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属国有公办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院前身为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办学六十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六万余名人才。学院地处仙林大学城,占地928亩,建筑面积32.3万平方米,在校生12000余人,固定资产9.7亿元,企业准捐赠的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 学院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名校,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全体学生、服务信息产业、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培养具有信息行业职业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其它行业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目前共开设有52个专业,构建了电子整机类、先进制造装备及技术类、电子元器件类、软件类、数码艺术类、通信工程类、信息服务类、新能源技术类八大专业群。现有4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 3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6个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现有在职教授、副教授及研高、高级工程师209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44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院还聘请了400余名企业的管理、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拥有电工电子与自动化、网络与通讯工程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技术及检测等省级实训基地4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72个,校外实训基地250个;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兴通讯等30余家知名企业建有电信学院、中认新能源技术学院、熊猫光电学院、西门子班等校企合作育人项目。 学院近年来先后获得\"热压式精密柱面菲涅尔透镜模具及产品的研制\"、\"耳语音情感特征分析与识别方法研究\"等3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承接企业横向项目200余项,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0余项,软件著作权登记授权10余项,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4000余篇。学院建有市级大学科技园,引进企业21家,将企业资源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院设有江苏省软件外包实用人才实训平台、江苏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和中认新能源检测实验室。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的实训基地,中兴通讯公司的授权培训中心、江苏省软件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武汉大学工程硕士南京办学点、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南京市学习中心。 学院与加拿大BCIT、印度NIIT以及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学校开展了合作办学,并参与了江苏省国际交流中心的“海外直通车”项目。 学院与IBM、Oracle、西门子、微软、夏普、A.O.史密斯等世界著名企业、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的办学事业已经掀开新的篇章,龙骧虎步,全体南信人正在为把学院建设成为行业特色鲜明、发展能力领先的全国骨干高职院而努力奋斗,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www.njcit.cn - 2014-09-11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医药卫生类普通高等学校,具有八十多年的办学历史,隶属于江苏省卫生厅。其前身是1933年创办的国立中央助产学校,历经华东助产学校、南京卫生学校、江苏职工医科大学等历史时期,是我国最早的现代卫生类院校之一。 经省政府批准,省卫生厅于2002-2005年对省属医学教育及研究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先后将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江苏省卫生人才培训中心、江苏省中医学校并入江苏职工医科大学,筹建江苏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3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建立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学院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拥有汉中路校区、凤凰西街校区和浦口校区,学院占地面积近50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资产总值达近4亿元。学院有专兼职教师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占50.2%,硕、博士高学历者占50%,“双师”型教师占70%。全日制在校学生57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6000余人,联合办学2000余人,其它各类学生10000余人。 目前,学院设有基础部、医学护理系、药学系、中西医结合系、卫生事业管理与公共卫生系等7个系(部),设有护理类、康复保健类、药学类、药品经销服务类、医学影像技术类、检验技术类、卫生信息与管理类共七大医药卫生专业群,内含22个专业及方向。其中“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两个专业已列为国家高职教育重点专业;“护理类专业群”、“药学类专业群”为省重点建设专业群。 学院建有药学实验中心、医学护理实训中心等8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内含49个主要实验实训项目),其中1个国家级高职实训基地(药学),1个省级高职实训基地(临床与护理),3个院级重点实训基地(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卫生信息管理)。学院根据“学校里建病房,医院内设课堂”的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与江苏省肿瘤医院等医院共建实践实训基地,共建设校外实践基地136个;附属医院3家,教学医院、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共计20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等医药卫生类专业为重点,带动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同时,学院承担着省卫生厅以及相关部门的大量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拥有2本国家级杂志《中国肿瘤外科杂志》和《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 2012年,学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合作开办海外本科直通车的项目,招收康复治疗技术、医学营养两个专业。2014年在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的基础上,签订协议深度合作“专本硕”连读。 学院秉承“勤慎诚爱”校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确立“适应社会需求,深化教育改革,注重科学发展,把学院办成江苏一流,国内领先,国际接轨,具有中医特色的卫生类高职院”的办学目标,明确“立足江苏,服务区域经济,依托行业,面向健康事业”的办学定位,加强对医药卫生类高职教育规律的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近三年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全国执业护士考试中合格率分别高达99.78%、100%、100%,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针对性强,就业质量高,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9.84%、99.03%、98.99%,稳居全省前茅。学院毕业生因专业思想牢固、专业技能扎实、发展潜力大、综合素质高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据《麦可思江苏省高校毕业生2013年度报告》相关数据显示:就业竞争力指数、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率、就业现状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毕业半年内的职业稳定性、创新能力共六项指标均位列全省公办高职院校第一。 八十华载,薪火相传。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建康人正秉承“勤慎诚爱”的校训精神,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向着服务健康江苏,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的目标奋勇前进。
