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学院
滨州学院是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兵圣”孙武的故乡、富饶美丽的黄河三角洲腹地现代生态园林型城市——滨州市。升本以来,学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自强不息、守正出奇”的学校精神,秉承“明德、砺学、日新、致远”的校训,发扬“求实、严谨、团结、奋进”的校风,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和谐治校“五大战略”,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12年10月全票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校园占地1970亩,校舍面积4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5亿元。设有19个实验中心(室),其中2个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5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50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882种,电子期刊17684种。面向全国22个省(区、市)招生,各类在校生34500余人,其中普通在校生18200人,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在校生16000余人。 学校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断优化系(院)布局,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设有21个系(院),49个本科专业、38个专科专业,初步形成了文、理、工、管、教、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建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省级特色专业、23门省级精品课程。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分别保持在90%、40%左右,本科生考研升学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43.6%、97%;2012年、2013年连续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单位,获得立项119项,立项数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生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等,获国家级项目和奖励400余项、省部级项目和奖励1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和作品500余篇,取得专利授权32项。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增博计划”、“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引育并举,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27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9人,教授51人、副教授207人,博士70人、硕士783人;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山东省教学名师7人、山东省优秀教师6名、山东省高校首席专家2人。聘有8名院士担任学校名誉院长、顾问或客座教授,面向“985”、“211”工程大学和国家重点科研院所聘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80余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193人。 学校实施“特色兴校”战略。依托区域、行业和自身优势,精心打造飞行技术和黄河三角洲生态、黄河三角洲文化、孙子文化研究等特色品牌。2006年组建了飞行学院,成为全国第一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填补了省内专业设置的空白;与国航等12家航空公司、美国航空集团飞行学院等7家国外航校合作培养飞行员,已有280余名毕业生到航空公司工作,为航空公司培养“大改驾”飞行员580余人;飞行学院获批市长质量奖,学校成为全国第一家获此殊荣的高校;发挥传统优势,大力开展教师教育,2012年被批准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拥有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业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航空信息技术研发基地、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基地、山东孙子文化产业研发基地等12个省部级创新平台和滨州市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滨州市人文科学研究基地等7个市级创新平台。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52项;获得专利授权280项,取得鉴定成果50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4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80篇;出版学术著作85部。《滨州学院学报》“孙子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 学校实施“开放活校”战略。对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制定实施《滨州学院服务滨州行动计划(2006-2010年)》、《滨州学院服务滨州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5年)》,创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研究院等一批服务区域、行业发展的创新平台,在人才培训、科技研发、决策咨询、文化传承与创新、和谐社区建设等方面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签订服务框架协议20项,合作项目 300余项;承担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31项、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重点课题3项、孙子兵法和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课题60余项;与地方、行业联合培养培训各类急需人才30000余名。 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13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与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20家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是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学校实行“和谐治校”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民主治校,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力于绿色、文明、平安大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大学示范学校”、“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校文明校园”、 “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平安校园”、 “山东省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餐饮服务示范单位”等30多项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光明日报》、《高教领导参考》、《中国教育报》、《中国经济导报》、《大众日报》、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深度报道我校办学情况。 目前,学校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黄蓝”两区开发建设和体制上划省属管理等重大历史机遇,坚定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向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目标而阔步前进!
