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8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17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订阅RssFeed
  •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是由兰州理工大学与深圳市华育昌国际科教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4年2月被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为“独立学院”。2010年7月被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授予“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称号。2010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品牌年度总评榜颁奖盛典暨第七届中国国际教育品牌创新年会上,学院荣获“2010科教中国行•全国十大先进独立院校”称号。 学院目前有在校生9000余人,设有10个系,5个教学部,1个工程训练中心,33个本科专业,建立了190余家校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以机械、电气、土木、材料、化工等工学学科专业为主,兼备理学、文学、管理学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建设专业。2012年,工程训练中心被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联网工程实验室为“甘肃省高等学校重点(培育)实验室”, 2013年5月,学院成功获批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院依托兰州理工大学雄厚的办学实力和优越的教育资源以及深圳市华育昌国际科教开发有限公司在科教资源开发和研究方面的综合优势,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学科专业,办学起点较高,办学机制科学,办学质量保证,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 一、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多学科、教学型、应用性、有特色”的工程师的摇篮。 多学科——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借助兰州理工大学学科优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学科专业。 教学型——学院的主要目标、教师的主要精力、经费的主要投入都放在本科教学上,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性——设置应用性专业,加强应用性课程建设,努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有特色——“出于蓝、基于蓝、别于蓝”,传承兰州理工大学的优良学风,发挥学院教师团队和管理团队的智力资源,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有特色的教学型大学。 二、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术为主导”。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校统招计划。学院的招生工作实现了四个逐年提高:一是第一志愿上线率逐年提高;二是招生最低控制线逐年提高;三是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四是新生报到率逐年提高。学院2010年高考录取理科分数线高于甘肃省控制线15分,位居全省独立学院榜首。 学院每年专题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与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固定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经甘肃省人事厅统计公布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八年均超过90%,位居全省独立学院榜首,全省非师范类院校前五位。学院也被省人社厅授予 “甘肃省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院设有优厚的奖学金:按照国家政策,我院学生享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年)、国家助学金(3000元/人•年)、院长奖学金(奖励10000元/人•年)、学院奖学金(最高3000元/人•年);同时,设有和多项企业专项奖学金(最高奖励3000元/人•年)。 三、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文化素质高、社会价值高”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学院以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出国留学培养、重点大学委托培养、分级教学培养等多种培养模式。学院编写了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方案”,并致力于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切实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考研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部分学生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85、211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学院在充分利用母体学校资源的同时,自有教学仪器设备逐年递增。学院建有西北地区一流的工程训练中心,以及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机械加工、工业自动化、工程测量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并设有全国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中心。学院有教学计算机千余台,并建有高标准的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塑胶田径运动场、学生公寓及甘肃省首个现代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等生活服务设施,充分满足了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 学院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我院学生在历届全国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大赛、甘肃省教育厅主办的“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等大型比赛中,屡次获奖。其中,在近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甘肃赛区的比赛中,先后有十四个参赛队获省级以上奖,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两项、省级特等奖四项、其他奖项10项;2009年,我院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荣获西北赛区特等奖、全国二等奖;在“正保教育杯”第五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决赛中,我院学生在AutoCAD机械制图项目中总成绩位列所有参赛选手第二名,荣获一等奖;在2011年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大赛中,我院学生入围二维CAD机械设计(AutoCAD)全国总决赛,两名同学入围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全国总决赛;在甘肃省大学生“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中,我院连续六届总成绩都排名前三,是获此殊荣的唯一一所独立学院; 2012年7月,我院在“第二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测量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同时获得四等水准测量、一级电磁波测距导线两个单项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四名参赛同学还获得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中级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第八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终审决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四、学院的建设发展思路是:“实施规范管理,营造人文氛围,建设精明团队,确保培养质量,创建一流学院”。 学院以建立现代大学内部管理体系为目标,遵循科学原则,在学院顶层设计,办学理念和思路,组织与管理机构,管理机制和手段,管理制度与流程,管理技术和方法上锐意创新,建立了科学、规范、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充分激发了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院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优化利用,实现了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为创建区域一流和行业一流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并提供有力的支撑。 学院将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弘扬“求是、砺志、笃行”的校训,坚定地走科学发展之路,走质量建校之路,走服务社会之路,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继往开来,为实现“区域一流、行业一流”的目标不断努力奋斗!

