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8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29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 最近更新 订阅RssFeed
  • 张家港市浩鑫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港市浩鑫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港市浩鑫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我公司是主要从事于精密机械零部件配套生产的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有:零配件加工、零部件配套、机械零件加工等,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例如电脑横机零部件、医疗床零部件、塑料机械林部件以及配电箱零部件等等。另外:本公司特擅长硬质铝合金零件的机加工及其表面的硬质样机氧化处理! 公司拥有工艺、技术、设备和检测先进的生产车间,拥有VMCL600数控立式加工中心12台,数控立式铣床2台,线切割机床9台,M1040无心磨床2台,M1420A外圆磨床1台,M7130平面磨床2台, M7120平面磨床1台,HMK8016内孔珩磨机1台,X6325T铣床7台,大小数控车床6台。 公司具备齐全的生产与检测设备以及恒温车间,并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取得了计量合格确认证书,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管理,保证了稳定的、高质量的产品生产。 我们将一直致力于管理科学化,生产自动化,作业标准化,追求零缺陷的品质管理, 铸就优良的产品品质。 期待与您的合作!!!

    http://www.zjghx.net - 2014-07-31
  • 张家港博科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港博科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港市博科曼精密机械(密封)有限公司,是专业设计制造机械密封及推广密封应用技术的厂家之一,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精良的检测手段。主要生产机械密封和金属波纹管密封,产品为国内工业泵企业及搅拌器制造商长期大量配套使用。得到石油、化工、煤制油、制药造纸、冶金、炼油、船舶,火电站行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 为稳定产品质量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有着良好的生产环境,高素质的科技力量,充实的经济基础,高效的管理,精湛的工艺,完善的检测,丰富多样的选型,能为您提供稳定的品质,并能快速开发新产品。 我们始终以“科技为先导,以信誉求发展”的宗旨。 追求卓越、用户满意是博科曼的承诺。我们愿与新老朋友一道携手并进,共创未来。

    http://www.bkmmf.com - 2014-07-31
  • 常州市兴特工具有限公司

    常州市兴特工具有限公司

    常州市兴特工具有限公司是生产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焊接成型刀具,可转位刀具,硬质合金钻头,铣刀,铰刀,合金刀片,锯片铣刀,螺旋立铣刀,T型刀,阶梯钻,复合钻,加工中心刀具,刀柄等各种CNC机械加工附件。并承接各种非标刀具的设计与制造。 本企业采用优质国产,进口棒材,采用德国,澳大利亚先进的一流制造设备,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敬请欢迎新老客户来电来函洽谈订购。 企业保证:为提高用户生产力,降低用户生产成本,解决用户切削难题,满足用户加工质量。以质量第一求生存,以信誉至上为宗旨的原则,热忱为制造行业服务!

    http://www.czxingte.com - 2014-07-31
  • 黎明职业大学

    黎明职业大学

    黎明职业大学创办于1984年,是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继承梁披云先生的教育思想,弘扬“学生本位、爱心教育、手脑并用”的“黎明教育理念”,规模、质量、效益稳步提高。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位于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市,占地620亩,建筑面积20.83万平方米,在校生9100多人。学校设有土木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信息与电子工程、纺织鞋服工程、材料与化学工程、经济管理、外语外贸与旅游、文化传播8个学院,共有40多个专业(专业方向),基本建立以应用工科、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专业结构布局。其中,2个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专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学校参与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数字校园平台建设,3个专业参与教育部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2012年以来,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开展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我校共有21个专业大类进入前十名,8个专业排名全省第一,3个专业排名第二,10个专业排名第三,全校47个专业中进入全省前三名的专业达21个。目前,学校拥有省级精品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程19门,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获得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福建省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4项、福建省“十二五”教育改革试点项目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7名教师被评为福建省教学名师,6位教师入选福建省高校首批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近五年共获得科研课题20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77项,横向课题22项。发表论文1300多篇,获专利11项;获省、市科技奖7项,省、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6篇;“实用化工材料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成为全省高职院校第一个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建设项目。 学校坚持把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十分重视学生技能竞赛的开展,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及创业计划竞赛等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2013年学校获全省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总分第一名,42项奖励,其中一等奖28项。几年来,学校参加教育部门各类竞赛共获得全国二等奖10项、三等奖5项,福建省特等奖2项、一等奖72项、二等奖83项、三等奖100项。 贴近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设置和扎实到位的人才培养,使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高,新生报到率超90%,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99%以上,海西高职名校的品牌效应日益显著。