http://www.bzu.edu.cn - 2014-08-30泰山学院
泰山学院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自1958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创办的泰安府官立师范学堂。校园坐落在世界首例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泰山南麓,毗邻省级旅游度假区——天平湖,建有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命名并设在高校的第一座图书馆——万里图书馆。校园建筑错落有致,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占地面积1378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600万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65万册,电子图书27万种。设有17个二级学院,1个大学外语教学部;现有本科专业59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78万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学员6500余人。现有教职工1242人,其中教师82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636人,教授、副教授303人,另有外聘兼职教授193人,专兼职研究生导师38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教师4人、十大优秀教师2人、教学名师8人,市级以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1人次;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首席专家3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按照“品德为本、能力为上、分流培养、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不断加大教学投入,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现有省级本科特色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软件工程专业为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为省级创新试验区。“泰山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师创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十一五”以来,先后完成184项教学改革课题,有20项教学成果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2011年,学校申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通过教育部评审,成为全国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成为全国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100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之一。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60项、省级奖励417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屡创新高,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连续6年名列驻泰高校首位。学校是驻泰高校中唯一的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近年来,毕业生考研上线率均超过30%,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旅游管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机化学与工程、数学教育学和物理电子学等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现有省级重点学科(科研创新平台)5个。与东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等院校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201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1年开始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校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建有泰山研究院等14个科研机构,建立校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126个。“十一五”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28项,其中,教师503项,学生2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科学规划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28项;发表学术论文5949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94部,获得专利45项,被SCI、EI等收录的论文703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45篇,458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奖励。《泰山学院学报》为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全国社科优秀学报,其中,“泰山文化研究”被评为全国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学校积极参与泰安市经济社会建设,先后开展各类服务项目210余项,其中在泰山文化研究、泰山文物普查、区域旅游规划、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样品分析与测试、中小学顶岗实习等方面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注重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重视培养师生的开放竞争意识和交流合作意识。先后与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泰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自1982年开始常年聘任多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1995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已接受5个国家的留学人员;1999年被国务院侨办命名为全国首批华文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多名教师被公派出国任教,已成功举办两届泰国华文教师培训班。 近年来,学校坚持“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弘扬“向善向上”的校风,倡导“勇攀奋进”的校园精神,秉持准确定位、扬长避短、服务地方、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在办学实践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优势与特色,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先进单位和山东省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德育工作优秀单位等称号
http://www.tsu.edu.cn - 2014-08-30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坐落于名泉簇拥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山东省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文化底蕴深厚,学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优越,在山东省艺术教育和艺术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 历史沿革与山艺精神 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8月的山东艺术专科学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建为山东艺术学院,开设本科专业,并被赋予“为全省培养音乐、美术、戏剧等方面高等艺术人才”的光荣使命。 建校之初,一大批在国内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师在这里工作、生活。早年与徐悲鸿留学欧洲并同时回国办美术教育的李超士、戴秉心,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起留学欧洲的李杰民,弘一大师的得意弟子刘质平,以及国学根底深厚、书画造诣较高的于希宁、关友声、黑伯龙、柳子谷等老先生,都曾在这里执教,并奠定了山艺发展的根基,也奠定了山东艺术教育的坚实基础。这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严谨治学、潜心艺术,为社会留下了一件件艺术珍品,也为学校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即“闳约深美”的山艺精神。 办学条件与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济南文东和长清两个校区,占地1313亩,其中长清校区1200亩。学校产权建筑总面积351126㎡,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0090㎡;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687357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23.33万元,齐全的配套设施很好地保障和满足了教学需要。 