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是2005年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筹建,由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与吉林省宝利通讯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经长春市教育局民办教育处审核批准,长春市民政局备案的中小学一体的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学校坐落于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华光街与佳园路交汇,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为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学校教职工管理试行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为主的聘任制,省二实验学校选派部分骨干教师轮换制为辅的双结合的教师管理制度。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学校在岗教职工总人数为302名。其中中学教师162人,小学教师103人,行政后勤人员37人。现有教学班95个,其中中学52个;小学43个。现有在校生5519人,其中中学生3063人,小学生2456人。 在学校六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小学部通过开展“我们勤积累”“我们练书法”“我们讲故事”“我们说礼仪”“我们来唱歌”“我们勤锻炼”校本德育活动,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积极地情感熏陶人,用美好的憧憬吸引人,用向上的追求激励人,通过这样具有一定意义的“日教育”“月教育”“学期教育”及“学年教育”使我们孩子成长的脚印更加的坚实,更加的稳健。中学部以培养“心态阳光 文明俊朗 踏实稳健 自主成长 善于修正 乐于担当”的学子品行为根本,通过色彩纷呈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方正儒雅、礼义仁爱的文明素养;通过意义深刻的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收获感悟、丰富情感体验;通过规范严肃的学校秩序陪伴学生共同成长。 在学校运行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规定严格管理。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为保证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规范学校的管理,学校建立完善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育管理、总务管理(安全、卫生)、财务管理等工作制度。各部门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分工细致。学校基本规章、制度主要有: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同时,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指导,学校建校伊始,发展到今天,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已得到了省市领导的一致认可与好评。06年11月14日,时任省教育厅李军厅长、迟学智副厅长陪同省级老领导、原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副主任谷长春同志一行到学校参观视察。07年9月6日,在我国第23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省委书记王珉,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马俊清,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主管副市长郑文芝、原教育厅副厅长迟学智等领导同志,视察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看望教师。王珉书记对我校的建设、办学体制改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他说“学校办得好、校长有功劳、班子有功劳”。08年5月21日,吉林省教育厅卢连大厅长、王青逯副厅长到高新学校视察。对学校的发展与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卢厅长说:“我喜欢这所学校,这是一所充满激情和魅力的学校”。08年8月27日,教育厅主管副厅长孙鹤娟视察我校,她说:“学校规模这么大、困难这么多,却有这么好的精神状态去发展教育理想,说明管理者的政治觉悟高,教育境界高。在领导者的带领下,使学校实现了内涵式发展,并成为了义务教育的一面旗帜,对全社会的义务教育起到了引领作用。”09年7月18日,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作为“潜能教育与学校发展:师生共同成长的实践研究”学术专题会议的主会场,圆满地完成了本次会议,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228名代表及省内兄弟学校的18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高雅的学校文化、周密细致的会议流程以及学校潜能教育的先进理念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发展中,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已形成了“方正儒雅的师德形象,文明健美的整体风貌,礼仪仁爱的学子品行,经典时尚的校园文化”。走进学校,入眼的是宁静、清新的自然环境,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入耳的是嘹亮动听的书声与歌声、文明礼貌的一言一行;入心的是学生活泼文雅的精神面貌和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一定会成为省内乃至全国知名的民办教育示范校、标兵校和旗帜校。
http://www.jlsegx.com - 2015-01-22白城市第一中学
白城市第一中学坐落在素有“科尔沁明珠”美誉的白城市。 学校始建于1954年,1959年晋升为吉林省重点学校,归属白城地区专员公署,1980年被重新确定为吉林省首批办好重点高中,1993年划归白城市直属,2000年评为吉林省首批办好重点高中办学水平A等校,2002年评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并取得招收外国学生资格,2005年被评为省级示范高中,进入新世纪后,又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办学模式,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学校有公有制体质的校本部和创办于1998年的“国有民办”体制的的第一分校(高中部)、创办于2002年的第二分校(初中部),2009年白城一中第一、二分校合并为完全中学,更名为“白城民办实验中学”。截止2012年,学校在校师生总人数突破7000人。学校拥有10万平米的省级“绿色校园”,有8000多平米的体育馆和标准的塑胶跑道运动场,微机室、实验室等“硬件”建设堪称国内先进、省内一流水平。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素质教育硕果累累,高考成绩年年攀高,是北大、清华、香港理工等名牌大学的重要生源地,2009年,3年11班的张宁忆同学以总分703分摘得吉林省2009年高考理科状元桂冠。 白城一中的办学成绩和经验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表彰奖励,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多有报道;2003年,学校荣获中华全国总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 现在,全校师生在以汪少成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下,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http://www.bcyz.net - 2015-01-22长春艺术实验中学