    http://www.lmu.cn - 2014-07-31
  •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州市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于2002年9月整合组建,占地572.8亩(尚有预留地400亩),建筑总面积19.32万平方米。设有11个系部,39个全日制高职专业,2个特殊教育专业,2个应用型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8000多人,其中全日制高职在校生6809人,应用型全日制本科在校生76人,各类成人学历在校生12063人。学院自组建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逐渐增强,实现了内涵式发展、跨越式发展。目前学院是首家福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福建省第十、十一届文明学校,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绿色学校。 学院坚持“政校企合作,内涵式发展”的办学理念,实施与大企业合作战略,强化质量意识和特色培育,践行“明德、利器、厚实、笃行”校训,积极探索项目实战、“三段递进”、订单培养、“三三式”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全面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大力推行“双证书”制。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省会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力求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紧密对接,形成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管理、经营管理、财会金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工程、电子工程、机电工程、交通工程等9个专业群。 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项目7个、省教改(综合试验)试点项目6项、省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精品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教学成果5项、省级教学名师5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学院连续四年获得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并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三年达99%以上,社会满意度高达98%以上。 学院高度重视政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成立了由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的学院政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学院与福州市经委、市商贸服务业局、市旅游局、青口投资区管委会、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组建了福州市电子信息与机械、动漫游戏、商贸服务、旅游服务、青口投资区、融侨开发区等4个行业、2个园区政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并在其指导下合作成立了福建省电梯职教集团,金科网络技术管理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等2个二级学院,“思科网络实践与创新中心”等5个技术与社会服务中心,与迅达电梯、福州地铁、东南汽车、中国人寿保险福州分公司、冠捷电子、沃尔玛、思科(中国)公司、网龙(中国)公司、西湖大酒店等企业共建专业、订单培养,并建立了105个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院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注重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建立了融专业教学、岗位培训、技能竞赛、技能鉴定、技术研发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交通工程、计算机网络、文化创意、经贸物流、旅游服务等“七大实训中心”。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0个,实训分室87个,实训设备总投入近5000万元,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规划和在建面积达2万平方米。其中文化创意共享实训基地、电梯装调与维护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影视动画实训基地、应用电子技术实训基地、物联网网络一体化实训基地、旅游管理实训基地等为省级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 学院积极拓展办学空间,成立国际教育学院,注重吸收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BCIT)合作举办计算机系统技术专业,与澳大利亚博士山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合作举办会计电算化专业,与台湾高校开展闽台高职“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云南、山西、广西、河南、浙江、贵州、安徽等10省实现对等招生,并连续多年为省内外同类院校培训教育教学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 几年来,学院以准确的办学定位、贴近市场的办学理念、强烈的品牌意识、不断提升的教学质量、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目前,学院通过全面实施“八大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力争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职强校。

    http://www.fvti.cn - 2014-07-31
  •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全国乡镇企业十大百强”、“福建省最佳形象企业”、“福建省标兵企业”——福建省黎明企业集团公司投资兴办,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制3年。 学院拥有福屿和地球村两个校区,福屿校区地处福建省会福州市中心,交通便利,校园优美。地球村校区是主校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大樟溪龙泉半岛风景区(距福州市中心30分钟车程),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幽雅宁静、风光旖旎,是一个生态园林校园,是学子读书成才的好场所。学院于2004年开始面向省内外招生,除学历教育外,还开展非学历培训教育,设有省级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国家英语四六级、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福建省高校学生计算机水平等级、全国信息化工程师NCIE认证等多项考试的考点。学院2008年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福建省第四所通过评估的民办高职院校。 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一手抓爱的教育,启迪与塑造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做人”;一手抓实践教学,培养与提高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做事”。“会做人、会做事”的黎明学生深得社会用人单位的青睐,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学院“爱的教育”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党建思政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学院被授予“文明学校”荣誉称号。师生在全国、全省职业技能赛上摘金夺银,仅近三年就荣获20金19银20铜,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烹饪大赛中夺得1金3铜。有3位教师科研教研成果获得国奖。学院现有省级精品专业2个、精品课程4门、实训基地1个。学院的办学条件、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校园总面积达300多亩,建筑总面积12万多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专业实验(实训)场地50个,校外实训基地62个,图书馆藏书30万余册,各类教学、体育场馆、生活设施齐全。学院现有6系1部,24个专业,在校生3500多人,教师18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18%,研究生以上学历占21%,双师素质的占36%。 学院将继续秉承“明德至善、博学多能”的校训,倡导“创业办学、光而不耀、校企相长、服务海西”的办学理念,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战略,持续践行“爱的教育”,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朝着办成特色鲜明、省内有较大影响的民办高职院校阔步迈进!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犹如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熠熠生辉,光华亮丽!