学校设有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设计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舞蹈学院、戏曲学院、传媒学院、职业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艺术交流学院、公共课教学部13个教学单位。现有普通本专科中专生8577人,硕士研究生641人。 办学层次与学科建设 经过不断地积淀与发展,学校现在形成了含中专、普通本专科、研究生、艺术硕士(MFA)、成人教育在内的多层次办学格局,涉及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4大学科门类。现有音乐学、美术学、戏剧戏曲学三个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其中音乐学为特色重点学科;美术史论、文化艺术管理学、设计艺术学三个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现有50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其中绘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艺术设计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表演专业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学校具有艺术学门类下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成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教育试点单位和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开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 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73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9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教师241人。硕士生导师158人,重点学科带头人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先后被山东省批准设立泰山学者岗位。 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2万名合格艺术人才。以彭丽媛、倪萍、陈瑾、刘曦林、王沂东、隋建国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为享誉全国的音乐家、美术家、表演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为山东和全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与艺术实践创作 学校同时拥有三个省级研究基地:音乐文化研究基地、文化创意产业与管理研究中心、山东民间艺术研究基地。“十一五”期间,共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立项139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6项,横向项目6项;累计出版著作113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99篇;共获得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98项,其中获全国性、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23项。 近年来学校师生在全国美术作品展、电视剧“飞天奖”评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国校园戏剧节、中央电视台“学京赛”、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全国篆刻艺术大展、全国大学生优秀平面设计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全国性比赛与评奖中,荣获各类奖项290余项。在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选、全省高校音乐专业基本功比赛、全省高校美术专业基本功比赛、山东省大学生数字影像大赛、山东省舞蹈大赛等省厅级比赛中荣获各类奖励1700余项。主办、承办全国及全省大型文化艺术展演活动、高水平文化艺术交流活动100余场。 社会服务与开放办学 学校根植齐鲁大地,踊跃参与山东经济、文化建设。一方面,不断对齐鲁文化进行研究、传承和保护。大力开展齐鲁戏曲瑰宝吕剧的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工作;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民间手工艺“柳编”等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产品开发;在长清校区建立汉画像石艺术馆、山东民间剪纸艺术馆和鲁锦艺术馆,收藏保存珍贵汉画像石50余块,山东民间特色的剪纸艺术品4000余件,鲁锦实物200余件。另一方面学校不断将师生们的艺术实践和创作与对社会的服务、贡献结合起来,承担省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完成了山东彩车“岱青海蓝”设计、创作、展演任务,参加世博会山东馆主题创意及方案设计、承担“山东活动周”文艺演出、“山东馆”礼仪等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记功表彰。代表山东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艺演出;参加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十艺节倒计时两周年演出。承办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高雅艺术进校园”、山东军民春节联欢晚会等创作与演出任务。学校还重点加强了与地方政府、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与省广播电视局、省公安消防总队合作成立“山东青年广播电视乐团”、“山东消防艺术团”,与济南市西区建设指挥部、长清区政府等签订合作意向书,与海阳中泰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海阳国际艺术村创作实践培训基地等。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与澳大利亚格利菲斯大学、韩国又松大学、法国大沙隆音乐学院、美国圣塔莫尼卡大学、日本东亚大学和台湾艺术大学等11所学校建立友好校际关系和长期合作关系,通过“2+2”学制联合办学、教师访学交流、互派学生等不断加强合作交流力度。 目前,全校上下正在《山东艺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同心同德、务实进取,为创建山艺特色、山东风格、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综合性艺术大学而不断奋斗。
http://www.sdca.edu.cn - 2014-08-30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为国家全日制普通高校,隶属国家电网公司。学校本部坐落于济南市二环南路,校园庭院式布局,欧式建筑风格,为典型的“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校园,是山东省文明单位和园林式校园。 山东电专前身系始建于1958年的青岛动力专科学校,1994年由山东省电力学校重新升格为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7年,学校本部迁入济南新校区。 学校现有干部职工591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271人,占员工总数的47%。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1人,国网公司级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 学校本部目前占地1083亩,校舍建筑面积 25.2万平方米。建有实训220kV智能变电站、直流特高压变电仿真、变电检修等77个实训室(场),基本覆盖了电网各主要专业(工种),部分实训室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学校泰山校区占地737亩,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设有山东电力焊工考核中心、山东省火力发供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山东省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所。建有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继电保护、调度通讯、电力营销、线路运行与检修等覆盖电网主营业务的设施先进、门类齐全的实训室(场)38个。2011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在泰山校区挂牌成立。 学校建有现代化、智能化的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59.8万册,电子图书11.71万册,可同时满足1000人的阅览需求。建成了主干万兆、百兆到桌面的高速、智能光纤校园网络,并以100M带宽接入Internet及Cernet教育科研网。 学校设有电气工程系、动力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计量工程系、基础部等8个系部。开设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火电厂集控运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电厂化学、电力工程管理、电力营销等18个具有电力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专业,涉及工、管、文、商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410人,专科函授生270人。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模式,坚持“1221”中国特色高职业教育之路,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办校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为目标,以人才质量为根本,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截止2012年12月,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
