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8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17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订阅RssFeed
  •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地处西部工业重镇、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宝鸡市。 学院成立于2003年4月,位于宝鸡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占地1203亩,设有12个党政群部门、2个分院、7个系、1个附属中专及1所二级甲等附属医院,正式在编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1454人,其中专任教师70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及研究生学历者13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者222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0余人,开设三年制高职专业47个,五年制大专专业18个,三年制中专专业26个,涉及工学、医学、农学、经济、管理、教育等六大学科,形成了融高等中等职业教育、短期劳动技能培训、成人继续教育于一体的办学格局。 学院职教特色鲜明,校内拥有机械、电子、医护、医药、艺体等各类实验实训场所达8万平方米,建有金工、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计算机、医护医药、财会商务、农林畜牧、艺体训练等实训中心11个,各类实验实训室230多个,校外有农牧场1000多亩,各类实践基地350多个,处于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同类院校领先水平,被宝鸡市人民政府列入依托学院建设中国西部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规划。 学院秉承百年办学优良传统,不断转变办学观念,加快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职教方针,积极践行“敦品尚能,学养日新”校训,努力培育“公诚勤毅”的校风、“崇德敬业,严谨执教”的教风、“勤奋博学,善思笃行”的学风,提出了“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教学督导工作为保证”的内涵建设思路,从创新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目前已有省级重点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实训基地5个,16项省级标志性教学成果处于全省市属高职院校领先水平。2010年9月跨入了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行列,实现了院党委确立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 学院坚持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并举、职业化与特色化并重的发展道路,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以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初步形成了以就业拉动招生、以出口带动入口,招就两旺的良性发展态势。近几年,已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25000余名,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招生扩大到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招生计划,招生数量在陕西市属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院坚持“开放性、应用性、知识化、人文化、国际化”的办学方向,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与法国贝尔福省伊斯塔商学院已完成了4期互派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波兰热舒夫信息技术与管理大学、比利时联合商学院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开放办学理念为促进学院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活力。 学院立足宝鸡,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十二五”期间,在建成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基础上,力争打造西部职教名校,为把学院建成在省内有盛誉、西部有地位、国内有影响、国际能交流的综合性高职院校而不懈努力。

    http://www.bjvtc.com - 2014-09-17
  •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学院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医、理、文、管、工等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学类院校。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1055.9亩,分南(新校区)、北两个校区。新校区位于西安沣渭新区、沣河之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新校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学校现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科学系、英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13个教学院、系部;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另有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415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70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18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68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4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西北惟一的“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中国针灸传承专家郭诚杰教授,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6人,有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43人,省级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三五”人才11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3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三、人才培养 学校开设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护理学、中药学、药物制剂、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制药工程等18个本科专业和护理高职专业,基本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医、理、文、管、工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已培养32届毕业生,现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和临床医学四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分别在23个二级学科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截至2013年6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共计12173人(含留学生4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86人,本科生10376人,高职学生911人。 学校共建成省级名牌专业5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近五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9项。 近60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育了7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他们有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有些已成为德高望重的国家名老中医,有些已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有些已成为卫生事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有些已成为优秀的医药企业家。广大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杰出表现,是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体现。 近几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种比赛中获奖39项。在校学生发表论文170篇,在非英语专业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7人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四、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科技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以中医中药为主,结构比较合理,层次比较齐全的重点学科群。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7个;有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16个。 学校现有各级科研平台27个,其中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为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技创新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近五年,学校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陕西省“13115工程”重大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9项,在等期刊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 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医药》等是省级优秀刊物,在省内有较大影响。