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8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17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订阅RssFeed
  • 商洛学院

    商洛学院

    商洛学院是陕西省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著名作家贾平凹故乡、陕东南生态园林城市——商洛市,其前身是成立于1976年的“陕西师范大学商洛专修科”,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商洛师范专科学校”, 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1年起成为省市共建高校。 学校占地44388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6461平方米。拥有塑胶标准运动场1个,专业实验室53个,实践教学场所77个,语音实验室6个,多媒体教室27个,报告厅5个,计算机1969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635.71万元。图书馆藏有四库全书1套1500册,馆藏纸质图书81.4万册,电子图书4100GB,纸质期刊1300余种,电子期刊6000余种。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健全,教室及学生公寓全部安装有冷暖空调,学生食堂被省教育厅评为“标准化食堂”。 学校现有教职工652人,其中专任教师501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5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350人;长期聘请中科院院士侯洵、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著名作家贾平凹等知名专家学者50余人为学校兼职教授,聘请外籍教师5人。 学校设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研究部2个教学部,设有“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现开办31个本科专业,面向27个省市(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10322人。 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型院校、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好本科教育为目标定位,坚持质量与特色并重的发展思路,以特色专业和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为支撑,初步形成了以秦岭现代中药资源和绿色食品开发利用,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贾平凹研究、秦岭画派等为文化传承的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25项反映教学水平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其中: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植物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物理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中药资源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素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近年来,主持省级以上教改教研课题100余项,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大学生科技创新成绩斐然,获得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中多次获全国优秀奖、省级一等奖。本科生考研成绩喜人,2011-2014年考研通过率分别达到11%、12%、14.50%、14.05%。 学校重视广大教师科学研究及科技服务意识的培养提高,鼓励支持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及科技服务工作。学校设有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所、GAP科研工程中心等8个校级研究机构。近年来,承担省市厅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推广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其中重点攻关项目6项,取得国家专利4项,34项科研成果获市厅级以上奖励,其中,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商洛市人民政府一等奖2项。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EI收录66篇,被ISTP收录17篇。学校每年列支“服务地方专项科研资金”,专门资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项目。学校教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商麦5226”被确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首选骨干品种,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党建为龙头,以“三早一晚”“学风示范工程”为抓手,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氛围。重视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着力打造高品质、高参与率的“双高”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才创造良好条件。设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等完善的奖助学金体系,积极创造勤工助学机会,完善助学贷款机制,争取设立了“国网商洛电力助学金”、“商洛联通助学金”和“鸿雁爱心助学金”,扩大了奖助学金覆盖面,确保每一位同学不因贫困而辍学。 学校确立了录取报到率与生源质量、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提高”的招生就业工作目标,通过苦练内功、外塑形象,积极建立省内外优质生源基地,近年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招生区域覆盖至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录取率连年超过100%,报到率达到95%以上。学校通过搭建毕业生供需信息平台等多种形式,积极支持毕业生就业,建立了宁波、天津等沿海地区实习就业基地窗口;重视从医从教、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国家项目就业渠道的拓展和支撑,连年来国家项目计划就业学生数一直居同类高校前列;学校还拿出专项资金资助并扶持学生创业。学校遵循“胸怀、视野、敬业、卓越”的核心价值取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创新素质,毕业生体现出良好的素养品质和工作能力,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年保持在85%以上。 学校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先后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台湾南开科技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为教师出国出境进修、学生留学等提供了良好平台。学校常年从英国、美国等国聘请外教来校任教,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建立了校际对口支援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 学校重视成人教育工作,先后承担了20项“国培”、“省培”项目,培训工作受到省教育厅、省国培办和参训学员的高度好评。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表彰的“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省高教工委表彰的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厅命名的“文明校园”等称号。学校还被省综治办评为“平安单位”,被商洛市政府评为“园林式单位”。 当前,学校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认真吸取国内外高等教育最新发展成果,以迎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规范化建设,深化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办学特色,坚持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http://www.slxy.cn - 2014-11-13
  • 陕西工运学院

    陕西工运学院