http://www.jssmu.edu.cn - 2014-09-11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是长江下游一座经济发达的美丽的江南名城——江阴的唯一一所公办普通高校。江阴,犹如滚滚长江玉带旁的一顶“皇冠”,熠熠生辉,令人瞩目。这座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经济总量连年位居江苏省县(市)之首,实现了自2003年以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连冠”。目前,全市拥有3万多家企业,其中集团企业155家,10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2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4家企业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更有上市公司36家,其中海外上市10家以上,形成了引人入胜的“江阴现象”和“江阴板块”,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 坐落在花园城市中的学院环境优美,别具一格的欧式建筑错落有致,加上中国园林式的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幅中西合璧的美丽图画。学院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化学纺织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艺术设计系、管理系、外语系、基础部、体育部、思政部等7系3部,另有继续教育学院。目前,在校生近8000人,教职工508人,其中专任教师276人,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3%,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2%,7人次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6人次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背枕江阴及周边地区实力雄厚的企业群,学院致力于打造“一线人才的培养中心”、“技能人才的培训中心”和“技术创新的服务中心”三大中心,围绕地方产业结构,开设30多个专业,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软件与服务外包专业群为省重点建设专业群,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服装设计、现代纺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人)等五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作为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和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学院还拥有“江苏省信息融合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服装专业实训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及“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和“江阴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等,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 学院立足江阴及长三角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形象地提出了“立足江阴,根植企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院探索形成了“二维互动 、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二维互动”是指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学要做到和谐互动,有机渗透。不仅要通过社团活动、民主管理、社会实践等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和行业规范在专业教学与实践中渗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两手抓,两手硬。“双轨并行”指学院与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学院要和行业、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共同编写富有针对性的项目化教材、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等,在校企的深度合作中完成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职业技能、机器人、创意设计等竞赛中共有21人次获奖,其中如“华东地区第三届嵌入式系统创新设计应用竞赛”、“IEEE标准电脑鼠走迷宫”等项目中6人次获一等奖。在省级职业技能、机器人、创意设计等竞赛共有165人次获奖,其中如“江苏省高校数学建模大赛”、“江苏省高校室内装饰设计大赛”中19人次获一等奖。 在做好做强普专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学院主动服务社会,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工作,积极构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已形成了在籍在册生超过8500人、年培训人数超过8000人的继续教育的办学规模,日益成为江阴市民的“学习中心”、企事业单位的“培训中心”、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中心”和江阴信息化的“考试中心”。随着江阴开放大学和江阴市民终身学习网落户学院,一个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江阴市民终身学习的新时代又将在学院的推动下翻开崭新的一页。 学院鲜明的办学定位引来了总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关注与思考。2004年3月2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行视察了学院,对学院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职业技术学院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很有前途。2005年6月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班组长”型人才》文章,充分肯定了学院在“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2007年12月,“班组长——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获“200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4月,由“班组长”人才培养衍生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工艺单’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推广” 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开放的文化胸襟,使江阴成为了众多学子就业和创业的乐土。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8%以上,其中80%左右的毕业生在江阴等苏南地区就业,60%以上的毕业生3年左右成为了现代班组长以上人才,还有3%左右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成为了大小公司、企业的老板。办学30多年来,学院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3万余名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实用人才,为江阴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继续深化“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品牌建设与特色建设,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努力将学院建成具有地方特色、鲜明个性、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
http://www.jypc.org - 2014-09-11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