    http://www.lutcte.cn - 2014-07-21
  •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是2002年由兰州交通大学申办、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兰州交通大学的二级学院,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甘肃省首批独立学院,属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校统招计划,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自2008年起招收的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的,颁发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的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继承兰州交通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博采众长,十分注重吸收省内外著名大学办学经验,弘扬“博衍明德,文倡格物”校风。初步形成以工科为主,文、理、经、管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为工业强省服务,创一流独立学院”是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学院的服务方向。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电信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外国语系、信息管理系、艺术设计系等八个系30个本科专业。 为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学院高度重视基本建设。学院现占地500亩,一期工程投资3亿多元,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教学、行政及生活用房16万多平方米。二期工程投资3亿多元,建成14万平方米的教学、生活、行政用房及体育场、馆,已经投入使用。 学院建有计算机中心、语音、工程测量、CAD、电工、电子、单片机、电信综合、电磁学、光学等实验室和建筑材料、土工、材料力学和会计综合模拟、视听室、摄影棚以及基础教学实验室和多媒体综合训练室,各类实验室设备先进,配套齐全,能基本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另外学院还可以共享兰州交通大学各专业实验室资源。校区内建有数字程控电话通讯网、校园电视接受系统、宽带校园网络及无线广播发射系统。 学院十分重视拓宽就业渠道,积极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努力提高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深受用人单位青睐,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无论是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均位居我省独立学院前列。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入和西部大发展步伐的加快,尤其是铁路建设的蓬勃发展和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学院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毕业生就业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学院的校园环境优雅,学风浓厚,生活服务和文体设施齐备,是有志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天地。热忱欢迎各地学子报考我院。

    http://www.bowenedu.cn - 2014-07-21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甘肃工业职工大学和原国家重点中专兰州气象学校于2004年合并改建而成,属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兰州气象学校的前身是1951年2月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司令部气象管理处气象训练班,1964年更名为兰州气象学校。1997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普通中专学校,2001年由国家气象局划归甘肃省教育厅直属管理。 甘肃工业职工大学的前身为甘肃煤炭职工大学。1984年12月12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甘肃煤炭职工大学,隶属甘肃省煤炭工业总公司,1985年将甘肃煤炭干部学校并入,1996年更名为甘肃工业职工大学,2000年8月将甘肃省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并入,2001年划归甘肃省教育厅直属管理。 2004年9月10日,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甘肃工业职工大学、兰州气象学校合并改建为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5月,经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学院由县级建制升格为副厅级建制。 目前,学院是一所以气象、采矿、地质、冶金、水利等专业群为主要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财政部重点建设的国家示范(骨干)性高职院校,是解放军总参谋部、教育部确定的定向培养直招士官院校和教育部确定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获2010年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荣誉称号,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评审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办学思想】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秉承“奋进 卓越”的办学精神,凝炼形成了“和谐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品质至上”的校训。目前,正努力朝着建设充满活力、内涵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主体专业优势突出、煤炭气象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的资源环境类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迈进,力争建成“和谐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特色校园、创新校园、示范校园”。 【机构设置】 设有采矿工程系、地质工程系、气象系、机电工程系、水利工程系、信息管理系、冶金工程系、测绘工程系等8个系,学院办公室、党委工作部、人事组织部、审计处(监察室)、教务处、招生工作处、就业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部、团委)、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国资基建处、科技处(校企合作办公室)、产业开发办公室、保卫处、工会等15个职能处室,基础部、成人教育部、图文信息中心、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教学督导室、东西校区管委会6个直属部门。 【办学条件】 总占地面积536亩,有3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28万平米。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各类图书文献资料72万册。建成了以数据中心、统一门户和统一身份认证为基础的校园信息化平台。建有11个校内实训基地,包含127个实验实训室。其中,现代化仿真矿井是教育部、财政部支持建设的局域共享性实训基地,被国土资源部评审命名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 【师资队伍】 教职工594人,专任教师412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101人,讲师149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1名教师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5名教师获省级园丁奖,2名教师获省级青年教师成才奖。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在90%以上。 【专业与课程】 学院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是:“错位设置、非均衡建设、星级管理、专业群发展”,构建了气象、采矿、安全、地质、测量、机电、冶金、水利、选矿、环保、信息等11个适应甘肃和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类专业群,包含59个专业。其中,煤矿开采技术、矿山地质、矿山机电、大气探测技术、矿山测量、水利工程施工技术6个专业是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冶金技术、选煤技术、大气科学、应用气象4个专业是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建设专业;煤矿开采技术是全国高职高专精品专业;矿山测量、大气探测、矿山机电是省级特色专业。建成《矿山测量》、《高空气象探测》等14门省级精品课程,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测量、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等4个省级教学团队。 【人才培养】 学院主要面向全国气象、煤炭、地质、冶金、水利等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就业主体单位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8年位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2012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现有普通高职在校生120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2500余人。 