http://www.sepc.edu.cn - 2014-08-30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坐落在中国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山东省卫生厅,接受省教育厅的管理和指导。其前身是1950年建立的平原省卫生学校,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菏泽地区医学专科学校,1962年改为山东省菏泽地区卫生学校,1971年恢复山东省菏泽地区医学专科学校,1972年改为山东省菏泽地区卫生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专科招生,正式定名为“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在六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秉承“悬壶济世、孜孜以求”的校训,为社会培养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7万多人,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 新世纪以来,学校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明确了“一二三四”的发展思路,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加大招生和就业力度,强化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学校校区占地面积70.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3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717.78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64.71万册,电子期刊3400多种,并建立了中国期刊(医药卫生)学术文献二级检索站。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1802人,教职工68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6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40人,山东省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1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 学校现开设临床医学、护理、麻醉学、口腔医学、药学、医药营销、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9个医药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含全科医学方向和超声诊断方向,护理专业含ICU方向和涉外护理方向。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等2个专业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药理学》、《生理学》、《诊断学》、《生物化学》等29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药学专业教学团队、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助产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麻醉学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有分析实验教学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口腔技能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等13个校内实践基地教学医院、实践教学医院78所,实习病床35000余张,另有药厂、药检所等药学专业实习基地5处,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实习基地5处。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改革传统的“本科压缩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基层和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的高素质医学技能型人才。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自2001年以来,我校专升本录取人数和录取率连续13年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名。 学校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近年来,先后承担教育部及省、市级科研课题260项,其中,2项达国际先进水平,128项达国内领先水平,121项达国内先进水平,获国家专利32项;编写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学术专著160余部,发表论文1500余篇,其中主编或参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5部。《菏泽医专学报》为“高职高专核心期刊”之一,已进入全国十大检索系统。 学校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山东大学医学院、青岛大学医学院联合举办在职研究生进修班,开辟了与东南亚国家高校的学术交流,从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引进外籍教师从事英语教学,每年选拔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赴英国深造。 学校先后获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http://www.hzmc.edu.cn - 2014-08-30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学院是山东省唯一的国办畜牧兽医类普通高等学校,1955年建校,直属山东省农业厅、教育厅管理,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山东省示范高职院校。 学院座落在美丽的世界风筝都——潍坊市中心,与市委、市政府、潍坊市电视台等毗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学院占地2800亩,分两个校区和两个独立设置的教学实训区,校园环境幽雅,人文环境得天独厚。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700余人,畜牧兽医类在校生数量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大的畜牧兽医人才培养基地。 多年来,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坚持“继承发扬、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求真务实”的办学理念,秉承“在行业背景下办学,在职业氛围中育人,为现代农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技术成果服务”的办学宗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深化教育改革,教学、科研、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十二五期间,学院坚持“一二三四五”内涵发展思路,实施以普通高职教育为主体,以继续教育、校办产业为两翼带动全局的发展战略,夯实师资队伍、招生就业、校企合作三个基础,推进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教学质量、文化育人、百县千企万户四大工程,强化党建、思政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人事分配、资金管理五项保障,努力创建办学理念先进、育人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办学特色鲜明的优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副教授127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90%。中国科学院院士、动物生殖学专家刘以训任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农大等知名高校和企业40多位专家、学者任客座教授。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有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鸢都学者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全省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等20多人。 设有动物科技系、动物医学系、动物营养与水产系、宠物科技系、食品与药品科技系、经济贸易系、人文与社会科学部等六系一部。