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由世界名校香港大学的直属学院-香港大学SPACE学院(专业教育)联合苏州科技学院与高博教育管理(苏州)有限公司共同创办。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教育部备案的江苏省首家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实施大专层次学历教育。 学院地处风景秀丽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区内环境怡人,设施齐全。16所高等学府和知名研究生院坐落于此,学术氛围浓郁。院长、博士生导师何若全教授携全体同仁致力于实现真正的学业与就业统一、学历与资格挂钩、国内与国际通一的办学理念。 学院秉承、发扬香港大学百年办学传统,从国际教育的战略视野出发,立足于苏州、瞄准内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立国际化、应用型、与国际专业资格相衔接的大专课程。课程以国家规定的高等专科课程设置为基础,融入香港大学SPACE学院的专业课程内容,采用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部分课程更与相关国际专业学会资格考试挂钩,例如: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国际运输物流学会CILT, 英国特许市务学会CIM等,课程还得到了这些学会的职业资格考试豁免。新颖而切合实际的课程设计,将为学生提供学术与专业知识并重的优质教育,以及广阔的升学与就业空间。学生圆满完成三年学业后,可取得教育部电子注册的大专学历文凭,如英语水平达标可获颁发香港大学的副学士学位,同时通过申请将有机会获得国际专业协会资格认证。 学院采用人才培养的分层教学模式,在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发展专业人才。学院对于有志于在国内就业的学生,可以在入学初或学习期间选择高等职业的课程学习和实训,毕业后成为国内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有出国继续深造计划的学生以副学士学位课程为核心,课程设置在立足于国内实际的同时更强调国际视野和与国际接轨。香港大学的副学士学位为国际认可,目前学院的课程得到近60多所海外正规大学的承认,直接与境外高校的学位课程衔接,学生已修读的学分或学科可获豁免,依托此优势,学院的毕业生除可以直接报考香港的大学外,还可按其毕业成绩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海外大学继续深造。学院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国际升学辅导和雅思培训,为学生铺设了真正的多渠道,多选择的海外升学途径。 2012年香港大学明德学院正式招生,明德学院将开办文学士(BA)及会计学士(BPAcc)两个本科学位课程。明德学院为我院学生预留10%的本科升学名额,我院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直接报读新学院最后两年的本科课程,毕业时将获颁明德学院的本科学位证书。
http://www.hkuspace.edu.cn - 2014-09-11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两汉文化旅游区,南依风景迤逦九里山,北望碧波荡漾九里湖,山水相连、人文荟萃;校园芳草萋萋,环境幽雅,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所。 学院为全日制公办高校,隶属江苏省教育厅;1964年建校,前身徐州化工学校,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并正式定名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形成一区两园的格局,即九里校区和省级大学科技园(暨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占地1100亩,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全日制学生核定规模1.2万人。学院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确立了“立足徐州,面向江苏和长三角,辐射全国;以工为主,经管为辅,服务于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引领技术和管理创新,努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能力强、素质高、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创新了理事会办学体制,创新实践了“双能并重、三元融入、四层递进、产学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德技并重、产教融合、实境育人”的办学特色,是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学院设有化学工程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管理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部、体育与艺术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7个直属教学单位,有加拿大Loyalist班、澳大利亚科文班、美国海外本科直通车班等海外合作办学班。学院有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教授18人,博士6人,“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占75.4%;有江苏省高校名师2人,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3人,省级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3人,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4人;有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精细化工实训教学团队、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教学团队)。 学院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形成了包括材料应用、化工技术、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等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在内的11个专业群,有化学制药技术、物流管理、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生物化工工艺等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光伏材料生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4个省级示范建设专业,有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橡胶制品加工与检测专业方向)、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等2个省级品牌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生物化工工艺、安全技术管理等3个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以来,学院共完成省级及以上质量工程项目50余项:包括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教学资源库3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6部、省级精品教材8本。科技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4项,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学院构建了“四层递进、产学互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产教学研”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建有省内一流的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信息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大学生创业中心等六大实训基地,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基地、有4个省级研发中心和18个市级研发中心(实验室),发明专利授权位居全省高职院校之首。 近年来学院社会服务成果丰富。于2011年成立了由“政行企校”四方参与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开展了服务社会的“三百工程”活动,每年面向企事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开展数控操作和维修等80余个工种“三新”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赢得了行业企业和省内外同行的肯定与好评。 学院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就业率、毕业生月收入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上升,连续五次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据麦可思(MyCOS)对我院2009、2010、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调查和就业与能力测评报告中显示,我院毕业生就业综合竞争力全省高职院排名分别为第十、第五、第九。近年来,学院师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中,先后取得个人一等奖、团体金奖等110个奖项。学院先后获得“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普通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节水型先进高校”、“江苏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院“十二五规划”发展的整体思路是:把特色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作为学院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双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人才质量标准融合国际、行业职业标准,创新质量评价体系,努力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走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并重,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质量提升与效益发展并重,多类型、多形式创新发展之路,把学院建成“双万人”规模(其中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各一万人),学历与培训并举,专业特色鲜明,行业地位突出,办学机制高效,服务地方水平高,人才培养综合竞争力强,校园平安和谐,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工科类高职名校