长春艺术实验中学是吉林省内唯一的涵盖初中、高中为一体的艺术类完全制中学,直属于长春市教育局。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学设备:现代化的综合教学楼,标准化的运动场、学生宿舍,专业化的体艺中心、琴房、画室、舞蹈室,标准的实验室及多媒体教室等。校园环境幽雅,形成学校独特的育人环境。学校取得了“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校”、“吉林省绿色学校”、“长春市花园式学校”等多项荣誉,2009年在长春市教育高考发展性评估中以182%的升学率高居长春市升学榜第二名。 学校传承“修身、砺志、求真、尚美”的校训,以“全面发展,艺术见长”作为育人目标,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培养具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初、高中毕业生。学校牢牢抓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和德育工作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自信,用艺术点亮人生。学校开设音乐、美术、舞蹈、播音与主持、航空管理等相关专业,同时与新加坡理工大学等国际性高等学府建立交流合作,定期向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地派遣交流学生。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实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业并举, 保证了学生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正规学习文化课和专业课的需求。“十年磨一剑”,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历经探索的艰辛,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已经初具规模,为全国各大知名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学子,特色办学之路越走越宽。成为吉林省中学艺术教育的龙头。,是孕育艺术灵性的摇篮。 一、特色定位 1、艺术教育实验校 学校按专业特点分班授课,系统学习文化课和专业课,学生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双业并举。初中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参加中考,成绩合格者获得初中毕业证书,并结合个人意愿升入上一级高中、中专等学校;高中学生参加全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高中毕业证书,同时参加全国高考,升入全国各级高等艺术院校。 2、艺术类专业加试考点校 学校为吉林省艺术类专业统考指定考点,全国高等院校艺术类(部分省内)专业考试吉林省惟一考点。便于学生掌握大量的高考新动向。 3、高等艺术院校生源基地校 目前我校和高等院校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成为20余所高校的生源基地校,使学生在更高水准上获得了快速发展。 4、经验丰富的艺术类专业化学校 学校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前瞻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十多年来,按照艺术中学的教育规律和特点管理学校,不断总结和创新,摸索出一套成型的中学艺术教育的经验模式。目前学校已成为全省培养艺术类学生规模最大,条件最好,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学校。 二、名师导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任课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占教师总数的20%,有80%的教师获得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学校现有“特级教师”、“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十佳教师”“吉林省科研骨干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长春市十佳教师”“长春市教学新秀”“市级骨干教师”等26名。此外,学校还在省内外聘请了胡悌磷、尹升山、王黎黎、林白石、秦秀杰、孟德安、杨家安、徐鸿印、韩为民、高原、胡宇卓、王艺琨、于海洋等多位高等艺术院校的专家教授和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为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和指导。 三、专业课程设置 音乐专业:声乐、钢琴、器乐、视唱练耳、乐理、形体训练、艺术欣赏 美术专业:素描几何形体、素描静物、素描石膏头像、素描人头像、素描半身像、色彩静物、色彩头像、速写、艺术欣赏 舞蹈专业:基训、民间舞、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欣赏、形体训练 航空管理专业:形体、航空知识、空乘礼仪、空乘英语、航空服务心理学、艺术欣赏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播电视学概论、播音学概论、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节目主持艺术、形体艺术 、艺术欣赏 四、环境育人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学设备:现代化的综合教学楼,标准化的运动场、学生宿舍,专业化的体艺中心、琴房、画室、舞蹈室、微机室等,形成学校独特的育人环境。 五、硕果累累 走艺术特色办学之路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中考取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全国艺术名校的达600余人,年均总升学率达98%以上,成为吉林省艺术教育的品牌学校。
http://www.ccyssy.com - 2015-01-22吉林市第一中学校
吉林市第一中学校创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始名吉林中学堂。历经吉林省立第一中学校、吉林省立吉林两级中学校、吉林省立第三商科国民高等学校、吉林省立吉林第一高级中学、吉林省立吉林联合高级中学、吉林省吉林高级中学校、吉林市第一高级中学校等校名,1959年定为现名,200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4年荣获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 学校座落于松花江畔,现校区占地面积28.5万㎡,建筑面积13.6万㎡。学校为独立高中,现有教学班92个,学生4996人,教职工404人。吉林一中正门.jpg 百年前吉林中学堂改旧制、厘新规,创“吉省教育之中坚、学堂之模范”;五十年代被称为省“最高学府”;六十年代被评为“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单位”,获国务院表彰;1978年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2003年被确定为省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性普通高中。 作为百年历史名校,吉林一中积淀了丰厚的学府文化,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承载着人民的重托,不辜负历史的使命,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1987年邓颖超同志曾亲笔为吉林一中题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敦品励行、热心向学”是学校百余年来一以贯之的校训。吉林一中始终以人为本,以德治校,把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良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学校办学宗旨。因而不论是哪个历史时期,学校始终是名师荟萃、英才辈出。 首任校长王文珊乃“吉林教育之先驱”,解放前21任校长大多是留学回国或名牌大学毕业且有社会声望的专家学者。谢中、盖朝桐、丁翰章、马世超、熊民旦、岳明世、陶魁泽等教师在省内颇负盛名。