    http://www.fzlmxy.cn - 2014-07-31
  •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福建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市的中心区域,与省奥体中心融为一体,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学院前身为拥有50余年历史的福建省体育工作大队。学院于200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由福建省体育局举办,福建省教育厅主管。学院积极顺应社会需求,为体育行业、产业、健康服务业培养体育高端技能型人才,是目前省内唯一一所省属公办体育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秉承“立足体育、服务行业、工学结合、实践育人”的办学定位,锤炼一技之长,培养一专多能,以内涵求质量,以创新求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和地区优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专业品牌和学院品牌,打造全国一流、独具特色的高等体育职业院校,为建设福建体育强省和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特色的专业设置 学院体育特色鲜明,教学科学规范,在专业设置上突出职业性、技能性与专业性,开设运动训练、体育保健、体育营销、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等符合社会体育需求的8个专业,设置高尔夫、跆拳道、健身教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武术、游泳等专业方向,形成了对接市场需求,服务体育产业,满足社会需要的办学模式。 全面的素质培养 学院依托体育场馆设施及人力资源优势,通过校企战略合作,组建各项赛事活动运营团队,积极承办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大型赛事。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实现高层次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发挥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站及各类运动项目培训基地功能,面向社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技能培训及鉴定,为学院学生和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可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救生员、健身教练、各类运动项目裁判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一流的教学设施 学院拥有全国一流的专业运动场馆和教学设施。包括标准田径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网球场馆、篮球馆、排球馆等13个运动场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实验室、图书馆和体育科研中心、医疗康复中心等教学设施。办学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可充分满足专业训练和职业教育的需要。 顺畅的专本对接 学院积极拓宽学生学历提升的通道,已与集美大学签订自考专本衔接项目。在校学生修完规定的本科课程学分,即可获得集美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同时还可申请学士学位。学生在校期间就可读本科,实现同时获得专科、本科“双学历”的夙愿。 广阔的就业前景 学院与数十家体育行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及政府事业单位建立了全面深入的校企、校政、校校合作关系。学院秉承高职教育的特点,全面推动专业设置与专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实践对接。学院注重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成长空间,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形成了就业渠道畅、就业质量高的良好态势。 完善的资助体系 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奖学金、助学金体系。特困生、贫困生每年可以享受4000元和2500元的国家助学金,大专学生可申请获得“国家奖学金”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同时,学院设立专项奖学金,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提供最高6000元的资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可申请减免学费,并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 浓郁的校园文化 学院拥有深厚“金牌文化”氛围,注重以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为主题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展示个性的广阔舞台。