学院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完成的《α值法灌溉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三等奖;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获得选矿技术组、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组一、二等奖,冶金技术组一、二、三等奖;在2010—2013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甘肃赛区),获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3项;在第四、五、六届甘肃省大学生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中,获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4项,省级二等奖4项;在甘肃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有29件作品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6项。王超同学获“2012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 【教改科研】 学院积极参与企业技改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改革。 “气体安全检测仪”等7个项目获专利,2个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个项目获得甘肃省气象科技进步一等奖,4个校企合作项目获得甘肃省煤炭科技进步一等奖,1个项目获省级社科成果二等奖,2个项目获省级社科成果三等奖。2个教改项目《仿真矿井在采煤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基于信息系统的专业星级管理创新研究与实践》分别获得甘肃省2011年、2013年度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个项目获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教师累计在国家级、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500篇,其中30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被SCI、EI检索论文5篇。 【社会服务】 学院设有具备国家二级煤矿安全培训资质和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资质的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中国气象局高空探测人才培训中心、甘肃省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社会服务机构。每年面向气象、煤炭行业培训各级各类技术人员4000余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3000余人。

    http://www.lzre.edu.cn - 2014-07-21
  •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于2000年3月经甘肃省政府批准成立,是国家教育部第一批确认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独立学院。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学生毕业及就业与国办高校学生享有同等资格和待遇。   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482人,教职工880人。设有经济贸易、财政金融、法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设计、工学、工商管理、会计学 8 个系4个教学部。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培育)实验室1个;设有6个学科门类,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工学、艺术学等,现有本科专业42个(含专业方向),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法学、文学、艺术学、工学等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结构。   学院位于兰州市和平经济开发区,校园面积41.7万平方米(625.64亩),建筑面积18万多平方米;藏书104.4万册(含电子图书1331.2GB)。   学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计划,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近年来,学院每年有几十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湖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广告艺术大赛及甘肃省”创新杯”等竞赛中取得多项成果。   学院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独具特色。“陇桥杯”校园大观辩论赛、读书文化节、“一二•九”大合唱等已成为学院的品牌文化活动。学院严格管理,实施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制度、辅导员谈话诫勉制度等,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现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学生管理体系。   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陇桥奖学金、院长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等,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   发展至今,学院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发展成果。2012年5月,学院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被甘肃省民政厅评为5A级省属社会组织;先后被兰州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我院学生食堂和教职工食堂被兰州市食药监局评为2013年度餐饮服务及食品安全综合A级单位,是全省在兰高校中仅有的2家院校之一,也是榆中地区唯一一家A级单位;在“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院名列全省第14名;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我院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7个;2014年初,我院《区域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被省教育厅评审为2013年度甘肃省高校重点(培育)实验室。学院连续6年入选全国独立学院100强,2013、2014年排名第78位。   经过十四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的综合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充分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有利契机,坚持“基础扎实、理论够用、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目标,立足甘肃,面向西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和平开发区薇乐大道68号    电话:(0931)5271764    传真:(0931)5271764    邮编:730101

    http://www.lzlqc.com - 2014-07-21
  • 武威职业学院

    武威职业学院

    武威,古称凉州,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自古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素有“银武威”之美称。武威璀璨的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共同孕育了武威职业学院的诞生,助推了武威职业学院的发展。 武威职业学院是2003年4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武威教育学院(1985年5月成立)的基础上成立的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1992年3月经武威行署批准,与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武威分校(1979年9月成立)合并办学。2003年、2004年,相继整合了武威师范(1915年6月成立)、武威市旅游职业中专(1998年10月成立)、武威市财贸学校(1984年3月成立)等优质教育资源。2011年4月,武威卫生学校(1969年成立,国家级重点中专)整建制并入学院。 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为两翼。是国家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武威市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应用技术研究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武威市贫困地区农民培训基地和实用技术信息传播中心。为甘肃省“两后生”职教集团成员单位。设有武威市第九、第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院毗邻发展迅猛、前景广阔的甘肃省省级重点园区和全省经济循环试点园区——武威工业园区、黄羊工业园区,是东起甘肃兰州、西至新疆乌鲁木齐2000多公里辽阔地域高职教育链条上的重要节点。学院目前占地面积743亩,校舍建筑面积22.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8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441.5万元;建成校内实训室105个和校外实训基地83个;馆藏图书110.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34.15万册,电子图书76.45万册;建有高标准局域网,CNKI数字图书馆、VBI数据广播及卫星接收系统一应俱全。