《中医药教育研究》是出版多年的教育研究期刊,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载体。 五、医疗服务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设置床位1856张,特色突出,优势互补,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7所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具有50多年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有2个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和7个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第二附属医院为西北地区首家“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其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特色鲜明、疗效显著,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医学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六、科技产业 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力度,突出以科研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持教学,形成了产学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机制。学校制药厂自主研发的“固肠止泻丸”、“骨痨敌”等药品,年销售收入达5000余万元。学校主动进入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带动全省中医药文化和科技产业的发展,医药产业已成为咸阳市的支柱产业。学校先后与企业合作建立了黄芪、连翘等药材种植基地,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结构,使之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多项科研成果的成功转让,以及与铜川市、宝鸡市等地方政府的合作,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又扩大了学校的对外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全省中医药文化科技产业的发展。 七、对外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先后同韩国、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关系。目前有在校留学生42人,其中本科生40人,硕士研究生2人。 八、校园文化 学校具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50多个学生社团的活动异彩纷呈,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成长舞台。坚持30多年的“文艺百花奖”汇演、大学生辩论赛、运动会等,已成为学校传统的文体项目,烘托出莘莘学子的青春热情。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服务队多次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连续7年被评为陕西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在全国“十运会”上受到表彰,是我省高校和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因校园文化气息浓厚、环境优美,学校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在国内传递的惟一一所中医院校。学校承办的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九届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市领导及全国中医药院校的高度评价。学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被授予省级“文明校园”称号。

    http://www.sntcm.edu.cn - 2014-05-27
  • 西安邮电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院校,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工、管、理、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在西北地区布局的唯一一所邮电通信类高等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全国首批试办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高校。学校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称号、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被西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园林式单位”称号,校党委被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称号。 学校占地1500余亩,建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校舍面积73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图书馆藏书近150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设有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国防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以及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物联网与两化融合研究院等教学研究机构。有11个一级硕士点、47个二级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MBA专业学位授权点,43个本科专业,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名牌专业、省级精品课程。有5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重点研究中心,5项省级优秀教材奖, 有1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总数973人,其中教授1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4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获得者52人,双聘院士6人,客座教授91人。 十一五以来,学校立足陕西,面向行业,积极开展信息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研究,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优势特色研究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全校共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8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9项, 其中,“TD—SCDMA基站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产业化”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0Gb/s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虎符TePA”2010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批准为国际标准。2012年12月我校作为承担单位之一的“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挂牌。近年来,陕西省(13115)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支持中心、陕西省两化融合创新研究中心、陕西省法庭科学电子信息实验研究中心、陕西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高性能计算研究中心、陕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陕西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等省级创新平台相继落户学校,并依托这些平台,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动陕西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30余所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英、德、法等国多所大学签署了“1+2+1”、“2+2”、“4+1+2”等合作培养协议,使在校优秀学生有机会赴发达国家学习并取得中外双方互认的学位。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承担亚太电信组织(APT)和东盟(ASEAN)培训任务的普通高校,学校先后为亚太和东盟国家培养了多批电信领域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校还是国际电联中国互联网培训中心之一,与美国思科公司、印度塔塔公司及国内的华为公司、中兴通讯、大唐电信、西北5省(区)通信运营企业、邮政企业等建立了科研和人才培训方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建校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优秀人才,毕业生大多在电信、移动、联通、邮政等通信运营企业及华为公司、大唐电信、中兴通信、诺基亚等通信制造企业或高校、研究机构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国防生毕业后成为我军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军队信息化人才。学校以“为企业提供最短时间能适应企业工作的优秀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探索出“企业对接定制培养”、“3+1 创新教育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了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近年来,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在省属高校名列前茅。