http://www.xzcit.edu.cn - 2014-09-11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中国重化工基地——南京市大厂地区,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厅直管的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目前是江苏省唯一一所在校名中保留“化工”的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先驱者范旭东、侯德榜等人创办的“远东第一大厂”——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錏厂厂办校。 办校56年来,学校置身于扬子石化、南化集团、金陵石化、扬农集团等大型、特大型化工企业和国家级南京化学工业园之中,历经南化化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南化分院、南京化工学校等历史沿革,始终坚持“根治化工、立德树人、服务化工”办学宗旨,坚持“政行校企合作共赢,产学研用结合共进”开放办学方针,坚持“质量为本、育人为本、化工为本”办学理念,坚持化工特色发展道路,贯彻“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制度创新”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力赶超,为化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1年学校独立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校;2007年成为江苏省首批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正式确定为国家骨干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是教育部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及职教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教分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化工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省普通高校化工类专业对口单招组织、主考学校,是教育部等主办、省教育厅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承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化工设备维修”、“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技能大赛定点基地,是“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培训基地”,是“中石化系统优质人力资源培养输送基地”,是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集团化办学、国际合作办学试验学校,是江苏省首批与本科院校“3+2分段培养”和中职“3+3”项目试点的高职院校。 学校现占地面积740亩,建筑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现设六系(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系、信息技术系、自动控制系、机械技术系、经济管理系)、三部(社会科学部、基础科学部、体育工作部)、一基地(实训基地)、二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交流教育学院)12个教学单位。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以化工类专业为主体、经管类和信息类专业为两翼,涵盖42个专业的9大专业集群和以化工工艺为龙头,化工机械和设备、化工自动控制为支柱,化工环保、化工服务等为支撑的化工类5大专业群。 建有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群4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5个。院内实验、实训室、实训中心、实训基地225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138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04门,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78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626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65人,占38.7%,45岁以下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青年教师247名,占青年教师总数的64.16%,现有全国化工职教名师3名,省教学名师2名,入选市、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培养对象45名,专业带头人51名,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1.5%,业已建成科技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新教师五个层级的教师发展梯队,形成了结构合理、规模稳定、资源配置优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格局。近5年派出专业骨干教师133人次、管理干部67人次出国(境)进修(访问)。 学校确立了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办好专科、提升层次,以化工为主干,服务其他行业领域的办学定位,每年招生稳步在3750人左右,招生范围已扩大到浙江、山东、湖南、江西、安徽、海南、新疆、内蒙古等20余个省(自治区),建校56年来共培养输送了6万多名专门人才,为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在95%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据近几年麦可思公司调查报告结果来看,学校化工类毕业生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85%以上,高出全国高职院校平均专业对口率20%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践行“四级递进、虚实结合”教育理念,探索实践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教学做赛合一、工学交替互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让每一位学生在校全面化发展、健康化发展、个性化发展、终身化发展的“四化”教育理念,大力贯彻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实践为重、创新为魂的“四为”原则,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以校本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归宿,着力培养有德、有志、有才、有为的“四有”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现拥有省、市、学校三级科研机构20余个,基本形成了以低碳、节能环保产业为先导,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的方向发展的校企合作开发研究的科技服务体系。2011年由政校企共同投资,采用股份制合作企业化运作形式,成立学校控股的南京化院中山科技创业园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获得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科技创业园、国家级“双实双业”基地资质,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有此三项荣誉的高职院校。学校“三园”并立,共筑“育研用创”高地。截止2013年底,园区有入孵企业70家,注册资本6746万元,年产值15741万元。其中,教职工注册企业18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12个,大学生创办企业6家。园区企业提供学生实训岗位近600个,顶岗实习岗位258个。20多位企业家成为了学院相关专业的兼职教师。近年来,学校借助8个省市研发中心,11个校级研究所”和“科创园”等科技创新平台,共申请专利283项,其中发明专利127项,另申请国际专利2项,获授权专利共226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390多项,实现技术服务到款额3600多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近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 学校以“仁爱、求真、笃行、拓新”为校训,形成了“文明、团结、勤奋、进取”的优良校风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铸就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南京化院精神。学校将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机遇期,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内涵建设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校本文化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推进依法治校,不断激发办学活力,着力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塑造品牌形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明、水平高、创新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国内一流开放型高职院校。