开设畜牧兽医、畜牧兽医(养猪与猪病防治)、畜牧兽医(养禽与禽病防治)、机电一体化技术、动物医学、动物防疫与检疫、饲料与动物营养、饲料与动物营养(饲料质量检测与管理方向)、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养殖与饲料方向)、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宠物医学方向)、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宠物护理与美容方向)、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测与管理、兽药生产与营销、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动物医药、会计电算化、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专业设置科学,行业特色鲜明。 现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6个,有畜牧兽医、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饲料与动物营养、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等8个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形成了以畜牧兽医为优势、以现代农业为特色、以经济贸易等为新增长点的专业结构。建有《动物微生物》《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病理》《动物药理与毒理》《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繁殖》《牛羊病防治》等2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 教学、实训条件完备、设施先进。拥有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语音室和全塑胶标准田径场等教学设施,图书馆馆藏图书60余万册;建有各专业学科实验实训室130多个,潍坊市重点实验室1个;建有动物医院、动物疾病检测中心、饲料厂、GMP标准兽药厂、畜产食品加工实训工场和畜牧科技示范园等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达到了有专业就有校内实训基地的水平。学院与国内外500多家畜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业内龙头企业设立校外实训基地200余处。牵头组建了山东省畜牧职业教育集团。 众多企业在学院设立了(台湾)派斯德、(北京)大北农、(山东)金牌、(山东)百德、(山东)睿农、(山东)金铸基、(南京)仕必得、新希望六和、“益生股份齐鲁牧业报社”、(法国)皇家、(山东)鲁港福友、鲁牧工商、(山东)天成等奖助学金。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教风严谨,学风端正,学生管理严格,校园文化厚重。坚持“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产教结合”,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突出抓好实践教学,“教、学、做”融于一体,学生职业素养、实践技能、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职业资格获证率达100%。2009—2012年,在全国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四连冠。自2013年以来,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合作举办“3+2”分段培养本科试点班。 学院举办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双选会被省人社厅确定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畜牧兽医类就业市场,是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畜牧兽医类毕业生就业市场。每年有五百多家用人单位云集学院招聘人才,提供就业岗位数是毕业生数量的5倍多,多年来毕业生就业一直保持供不应求良好态势。毕业生素以“理论扎实、技能娴熟、作风过硬”而倍受用人单位欢迎。 倡导以创业促就业,努力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发挥创业明星校友的示范作用,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学院毕业生创业率达到10%以上,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涌现出了一个庞大的毕业生创业群体。近年来,学院先后评选表彰了数百名创业明星校友。 在遍布全国的毕业生中,众多校友已成为国家级、省市级龙头企业的领军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兖州绿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玲,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江苏益客集团董事长田立余,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山东睿农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依东,“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功勋人物”、临朐县奶牛协会会长秦贞福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新近几年的毕业生创业蔚然成风。3名毕业生荣获“首届全国高职教育毕业生百名就业创业之星”称号。8名毕业生荣登2010年中国80后大学生创富榜,学院被评为2010年中国80后大学生创富榜富豪毕业院校前20强,是其中惟一的高职学院。 对外交流广泛。与韩国天安莲庵大学、英国沃立克郡农业学院、加拿大魁北克农业食品技术学院、法国阿尔福国立兽医学校和荷兰PTC等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先后派100余名教师到德国、美国、韩国等十几个国家考察、学习。 近60年来,学院立足行业,面向市场,为国家培养畜牧兽医等专业人才7万余名。多年来,学院积极发挥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每年创造的社会效益数以亿计,为学院所在地潍坊市成为全国第一畜牧大市、为山东成为全国畜牧大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被确定为山东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林牧渔类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 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良好的育人机制赢得了上级部门的首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先后多次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教兴鲁先进单位”,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宣教基地。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综合满意度50强高校、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单位、全国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最受新农村信赖的学校、全省高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单位、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http://www.sdmyxy.cn - 2014-08-30山东政法学院
山东政法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建校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省内唯一一所政法类普通高等院校。50多年来,在几代山政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下,学校的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办学定位。近年来,学校党委紧密结合形势任务,确定了教学型院校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定位,确立了“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坚持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853亩,校舍建筑面积 27万平方米,功能完备,区划合理。固定资产总值 4 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3173万元。在全省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刑事执行机关等系统和企业建设了1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建有法学教学实训中心、计算机教学实训中心、外语教学实训中心、经济管理教学实训中心、新闻传播教学实训中心等5个实训中心,其中,法学教学实训中心被省教育厅评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设有山东省社会稳定研究中心、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证据技术实验室等20多个研究所(中心)。图书馆馆藏印刷版图书 102 万册,电子图书 4600 GB,拥有一个电子文献资源信息中心,是“书生”、“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中国知网全文期刊”的网络检索一级站;学校图书馆被评为山东省高校自动化建设先进图书馆。 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 700 余人,其中专任教师 500 余人。专任教师中近半数拥有教授、副教授职称,5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00余人。拥有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200余名兼任律师的“双师型”教师,多位教师在各地市仲裁委员会担任仲裁员、在省立法咨询委员会担任委员。