; 1961 年 8月因自然灾害停办; 1962 年 9 月恢复办学,校名仍为“江津第一初级中学校”; 1972 年 8 月改名为“江津第 二中学校”(由德感迁入); 1973 年 8 月改名为“江津县第四中学校”,升格为高完中(学制为两年); 1984 年 6月 改名为“江津县贾嗣中学校”,同年 9 月高中学制改为三年; 1992 年 11 月江津撤县建市,学校经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改名为“重庆市江津第四中学校”,校名沿用至今;2002年8月,江津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夏坝镇初中,将该校师生划转到江津四中;2005年4月,经江津市教委批准,学校与重庆市宗申集团技工校联办中专班,创立了“普通中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新模式;2006年3月,根据江津市人民政府津府函〔2006〕31号文件决定,将江津市贾嗣镇初级中学校的师生划转到重庆市江津第四中学校。 二、办学条件 江津四中现分为贾嗣初中部和五岔高中部两个教学点,在校学生2200多人,全校共占地面积50余亩。江津四中为了适应改革大潮,顺应教育发展的形势,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造校园,营造学生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建设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学综合楼、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室、多功能教室、微机室、校园网络、远程教育网等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硬化校园道路、绿化校园环境,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如今的校园可以说是: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读书求学的极佳地方。 三、师资建设 江津四中办学历史悠久,拥有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现有高级教师 30 人,中级教师 37人,在职教师中获得研究生学历的占教职工人数的10 %,获得大学本科学历的占教职工人数的85 %。 四、办学成绩 江津四中在 68年的办学历史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有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哈工大、重大、西师、川大、中国警官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有留英、留美的博士生多人;有江津区各大科行局的主要领导和江津区各镇乡主要领导,为江津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四中昔日的辉煌激励着一代代四中人为教育事业而奋斗,学校多次被评为“精神文明示范学校”、“师德师风示范学校”、“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四中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各种德育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价值标准和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了良好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学校提出了让体艺点亮未来的特色办学理念,在戴海军校长的领导下,我校被评为“江津区AA级体艺示范学校”。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江津四中正昂首阔步在新世纪的征途中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五、远景规划 创新才能发展,坚持才能成功。四中人大胆开拓创新,积极寻求发展之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育改革,坚定不移走“五五教育”、“3+2德育模式”办学特色之路。四中人相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辉煌灿烂的明天。
http://jjsz.cqjjnet.com - 2014-11-13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的苏南军区转业干部文化速成学校,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为第一任校长。1956年学校暂名“江苏省中学师资训练班”(无锡师范专科学校筹备处),正式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招生。1957年成立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北迁徐州,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是当时苏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高校。60年代初,全国高校布局调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指示:“徐州地区地域辽阔,要有大学”,学校因此得以保留。从此,学校扎根苏北,艰苦创业,逐步发展。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所属的徐州工业学校并入。2011年11月,教育部复函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 在学校发展史上,有著名汉语言学家廖序东教授,著名诗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吴奔星教授,戏剧家、中国古代文学史家王进珊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吴汝煜教授,教育家刘百川教授,心理学家张焕庭教授,历史学家臧云浦教授,地理学家罗其湘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建校以来,全校师生秉承“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发扬“厚重笃实,艰苦创业”的校园精神,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发展。 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占地2047亩,校舍面积8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11.7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5亿元;图书馆藏书264万册。学校设有3个试点学部、22个专业学院以及教师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和独立学院科文学院。现有80个本科专业,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十一个学科门类。有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艺术硕士和翻译硕士等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5167人(含独立学院8396人);硕士研究生3027人,博士研究生2人。学校是全国首批200所“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相继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国的3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接收24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了孔子学院,与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项目,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开展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建校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17万余名毕业生,一大批取得突出成就的江苏师范大学校友活跃在海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种,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承担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3项(其中特等奖2项),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4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0个,省级重点专业类1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教材14部,省级重点教材6部,省级优秀精品课程47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获得“中地共建”实验室项目15项,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学校被教育部、国家语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全国唯一一家“经典诵读教育”学科(领域)培训机构,获评“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师范生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省级培养基地和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省级培训基地,并且是江苏省五个区域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之一。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现有的1416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5人)、副教授42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89人。目前我校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江苏特聘教授3人;双聘院士量级人才6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量级人才33人;专任教师中有7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3人入选“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3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4人为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9人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87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16人入选省“青蓝工程”;有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3个、科技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创新团队计划”引进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 学校注重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内涵建设水平稳步提升。获得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4项,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1项,有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9个;化学学科进入世界ESI前1%。获批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江苏基地、民政部首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成立中央编译局发展理论研究基地,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共建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与省侨办合作共建华侨华人研究基地。有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个、培育建设点1个;获得省国防科工委武器装备科研与生产二级保密资质认证。近五年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238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得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奖励近60项。共发表论文6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等收录论文2329篇,并在Nature子刊、PNAS、JACS、BRAIN、《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了系列高水平论文;出版著作144部,出版教材79部,获得专利125项。《语言科学》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CSSCI来源期刊,并获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专栏获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第二批名栏;《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连续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学校积极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彰显。近年来,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了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先后与苏北十校共建教学科研联合体,与徐州、盐城、连云港、宿迁和宁夏中卫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校市战略合作关系,与徐工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建立校地共建载体平台、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基地60余家。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获批省级技术转移中心,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学校主动发挥作为苏北地区唯一的江苏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服务功能,不断为推进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积极努力。 近年来,我校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多项大奖,以及国际、国内多项重要体育赛事的单项冠军。校女子足球队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主力队员曾入选国家队参加第五届女足世界杯和北京奥运会,以我校女足为班底组建的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队在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亚军,2012年我校女足代表江苏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项目冠军。由我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无雨的日子》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最高奖——理想杯。学校四次被江苏省表彰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并被授予“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十一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联合表彰。 学校已连续十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四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学校”,五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2011年,学校被授予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十二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有品位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http://www.jsnu.edu.cn - 20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