http://www.njcc.edu.cn - 2014-09-11常州雷成热处理厂
常州雷成热处理厂创建于1998年,座落于秀丽江南、魅力龙城----常州。公司占地面积16亩,厂房面积7000平方米,现目前共有工程师3名,高级技工6名,国家二级检验员6名,技工11名,是一家具有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专业热处理加工企业。 公司成立十几年来,严格按照汽车零部件热处理TS16949标准进行管理生产工作,并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各种先进优良的热处理设备,以及先进完善的检测设备。公司以人为本,锻炼了一批训练有素的技工队伍。 公司现引进德国易普森大型可控气氛多用炉自动生产线,拥有网带炉可控气氛生产线4条、保护气氛模具淬火炉、井式氮化炉、小件碳氮共渗炉,以及一整套理化检验设备,配有洛氏硬度计、里氏硬度计、全电脑金相分析系统、全电脑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金相抛光机、研磨机等。承接各种高端齿轮及汽车零部件,冲压件,机械零部件,紧固件、轴承等零件的淬火、渗碳,碳氮共渗,氮化,调质等业务。现公司除了进行常规的热处理加工之外,还可以进行各类材料的工模具,精密轴承,不锈钢精密薄小零件,大型零件的热处理加工。 目前,公司一直坚持顾客至上原则,同时坚信,以先进的设备,科学的管理,团结一致,共同服务好每一位合作的客户实现彼此价值最大化,同时感谢支持我厂的客户和朋友,有了你们的支持才有我们公司现在的发展,希望以后我们的合作会越来越好,共同发展。
http://www.czleicheng.com - 2014-09-1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经天纬地育英才,桃李春秋五十载。这就是历经三代创业、不断跨越的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位于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常州科教城内,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始建于1958年,2001年6月由国家级重点中专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08年成为“江苏省省级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建设单位,2011年成为江苏省第一批建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12年学院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学院占地825亩,建筑面积29.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3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257万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万人,教职工598人,其中专任教师392人;高级以上职称148人,其中正高职称17人,双师素质教师28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12人,省级”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品牌特色、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发展战略,以“进德、立业、敏学、笃行”为校训。现有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纺化系、服装系、经贸系、外语系、机电系、常纺-莱佛士国际学院和继续教育部、体育部、思政教学部共五系、两院、三部。拥有中央财政支持资助发展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3+2”专本对接专业2个;精品课程国家级3门、省级19门;省级教学成果30项,其中2013年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等十大部委联合定向支持建设、区域内惟一的国家动画无纸化公共技术教育服务平台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部级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同时,学院还是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培训基地(全国仅有四所院校)、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仅六所院校获此授牌)。 学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其中《染整废水处理》项目荣获2008年度中国纺织科技进步三等奖,《校园中水回收处理回用系统》作为水利部科技成果被重点推广,“RCD-1型多轴向经编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毛棉花呢”被全国毛纺产品调研中心等评为全国新产品三等奖,天然彩棉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常州市“产学研优秀项目奖”。 学院积极实施国际合作发展战略。现与新加坡莱佛士教育集团、日本九州外国语学院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成立了常纺-莱佛士国际学院并实行双语教学和双文凭;实施“中国-意大利马可波罗”国际合作项目,推动中意双方各6所院校形成了合作办学,实现了教师互派访问;形成了留学生教育项目1个,实现了常州高职教育园区高职教育留学生办学零的突破,学院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3所扩大留学生规模试点高职院校之一。 学院办学成果丰硕。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学院曾先后获得“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全国高校仅此一家)、“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 “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节水型高校”、“江苏省社会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等30多项重大荣誉称号。
http://www.cztgi.edu.cn - 2014-09-1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学院创办于1953年,2001年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是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是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是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院校。学院占地921亩,建筑面积3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 学院设有汽车工程学院、路桥与港航工程学院、运输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人文艺术系六院一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研部以及继续教育学院三部一院教学架构。教职工603人,其中专任教师401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75人,博士、硕士学位教职工312人。有交通运输部高职教育专业带头人3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1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名,江苏交通“100人才工程”4名,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江苏省交通系统教学名师5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成教在册学生4千余人。设置专业47个,形成了以汽车、路桥、运输管理、工程机械等交通主干专业和电子信息、建筑工程、人文艺术等拓展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现有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专业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群4个,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支持建设实训基地5个,交通部乙级试验室1个,省级创新实验基地1个。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16门,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7部,省级优秀精品教材(含立项)14部,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学院生源饱满,质量优良,投档线、第一轮投档率和报到率等各项指标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学院毕业生年终协议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专业对口率、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等三项重要指标均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和推荐度、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等指标均大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生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路桥试验检测技能大赛、物流沙盘大赛等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力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中所获奖项的级别、数量均位居参赛院校前列。