    http://www.fjipe.cn - 2014-07-31
  •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非营利性社团组织——厦门市社会发展研究会举办的厦门市首家民办高校,是一所有着20年办学历史,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于1993年由厦门市社会发展研究会原会长蔡望怀等知名人士集社会力量捐资创办。创办伊始,学校董事会就坚持“零回报”办学模式,董事会成员不取分文酬劳;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定位,学校法人资产不转移、不分割、不流失,并且建立了风险保障基金,属完全公益性的教育机构。1997年被民办高教委授予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2001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全国统一招生,是厦门市政府重点扶持的民办高校。2006年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正式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成为国家“非营利民办高校办学制度”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试点院校。201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将学校列入福建省“十二五”高等学校(本科)设置规划。2014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筹建本科层次厦门华厦学院。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任董事长为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厦门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厦门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吴凤章,现任院长为我国分析科学与环境分析化学的知名专家、厦门市社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原副校长王小如教授。 【办学条件与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600多亩,是一个集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后勤服务楼、行政办公楼和体育运动场于一体的现代化校园。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83791.93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127071.44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6151.86万元。学校图书馆面积14072.68平方米,阅览座位数1500个;纸质图书64.29万册,现刊808种;已建有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校园网络覆盖教学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建成了现代电子图书系统,拥有电子图书折合64.37万册,可用电子数据库50个。校内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实训)室共114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102个。工学专业教学实习工厂4个。 目前全校专任教师350多人,在校生近6000人。学校环境优雅宁静,是养德求知的理想场所。 【学科专业与定位】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在福建省教育评估中心公布的2012-2013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结果中,学校总体情况位列全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一,全省高职院校前列。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需求,不断调整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为辅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现设37个专业,其中工学专业达 20个,占专业总数的54%,工学特色明显、服务民生的应用科学及实用技术工学专业优势突出。首批拟设置5个本科专业中,工学涵盖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科学与工程和通信工程等3个专业。 【师资队伍与建设】 学校以科研创新平台为依托,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人才,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建立了一直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队伍,拥有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现有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7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教师1人次、国家“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入选教师1人次、福建省教学名师4人次、福建省优秀教师2人次。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29人(其中教授45人),占专任教师的35.9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173人,占专任教师的48.19%;具备双师素质教师149人,占专任教师的41.5%。学校另有兼任教师60人,约为专任教师总数的1/6。 每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均配有2名或2名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每门专业必修课程,均配有1名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 【人才培养与特色】 学校招生情况一直保持良好且呈逐年攀升态势。近三年的考生报考率都远超100%,新生报到率分别为88.26%、89.40%、89.69%,招生总体位居全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一,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6%,2013年达97.1%。办学以来已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5707名,人才培养质量广受社会肯定。 近三年,学校学生获得市级以上个人和集体表彰286人次(项):国家级22人次(项)、省级134人次(项)、市级76人次(项)、其他荣誉54人次(项)。其中,在福建省高职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6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30个,优秀奖28个,总成绩位居福建省同类院校前列。尤其是,2012年、2013年连续在国家级技能竞赛中取得突破,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学校在在校生规模略有增长的同时,以质量工程建设和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为抓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全力加强内涵建设。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非营利民办高校办学制度改革试点》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的课题实验学校》等国家级教改课题2项,省市级教改项目3项;建成省级示范专业1个,市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市级精品课程2门;正式出版著作、教材50部,自编校本教材93部。建有中央支持建设实验、创业和培训基地5个;福建省支持建设实验基地5个;全国行业系统实践基地2个;厦门市支持的技术研究院(中心)、服务外包平台、重点实验室4个。 【科学研究与应用】 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和社会服务。在2011、2012年福建省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评价中,学校科研创新平台指标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福建省科技厅依托学校设立了“福建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检测试剂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质监局依托学校设立了“具有中国计量认证资质的分析测试实验室”;厦门市科技局依托学校设立了“厦门市应用技术研究院”、“厦门市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环境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商务局和中国物流学会亦分别依托学校设立了“厦门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其中,2011年厦门市科技局依托该校建设了“厦门市应用技术研究院”,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应用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和实用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该平台围绕厦门市产业的发展,重点面向食品药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电子信息、现代物流四大领域,助力厦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学校近五年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8项,总经费达774.41万元。其中合作参与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合作参与福州大学的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主持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教育厅A类项目10项、省教育厅B类项目5项,市级科研项目17项;承担校企横向课题23项。现获专利授权2项,近五年教师发表论文241篇。 【境外交流与合作】 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积极与海内外高校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伊利诺伊中心学院、香港专上书院、台中科技大学、台湾勤益科技大学、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台湾亚洲大学、台湾侨光技术学院等学校签订合作交流协议,互换教师、学生,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近几年,学校选送了30余名学生前往台湾各高校交流学习。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办学二十年,办学规范,社会认可度高。在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水平、基础设施、办学经费和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均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设置普通本科院校的条件。学校立足厦门、服务海西、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以多元模式开拓办学,推进国际化合作,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校为建设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拟定了发展规划,制定了保障措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具有绿色理念和民生服务意识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获得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未来,华厦学院将努力步向海峡西岸一流民办高校的行列,为厦门特区和海峡西岸培养更多高端应用型人才。