    陕西工运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独立设置的公办高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学院有着光荣而悠久的办学历史,到今天已走过了61年的光辉历程。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学院形成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普通中专教育和工会干部培训、职工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多形式、多层次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学院全日制学历教育共设有艺术教育系、老服系、涉外旅游系、经济管理系及成人大专部五个教学系部,开设学前教育、涉外旅游、老年服务、会计电算化等20多个专业。学院执行教育部统招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各类在校学生3000多名。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学历教育始终坚持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品牌专业为主导,从学生的整体素质、专业技能及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突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及职业养成教育。依据高等职业院校的定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建设骨干课程,加强学生职业养成的管理,完善实习就业体系,实施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多证书”教学手段,在教学、学生管理与资助、实习就业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涉外旅游、老年服务、学前教育等专业毕业生始终供不应求,赢得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学院已与多个用人单位签订了“人才培养基地”协议,直通学生实习、就业。通过教学与实训、见习相结合,教育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我院连续多年保持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 学院占地121687平方米,建筑面积61705平方米,固定资产3050万元。学院教学设施完备,拥有多个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会计模拟实验室、视听阅览室、舞蹈室、语音室、画室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现有微机300台,图书资料20万册。现有教职工175人,其中专任教师137人,高级职称教师24人。 为进一步改善学院办学条件,我院已规划在长安大学城进行新校区建设工作。目前,新学院、新校区的组建、购地等各项工作正积极、有序地推进。 同时,为切实有效促进学院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在长安新校区建设期间,已于2014年初在雁塔区鱼化工业园区北岳路一号另设校区作为过渡。陕西工运学院鱼化校区占地557亩,建筑面积31.8万平方米。学院已在鱼化校区投入专项经费增置教育教学设备,现有的教育教学场所、设施设备及学生公寓、餐厅等生活服务等硬件设施完善。目前,学院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已全部搬迁至鱼化校区,教育及生活秩序良好。

    http://www.sxgyxy.com - 2014-11-13
  • 西安翻译学院

    西安翻译学院

    西安文理学院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先后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堂。最早的本科专业为1990年批准的汉语言文学、数学和1997年批准的地理科学。   学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占地741亩,共有高新校区、太白校区和书院校区三个校区,建筑面积35.6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39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9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专任教师68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286人,占专任教师的42%;硕士以上人员424人,占专任教师的62%;留学归国人员58人;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人选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1人,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人,“5211计划”西安市引进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46人,设有12个二级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目前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专门史、分析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5个省级教学团队(分析化学、长安历史文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大学英语、中国古代文学),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生命科学、文学艺术创新创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意--实践型艺术设计、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应用型化学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西安软件服务外包学院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还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是陕西省地方应用型院校率先开展双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试点单位。   学校办有《唐都学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唐都学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学校的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是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移动电子商务工程实验室”被西安市发改委确定为西安市工程实验室。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西安泰滕公司合作成立“国际民生文化研究所”,并在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教育局支持下成立“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陕西省教育书画研究会合作成立“中国书画艺术研修中心”,与西安市秦岭保护办公室合作成立“西安秦岭保护研究中心”,与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合作成立“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西安市纪委、市监察局合作成立“西安廉政研究中心”,与西安市旅游局合作成立“西安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9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近百部,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344项,获批国家专利30项,获省市科技奖励44项。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近三年来,先后与我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泰国、柬埔寨、比利时、克罗地亚、瑞士等国家的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向台湾地区选派了百余名交流学生,同时也接收了台湾地区交流学生;选派青年教师到美国、泰国、比利时等国外大学访学;与泰国斯巴顿大学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莱特州立大学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与美国明尼苏达圣玛丽大学、美国蒙哥马利学院、瑞士瓦岱勒酒店管理学院、柬埔寨智慧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等签订了教育合作备忘录等。   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原外交部副部长符浩、清华大学魏杰教授、北京大学窦尔翔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永明、著名摄影家柏雨果、全国模范教师高雅锦等。   学校先后荣获省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卫生示范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省教育志鉴编纂工作优秀单位、省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进单位等40余项荣誉称号。   学校办学思路是: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强化开放,服务社会。   学校办学定位是:类型定位—教学型大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文理为基,工管为重,师范做精,专业做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西安,面向西部,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服务。   学校发展方向是:通过转型发展,学校将实现应用技术大学——西安大学的奋斗目标。

    http://www.xawl.org - 2014-11-01
  • 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古城西安,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承担包括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和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全部3个类型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任务。学校是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后历经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等时期。 学校秉承“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坚持“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老延大优良传统,培育扎实的专业功底、朴实的工作作风、求实的工作态度以及追求伟大人格的现代品质,铸就了一代代西法大人的魂魄,造就了一批批国家社会的栋梁,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雁塔、长安两个校区共占地1347亩,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别致,是青年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家园。 学校设有18个学院,承担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等各类学生的教学任务。设有27个本科专业,辐射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艺术等专业大类。