7人获得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学校还聘任100多位法院、检察院、政府部门及大型企业的国内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人才培养。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创新意识引领教学改革,常抓不懈,效果显著。学校现设有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贸易法学院、警官学院、商学院、外语系、信息科学技术系、新闻传播系、政治与行政管理系、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34个普通本专科专业。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 学校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狠抓内涵建设,逐步构建特色教学体系。学校着力打造课堂教学课程体系、网络课程体系、实践实训课程体系、素质拓展课程体系等4个课程体系。专业设置涉及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工学五个学科门类。学校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三三三”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有34门课程被评为省部级精品课程,4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1个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改革试点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特色项目“靛青工程”被评为全国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打造高校学生第二成绩单”创新试点项目。承担省级教改项目近20个,获得多项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省级优秀教材奖等奖励。学校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建有精品课程录播室、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教务管理平台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实现了人才培养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拥有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学科建设。学校实施学科建设工程,坚持长远规划、主辅结合的原则,遵循“突出特色,做大做强法学学科;重点扶持,统筹法学外学科发展”的思路,系统构建特色学科体系。重点发展刑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理论法学等传统法学优势学科,积极拓展监狱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英语、日语、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其它学科。目前,学校学科建设已基本涵盖法学各二级学科,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对法学学科的支撑作用日趋明显,基本形成了以法学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学校拥有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刑法学、1个省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证据鉴识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民商事法律与民生研究中心。法学学科已跻身全省高校法学学科第一团队,在省属高校的法学学科中,山东政法学院的法学学科是首家全部拥有“三重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的学科。 科学研究成果逐年提升。近几年来,学校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各级各类科研立项、科研经费增长率均创历史新高。“十一五”以来,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30余项。学校主办的《政法论丛》,是山东省第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学类期刊,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 和谐校园。学校党委弘扬“博学 笃行 刚健 中正”的校训精神,坚持“团结、干事、和谐、快乐”的工作理念,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校风、“学在前沿、大爱施教”的教风、“乐学、勤学、真学、活学”的学风和“爱岗敬业、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近几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级“群众信得过基层单位”、“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德育工作优秀高校”、“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高校校园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育人质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创新的思维能力、卓越的综合素质。“十一五”期间,我校共培养普通本专科生12600人,成人学历教育本专科生7123人。学校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115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学生7644人。学校构建了较为完善、系统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特别是学生奖助体系,奖助覆盖面近30%。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高。2008年至今,国家司法资格考试通过率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08年通过率为39%,2009-2012年连续四年通过率均保持在50%以上,2013年在全国通过率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45.6%的通过率。学校近几年本科毕业生考研通过率一直稳定在20%以上,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型大学而奋斗。
http://www.sdupsl.edu.cn - 2014-08-30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本科层次的地方青年政治院校,其办学基础是创建于1949年的山东省团校,迄今已有65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团校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同时承担着普通本、专科教育,成人本、专科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等多重教育教学任务。 学校占地面积1040亩,建筑总面积26.1万平方米,位于济南市高新产业带中心,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求学求知的理想之地。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7.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744.68万元,建有各种实验、实训室86个,教学用微机3269台,语音实验室座位数826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6878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7万册,电子图书139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1580种,电子版中外文期刊19281种;特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及英语、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原版书籍和部分古籍线装书;建有现代电子图书信息系统,有重要的电子数据库14种,电子阅览室座位数379个。高度集成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实施了以培养名教师、创办名专业为主要内容的“双名工程”。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博士和其他高层次人才,注重加强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培养,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适合学校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600余人,教授、副教授占38.5%,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68.5%。专任教师中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教师16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27人在省级学会中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 学校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初步形成了科学规范、运行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现设47个本、专科招生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教育培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各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特色品牌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35门。 