解放后王正绪、吴素珍作为全国模范教师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赵玉振、杜逸佰、张书翰、黄学忠、贾万里、陈启超、张太平、彭乐烈、鲁仁、刘峰、蒋德嘉、谢荷、刘增才、汪杰等老师教艺精湛,是历届学子终生不忘的名师。近年来吉林一中更是以“名师云集”吸引着江城学子。学校现有特级教师12人,高级教师132人,国家级学科带头人8名,省级学科开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等49人,市优秀教师标兵111人。 百余年来,吉林一中共培育了5万余名学生,凭借在中学阶段打下的坚实基础,许多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其中有革命家马骏、王希天及王以哲、姚新一、周建华、李光汉、张海慧等革命烈士;有王家祯、庄尚严、郭峰、于克、祝铭山、石忠信等政界要员;有王国香、张莘夫、苏士权、岳希新、范士合、马宗晋、王泽山、周廉等科技精英。还有穆木天、王永芳、关广志、韩笑、王宗汉等著名诗人、体育健将、画家和作家。可谓英才辈出、桃李天下。 “相助为理、争自磨砺”是学校百余年来始终如一的校风。晚清时增设满蒙文科,开设法制及理财课;民国时期开展乡土教育研究,倡行“手脑并用”;五十年代基础性学科“科班式训练”;八十年代后综合教学改革,分科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整体改革;新世纪创新幸福教育课程体系等等。从办学体制到课程设置再到教学方式,吉林一中总是在教育改革之路上奋发前行,在实验创新中取得卓越办学成果。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学校高考成绩连年居全省前列,王军、岳弈、周锐、肖潇、李春晓、薛鹏博、程思佳、徐劲松、王星艺、刘思佳等成为吉林省高考状元。每年都有30多名同学考取北大、清华、港大,重点大学比率均达55%,升学率达99%。1996年张蕊、刘镇宁同学分获国际奥林匹克物理、化学竞赛金牌,此后徐楚林、李昂、王子贺、王苑先、郭子健、徐劲松、唐晟博、张美怡、张智榕、孙莉、王少莘、金星宇、孙莹智又分获全国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其中王少莘同学于2013年又获得亚洲金牌。90年代以来学校共有千余人在与国际奥赛接轨的五个学科竞赛中获奖。 新世纪以来,学校确立了“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实施“幸福教育工程”,开展“实效德育”,落实“高效教学”,实施新课程改革,形成了教学改革、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并进的办学特色。尤其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吉林一中成为了辐射全省的典范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佳学校、国家现代化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示范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及活动及研究示范基地、全国美育课题研究先锋校、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校、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绿色学校等。 近年来,吉林一中发扬“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不断扩大办学成果,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兄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与东三省十二校科研协作体深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继续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友好学校扩大沟通平台,在韩国华山中学建立了孔子课堂,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北新教育中心(高中)合作举办中加国际高中班,还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 吉林一中以其独具魅力的办学特色和一流的教育质量,获得了江城人民的信任,赢得了国家诸多项奖励。正如周廉院士所誉:“吉林一中已成为吉林市一张值得骄傲的名片。”
http://www.jlyz.com.cn - 2015-01-22吉林省实验中学
吉林省实验中学始创于1948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创办的第一所公办学校。学校是省教育厅直属的、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是省首批示范性高中,中国百强中学,是全国部分省市重点中学、实验中学联合体理事校。 吉林省实验中学是一所拥有初、高中的完全中学,学校与空军航空大学合作举办了“空军飞行少年军校”,并与香港和记黄埔集团合作,创办了吉林省实验中学繁荣学校,现有99个教学班,其中高中77个班,初中22个班,现有在校学生5571人。 建校65年来,为国家培养了6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有共和国省部级官员、将军、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企业家、运动健将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学校曾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http://www.jlssy.cn - 2015-01-22延边第三中学校
延边第三中学校,是1999年6月18日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批准成立的完全汉族中学,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局,校址在吉林省敦化市。 一、辉煌历史 学校始建于1958年,最早为敦化县师范学校,1982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敦化县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延边第二师范学校。 延边第二师范学校于1999年停止招收中师生,改制为延边第三中学校。 从1982年起,到2002年最后一届中师生毕业止,延边第二师范学校在短短的二十年间里,共培养了4,469名汉语毕业生。 其中:培养普通中师毕业生是3,249人,培养民师学员为1,220人。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合格师资,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创造出杰出业绩, 为母校赢得了诸多荣誉。 原延边二师历任校级领导: 赵 庆 1982-1985 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后勤副校长 张凤林 1982-1988.3 党支部书记 宋愚珍 1982-1988.3 教学副校长 尹宪武 1984-1985 校长 臧国祥 1982-1985 后勤副校长 由志春 1986-1987.8 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副校长 1987.8-1990.3 后勤副校长 邢 友 1987.8-1989.9 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副校长 1989.10-1999.7 校长 1992.3-1993.6 兼任校党支部书记 1993-1999.7 兼任校党委书记 马绍文 1987.8-1988.8 党委副书记 徐大有 1989.11-1992.3 党委书记 杨宝玉 1992.3-1999.7 后勤副校长 关桂珍 1992.3-1994.2 党委副书记 于镜远 1994.6-1999.7 党委副书记 刘景忠 1994.6-1999.7 教学副校长 二、蓬勃成长 1999年,在新的形势要求下,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批准,延边第二师范学校改制为延边第三中学校。1999年7月,延边第三中学校以完全中学办学模式开始启动。到2008年,学校高举二次创业的旗帜,实施教育产业化理念,历经十年磨砺,突破了各种困难和阻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学生全员寄宿、半封闭管理,学校由中师时的最大规模24个教学班发展到48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达到2800余人,教职工总人数达到200余人。 