现有法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3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0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1个“服务西北地区稳定发展与国家安全”法学专业博士授权点,形成了法学学科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具有留学生招收权。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000余人,硕士研究生2200余人,在职硕士研究生520余人,“西北地区反恐怖活动法律问题研究”等方向的博士研究生5人。近年来,学校生源充足,考生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均在99.5%以上。 学校积极拓展学生国际交流途径,不断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汇集了一支博学敬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一大批教师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陕西省社科名家”“陕西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实践经验的积累,积极推行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去实务部门任职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中央政法委、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同时学校还聘有一支由著名学者、实务专家组成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队伍。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坚持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首位,以学生为本、质量立校,建构起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科研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全部本科生配备了导师,对学生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深造、就业等予以全面的指导帮助。学校网络课堂和课程资源中心实现了所有本科课程资源的网上共享和师生的教学互动。近年来,学校共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39项,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国家级创新实验区,法学实验实训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哲学、侦查学、新闻传播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学生在课业之余拓展学习途径、陶冶高尚情操、合理规划成长目标和全面展示才华搭建起广阔的平台。持续多年并独具特色的校园论辩、法律志愿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校园文化品牌获评教育部及陕西省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学术研究、文化艺术、体育休闲等类别的50多个学生社团使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多彩充实;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主持人大赛、校园歌手大赛、各种学生学术活动等为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一直以来,我校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政治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毕业生就业的行业集中在各级公、检、法、司法行政及其它党政部门,律师事务所、公证等法律服务机构以及银行、证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近年来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每年都有大批本科生考取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和研究生,就业质量好。 学校以“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为育人理念,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坚持教学实践并重,坚持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重在内涵建设,正向着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一流教学研究型政法大学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进!

    http://www.nwupl.cn - 2014-10-22
  •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同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进入国家 “211工程”大学建设行列;2012年,被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高校之一。   1951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85至1988年,胡锦涛同志在贵州任省委书记时,十分关心贵州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多次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并成为学校85级应用数学班的“名誉班员”。2011年5月,习近平同志视察贵州大学,殷切希望贵州大学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占地面积4474.6亩,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1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91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43个。学校设有33个学院、有136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在校全日制学生46099人,研究生6568人。在职职工411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19人、硕士学位1113人,教授535人、副教授1174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1人、“青年千人计划”1人、“候鸟型”高层次人才1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6人、教育部科技委委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14人、贵州省首批荣誉核心专家1人、贵州省核心专家8人、贵州省省管专家55人、贵州省青年创新人才11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67人。   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24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并被授权开展高校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学校现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37个、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特色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中心、基地)1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及示范点4个、省部级文科基地9个(其中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学校尤其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和服务贵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有白酒研究院、东盟研究院、阳明文化研究院、遵义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近三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90项。其中,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37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266项,获授权专利455项,11人获贵州省青年创新人才奖。   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美国普莱斯比学院建立了孔子学院。此外,学校在IAUP(国际大学校长联盟)、AUAP(亚太大学联盟)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学校承办和协办了6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学校是浙江大学对口帮扶高校,与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等7所中西部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贵州省9个市、州,20余个县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与瓮福集团、茅台集团、中国联通贵州分公司、奇瑞万达公司等一批企业开展合作,实施了“博士科技兴村行动计划”、“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行动计划”和“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并有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面向未来,贵州大学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兴学育人为根本,立足贵州、服务地方,努力建设有特色领军型高水平大学,为实现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http://www.gzu.edu.cn - 2014-10-22