2013年1月,学院新征443亩土地,全面启动一期扩建工程,一期扩建项目投资估算总计7.94亿元,计划新建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教学楼群等16个建筑,预计2014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校区布局合理,规划超前,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学院有教职工454人,其中专任教师37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92人,讲师15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人,双师素质教师146人,外聘兼职教师72人。现有各类注册学生14961名。形成了一支精于教书的教师队伍,一支实干创新的干部队伍,一支乐于奉献的后勤保障队伍,为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持。 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农经系、能源工程系、艺术系、外语系、中专部、基础部、护理系、中医系、口腔系、卫生管理系、药学系、医技系、基础医学部等18个教学机构;党委工作部、党政办公室、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电大管理处、招生就业处、后勤处、计划财务处、保卫处、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办公室等11个行政机构;科研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培训中心等4个教辅机构;团委、妇委2个群团组织。 学院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势专业建设为切入点,按照宽基础、重实践的要求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现开设光伏发电技术、农村电气化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及应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信息管理等45个高职专业和34个成人远程教育本、专科专业。电工技能与训练、甘肃模拟导游、太阳能资源开发与利用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护理、助产专业被评为全省示范专业;涉外护理、中医(中西医结合方向)专业被评为骨干专业;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3个。形成了以工为主,以新能源和护理专业为特色,文、经、农、艺等多学科发展的格局。依托武威丰富的光、风资源,旅游资源、农产品资源,紧跟国家在河西走廊建立新能源基地的战略部署,确立了未来专业建设思路——机电开道,农经助力,跨上“天马”,奔向“太阳”,打造6个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群,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光伏发电技术专业群、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设施农业专业群和以护理为主的相关医学类专业群。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与数十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协议,进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实践,初步形成了“一体三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厚德长技、和谐发展的人为主体,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培养过程与岗位流程、课程体系与执业证书相融通)和“六个融合”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和徒弟的融合,教师和师傅的融合,教室和车间的融合,作品和产品的融合,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学院和社会的融合”)。学院规模不断壮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434人,成人远程教育本专科学生5527人。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2010年11月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与上海“晋拓”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东贝集团芜湖欧宝机电责任公司、苏州爱普生有限公司、伟创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英格玛人力资源公司、中国节能投资集团甘肃武威太阳能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电投晨旭凉州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武威分公司、武威金苹果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顺王府餐饮管理公司、武威市人民医院、武威市中医院、解放军第十医院、凉州区医院、武威肿瘤医院、凉州区中医院、凉州区第三医院、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等120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保持在88.6%以上。 学院十分重视科研工作。教师出版专著、教材64部,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70多篇。师生科技文化作品在全国、全省比赛中屡创佳绩。自主研发的ZY—2008—04电子电工电力拖动直流电机实验设备和ZY-JD-2009家用电器实验设备,先后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科研成果暨新产品鉴定,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武威市科技进步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国家专利。 学院积极营造有利于对外交流、优势互补的开放办学环境。与国家示范院校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淄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兰州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陕西中医学院等8所高校联合举办成人教育,促进了优势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兰州交通大学签订了新能源专业建设帮扶协议。建院以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11000多名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以电大为主的成人远程教育为全市各行各业培养了16000多名实用和急需人才;为全市劳动力输转和岗前培训各类技能型人才57000人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近年来,学院以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目标,立足武威,辐射周边,瞄准地方支柱产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加强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美誉度显著提升。学院先后被国家、省委省政府评为“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甘肃绿化模范单位”、甘肃省“园丁奖”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绿色文明学校”、“省级消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院领导班子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四好班子”,多次被评为“好班子”。学院先后通过了省教育厅首届毕业生教育质量评估、省电大对学院成人远程教育的“开放教育暨人才培养模式”评估、省教育厅高工委对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评估、省教育厅高工委对学院的思政课建设与辅导员队伍建设评估,省人事厅对学院的就业工作评估,省教育厅体育卫生工作评估。2008年学院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9月,武威市政府成立了以学院为领头人的武威职业教育集团。2010年7月,学院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11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12月,由市委、市政府与兰州交通大学联合创建的“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学院揭牌成立,为学院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搭建了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平台。 武威职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省、市领导的大量心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学院将用理念营造一种氛围,专业汇聚一种优势,师资铸就一块高地,教学奠定一方基石,实训成就一门技术,人才彰显一片收获。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学院建设成为能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国家示范性职业学院。