仅2012年,学生在“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28项国家级和省级赛事中获得团体及单项奖104项。 学院重视对外交流。积极引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经验,与加拿大圣克莱尔学院合作开办“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与澳大利亚堪培门理工学院合作开办“会计与审计”专业,加入了“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具有独立的专科夜大函授办学资格,同时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开展专、本科远程教育,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开展专接本工作;与省内10多所职业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成人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关系,增强了学院办学功能和辐射能力。 学院服务社会能力突出。学校坚持立足交通办学,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能力不断增强。依托专业优势,建有江苏省交通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工程中心,全国首家省级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考核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交通部交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站等,年职业培训1.8万人次以上。 学院有着较好的社会影响。屡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还获得“省政府高技能人才摇篮奖”、“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江苏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竞赛优秀学校”等30多项集体荣誉。
http://www.njci.edu.cn - 2014-09-11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的江苏省无锡商业学校,2000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更名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3年学校被列为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单位,与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等合作实行“3+2”分段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学校现有九龙、姚湾、锡惠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余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10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90余万册。 学校现设有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商务学院、会计金融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学院、汽车技术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基础教学部、体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15个教学院(部)。学校设有40余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3000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86人,其中正高职称28人,副高职称18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388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33”工程培养对象、教学名师、“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近20人。 现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示范建设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群立项3个;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基地2个;国家、省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6部、国家精品教材1部、江苏省精品教材13部、江苏省“十二五”重点教材3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 近五年来,学校拥获国家授权专利1887项,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部(省)级课题26项、市(厅)级课题70项、横向课题167项。 学校实训(验)场所充足、设备先进完善,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5个、实训(验)室167个,其中:中央财政、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5个,实训建筑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0余个。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独立设置创业教育学院、建有功能设施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园,不断完善“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为大学生创业素质养成和创业实践提供了平台。学校被授予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首批),学校大学生创业园是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学校以职教集团平台建设为抓手,发挥政、行、企、校、研多方办学资源优势和协同作用,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2003年学校率先成立江苏商贸职教集团,现有成员单位127家,其中各类大中型企业74家。学校牵头组建了无锡商贸物流职教集团、东中西部商贸类高等职业院校联盟,先后与中国商业联合会、全国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省青年商会、省商业协会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5个研究所,5个研发中心、3个产学研联合体和15个省级校企联盟。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积极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近五年,学生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省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省第四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专科组总冠军等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项130多项。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提供志愿服务5000多人次。 学校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多所本科院校合作,开通了“专转本”、“专接本”、“专升本”等升学通道。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外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合作,学生赴国外实习、深造渠道通畅。 近年来,学校办学质量得到各界认可,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学生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鉴定通过率达93%以上,近五年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9%以上,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是中国商业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商科分会会长单位,江苏教育超市有限公司组建单位。先后承办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省集团化办学战略研讨会、省创业教育工作现场会等重要会议。学校先后被授予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平安校园等称号。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秉承“崇德、勤学、敬业、强能”校训,以“质量、特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积极推进集团化、特色化、国际化、信息化四大战略,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把学校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特色高职院校而奋斗。
http://www.jscpu.com - 201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