  •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现代新型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具有62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咸阳纺织工业学校。新址地处古城西安,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良好。   学院提出“以父母的情怀,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的理念立德树人,改进“三风”,即:校风、教风、学风,创建“大三好”,即:好学校、好教师、好学生,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学院占地面积36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学院生均多媒体教室、工商管理类等实验实训室、计算机、馆藏图书等教学服务设施和体育运动场等均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院现设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现代服务与管理、公共管理、手机与网络信息管理和艺术6个教学系,开设26个专业,以工商、经济、工程管理和现代服务类专业为主要特色,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重点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校级重点专业13个、重点实训基地10个。   学院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招生,培养工商界的高技术管理人才。现有在校生6100多人。全校60%的学生分别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以及学校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2013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许多专业学生供不应求。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以教师发展中心为平台,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有435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43人,聘任兼职教授130余名,副教授98人,讲师134人。   学院高度重视内涵发展和质量工程建设,积极发挥科研对教学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成立了学科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协会。近年来,学院坚持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战略,教学科研创新力度不断增强,承担省厅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100余项,校级以上2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6项,其中全国高校范围内的教学资源大赛等级奖项40余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5项,高等学校优秀教材5部,省人文社会科学奖6项。2013年学校参加的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获奖等级和数量居全省前列。   学院重视发展体育运动和建设校园文化,成立了文体工作委员会,强化艺术教育中心、艺术社团、民歌研究院、书画研究院等工作职能与社会影响力,积极开展“卫生校园”、“节约型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获得了“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高等学校阳光体育优秀单位”等称号,是陕西省网球训练基地。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和交流,与美国托马斯大学、韩国圣洁大学、台湾侨光科技大学等20多所国(境)外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与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共建了英才培养学院和冠名班,与西安皇冠假日酒店、西安创业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海程邦达物流集团公司等50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办学。   目前,学院正在省委、省政府,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内涵发展,争创省级和国家示范高职及应用本科,为早日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新型现代高等院校而努力奋斗。

    http://www.snbcedu.cn - 2014-09-19
  •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古都西安,与陕西省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既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又承担陕西省共青团干部及其他青少年工作者的教育培训任务。 学院由1952年创办的陕西省团校发展而来。1984年在团干部短期培训的基础上正式举办大学专科教育,1988年创建陕西青年干部学院;1994年更名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同时保留了陕西省团校的性质、任务和校名;秉承共青团院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内涵,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003年开始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2005年正式转制成立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学院建校60余年,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适应不同时期的人才需求,大力培养青年人才,为共青团事业发展、全省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全省拥有良好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院事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为全省培养了大量急需的青年管理干部。举办高职教育10年来,学院不断凝练办学特色,深化体制改革,各项事业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学院现有含光、青华两个校区。含光校区位于西安市中心,毗邻明代古城墙,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精巧雅致;青华校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紧靠南北分界线秦岭北麓,环境优雅,美景如画,宁静舒心。校园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总占地面积30348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1924平方米,其中教室16994平方米、图书馆4482平方米、实训实习场所11347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8572万元(校舍除外),其中教学仪器设备1239台(套),总值2172万元。馆藏图书36万册,报刊杂志500余种,电子图书1210G,设有学术文献搜索平台。 学院坚持瞄准产业前沿灵活设置专业。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等特点,紧密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纽带、延伸专业为支撑,构建了与区域经济匹配程度高、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文化、商务、金融、旅游、信息、教育等六大专业链群。设有6个教学系和五年制高职部、思政部、继续教育中心等9个二级教学单位,有三年制高职招生专业37个,五年制高职招生专业8个,拥有省级重点专业5个,院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6个,在陕西高职教育系统具有独特优势、占有独特地位。 学院坚持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对接行业职业标准。建有54个高标准专业实训室,其中3个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个被评定为省级高职实训基地,提倡“做中学”“边做边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136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每个专业都有3个以上校外实践基地与顶岗实习地点,保证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都有不少于半年时间开展顶岗实习。积极组织各种职业技能竞赛,鼓励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证书,坚持按照行业标准不断改进传统课程考核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了从课堂教学至自主学习、顶岗实习、顺利就业的平衡过渡,实现了连续10年毕业生高就业率。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50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者占35.8% ,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82.3%,具有“双师”素质教师达到70.8% 。坚持在引导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同时,积极面向行业聘请具有突出实践能力和较高教学水平的知名人士来校兼课(职),为学生在校期间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提供了有力保障。校内教师累计参与并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100多项,其中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00多项,累计公开发表论文3000多篇。 