    http://www.wwoc.cn - 2014-07-21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林业类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唯一的林业高职学院。学院创建于1956年,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为适应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2001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甘肃省林业学校改建为高职学院。   学院设有林业工程、园林工程、环境工程、测绘工程、信息工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机电工程8个教学系和基础部、思政部、体育部3个部,开设40个专业。   先进的办学理念   学院立足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实际,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确立了“稳定规模抓质量、强化内涵图发展,突出技能促就业、立足林业创特色”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创建全国特色高职学院的发展目标,形成了“抢抓机遇、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和“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学院氛围,秉承“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爱校如家”的优良传统,以服务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己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加强校企、校地合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院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不断发展示范校建设成果,深化教学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强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开展集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与“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使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完善的办学条件   学院校区占地面积550亩,建筑面积达20.88万平方米,办学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建有各类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基地63个,固定资产总值1.924亿元,图书馆藏书48.28万册。   学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按照实训环境真实化、服务功能多元化、设施设备生产化的原则,紧扣课程体系、紧扣实训任务、紧扣生产过程、紧扣真实工作、 紧扣职业要求,建成了一批融职业训练、教学科研、技术交流、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实验实训基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教学条件。其中,中央财政投资358万元支持建设的生物技术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筑装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成,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技能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实现“一体化”教学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3S实训中心、林业遥感技术实训基地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达到了领先水平;有近三十年历史的树木标本室于2000年加入英国皇家邱园植物园网络系统,并被编入《中国植物标本馆索引》。   学院校区综合实训基地占地55亩,建成了集生产销售、教学实训、科学研究、学习观光为一体的具有区域性和行业示范性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能够完成园林技术等相关专业的300多项实训任务及相关科研工作。位于麦积山风景区3700亩的实验林场已建成了集教学、科研、旅游及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适合林业类高职教育特色的实习林场,可承担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等8个专业的20多门课程的实习实训及相关科研任务。学院把校外实训基地作为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重要平台,在省内外与行业企业共建了各专业所需的180多个生产性校外实训基地。   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院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加强“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坚持“内培外引、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方针,打造了一支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19人,其中专任教师251人,“双师型”教师136人,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84人,中级职称104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49人;聘请校外兼职教师300人。有4名教师获得甘肃省“园丁奖”;有2名教师获得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1名教师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梯队,1名教师入选天水市领军人才。现建成院级教学团队9个,其中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3个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鲜明的专业特色   学院把专业建设作为体现办学特色的重点,针对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及新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专业改革,以林业技术等优势专业为切入点,对准关天经济区重点建设领域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突显专业特色,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以林业类专业为特色,以测绘土建类、资源环境类、服务管理类专业为骨干”的专业格局。其中,林业技术、水土保持、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4个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森林资源保护、园林工程技术2个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的建设专业,并获得了600万元的中央财政支持资金;建成院级特色专业7个,其中林业技术专业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已建成省级特色专业;学院致力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建成院级精品课程38门,其中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0门,并建成了各专业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务实的教学改革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林业类高职院校,学院立足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实际,努力探索和创新林业类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按照“依托行业、联姻企业”的办学思路,全面推行“校企合作、校站合作、校场合作、校局合作”的专业建设模式,在示范校建设中创新形成的“模块菜单、循环实训”、“校站合作、项目代训”、“做学结合、双线推进”和“3.5+1”等四种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实践,形成了全院各专业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开展产学合作,共与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性的产学合作关系,搭建了与专业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基础平台,实现了教学与生产、职业能力与发展能力、顶岗实习与就业的紧密连接。   活跃的科研工作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支持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近五年,教师承担各类科学研究项目67项,其中,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天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获得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教育厅级奖4项;参与技术研究获专利2项。公开发表论文290余篇,其中EI收录12篇;出版教材、专著160余部。在教学实践中,学院教师还发现命名了天水合欢、黄花杠柳、文县卫矛、狭叶卫矛、粉皮河北杨等5个树木新种,在植物分类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学院还创办了学术刊物《甘肃林业高职教育》,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及学术交流创造了条件。   富有特色的思政工作   学院坚持理论武装的主导地位,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法制教育、改善育人环境等措施,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学院的发展建设、教学管理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关心解决师生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学院的思政工作得到了省委和省高校工委的肯定。