学校办学规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2年首次参加高考升学率达97%;在接下来的高考中连创新高,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好成绩,十年来,重点率和本科率均居全州汉族高中前几位。 由延边第二师范学校成功改制为延边第三中学校,为当时走入困境的中等师范学校找到了一条崭新的出路,开辟了吉林省中等师范学校转制改制的先河,走在了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延边第三中学校的创建,解决了当时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资源短缺,广大农村学子上学难、上好学更难的矛盾。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延边第三中学校第一届领导班子) 刘景忠 1999.7—2009.2 校长、党总支书记 吕 鑫 1999.7—2000.7 副校长 于镜远 1999.7—2006.4 工会主席(副校级) 张希荣 2000.3—2005.1 副校长 程 明 2001.5—2004.12 党总支副书记 (延边第三中学校第二届领导班子) 刘景忠1999.7—2009.2 校长、党总支书记 李多臣2003.10—2009.3 副校长 王新平2003.10—2009.3 副校长 李宗伟2005.1—2010.4 党总支副书记 (延边第三中学校第三届领导班子) 李多臣2009.3—至今 校长、党委书记 王新平2009.3—至今 常务副校长 李宗伟2010.4—至今 党委副书记 赫利玲2011.3—至今 后勤副校长 三、继续开拓 1、全新的理念 2009年以来,学校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奉行抓人和、取地利、务工作、创实绩的发展战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紧扣时代脉搏,尊重学生差异,发展学生个性,提出乐学、善思、求是、创新的学风;严谨、务实、团结、奉献的教风;树立勤奋、笃学、健康、向上的新校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学校开始内涵发展,小班化教学。学校调整办学理念,实施底线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取得进步、获得发展、体验成功。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提升。2009年高考最高分为640分进入全州前20名,高考重点率列全州第四,2010年高考重点率列全州第四,2011年高考600分以上5人,高考重点率列全州第四。 学生管理工作开创出新的局面。尊重学生差异,满足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发展特长,享受成长。学校全面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为每个学生实现青春梦想搭建平台。建设具有自己独立特色的校园文化,重视以人为本、人与环境的和谐,以《我的学校我说话!我的班级我说话!》为主题,开展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依托传统文化逐步形成有特色的人文校园。 2、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 学校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校园内7.07万平方米,校园外自主规划用地1.86万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现有教学办公楼2栋、办公楼1栋、学生宿舍楼4栋(含学生高级公寓1栋),艺术楼1栋,学生餐厅1栋。校内设有超市、医务室、浴池、洗衣房、热水房等后勤服务设施。 2010年,州教育局一次投入150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改造。2011年国家投入940万元用于校舍新建和加固改造。这使得延边第三中学校的校园校舍面貌得到了全新的改善。宿舍、餐厅、超市等服务保障设施均达到标准化要求。绿化美化工作的稳步实施不断改善校园环境。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也不断提高。 3、优秀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0人,其中一线教师143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州级骨干教师27人,州级名师2人,东北三省十佳教师1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54人。东北三省十佳教师:李逢春。2009年州级高考指导先进个人:于永恩、付占臣;2010年州级高考指导先进个人:高日程、张林丽。2011年州级高考指导先进个人:齐文华、于春梅。 在新的征程中,延边第三中学校采取谨慎、务实的态度,坚持改革创新,继续锐意进取开拓。
http://www.jlybsz.com - 2015-01-22吉林毓文中学
吉林毓文中学始建于1917年。学校坐落于吉林市城区中心区域,位于吉林市景观路——松江中路101号。学校周边四季风光宜人、居住环境优越、固定人口密集、交通购物便利、治安环境良好。吉林毓文中学是吉林市教育局直属高中,1978年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3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拥有教学楼、实验楼、美术楼、体艺馆、纪念馆、公寓、食堂以及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配置有现代化设备的微机室、语音室、舞美音乐室、球馆、图书馆等学习生活场所。校园占地面积20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827平方米,宿舍面积3679平方米,食堂面积3888平方米(其中餐厅面积2000平方米),体育馆面积3624平方米(另含200米环形跑道1个,篮球场5个,排球场5个,羽毛球场4个)。绿化面积达2741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职工261人,其中专任教师192人。现在校生总数3213人,共60个教学班,其中高一年级1089人,高二年级1188人,高三年级936人。 一、办学历史——历史悠久,名人荟萃(丰富内容:光荣革命历史、先进教学模式) 九十四年前,吉林毓文中学建校之初即选此前临松花江,后依九龙山,占钟灵毓秀之地,兼有郁郁乎文之势为校址,因此学校得名。毓文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全国知名学校,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和著名学者马骏、楚图南、郭沫若、尚钺等曾在此执鞭就教。朝鲜原国家主席金日成1927—1930年在此读书并从事革命活动。1964年经邓小平同志批复恢复吉林毓文中学校名,建校九十四载,毓文中学名人荟萃,人才辈出,培育出了一代革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他们的卓越成就使吉林毓文中学享誉海内外。 二、办学思想——史悠文厚,理先志明 创建于1917年的吉林毓文中学,有着近百年的光荣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校第一届开学典礼上,学校董事长于慕忱提出:“学校是达材成德的地方,要培养修齐治平的人才。”从那时起,“达材成德”这一校训便与毓文同行94载。遵循“达材成德”的校训,牢记先贤的嘱托“毓文的生活是整体的,毓文的使命是创造的,毓文的生命是永久的”,一代代毓文人艰辛创业,奋力前行,用汗水和智慧不断丰厚毓文中学文化积淀。逐渐确立了敬业乐群,明理诚信的校风;求真求实,唯物唯新的教风;博览慎思,善悟笃行的学风。 2009年,以何曼丽校长为首的领导集体在秉承“敦品修学,达材成德”的校训,呼吁毓文人牢记先贤嘱托的同时,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办学理念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全面的提升,提炼毓文精神——“泽乡济世的爱国精神,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务本求是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追求卓越的金牌精神”,把它定格为毓文人的核心品质。 