近年来,学校独立承担或参与的教育部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7项,7项教学研究成果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奖励,其中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3人次在国际专业比赛中获奖。一批专业在教学改革中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如舞蹈专业200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舞蹈学被确定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首批重点学科;2005年舞蹈专业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示范专业,2006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09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中央财政支持的教育实训基地,2011年舞蹈学被确定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强化),2012年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旅游管理、新闻采编与制作、文秘、计算机应用技术、物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工作等专业也因办学特色突出先后被评为省级特色、品牌专业。舞蹈专业学生参加中央和有关省市组织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230多场次,在全国和省级舞蹈专业比赛中获奖120多项,其中以中国舞蹈“荷花奖”表演金奖、“桃李杯”和全国大学生舞蹈比赛为标志的国家级一等奖6项,以山东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泰山文艺奖”为代表的省级一等奖58项,实现了山东省舞蹈界在全国舞蹈专业比赛“荷花奖”和“桃李杯”两个奖项上零的突破,多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国庆60周年,学校舞蹈学院作为全国地方院校和山东省舞蹈界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连续12年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北戴河接待中心的邀请为中央领导同志服务,多次受到中央首长和中央办公厅领导的表扬。近三年,毕业生7月份初次就业率平均达到89.71%,年底各专业平均就业率超过95.8%。物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学校被省人事厅、教育厅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设有经山东省编委批准建立的省级研究机构——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和8个校级研究机构,山东省写作学会、山东省青少年研究会、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3个省级学会的秘书处设在学校。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设立了“山青讲坛”系列讲坛。青少年理论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山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在校设立了“齐鲁论坛”青少年分论坛。近五年来,我校教师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96项;出版专著、教材172部;发表学术论文2520篇,其中有140多篇分别被SCI、EI、ISTP、CSSCI、《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或转载;有215项成果获得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发文,批准我校信息安全与智能控制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为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实现了学校在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的新突破。学校办有两份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青少年研究》杂志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青年类重点期刊”和“山东省优秀期刊”。学校在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科研创新平台以及学术平台建设方面走在了全省同类高校的前列。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常年聘请15名以上外国专家驻校任教。先后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法国IPAG高等商学院、西班牙加的斯大学、韩国诚信女子大学、美国诺维奇大学、波士顿学院、加拿大温哥华岛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秘鲁印加大学等13个国家的3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互派教师和留学生,进行图书资料交流,开展合作研究和合作办学等。建立了山东青年出国留学咨询服务中心,向国外派送留学生。先后成功举办了中日青少年问题国际研讨会、东北亚电子商务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促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同时,与国内多所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推动了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培养青年干部是省委赋予学校的重要职能。建校至今,共举办省内外各类团干部岗位职务培训班和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354期,培训学员4万余人。2006年学校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现已完成中部六省团县(区)委书记培训班5期,环渤海地区驻外团工委书记培训班1期,为中西部地区培养团干部11期,举办发展中国家青年领袖培训班3期,实现了团干部培训走向全国和面向世界的新跨越。 学校是山东省首批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和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是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是共青团中央命名的“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设有山东省青年干部培训中心、山东省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山东省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设有山东省省直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山东省劳动职业技能鉴定所,面向学生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普通话、外语、工商管理、微机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承担着20多个工种高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和鉴定工作。近10年来,已为社会培训了4万多名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 学校注重发挥青年院校的政治优势和办学特色,坚持德育首位,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党团组织建设,秉承“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环境,形成了“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良好校风。近年来,在教育部、团中央、省委高校工委、团省委、教育厅、文化厅等组织的多种活动中表现突出。党建、纪检、工会、团委、学生管理、保卫、后勤等方面的工作先后多次获得上级颁发的荣誉称号。 在学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鼓励和支持。2004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同志专程视察学校,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做出了明确指示。2006年5月,时任国务委员的陈至立同志、教育部长周济同志视察学校。在建校50周年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的吴官正同志专门致信祝贺。建校60周年之际,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同志为学院专门发来贺信。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同志、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同志、副省长王军民同志等各级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工作。2013年7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到学校视察工作。 由于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成绩突出,在1997年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2004年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和成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等历次综合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等级,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并获得“山东省教育条件装备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山东省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称号。2009年11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记集体二等功。