    http://www.hxxy.edu.cn - 2014-07-31
  •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地理位置   听天风海涛,看潮涌鹭岛。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座落于拥有“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多项殊荣的厦门经济特区,位于厦门岛东海岸的前埔南路,邻近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与台湾金门岛隔海相望。校园依山傍海,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校史沿革   学院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创办于1952年的“厦门市教师训练班”。2005年5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在整合厦门市广播电视大学、厦门教育学院、厦门职工大学三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组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是厦门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2007年,厦门市城市建设中等职业学院划归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学校设施   学院教学、实训、生活等场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现有校园占地面积506.87亩,建筑面积17万多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8万多平方米,现有馆藏纸质图书34万册,电子图书56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0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5500多万元。已建成网络游戏、网络构建与互联、三维造型与平面设计、数字录音技术、EDA设计、苹果动漫设计与制作、PCB生产、光电子、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业设计、ERP沙盘、物流仓储、餐饮酒吧等实训室84间。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6个,各级各类职业技能鉴定站点6个,可鉴定工种(项目)达53个。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406人,专任教师27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7%。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85人(含教授11人),占教师总数3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61人,占教师总数60%。双师型素质教师117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18位教职员工先后获得省、市级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学院现有外聘兼职教师119人,外聘教师全部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   学院设置了商贸系、财会金融系、旅游系、应用外语系、人文社科与艺术系、学前教育系、城市建设与管理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等九个系以及开放教育部、继续教育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体育教研部。高职开设30个专业,涵盖财经、电子信息、文化教育、旅游、土建、制造、艺术设计传媒、交通运输、公共事业、法律等10个大类,建有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建成省级、市级和院级精品课程分别达到12门、4门和35门。开放教育开设30个本专科专业,成人教育开设14个专业,举办各类培训项目20多个,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达2万人次。目前,学院高职教育在校生5760人、开放教育在籍生6817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123人。   办学成效与特色   学院通过了教育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获得了福建省“文明学校”、“绿色校园”、“福建省诚信教育进校园活动先进单位”、“福建省学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已成为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   学院在全省率先组建“中高职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成为“计划单列市高职院校联盟”的首批成员单位,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通过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校企合作办学形成长效机制;构建与实施学院改革与发展内部动力机制,增强办学竞争活力。通过开展学生晨点晨练活动,逐步推进寝室文明建设立项活动以及召开学生管理听证会,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学院就着力于构建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厦门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厦门首个地铁班、厦门首个海上休闲专业、全省高职中的首个工业设计专业以及订单式的“佰翔班”、“建发班”应运而生。2008年,学院和台湾景文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目前有四个闽台合作专业,分别是:电子工程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涉外旅游、物流管理。近几年来,台湾景文科技大学已有10多批100多人次莅临学院交流与教学。学院也派出13多批500多人次到台湾高校学习交流。   学院贴近社会,专业贴近行业、课程贴近岗位。在办学模式上实现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工学结合,在教学模式上融“教、学、做”为一体。“四高”成为检验学院办学成果的指标:录取分数高——2013年,学院文科和理科录取分数线均为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名;新生报到率高——2013年本地生源的报到率为96.7%;证书获取率高——毕业生累计考取导游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PCB设计工程师、英语口译资格证、人力资源助理资格证、物流师职业资格证等57种职业资格证书,证书获取率达到99%以上;就业率高——2013届非师范毕业生就业率为93.33%,其中90%的毕业生在厦门就业。学院以赛促教,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获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三等奖及以上11项,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二等奖及以上45项,2013年获得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发展愿景   2015年前,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筹建厦门开放大学,争取办学水平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2020年前,建设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争取把学校办成国内外知名的、海西一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http://www.xmcu.cn - 2014-07-31
  •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是著名的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人文荟萃、信息发达、经济活跃,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 集美,一个闻名遐迩的侨乡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历史文化丰厚,环境恬静幽雅。这里不仅积淀着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公益教育精神,还蕴藏着集美学村、鳌园、园博苑等标志性文化园林名胜。这里是厦门的几何中心,还有高等学府林立的大学城。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高考统招的全日制高等院校(院校代码14059),也是福建省教育厅大力支持并主导倡办的省内仅有的两所软件职业院校之一。学院坐落于厦门集美大学城,这里依山面海,风景优美,交通便捷。 学院占地面积800亩,规划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设计独具特色,完全建成后可容纳20000人生活、学习。现建成有雄伟壮观的联体教学楼群、财政部扶持省内最大的校内实训基地、全国首个3G无线数字技术打造的校园网、温馨明亮的花园式公寓生活区及国际标准足球场、篮球场等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此外,还建有物联网实训室、动画渲染集群实训室、影视特效实训室、三维动画实训室等53个实训室,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两千多万元,纸质和电子图书共计近40万册。 