根据已有的办学经验和学校现状,何曼丽校长确立了“人文化育,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毓文人在办学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重的人性化、人格化、人文化管理,充分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针对现在学生的实际,确立了 “让每一个人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让每一朵鲜花竞相绽放,让每一片绿叶呈现绿荫,让每一个人潜能尽情释放。”为了实现这个理念,学校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通过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为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全面、主动、个性化、可持续发展搭建平台,创设条件。 面对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学校的现状,何曼丽校长审时度势,确立了五个同步发展的战略:即文科保持优势,同时理科跨跃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同时硬件长足发展;优化校本教研,同时德育有效开展;深化内部改革,激发师生主动发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师生创新发展。 在日常管理中,以“责任事故零发生,师德建设零投诉,质量检测零下滑”作为基本保证,全面、全程抓好常规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学校和谐发展。在办学目标上,今天的毓文将目光锁定了六个一流,即一流的人文关怀,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管理,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社会效益。 三、办学特色——人文化育,特色兴校 特色是一所学校生命力的重要标识。没有特色,学校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毓文人确立了“人文化育,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叫响文科特色、打造体育特色、发展英语特色、拓展美术特色,构建特色目标,开放特色品牌,用鲜明的特色,赢得了发展先机。 1、文科特色是毓文中学的驰名品牌,在全地区乃至全省都颇具影响力。近年来,学校以文科教育为龙头,大力推进文科教学的创新。学校开设了文学精品课、古典诗文课、“绿色作文课”、班会感悟课等。率先在全国进行了《高中语文课程模式改革实验研究》、《高中语文教材教法同步改革实验研究》等重要课题的研究试验。《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一课题,通过了全国语文专家的鉴定验收,并被确认取得了全国语文学科领域领先地位。英语学科以课题研究带动学科发展,先后承担并完成了《英语报刊综合研究》、《英语报刊阅读辅助教学研究》等国家级课题研究;率先推出了学案教学法,自主创编了寒暑假作业,学科教学整体水平提高,文科英语获得地区最高分和地区平均分第一名。文科综合科目涌现出一批省、市教学骨干,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文科综合获地区最高分。 自1998年以来,先后 7次夺得地区文科状元。2008至2010年,连续三次荣获市质量“十一五”教学成果奖、市质量“十一五”教学质量提高奖。这一系列成果奠定了毓文中学文科在全市乃至全省的龙头地位。 2、体育教学是学校的又一个特色。作为省体育排球传统项目学校,毓文中学曾11次蝉联我市中学生男、女排球比赛冠军,多次代表我市参加省比赛,并取得不俗的战绩。学校一直致力于推进排球专项教学改革,通过排球专项教学计划,实现了毕业前80%的学生会打排球,30%能打比赛的目标。学校还与日本折尾爱真经济学园签约,每年选派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到日本免费就读大学,拓宽了体育特长生成才的渠道。近几年,排球特长生中有4人进入专业队,2人进入国家队,该校毕业生高鹏现为国家沙滩排球队员,曾取得世界巡回赛冠、亚军,摘取2010年广州亚运会银牌。 近5年,已有50多名运动员进入高校运动队深造,100多名体育尖子,通过体育加分升入大学。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中学生排球协会会员学校、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优秀学校、省体育排球传统项目学校等殊荣。 3、美术特色是毓文中学的又一个品牌。2002年,毓文中学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手,依托全国一流学府的品牌效应,创办了省内惟一一所清华美院生源基地校。学校投资新建了一座设计精美、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美术教学楼,配备了全省最先进的天光教室和展厅,各类石膏像百余个,画架、画板一百多套,有专门的美术备品库两个,装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为学习美术的学生提供了最佳的学习环境。 自清华美院生源基地校成立至今,历届美术生高考成绩均属省内领先。近三年累计有31名学生考入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八大美院。考入其他艺术类院校及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的学生累计287名。每年考入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院等重点美院的考生约占毕业生人数的30%左右,考取重点大学美术专业的约占35%,美术生本科升学率达92%以上。 4、文科、体育、美术特色,奠定了毓文中学“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地位,但毓文人并没有止步,他们又踏着开放特色的阶梯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1964年,学校与朝鲜平壤彰德学校缔结友好学校,多年来一直友好互访,为中朝友谊做出了特殊、突出的贡献。 2005年,学校与澳大利亚国际语言学院(UIL学院)合作,创办了中澳国际合作班。澳大利亚UIL学院专门派教师到毓文中学,对每位国际合作班学生进行面试、笔试,针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然后,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分班。外教使用雅思等先进英语教材,在设备完善的英语教室进行小班授课,学生在国内就能享受到国外一流的教育资源。一年后,该班每名学生都可获得澳大利亚UIL语言学院颁发的初级语言课程合格证,为学生在英语国家进入正式学术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际合作班创办后,UIL学院每年派出1名资深教育专家到毓文中学,对英语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毓文中学每年派出2名英语教师赴UIL学院,进行为期三周的英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培训。2011年1月,毓文中学有59名学生到澳大利亚UIL学院、11名学生到美国汉堡高中,住在寄宿家庭进行游学。 目前,学校实施新一轮合作办学项目。 2006年,学校与日本折尾爱真学园开展合作办学,积极输送高水平排球特长生赴日培训。2010年,学校与美国汉堡高中开展合作办学。同时,我校也积极与其他国家的学校建立友好校际交流关系,旨在以开放的姿态,国际的视野,寻求借鉴,强化自身。 四、学校荣誉——有口皆碑,闻名遐迩 吉林毓文中学近年来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教改实验基地校”,被教育部、科技部等五部委命名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基地校”、“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校”,被吉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模范集体”,被吉林省教育厅命名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绿色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被吉林省、市军区命名为“国防教育示范校”,被吉林市政府命名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 五、办学业绩——铸造品牌,成绩斐然 1、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我校教师培养的目标,针对学校青年、中年教师多的实际情况,我校推出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分类推进教师成长。