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特色鲜明。在足额配备专职学生辅导员的基础上,从专任老师和管理干部中严格选配班主任,形成了有力、有序的学工队伍。推行处级干部联系班和院领导接待日制度,搭建师生沟通平台,有效化解了隐形问题与矛盾。实行学生一日作息制度、假期动向登记制度,严肃考勤和请销假制度,推行学工干部与学生谈心、走访学生宿舍和联系学生家长制度,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机制,有效加强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切实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体现了共青团组织和团属院校开展青年工作的传统优势。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着力传承团校品牌,努力凝练共青团特色。坚持“至诚至坚”校训,塑造“爱生乐业、德教双馨”的教风和“慎思敏行、学以致用”的学风,逐步形成了“朝气蓬勃”的校风。现有宿莽文学社、梦想剧社、精武协会等20多个由学生自主发起和管理的学生社团,涵盖了专业学习、业余爱好等多个方面,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了缤纷舞台;举办青华大讲堂、读书励志实践活动、红五月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艺术节等多个在学生中极具影响的品牌活动,使学生受到了很好地熏陶和感染,并荣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组织以活动为路径做好青年工作的鲜明优势。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设立专门机构,健全长效机制,构建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服务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着力保障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增长,同时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充分调动合作办学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吸收、推荐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促使毕业生直接受聘于合作单位;主动与行业、知名企业等加强联系,为学生开辟新的就业空间;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就业指导专门网站,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动态信息、政策咨询及便捷服务。10年来,已累计向社会输送了万余名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坚持将育人与助人相结合,按照“经济上予以资助,生活上予以照顾,思想上予以引导,学习上予以帮助”的思路,不断加大学生资助工作力度和受益面,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奖学金、学院特困补助金、生源地助学贷款、义务兵学费补偿、生活补贴、社会资助、校内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等全方位、多渠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013年,学院通过奖、贷、助、补、减方式惠及学生7207人次,总计金额达1719.17万元,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备受各级领导的关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亲笔为学校题词:“实事求是,勤奋学习,把青年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刘延东、李建国、王兆国、周强、陈宗兴等先后到该校视察,对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建校60余年来,学院始终紧扣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主题,从单纯的团干部教育培训发展为目前以团干部培训、管理服务类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2010后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近年又先后荣获西安市文明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当前,按照新的规划和战略思路,全体师生正为创建有特色、高品质的省内一流高等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http://www.sxqzy.com - 2014-09-19
  •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咸阳市文林路,辖设临潼医学校区和西安培训中心。拥有104个门类齐全、设施优良的校内实验实训室(中心),99个紧密合作型校外实习基地。图书馆藏书50余万册,建设了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开通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资料平台。建有标准化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地等体育场馆,拥有新教学楼、新型学生公寓、餐饮中心、多功能报告厅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现有教职工617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90多人,教授18人,副教授118人。全国及省(部)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个人8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毕业生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就业面向涉及煤炭、医疗卫生、机械、电子、化工、信息、工商、服务等多个行业和专业领域,首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   学院设有能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地质测量系、电子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基础一部、基础二部、中专部等11个系(部)以及继续教育学院、煤矿设计院和中冰(冰岛国)合作咸阳地热培训中心,全日制在校生11000多人。开设专业38个,专业设置涵盖煤炭资源勘查、煤矿开采、煤矿通风与安全、矿山机电、煤炭化工、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和医学等八大类领域,其中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建有省级精品课程6门。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度,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应用水平考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设计创意教学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基本形成了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成人教育、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鉴定相结合的办学格局。   近年来,学院以能源工业为依托,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特色求卓越,以创新谋发展。2008年,以“优秀”等次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先后荣获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和全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单位等称号。2011年,学院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http://www.sxny.cn - 2014-09-19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国家级重点中专——陕西省交通学校。2001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陕西省唯一一所公路交通专业门类齐全、实力雄厚、行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学院秉承“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校训,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治校方略,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等各项改革,走出了一条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强校之路,相继完成了从普通中专学校向省部级重点中专、国家级重点中专、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跨越发展。 学院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成效显著。学院由校本部、自强校区和太白校区等三个校区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3.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4亿元。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万余人,教职工439人,其中专任教师304人。教职工中具有正高职称16人,副高职称95人,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221人;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80%以上,重点专业“双师”素质教师达到100%。 学院以陕西为主,面向全国25个省市招生,学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办学60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5万余名经济建设人才,在全国交通行业和省内高职院校中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陕西交通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和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委员会理事单位、陕西省示范性职教集团牵头学校。 