学院设有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微电子技术、电子商务、应用英语等11个专业及相应专业方向。现有在校生4000余人;在编教职工283人,校内专任教师194人中教授、副教授51人,占26.29%,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42.27%,双师素质教师占60.8%。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的高工高管及社会巧工能手108人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办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近年来相继荣获福建省第十届、第十一届“文明学校”,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诚信教育进校园先进单位”,福建省“诚实守信示范单位”,厦门市“平安校园”和厦门市“绿色校园”等荣誉称号。 一、一校双“芯” 学院前身是2002年8月筹建的厦门信息工程职业学院。2006年3月,为了与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相配套,学院经批准正式建校并开展高职学历教育。 为进一步办好学院,厦门市政府决定从2011年2月起由实力名校厦门理工学院入主办学。2011年6月学院与厦门理工学院正式签订《厦门理工学院支持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全面协作工作协议书》,内容涵盖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图书馆建设、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形象宣传等方面。 学院善用资源,巧用资源,采取差异化战略,坚持职业教育的实用型和职业性,坚持产学合作,以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二、学做一体 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努力践行“德才兼备,学做一体”的校训,积极构建学生素质养成体系,不断深化改革教学模式。 学院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将生产一线信息反馈、吸纳到各个教学环节,注重动手能力培养,依托实训实习场所,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真实的环境中更好地掌握职业技术技能。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学院实施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采用笔试、口试、练习、作品制作、论文、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着重检查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大力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活动,形成项目促教、竞赛促学、以赛代考的特色机制。 三、育生如子 学院秉持“爱校如家,育生如子”的教育理念,校园里的每一位师生都与学院同呼吸、共命运,齐抓校风学风,共建校园文化。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学生遵守学院的规章秩序,爱护学院的一草一木,注重自身发展。 学院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学院坚持“人人皆可成才”的现代高职教育成才观,不嫌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及课堂上,去发现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计划,实施针对性教学。注重设置“潜能导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评价体系,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四、人才为本 优质的师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学院秉承“人才为本”的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引人、用人、育人、留人环境,努力打造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团队。 积极引进人才。学院高度重视人才,根据办学需要,积极引进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和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担任专任教师,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工程师来校兼课,并以闽台合作交流为契机引进台湾优秀师资,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完善培养机制。学院鼓励支持教师继续深造,提供多渠道的进修培训、学习交流、实践锻炼等机会,注重提升师资的综合素质。 创造良好环境。学院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待遇,鼓励人才创新,营造舒适、健康、协调的工作氛围。 五、服务地方 学院采用类型多样、形式灵活的服务模式开展社会培训和技术研发服务,积极为厦门市培训服务外包人才,已成为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商务局、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的首批厦门市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2012年被推选为“厦门市服务外包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技能鉴定。多次荣获省市“职业技能鉴定优秀单位”。 学院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科技拥军项目,为部队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开发实用软件等,广受欢迎和赞誉。 六、对外交流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值此闽台教育合作先行先试之机,学院依托地域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闽台交流与合作,选择对口的台湾高校、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合办专业、互派师生、合编教材、合作研发项目,引进高水平的师资、一流的实训设备、先进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认证,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学院与台湾铭传大学、兰阳技术学院、中州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交换生教育,双校园学习。 学院与韩国湖南大学制定联合办学方案,开展“2.5+0.5+1”和“3+1”专本连读联合办学模式。 七、特色发展 厦门市是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软件产业是厦门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软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企业迅速增多,而软件人才,尤其是软件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却严重匮乏。作为厦门市软件园三期的配套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秉承“立德树人,协动产业”的办学理念,坚定走“协动产业”特色发展之路。邀请行业企业高管、技术技能专家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保证校企合作、产学合作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对接产业共建专业。学院与企业签订共建专业(方向)协议,共建课程,实行订单式培养,实现学生就业与岗位无缝对接。学院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邀请行业企业高工高管与本院教授一起负责专业建设和专业教研室工作。 携手产业共同育人。学院邀请行业企业的高工高管与本院教师共同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规划,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度,聘请合作企业技术人员与本院教师共同指导学生项目实训和顶岗实习。 融合产业共同发展。与企业共建职业培训基地,面向企业和社会培训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引入企业共建科研中心,共同申报科研课题。正与多家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校企双发共同发展。学院每年不断向产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少已成为业界精英,广受好评。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将充分运用体制机制和厦门理工学院资源优势,坚持改革创新、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不断增强办学治校能力,努力将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http://www.xmist.edu.cn - 2014-07-31

时间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