在教师中坚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校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立足于学院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创新精神,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坚持组织开展各类素质拓展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学生管理中,坚持“ 突出一个主题(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发挥双带作用(即模范带头作用和骨干带动作用)、坚持三个为本(即以素质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搭建四个平台(即校园文化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心理健康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加强五个建设(即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学生团学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学习活动基地建设、学风建设)”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全面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了我院特色鲜明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氛围和严谨、和谐的校园风貌。   广泛的社会服务   学院充分发挥在专业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生产示范、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坚持为林业增效、农村发展、林农致富服务。学院被甘 肃省人事厅批准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每年完成2600余人次的继续教育工作。学院建立了“国家林业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天水市第九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站”等职业技能鉴定及培训机构,从由校内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和培训扩展到天水市及周边地区,为其他学校学生、社会从业人员、行业、企业职工提供服务,拓展了服务范围,增加了鉴定工种,加大了服务力度。近年来,开展了59个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完成了12800多人次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   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大力开发新的培训项目,积极为周边地区林农及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先后举办了“农民创业培训班”、“麦积山风景区管理人员培训班”、“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培训班”、“园林工程技术及施工培训班”、“华天科技应用电子技术岗前培训班”、“清水县阳光工程计算机培训班”、“植物育种、栽培技术培训班”、“全省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培训班”等,培训林农及企业(行业)员工5000多人次;先后参与完成了“天水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园环境工程设计及施工”、“成县林业局、徽县林业局、康县林业局、文县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院的二类资源清查” 、“重庆市地形图矢量化”等20多个项目。其中,林业技术专业师生共同承担完成的二类资源清查项目,为学院创收148万元,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丰厚的回报。以此为依托,面向全省开展科技服务,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又锻炼了师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了校地、校企“互惠双赢”,并成功举办了全国林业类院校协作会议等10余次全国及省内职业教育的学术研讨、校际交流会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良好的就业形势   学院以甘肃为主、面向全国16个省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多人。自建院以来,已为甘肃生态环境建设第一线培养合格应用型技术人才4万余人,大部分已成为甘肃林业战线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其中有6人享受国家政府津贴,3000余人获得副高级以上职称,1600余人担任林业局局长、林场场长、乡(镇)长以上职务。近年来,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创新就业模式,通过和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加强交流沟通,大力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与我院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企业有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四工程局、甘肃威龙有机葡萄酒有限公司、天水威龙果园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国地测绘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铭坊景观有限公司、深圳爱华勘测工程有限公司、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43家,订单培养专业已达21个,订单培养学生已达1000多人;学院还与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和全省14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加强了学院与林业行业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密切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拓展了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了毕业生就业,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前茅,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精神、独立工作能力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有400多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其中60多名毕业生领办各类经济实体60余个。   在办学实践中,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的成功之路。学院1994年被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1995年被原国家林业部评为“全国优秀中等林业学校”;2001年7月升格为高职学院。“十一五”以来是学院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在2007年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学院获得了“优秀”的评估结果;2007年10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08年9月,升格为副厅级建制;2010年6月,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和财政部的验收;2012年10月,高质量通过了高职院校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通过示范校建设,学院已成为全国林业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典范、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的基地和技术创新、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的中心,为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和全国林业类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部、省委、省政府对学院的发展建设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原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刘伟平、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等领导先后到学院视察工作,省教育厅、林业厅、天水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学院检查指导工作,各级领导对学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了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林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全省企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以崭新的姿态,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以十二五规划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特色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积极改革的示范、加快发展的示范、科学管理的示范、突出特色的示范、良好环境的示范,将学院建成一所办学实力雄厚、社会认可度高、辐射能力强的全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名校,为甘肃省及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等技术人才而努力奋斗。

    http://www.gsfc.edu.cn - 2014-07-21