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协会,筹措拜师会,举办“每人一绝”、板书及导语设计大赛等活动,为青年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同时学校每年组织教师业务考试,开展校本业务培训,带动教学实战能力提升,推荐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支持教师进行深造学习,调动教师全员参加教育科研特别是投身校本科教研,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争当专家型、学者型、科研型的“名优教师“,确保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2、学科建设。我校学科建设以有的放矢为原则,为全力推进学生思维发展与习惯养成与主动发展,形成自己的校本教研。文科生理科学习兴趣培养,理科生人文素养提高,各学科校本教案、学案设计、题库建设、寒暑假作业设计等成为我校校本教研亮点。其中英语课的学案教学已产生重要作用,文科英语连续四年创下了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3、常规管理。我校教学工作以增效提质为原则,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程管理、分类推进;坚持集体共研,开展同课异构,提高课堂效率。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指导,工作过程力求精细,工作效果力求高质。我校有系列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有系统三年教学规划,有细致的班级管理策略,有丰富的教学活动,考后四会制、课堂行为规范条例、下班辅导制坚持不懈。我校连续三年获得地区“教学质量提高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双项奖励。 4、德育工作。用优秀的传统激励师生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化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就应该是每个人的充分发展。人的充分发展离不开高远的志向、强烈的动机或兴趣来引领,靠主动自觉、坚忍不拔来保证。学校致力于让光辉的历史,优良的传统、杰出的榜样根植于师生心田,并内化为师生主动自觉发展的行动,变成滋养师生心灵、丰富师生灵魂、引领师生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据此,在学生中以班级名片(班徽、班歌、班训、班主任寄语)设计和班级公约(学生自主修订)创设活动、班级文化墙、班级展示板等为载体,开展了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为班级带来了主动发展、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的勃勃生机,并被评定为地区“德育精品工程”。 用制度保障学生“达材成德”主动发展。双优生奖励制度,学困资助学制度,勤学奖评比制度、学生党员培养制度,学生会、团委干部竞聘上岗制度,学生社团自主竞聘与角色轮换制度等。为优秀生、特长生成长与发展提供了保障,拓展了舞台。 用评价引导学生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用不懈的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学生光荣榜中表彰进步的学生占最大的篇幅,旨在引导学生自我激励,不言放弃、超越自我,创造奇迹,成为任何情况下都精神不倒、奋发有为的毓文人。 六、发展规划——立足实际,放眼未来 1、精神引领。体会百年名校发展、壮大过程中积蕴的精神内涵。用泽乡济世的爱国精神、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追求卓越的金牌精神激励全校师生,号召大家要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团结奋进。 2、目标激励。结合毓文发展历程,针对特色路线,制定“文科创优、理科跨越”的发展目标,实现团队与个人、教师与学生的跨越式发展。 3、文化浸染。重视并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从校门口的匾额到班级门口的名片设计,从楼外的宣传栏到走廊内的展示板,从小憩园的丁香花到操场边的垂杨柳,一草一木,一字一画,展现着毓文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生机。 4、精英导航。学校校级、中层、教研组长等各级领导以“品德出众、业务过硬”为原则,进行选拔使用,确保“端正、公正、勤政、廉政”的执政作风,引领“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优良师风,确保学校工作高质、高效运转,教师素质高质、高速提升。 5、师资跟进。教师培养以爱学生、能吃苦、肯奉献为传统,以品德、才学、能力为三点基础,以走出去、请进来、实践中为三种方式,分层次、分批次地培养教师,以教师基本功竞赛、校本教科研、魅力教师评选为活动载体,推动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科研型教师迈进。 6、机制保证。建立干部培养、选拔、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名优教师、青年教师培养激励机制及教师评价机制,尊重教师的主观意愿,尊重学生的理解认知,确保教师队伍优质可持续发展。用评价引导学生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对学生的综合评价、阶段性的学生自评与互评、面向学生全体的学习评价,坚持“有起点而不唯起点,重在进步发展”的原则。 7、校本教研。最好的学校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学校。学校策略方针直击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文科如何优势更优,理科如何由弱走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学科思维如何培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习惯如何养成,如何让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等问题,针对性研究方案,解决问题,同时形成自己的校本资源库(如校本课程、校本教研、系列作业、自创实验、教学案、题库、图库等)。 8、活动促进。组建青协,积极开展拜师、导语设计等活动,推动教师不断学习,实践科研,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会、团委着力培养学生干部,积极组织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舞台,充分发挥特长,积极带动,以培养他们自理、自醒、自律、自治、协作、创新能力,养成主动发展、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 9、合作拓展。与清华美院、澳洲学院、美国高中合作,拓展学生视野及发展空间,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为学校高层次发展开拓道路。 10、优化原有设施。改造体育馆,增加馆内容量,增设羽毛球场地、心理活动室,改进琴房、音乐教室、劳技教室,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尽最大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全体毓文人将不辱薪火相传、弘歌永续的光荣使命,戮力同心、携手并进,抓稳、抓牢、抓好人文化育、文科见长的办学优势,建好敬业乐群、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全面关注学生成长,“让每一朵鲜花竞相绽放,让每一片绿叶呈现绿荫,让每一个人潜能尽情释放。”努力为江城百姓提供更具特色、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为吉林市教育“省内占排头,行业创一流”的目标,为毓文的可持续发展与更加美好的明天再立新功!