这种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面向新世纪对人才的新要求,面对国家调整振兴电子信息产业新规划,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陕西省《实施意见》。学校坚持“教研统一、开放办学、人文与科学并重”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走内涵式的发展之路,依托行业平台,突出办学特色,全面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学校的科技贡献率和国际化程度,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邮电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http://www.xiyou.edu.cn - 2014-05-27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学院成立于1997年6月, 2002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具有国家统招资格的 “陕西国际商贸职业学院”, 2008年5月,经教育部和省人民政府同意,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成为陕西省七所具有招收本科生的民办大学之一。 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民办院校毕业生执行力最强年度样本院校”,2010年1月6日,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正式公布最新一期中国大学排名,在2010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发布中,我校名列第30位。 学校南北两个校区,占地近千亩,建筑面积24.9171万平方米,在校生14870名。建有各类实验室86个,多媒体教室19个,实训基地86个;图书馆藏书66.32万册,各种期刊800余种;电子图书8374GB;标准化运动场及各类体育运动设施、学术报告厅、学生活动中心、音乐喷泉广场、餐厅、公寓等生活学习设施一应俱全。 学院设有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医药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文化与艺术学院、珠宝学院、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和一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形成了以本、专科教育为主,全日制、成人教育和订单式教育等多类型教育并存的格局。专业涵盖了经济学、医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其中,本科共16个专业,专科(高职)层次共27个专业。努力打造商贸类、医药类、服装类、珠宝类、文化创意与动画制作类、酒店旅游类、国际贸易类专业群,使其特色鲜明。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学院建成让学生成才、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大学。目前,学校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制定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学校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改革,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为创建一流民办本科院校努力奋斗。

    http://www.csiic.com - 2014-05-27
  • 西安思源学院

    西安思源学院

    西安思源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东依白鹿原,西临浐河灞水,南眺巍巍秦岭,北瞰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景宜人。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教育为辅,经、管、文、理、工等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11个二级学院,70余个本、专科专业,校园占地1,700余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学生19,000余人。   多年来,学校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高效管理平台建设为主线,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推动了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特色日益凸显、管理运营高水平运行,逐渐成为一所享誉遐迩的新型本科大学。   传承西安交大的一流教育品质   西安思源学院创建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校的名誉校长、董事长、工会主席、科研副校长等一批高级管理人员都来自交大。2013年,西安交大又与思源学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交大对思源的支持日益增多,两校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思源继承百年交大“精勤求学、敦笃励志”优良传统,严谨创新,锐意进取,成就卓著,先后获得“全国高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等100多项荣誉,受到各级政府表彰和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荟萃严谨治学的名师名家团队   西安思源学院拥有一支以西安交大为代表的,来自全国多所著名高校的优秀教师队伍。他们中有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著名高等教育专家翟轰、杨建桥,著名体育教学专家王庆波,著名思政教育专家李荣科,著名审计教学专家段兴民,著名物理教学专家岳成章,著名电子信息及计算机教学专家陈绥阳、贾昌传,陕西省教学名师宋瑞苓、李建洲,著名文艺评论家邢小利等等,这些都为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保证。   集合前景广阔的市场热门专业   西安思源学院顺应中国经济调整、社会发展需要,开发出一批受到学生喜爱、用人单位欢迎的热门专业及方向,如注册会计师、金融与理财、智能手机与应用、工程管理、影视文学、行政公务、学前教育、国际会展与涉外旅游、机械工艺技术、网络营销、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筑学、设备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通讯工程、车辆与装备、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地铁工程等。思源专业前景广阔,具有很强的市场张力,为学生未来高水平就业提供了保障。   彰显成就卓著的教学教研业绩   西安思源学院坚持以“做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应用型大学”为发展愿景,目前拥有国家财政资助实训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2项,省级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本科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个,省级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改项目13项,省级优秀教材2部,省级以上优秀课件14件,省级扶持奖励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项。   拥有门类齐全的实习实训平台   西安思源学院现有国内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工业工程实训中心和60余个高技术含量的实验室,其中,“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产学研教育实验基地”为国家级建筑科学研究院,“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综合服务平台认定测评中心”为国家级专业测评中心;学校还建有几十个校外实习基地,包括秦川机床、天津通广集团、无锡电子集团、陕西黄工集团、西安凯宾斯基、X 21等现代化知名企业。   思源还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竞技大赛,在所参加的全国机械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数控技能大赛、创业计划竞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英语写作大赛、英语演讲大赛等多项全国和省级赛事中,取得百余项优异成绩。   建设勇攀高峰的“升级换代”工程   西安思源学院十分重视学生教育深造,专门设立专升本和考研辅导机构,为学生升本考研、出国留学提供高质量的指导。近十年来,有2000多名学生从思源专科升入了本科,数百名学生考上了研究生,许多学生还实现了出国留学深造的梦想。2013年,思源学生在专升本考试中,以上线率54.14%,比陕西省、西安市平均上线率高出近25个百分点的成绩,连续第九年获得陕西省专升本第一名。   思源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08年10月,陕西省教育厅授予学校“陕西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展现丰富多彩的创新文化风采   西安思源学院的创新文化节是陕西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大学生创新大赛,并已成为推进校园创新能力及成果展示的一项影响深远的品牌活动,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截至目前,西安思源学院共拥有国家授权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国家专利授权数在陕西民办高校中名列前茅,受到中国创造协会、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科协的高度评价。   思源还有极具阳光气息与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生活,摄影、武术、书画、演讲、健美、声乐、器乐、国标舞等三十多个学生社团竞相比艳;学校的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多个体育团队竞逐于全国及全省各类比赛,并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   极具阳光美丽的绿色环保校园   西安思源学院是全国著名的花园式学校,是陕西省政府命名的“绿色学校”。在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思源的环境优势更为凸显。思源校园绿郁环绕、花团锦簇,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思源校舍建造恢弘大气,错落有致,设施完善,是学习的好地方。特别是学校所采用中水回用应用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侯立安以及国家环保部、陕西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吮吸清新空气,绿色环保生活,健康快乐成长,这就是思源!   建立畅通快捷的国际教育通道   西安思源学院还是一所具有成熟国际教育合作经验的大学。思源与加拿大莫哈克学院合作实施双文凭教育的中加大专班,成为陕西省中外合作办学重点示范项目;学校还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23所大学建立了以互认课程、互认学分为基础的分段教学联合培养机制,目前有超过100名的学生通过这种机制顺利出国深造。思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专业与北美、澳洲和欧洲等地的大学实现了课程全对接。思源学子通过课程对接平台,搭乘思源海外深造直通车,出国学习专业対口,费用低廉,有校际关系保障。