  •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创建于1998年,2001年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学历资格证书、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学院位于兰州市和平开发区,占地面积500多亩,建筑面积13.5万多平方米,在校学生8700多人。拥有同声传译、多功能语音、酒店模拟、旅游实景沙盘模拟实训等30多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在北京、上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建有4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形成了兰州市城关区法院、兰州宁卧庄宾馆、扬子药业等一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办学条件优越,实践教学资源丰富。 学院设有应用外语系、教育与艺术系、财政金融系、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经济管理系、信息与传媒技术系、人文科学教学部8个教学单位;开设会展英语、应用英语(学前教育方向)、航空服务、日语、阿拉伯语、金融管理与实务、法律事务、注册会计、税务会计、物流管理、酒店管理、项目管理、网络工程、等37个专业(方向),形成以外语类专业为主体,网络工程应用与管理类专业为两翼的专业体系,是一所多学科、综合性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秉承“一流大学的生命活力,源于优秀文化的传承,源于社会责任的坚守,源于践行教育公平公正的价值公理”的核心价值观,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家庭困难学生入学。全面落实“专家治校、管理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和“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的办学思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课程的优化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保人才培养方向和毕业生就业方向与市场有效对接。紧跟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借鉴职业教育典型案例,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营造良好的职业外语环境和人才培养氛围。培养“懂外语的专业人才”和“懂专业的外语人才”已经成为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2009年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年10月,在甘肃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中,学院获得5A级。 近年来,学院先后还接受了教育部等国家三部委教育收费工作检查,以及甘肃省高校后勤消防工作督查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统战工作评估、体育工作评估、学生资助工作评估、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省高校工委创先争优活动督查、全省高校教学工作督查、高校收费工作督查和高校档案工作评估等10多次专项工作督查评估,办学效能得到肯定。 学院先后被甘肃省民政厅授予“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劳动和保障部中国就业促进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工程项目办公室确定为“全国就业能力实训项目授权实训基地”。获得“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甘肃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甘肃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第一届甘肃校园戏剧节表演一等奖、编剧奖、导演奖”等20多个奖项,以及“甘肃省抗震救灾先进单位”等30多项荣誉称号。连续多年在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外研社杯”(原“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及甘肃省英语口语演讲大赛等赛事中获得30多个奖项。

    http://www.lzwyedu.com - 2014-07-21
  •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甘肃省天水市,毗邻闻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处于规划中的天水市新城区中心。学院始建于1979年,是甘肃省最早成立的高职院校之一。学院占地54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600万元,图书馆藏书36万余册。学院教学、实习、运动、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校园布局合理、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优美。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壮大,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科学的办学体系,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强劲的发展潜力。现设有地质学院、测绘学院、建筑学院、化工学院、电信学院、艺术学院、经管学院、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九个二级学院。共设置32个高职招生专业和50多个专业方向,专业设置呈现出“以工科为主,文、经、管类兼顾,协调发展”的建设格局。其中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水文与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岩土工程技术、钻探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工程测量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已发展为特色优势专业。 学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坚持“服务经济社会需要,引领区域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立足行业,服务甘肃,面向全国”的服务宗旨,努力提高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学院注重工学一体的办学方式,建有54个实验实训室和1个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3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以“2+1”(文、经、管类专业学生前两年校内学习,最后一年校外顶岗实习)、“2.5+0.5”(理工类专业学生最后一学期校外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为重点,创新了与行业“全方位合作”、“订单式培养”、“实训→试用→就业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培训可获得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我院学生在国内资源类、测绘类、艺术设计类、计算机类、旅游类等专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三年来,共获得全国奖项58人次,省级奖项49人次,其中2009年资源勘查系在全国资源类技能竞赛中获金奖4项,银奖3项,铜奖8项。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45人(含外聘教师254人), 其中教授、副教授(研究员、高级实验师)63人,讲师(工程师)104人,“双师型”教师182人。学院面向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在校生近9000人,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13000多名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院从实际出发,结合我院办学特点,树立“科研服务意识”。自升高职以来,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56篇,完成省、校级科研项目60项,出版著作(教材)32部。主持了国土资源厅中川地区金矿成矿规律研究(国家财政支持项目)项目,协作与组织了世行文化自然遗产天水麦积山名胜区项目、甘谷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新疆福海县蒙库区区域地质调查、甘肃甘南地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等多项产学研项目。 学院十分重视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与人才联合培养,与省内外高职院校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交流,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我院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开阔眼界,提高技能。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生在校期间即可通过“专升本”考试,在对口院校或我院接受本科教育。 在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学院形成了“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目前,学院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增强服务社会功能,积极拓宽学生就业领域,实现我院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行业著名,地方闻名,国内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推动下,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我院必将成为西部高校群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http://www.gipc.edu.cn - 2014-07-21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之一,其前身为始建于1956年的石油部兰州石油学校和化工部兰州化工学校以及兰炼职工大学、兰化职工大学。