http://www.jlyw.com - 2015-01-22通化市一中
通化市一中始建于1946年。1958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高中;2003年被评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在2006年被国家任命为“奥林匹克实验校”,64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几代“一中人”的不懈努力下,学校不仅建设发展成为一座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先进的现代化新型学校,而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九天圆梦领军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飞船总指挥、国际宇航联副主席袁家军正是在通化市第一中学,以优异的成绩于1980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成就了今天辉煌的事业。 学校现有教学班48个,在校学生2860人,教职工224人。其中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70人,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20人。学校占地面积53000平方米,教学楼、图书办公楼、综合实验楼、宿舍楼、艺术楼、餐饮中心、体育馆等建筑面积38381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经过近几年的大量投入,学校的教学设备不断更新,跨入全地区一流行列。 学校始终牢固树立“树人为本、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科学铸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改革管理体制,注重精细化管理,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战略,实现了规划、结构、质量的有机统一,推动了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学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理念,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坚持“三级谈话”的德育方法,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扎实的学习基础。心存感恩,报效祖国的思想理念激励着每一位一中学子。 学校采取“扁平化”的年级管理体制,变传统的“校长—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教师”的五层组织结构为“校长—级部校长—教师”的三层组织结构,同时提出了“以学定教、以测促学、过程前移”的教学管理新模式,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学校的管理模式正朝着科学、规范的方向稳步迈进。 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开展讲座、师徒帮教、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等方法和途径,使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迅速得到提高。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熟形成了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的良性循环,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 学校以“夯实环节管理,严格过程督导,积极推进精品课堂建设”为目标。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开展以公开教学为载体的学科教研活动、以“学案”和“大练习”为载体的集体备课活动和联考活动,形成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模式,大面积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科学的管理,人文的关怀,换来了丰硕回报。学校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模范集体、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始终保持了进入清华、北大录取线;考入清华、北大人数;600分上人数;重点线上线率等项指标的地区领先地位。在全国和吉林省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也有了突破的进步。
http://www.thyz.cn - 2015-01-22长春市第一中学
长春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28年,其前身是东三省特别区立第七中学,1948年长春解放后,由吉林省立高级中学、吉林省立长春第一初级中学及吉林省立长春第二初级中学三校合并,更名为长春市立第一中学,她始于国家生死存亡岁月,成长于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时期,在7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几代一中人始终以“团结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形成了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1963年就成为吉林省七所重点学校之一。近几年来,学校在“全面育人、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以“学生全面发展有特长,教师全面发展有特点,学校全面发展有特色”为目标,走上了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基础,以师培为保证,以排球为特长,以质量为根本,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特色兴校之路。 学校占地2万平方米,新建教学楼和科技楼,楼内现代化设施齐全,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室、标准化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电子图书阅览室、演播室、闭路电视系统、艺术活动中心、体育馆、乒乓球馆、健身房、形体室等现代化设施,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现在,我校又装备了班班多媒体,使学科和信息技术实现了整合,完全符合国家级示范高中的设施标准。校园美化绿化,环境幽雅,同学们可在操场上进行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多项体育活动,也可在绿荫下座椅上看书学习。校园内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浓郁的学府气息,是学子们理想的学习、生活、成长园地。 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1800名学生。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业务过硬,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141名教职工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45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省骨干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23人。40%以上中青年教师为省、市级岗位练功十佳教师、优秀教师,有18人次获东三省、市说课大赛一等奖。74%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在省市高中学校中居首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促进学校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学校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的发展之路,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师水平。目前,学校获市批准立项的《高中生审美素质培养的取向》和《商业社区学生学习心理素质教育》、国家级课题《现代信息教育实证研究》已经结题,成绩为A级。目前承担的课题有国家级课题《交往式教学模式研究》、《校本教材实验推广研究》,省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市级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实验研究》。近年来学校教师共参与撰写著作23部,发表论文108篇,获奖论文100多篇,积累校内论文300多篇。在每年的研究成果展示日里,学校教师的观摩课受到来自教育局领导、兄弟学校领导、教师的好评。 学校十分重视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心他人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教育。学校组织“学雷锋为民服务周活动”、“手拉手互助活动”、“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升旗仪式”、“劳动值周班”等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关心自己身边的同学、教师、父母做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师生情、父母情、同学情。一中特困生人数多,为此,学校大力实施“爱心工程”成立“希望工程部”每学期师生捐款,教育学生弘扬扶困济贫的美德,几年来一中没有一名贫困生辍学,“爱心工程”不仅温暖每个困难学生也感动着全校师生。 长春一中秉承老校优良传统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以排球为传统项目,推进体育特色工程,为学生成才开辟道路。长春一中是体育传统项目校,有田径队、男女排球队,尤其女排在省市比赛中一直蝉联冠军。已向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 学校本着发展的原则,加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大庆石油高中、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中学、哈师大附中等学校建立友好联谊协作体,作为学生的砺志活动基地,假期组织学生到大庆学习铁人精神,到内蒙去体验西部生活,到哈尔滨参加冰雪节。在国际交往中,我校还与日本金崎町进行友好往来,互派运动员进行球技切磋及体育教学交流。又与新西兰马其顿中学结成了友好协作校。 经过七十多年的沿革与发展,经过几代一中人的共同努力,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成材教育硕果累累,许多优秀学子以优异成绩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南开大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理想的高等学府,2003年、2004年,我校高考成绩突出,连续获长春市高考质量评估一等奖,在同类校中,名列前茅。现在,学校已成为省教育科研优秀实验校、省电化教育示范校、省课程改革样本校、市首批教师发展型学校、市素质教育科研先进校、市岗位练功优秀校、市花园式学校、市综合治理标兵单位、东北师大毕业生就业基地校、东北师大教科研实验基地校、长春师范学院体育基地校、市科研引领、整体推进教育工作先进校、国家十五课题语文创新作文实验基地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外语实验校、巾帼文明示范岗单位、市卫生工作先进校、市德育工作先进校等。深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信赖和赞誉。 长春一中坚持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位,努力把学校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重特色、育英才、优质名牌”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让学校成为“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让人民满意”的品牌学校,让教育融入社会,换教于民,让学校成为学习型社区的核心主体,为长春市的社会经济、城市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公共教育服务。