学院设立有公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基础学科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体育部、成人教育部等8个教学系部,开设有45个高职类专业,建设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省部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优秀教材3部,拥有门类齐全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217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学院还附设有省交通职工培训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陕西交通教学中心、重庆大学网络教育西安学习中心、陕西交通成人中等专业学校、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交通厅工作站、陕西顺通公路监理咨询公司、陕西路桥勘察设计所、汽车驾驶学校等培训教育机构。2009年学院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6个重点建设的中职骨干师资培训基地之一。2011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学校。2012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学院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活动,近五年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29项,其中省厅级纵向课题63项、横向课题5项,院级课题61项,取得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发表论文116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47篇,获奖论文49篇,48篇论文被美国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等收录。独著、主编(审)、参编(审)教材183部,在交通职业教育界具有较大影响力。 在陕西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党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抓住交通行业飞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为重点,以服务现代交通为导向,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学院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集体”、“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创佳评差’竞赛活动最佳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园林式单位”、“全省交通系统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自建校以来,已走过了60多年的奋斗历程。回顾历史,成就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委省政府确定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和交通运输进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弘扬“吃苦实干、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图强创新”的“铺路石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内涵发展、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之路,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师资队伍精良、基础设施完善、办学特色鲜明、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省内一流、西部领先、国内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为陕西经济和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http://www.scct.cn - 2014-09-19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位于古都西安,是一所立足陕西,以教师教育为主体,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贯通,服务与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主要办学特色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园长和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陕西省创业研究和西安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学校前身是陕西教育学院,1963年由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1906年建立)和陕西省教师进修学校(1956年建立)合并成立。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改制更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培养了本专科生13万余人,培训基础教育教师和管理干部10万余人次,为陕西省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社会各界誉为“三秦基础教育教师和校园长的摇篮”。学校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2年还作为全国30所高校代表之一出席了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学校现有长安和雁塔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20余亩。长安校区从2008年开始建设,目前已成为学校的主校区,主要承担本、专科学生的教育培养任务;雁塔校区主要承担培训等任务。两校区功能定位明确,布局合理。 学校现设有学前教育系、教育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政治经济系、历史文化与旅游系、环境资源与管理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数学系、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化学与化工系、美术系、音乐系和体育系等14个教学系,有普通本科专业15个,普通专科专业45个,涵盖教育学、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学校还设有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等20个科研机构。陕西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办公室、陕西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等10余个管理机构、培训机构或技能鉴定认证机构也先后落户我校。 学校现有普通本专科学生11000余名,成人本专科学生1500余名。现有教职工800余人,专任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专任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的29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370人(其中博士60人);有省级教学名师4人,获得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省级师德标兵等以上荣誉称号20余人次。学校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长年聘请国外文教专家2名。 学校现有省级重点专业4个、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部省共建实训基地1个、省级教育实训基地1个;现有省级优秀教材4部、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19项。 2009年以来,学校教师在核心以上期刊公开发表论文7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被SCI、EI检索系统收录56篇;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8项;获厅级以上奖励59项。近年来,学校在校地联合、产学研一体化方面也实现了新的突破。生物工程研究所先后开发出核桃、石榴、杜仲、山茱萸等系列新产品32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项,所监制的产品行销全国。 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教学楼、培训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等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15万余册,电子图书40万余册,古籍图书2万余册,配备有现代化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学校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35个、实习实训基地79个,实验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 学校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了高校管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校际合作协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 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弘扬“大气大度、至诚至善、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办学精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http://www.snie.edu.cn - 2014-09-19
共 80 条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