1984年,直属中国石化总公司,2000年划转甘肃省。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转制为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甘肃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0年,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在学院挂牌成立了甘肃工业技师学院。 在近60年的办学历史中,学院坚持“根植石化行业,传承铁人精神,人才培养延伸,培训服务前移”的办学特色,秉承“锲镂金石,修身诚化”的校训,励精图治,辛勤耕耘,培养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7万余名各类毕业生。 学院位于兰州市西固区,占地面积45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建有47个校内实训基地、150个实验实训室,在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等知名企业建有154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学院资产净值超过6亿元,各类实训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3名,其中:博士、硕士264名,教授33名,副教授179名,“双师型”教师295名,兼职教师307名。 学院现设石油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子电气工程系、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系、汽车工程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应用外语系、土木工程系、印刷出版工程系10个系和继续教育学院,以及石油化工技术等6个研究所(室)、15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学院可招生专业和专业方向为82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多名,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学员3000余名。近年来,学院坚持“遵循规律,追求特色,产教结合,突出技能,适应市场”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7年超过93%。学院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甘肃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甘肃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文明单位标兵”、“首届甘肃十大杰出职业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星级示范学校’”和“2009年中国十大最具特色高职院校”、“2010中国十大最具就业力高职院校”等荣誉称号。

    http://www.lzpcc.com.cn - 2014-07-21
  •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平凉卫生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位于钟灵毓秀的天下道教第一名山——崆峒山东麓,泾水河畔,占地面积805亩,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6亿元,现有28个党政及教学科研机构,教职工1229人(含附属医院),各级各类学生7000余人,其中普通专科生5850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38人,高级职称153人(其中正高职称31人),博士10人,硕士143人。同时,学校从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医学院校聘任了10名院士和47名博士为我校兼职教授,定期来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教师中有184人分别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ITAT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省级“教学名师”、“园丁奖”、“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市级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38人分别入选“555人才工程”、“十百千人才工程” 、“222人才工程”。近5年来,有120人次担任教育部规划教材的正副主编和编委,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438篇,获省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36项。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现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中药、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十一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和护理学被财政部列为高职高专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护理教学团队和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基础护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200万元,建有网络检体诊断室、护理实训室、数码互动显微镜室、口腔实训室等89个领先同类院校的现代化医学实验室及信息技术实验室;成立了平凉市皇甫谧研究院、平凉市崆峒学研究院、平凉市崆峒养生文化研究会、平凉市皇甫谧陇药研究院、平凉医专中医药研究中心5个市级研究机构;校图书馆馆藏图书85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近800种。依托现代数字技术,学校还构建了完善的文献资源、网络视频教学、电子阅览等网络公共服务平台。 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其中第一附属医院(原平凉市人民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原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三级乙等医院,学校还拥有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省内外教学实习基地80所,其中包括兰州陆军总院、兰大一院、兰大二院。设有甘肃省全科医学培训分中心、平凉市第十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以人为本、以德育人、重视理论、强化实践”的办学理念,坚持“养德崇医、见贤思齐”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医专精神,推行“以德育人、全员育人、做人育人”的“三育人”机制,明确“立足甘肃、面向西部、辐射周边、服务民生”的办学定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先后与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帮扶合作关系,为甘肃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医德优良,基础扎实,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创新型的医药卫生人才。形成了以全日制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及相关医学类专科教育为主体,继续医学教育、成人本科教育、自学考试、乡村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为补充的办学格局。近五年,学校文理科招生录取分数线高出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录取提档线150分左右,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新生报到率年均保持在95%以上,当年毕业生就业率年均保持在89.3%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之首。学校现已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机制。 “十二五”开局以来,学校先后开展了“六抓六推”、团队建设活动、“实力学校”建设活动。实施了“医学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继续教育、中医药文化传承、养生文化研究”“四大基地”建设,打造了“精细管理、教授治学、亮点荣校、学干培训、实习实训、书香校园”六大工程。将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思想、育人观念凝练形成了48部平凉医专治学工程系列丛书。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奠定了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单位”、“甘肃省红十字会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省级和国家级荣誉称号。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张晓,“最美白衣天使”陈凤娟、牛雪莲等先进典型,使学校在省内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以建设医学本科院校为目标,继续弘扬医专精神,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西部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建设、为甘肃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和人民健康保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http://www.plmc.edu.cn - 2014-07-21
共 27 条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