    http://www.xasyu.cn - 2014-05-27
  •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重点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划转到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主体东迁西安。 学校现有西安和咸阳两个校区,总面积2003亩,建筑面积118.4万平米。西安校区占地面积1590亩,规划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灞河之滨、未央湖畔。学校有专任教师120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近600人;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226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400人。图书馆藏书210万册。 学校设有轻工与能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等15个学院(部)。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71个,本科专业56个,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医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建设学科1个。 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第二批试点高校,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中连创佳绩,整体水平居省属高校前列。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3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陕西省名牌专业7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36项。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创新,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十一五”期间,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80项,包括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产业化项目、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专项等重大项目。获得科技成果奖励12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50多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出版各类著作和教材426部,发表论文7292篇,其中核心期刊4538篇,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189篇。2013年学校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10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35项,出版各类著作和教材44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28篇,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80篇,授权专利543项。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数据显示:在2013年全国高校授权专利数量排名中,我校排全国高校第21名,省属高校第1名;在2013年底全国高校有效专利数量排名中,我校排全国高校第41名。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先后成立了佛山研究院、浙江(温州)轻工研究院、陕西省平板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依托学校成立了省级研究院——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这些产业化平台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学校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50所、陕西省唯一一所普通高校基层团建试点单位,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先进单位”、“陕西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2012年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称号。科大学子在“挑战杯”、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等国家级比赛中摘取多项桂冠,形成了以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等为品牌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学生就业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 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陕西科技大学历经“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的奋斗与辉煌,秉承“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恪守“至诚至博”的校训精神,培养了8万多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站在新的起点,陕西科技大学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管理改革为动力、党建创新为保证,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人才兴校战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 (以上统计截至2014年3月31日) 西安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 邮编:710021 咸阳校区地址:陕西省咸阳市人民西路49号 邮编:712081 电话:(029) 86168012 传真:(029)86168012

    http://www.sust.edu.cn - 2014-05-27
  • 西安政法大学

    西安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北政法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1941年陕北公学与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了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次年底改组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1958年9月,西北大学法律系与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合并,成立西安政法学院,学校成为全国四所政法院校之一,从此开始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历史;1963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学校现有雁塔、长安两个校区,占地1347亩。建有法律实务、物证技术、现代传播、经济管理等6个实验实训中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000余万元。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近180万册,中外文报刊近3000余种,并建有20余个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平台。校园网全部覆盖两个校区,有综合教务管理、多媒体网络教学、校园卡管理等数字应用系统,在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公寓配套有舒适的学习、生活设施,公共服务系统完备。 学校设有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研究生教育院、法律硕士教育院、司法官教育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7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高职等各类学生的教学任务。设有25个本科专业,辐射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艺术等专业大类,其中哲学、新闻学、侦查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和特色专业,行政管理、英语、治安学、市场营销为省级特色专业。学校拥有法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3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我校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30家院校之一。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具有留学生招收权。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近年来,学校生源充足,考生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均在99.5%以上,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学校汇集了一支博学敬业的优秀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4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20余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13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实践经验的积累,积极推行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去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制度,聘有一支由各学科著名学者、实务专家组成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队伍。