http://www.ccyz.com.cn - 2015-01-22长春市朝鲜族中学
长春市朝鲜族中学始建于1956年9月1日,是吉林省重点中学、对外开放窗口学校。2004年为满足朝鲜族学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市政府投资五千多万元彻底改善朝中办学条件,就地翻建了教学楼、科技楼和学生公寓,同时改造了学校食堂、旧教学楼和操场,总建筑面积31689平方米,全部更新了理、化、生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多媒体设施进班级,实现了班班通;绿化、美化和人文化相统一,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校园文化基本到位。学校硬件建设达到省内一流,为学校的育人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为全校师生员工的身心发展提供了高品位的物质空间和设施条件,为把我校办成立足全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国际化示范性民族中学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目前,学校设有初中部、高中部、职高部、国际交流部,43个教学班,1850名学生。教职工16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特级教师1人、吉林省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吉林省教育学院兼职教研员、长春市骨干教师、教育科研型名师、长春市十佳教师、教学新秀等优秀教师42名。高级教师占任课师的43%,中级教师占任课教师的37%。 校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铺就成才之路,培养未来主人的办学宗旨和让每位教师施展才华,让所有学生个个成才的办学理念得到共识与实践。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谐的师生关系,浓厚的科研氛围,已形成了长春朝中以“务实、创新、注重科研”的教育管理特点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三语兼顾全面发展,传统礼仪育人、科技育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坚持了“科研兴校”方针,构筑并初步完善了全面育人的六大板块。(即德育辅导块、自主活动块、学科渗透块、生活指导块、服务育人块、校外延伸块。)深入探讨以“自主学习”为灵魂,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分层教学为特征的成才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有计划地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灵活多样的“兵教兵”合作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自觉成才意识和自能成才的能力。 目前,全校有12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群众性科研活动正在兴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考、高考连创佳绩。自1998年以来13名学生考入了清华、北大。柏雯瑛以674高分摘取了全省文科状元,郑黄燕、权莉分别考出了全省第三、第五的优异成绩,还有林俊民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学校连续多年获长春市高考质量评估一等奖。学校始终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身心、个性、特长得到全面发展,积极组织开展了体育、艺术、数理化、作文、科技等兴趣活动,取得了可喜成果。近两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有136名学生获奖。2006年高一申东旭、邵秀华等同学参加高中机器人足球赛获全省第一,代表吉林省到昆明参加全国大赛荣获第二名。2007年南圣玉、金永哲同学和金星灿、李正男同学分别获得了全省高中生机器人足球赛和机器人登月赛第一名,并获得了参加全国比赛资格。学校足球队、文艺队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多次获奖。2006年11月5日我们学校文艺节目《欢庆》参加省、市汇演,分别获特等奖、一等奖,2007年二月份代表吉林省到深圳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二等奖,2007年四月份学校足球队参加全市比赛获一等奖。老师们撰写的183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 自从1978年学校被定为吉林省重点对外开放单位以来,先后接待了来自朝鲜、韩国、美国、英国、德国、墨西哥、日本、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几千位外国客人,与韩国、日本、加拿大9所学校建立了姊妹校关系,互派留学生、互赠图书资料,在教育、文化领域内相互交流,促进了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增进了友谊,特别是韩国大宇集团总裁金宇中先生,先后三次到我校访问,并捐赠了五十四台微机和六万美金,并设立了宇中奖学金。学校特聘韩国首尔报社蔚山支社社长林采一为名誉校长,并设立了采一奖学金。目前在校留学生32人,利用假期举办了8期韩国学生短期语言研修班,受培训人数一千多人次。国际交流工作加速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步伐。 职高部培养适应“三资企业”生产、中韩经贸活动及旅游服务工作需要的中韩翻译、导游、财务、文秘、汽车驾驶等方面的初级人才。在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我校职高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威海、广州、深圳、长春等地,就业率一直是100%。 学校高度重视了班子队伍建设。为了建立一支事业有热情、思想有深度、工作有水平、为人有修养、有号召力、有凝聚力的干部队伍,继续坚持“长春朝中干部队伍建设十字方针”,即“团结、求是、进取、廉洁、高效”。重点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宗旨,大力兴起学习之风,调查研究之风,实干之风,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干部队伍。进一步明确分工,完善责任制,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管理水平、科研能力、执政能力,强化与提升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是,建立一支思想作风过硬,教育教学业务精湛,科研能力较强,年龄与学科结构合理,教学风格各异;具有创一流意识的专家式的;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在完成校本培训工作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铸造朝中教师的师魂。以“奉献、创新、争一流”为师魂,要求全体教师继承和发扬朝中的光荣传统,树立良好教风,人人争做名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大胆树立各类典型,以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教育影响全体教师。坚持开展了新老教师一三四五工程(新教师一年入门,三年过关,四年成型,五年成熟;老教师一年过关,三年成型,四年成熟,五年成名),针对一些教师评上高级后存在懈怠思想,从今年起开展了2年一次的校内“全天候”教师评选活动,待遇略优,每学期坚持开展了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每年进行一次党员教师公开课活动,重视了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工作,隔年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教师的群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学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常抓不懈,全校已形成风正、气顺、劲足的大好局面,逐步树立起“团结、进取、严谨、务实”的教师群体形象。 近十年来,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多年被评为市“一类学校”、“高中教学管理先进校”、“素质教育基地校”、“继续教育窗口校”、“花园式学校”、“德育工作先进校”、“体卫艺工作标兵校”、“国际交流示范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长春市综合治理标兵单位”、“省双语教学先进学校”、年年获长春市高考质量一等奖、“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吉林省教育系统集体”。 长春市朝鲜族中学靠改革增强活力,靠爱心耕耘杏坛,靠奉献实现价值,靠质量扩大影响。近几年在政府的关怀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可以说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朝中人没有陶醉于昨天的成绩和今天的现状。我们将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办好和谐校园和人民满意的学校,为把学校办成立足全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国际化的示范性民族中学而努力。
http://www.cccz.cn - 201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