http://www.sdyu.edu.cn - 2014-08-28山东警察学院
山东警察学院位于美丽的泉城——山东省济南市,创建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创建的第一所警察学校。60多年来,三迁校址、十易其名,为革命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山东警察学院是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全日制高等院校,是山东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唯一的警察本科院校,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实行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教育厅共管,以省公安厅为主的管理体制。 山东警察学院目前承担三项任务:一是培养全日制公安本、专科类学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3573人,其中,本科2673人,专科900人。二是为山东省、全国培训在职警察。是公安部确定的全国县市公安局长培训基地之一,已为国内30个省市(除港澳台)培训公安局长近3000人。三是为国外培训高级警务人员。是公安部、商务部确定的国家援外培训基地之一。从2006年至2010年10月,已经举办了24期国外警察培训班,培训了30多个国家的392名高级官员。 山东警察学院目前有两个校区,西校区位于济南市文化东路54号,占地200亩,是院部机关办公地,培养三、四年级学生;东校区位于高新区工业南路32号,占地面积220亩,设有管委会,主要是培养一、二年级学生。全院校舍建筑总面积21万余平方米。 山东警察学院设有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具有法学、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根据公安工作的需要,开设侦查、治安管理、刑事技术三个专科专业。 山东警察学院建有警用武器、痕检、文检、法医、刑事化验、刑事音像、现场勘查、防爆排爆、测谎等48个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00多万元。建有2个独立的校园局域网,分别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公安信息网”联通。 山东警察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公安专业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能够适应公安本、专科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学管理队伍。现有教职工528人,专业技术人员408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9人, 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4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67人。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山东警察学院形成了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坚持主动服从服务于公安实际工作,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为公安机关培养输送了各类专门人才5万余人,已成为山东省培养公安警察高级专门人才的学府,在职公安警察培训基地和公安警察科技研究中心。
http://www.sdpc.edu.cn - 2014-08-28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原名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始建于1985年12月,1998年9月由原煤炭部管理改为中央与山东省共建,以山东省管理为主,2003年2月更为现名。 学校坐落在“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烟台,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是省级花园式单位和文明校园。学校占地93.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3.3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204.67万册。学校下设13个二级学院,4个基础课教学部,14个科学研究院(中心、所)。 学校现有教职工1174人,其中专任教师89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13人,博士231 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等20余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共21000余人。 学校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兼有文、法、理、工等6个学科门类。学校的管理学、经济学为中国大学百强学科。学校设有53个本科专业,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等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2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会计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统计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等7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33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2009年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各1个,建有校外教学就业实习基地168个。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校是山东省最早经教育部批准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山东省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2013年学校获批自筹建设“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1项,承担省部级项目454项,企业委托项目336项,科研进账经费累计4754万元;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7 项,国际“四大检索”收录论文639篇,出版学术著作225部。学校出版有《山东工商学院学报》、《煤炭经济情报》2种学术期刊。学校的“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为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煤炭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基地”为山东省高校强化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半岛经济研究基地”为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的煤炭经济和半岛经济研究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和区域优势。2013年学校牵头的“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获批自主培育建设“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设有国际交流学院,具有中外合作办学和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已与40 余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教师互访、学分互认、交换生、本硕连读、带薪实习等20余个合作项目。 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高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平安校园建设优秀高校、共青团规范化建设优秀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烟台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山东工商学院秉承“惟平惟准、近知近仁”校训,坚持“商蓝融合,煤经渗透,培养具有新儒商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全面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学科强校、人才名校”发展战略,正在为建设有特色开放式工商大学而奋斗。
http://www.sdibt.edu.cn - 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