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质量立校,以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学校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建构起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科研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全部本科生配备了导师,对学生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深造、就业等予以全面的指导帮助。学校较早实施了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师制”,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十多年来,学校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改革和探索,进一步明确了新的时代背景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建立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有18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立足西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学本科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的人才培养经验,2009年获得了国家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建成200余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实验实训示范课程,还建设了网络课堂和课程资源中心,实现了所有本科课程资源的网上共享和师生的教学互动;法学、现代传播实验实训中心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和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新闻学、西部涉外法律、经济管理类本科应用型);学校还在全国建设了80多个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高水平本科教学平台的搭建,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同行专家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在2001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和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均获得“优秀”结论。 学校积极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注重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来带动和提升本科教学。学校设有法学研究所、高教研究所和70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建有刑法学、国际法学2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学、哲学、理论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哲学和法学两个学科被批准为“陕西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4项,56项优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法律科学》是享誉全国的法学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拓展本科生国际交流途径,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开拓国际视野。目前,我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其中,与美国福特海斯大学、北阿拉巴马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分别合作实施了3+1本科双学士学位项目、1+1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2+1+1本科生培养项目,与韩国全北大学、庆尚大学、韩南大学等7所大学建立了学生互派交流机制。 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弘扬老延大优良传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鲜明特色,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精神。我们秉承“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培育扎实的专业功底、朴实的工作作风、求实的工作态度以及追求伟大人格的现代品质,铸就了一代代西法大人的魂魄,造就了一批批国家社会的栋梁。 今天,学校将“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 定位为西法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规格,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团结拼搏,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坚持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重在内涵建设,向着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一流教学研究型政法大学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进!

    http://www.nwupl.edu.cn - 2014-05-26
  • 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 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1951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由兰 州大学文学院俄文系、西北大学外国语文系俄文组、俄文专修科合并组建了西 安外国语大学的前身——西北俄文专科学校。1952年,中共西北局党校俄文班 并入西北俄文专科学校,学校开始招生。1958年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学院。1979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权 单位。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被陕西省人 民政府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3年1月,经国务院学 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 予权。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实现了由单科外语院校向突出外语教 育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色,以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 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的转变,是国家西部重要的外语人才培 养基地,在西北地区的外语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总占地面积1593亩,建筑面积81.15万平方米。学校办学基础设施完 善,教学设备先进,多媒体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同声传译 室、模拟导游实验室、新闻采编实验室等现代化设施齐全。先进的卫星接收系 统可接收不同语种国家电视节目。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并设有大型电子学 术期刊文献库。2009年2月,学校被授予省级“文明校园”。 学校现有33个学院(部)等教学机构,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教育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是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开设42个本科专业,7个辅修专业,覆盖文 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与国外9所 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 科学特色学科,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为陕西省重点学 科;英语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英语、俄语、法语、旅游管理、翻 译等5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ACCA)和旅游管理(英语)专业为省级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和日语等5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 专业,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旅游管理、翻译、德语、会计学(ACCA 方向)、日语等9个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英语写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英 语精读、英语写作、英语翻译、法语精读、基础日语、德语精读、英语模拟导 游、俄语翻译、英国文学、英语视听说、中国文化解说、管理学、法国文学史 、翻译与实践、国际贸易与实务、商务英语写作等16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财务会计被评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财务会计、国际商法等2门课程被 评为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英语写作”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财务会计”、“商务分析”和“旅游学概论”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际商务、应用型翻译、国际旅游、国际化外语教师教育、国际会计等5个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语文学与翻 译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法语文学与翻译、中外旅游文化、国际商务、 翻译、英语写作、工商管理类主干课程、旅游法理论与实务等7个教学团队为 省级教学团队。“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创新与实践” 、“国际化商务人 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学校与环球时报在线 (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文学实践教育基地先后获批成为国家级、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西安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管理 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是非通用语提前批次 招生院校、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院校和接收保送生资格院校。 现有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外国留学生及各类培训学生2.4万余人。 学校科研实力强,设有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中心、陕西旅游研究院、人文地理研究所等31个学术和研究机构,欧美文学研 究中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基地。学校还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合作共建国际教育交流研究中心,形成 了较为完整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外语及跨学科科研体系,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 部级及外国文化部资助的科研项目,出版了高质量的大型辞书、专著、译著、 论文和教材。学校创办的《外语教学》、《人文地理》、《西安外国语大学学 报》等学术刊物是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和中国地 理学核心期刊,其中《外语教学》、《人文地理》杂志连续多年入选CSSCI来 源期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为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学校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先后与国(境)外157 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富布莱特项 目定点院校、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来华留学生委托培养单位。与100多所 国外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硕士、学士“双校园”项目,开辟了美国、新加 坡、泰国、法国和英国等海外实习基地。2014年1月,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成立了中亚学院,专门开展中亚国家留学生教育。学校 在美国、哈萨克斯坦、阿根廷和奥地利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1所孔子课堂。 2012年,经国家汉办批准设立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西安)。学校与美国 洪堡州立大学合作创办了西外洪堡学院,与法国巴黎摩达尔时装艺术设计学院 合作创办了西外巴黎时装艺术设计学院;与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管理会 计师公会合作开办了ACCA教改班、CIMA教改班、CFA教改班。韩国文化院、德 国歌德学院、美国普城英语集团分别在学校设立了“世宗学堂”、“歌德语言 中心”、“秦苏珊英语中心”,学校还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共建 俄语语言文化中心。此外,学校还设有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国家留学 基金委留学预备教育中心、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留学培训基地。 学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明显效果。西外毕业生以“外语功底 扎实,交际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工作快,敬业爱岗,踏实肯干,有发展 潜力”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学校志 愿者团体积极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大学生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欧亚经济论坛等重大活动的 志愿者工作,学校志愿者总队被授予“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等多项荣 誉。为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将紧抓国家高等教育大发 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立足陕西,服务西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 ,坚持走开放式、国际化办学道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http://www.xisu.edu.cn - 2014-05-26
  •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历史沿革 西安工业大学创建于1955年,前身为西安第二工业学校,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项目之一,具有鲜明的军工特色。1960年升格为西安仪器工业专科学校;1965年升格为西安工业学院,成为国家部署在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兵工本科院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业大学。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201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共建西安工业大学。 学校曾隶属于国家第二、一、三、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 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未央、金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6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1亿元。现有教职员工1600余人,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本科生19000余人、专科生1800余人。现有光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和体育学院以及工业中心、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等14个教学科研单位。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三本)。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教学名师等40余人,17人被重点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有110余人在国家、省级学术团体担任评委、委员以及理事长、理事。现有国内、外双聘院士10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先生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并担任我校“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学科布局 目前,学校有“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3个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有光学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光电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等9个省级特色专业。有14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6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及1个工商管理硕士授予权,52个本科专业。 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为重点,文理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人才培养 建校5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8万余名毕业生,莘莘学子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居陕西同类院校前列。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 2009年,“面向中小企业创建一线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名牌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教学名师8人。 2011年,学校获批加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20余项。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文化、体育活动,成果丰硕。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以及陕西省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荣获国家级、省级奖励百余项。 大学生女篮保持传统优势,曾荣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女子篮球赛甲组冠军、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超级杯赛冠军、陕西省大学生女子篮球联赛“五连冠”;代表陕西大学生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荣获女子篮球亚军。男子足球队曾获陕西高校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 学校是较早开办书法教育专业的高校之一。刘自犊先生曾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被誉为“中华篆书第一人”;陈泽秦先生曾当选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校两次荣获中国书法兰亭教育奖。一批学生多次在全国、教育部、中国书协、省级书法大赛中获奖。 科学研究 学校在微光电器件制造、光学工程、簿膜技术、光电靶场测试、精密机械制造与检测、特种加工、材料加工工程、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等领域,研究特色鲜明、方向明确,研究队伍稳定,具备承担大中型科研项目的实力和能力。 学校现有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与陕西省省部共建薄膜与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光学先进制造与光电检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光电测试与仪器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特种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光学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工程实验室、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微光电器件军民两用技术工程中心、中白(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人民政府与白俄罗斯教育部)高技术合作研究中心、国家光电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光电薄膜与器件研发服务中心、兵器工业进口测试仪器控制系统维修中心和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6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承担国家863、973、国防973、总装备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国防科工局以及省市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等各级各类项目近千项。近年来,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38项;被收录论文1770余篇,其中:SCI210篇,EI 1290篇;申请专利280件,其中发明专利72件;授权专利199件,其中发明专利34件,专利年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已经进入全国高校前列,被授予陕西省专利工作先进单位。 “十一五”以来,科技工作取得突破,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进展。新型微纳米陶瓷相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的产品完全取代了进口;磁场复合电解加工技术为国内首创;光学元件等离子体制造技术用于国家重大工程;研制的光电高速靶场系列测试仪器,已经成为我国同类产品的校验级产品;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CNC齿轮测量中心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打破了国外的技术与市场垄断。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社会影响 学校 在建设和发展中,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学校题词。国防部长张爱萍、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教育部领导、兵器工业部领导以及省、市领导同志来校视察工作并为学校题词。 学校多次受到国家、部、省、市级表彰,1960年代,曾作为受奖先进集体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并在会上介绍先进事迹和办学经验。学校被陕西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先后10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并获得“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先进单位”、“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先进学校”、“西安市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2000年获全国教育工会“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称号;2010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工会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活动“先进单位”称号。近年来,获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陕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8项;获陕西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先进单位;获陕西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学校有2名教职工当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近年来,国际交流和港澳台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有30多所高校与我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为许多学生到欧洲、美国以及台湾地区高校进行学习和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http://www.xatu.cn - 2014-05-26
  • 西安工程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其前身为1912年创办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其后历经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西北联合大学纺织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等发展阶段。1978年成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隶属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学校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教、艺术等多科性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培养出了各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8万余名,为地方、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108万平方米。设有纺织与材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艺术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澳国际学院)和体育部、思政部等13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5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和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各类在校学生2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8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其中工程硕士专业授权领域11个)。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精品课程及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8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学校办有面向全国发行的国内核心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和《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00余人;二、三级教授32人,正副教授700余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教师、师德标兵7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专家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3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4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特聘专家5人,陕西省教学名师8人,陕西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高校优秀青年教师、青年科技标兵、青年科技新星、高校“巾帼建功”标兵、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近20人。 “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7项;出版教材380余部,获得省、部级奖励教材26部,承担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9项;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项目5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得省部科学技术奖83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000余篇。 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近年来,选送赴国外交流或参加双学位联合培养学生400多名;教师出国进修、交流300多人次,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800多人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项,承担国际科研合作项目30余项。主办或承办“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 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秉承“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办学传统,践行“厚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近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文明校园”、“绿色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连续十多年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700余项。 当前,学校正在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http://www.xpu.edu.cn - 2014-05-26
共 80 条12345678»